1、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 教学头等大事,温儒敏,语文病,现在语文教学弊病丛生,“病根”就在于少读书或者不读书。,“吕叔湘问题”,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我们恐怕还认识不足。,现在很多学生除了教科书和教辅,几乎不怎么读书,他们不喜欢也不会读书,更不会读完整的书。,现在的语文课很少考虑如何去培养读书的兴趣,或者有所考虑,在实践中却不到位。 我们的语文课很可能还起到负面作用,破坏了读书的口味和习惯。,我们自己的教学呢? 是否也应当在不读书少读书的问题上做些检讨?,高考中考怎么改,也是考试,也就必然有竞争,有应试教育。
2、 必须面对这个巨大的现实。 无论应试教育大环境怎样严峻,每位老师总还是有自己的空间,有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可能。,能否干脆搭上应试教育这个船,然后做素质教育的事,能做一点是一点? 学会平衡,尽可能利用自己拥有的有限的空间,去改进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改一点,就是一点。,“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这很可能就是牛鼻子,是关键,做好了就能给当下的语文教学治病。 会一举两得,既应对考试,让学生考得好,又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一生打好底子。,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学生读书会受到制约。 但只要我们不完全随波逐流,就总会有空间,可以做一些平衡。 做到让学生考得好,但又学得不那么死板。让
3、学生多读书,同时又应对考试,考得好,这两者完全可以结合。 这是一个平衡。,读书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 在中小学阶段培养读书的兴趣与习惯,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吕叔湘问题”,为什么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果总是不好? 为什么折腾来折腾去,语文越来越边缘化? 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就是读书少。 所以现在要提出:“改进语文教学的根本办法还是多读书。”,一、要有培养读书兴趣的自觉意识。,语文课最基本的,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很自然就可以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等等带动起来。,课程标准,“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
4、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是 “弱指导性”的学科,很难有速效的办法去提高语文素养,它需要长期的熏染、积累、习得。这就必须大量读书,没有别的办法。 语文教育规律之一,就是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 读书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以及读书方法的掌握,远比现在这种面向考试、精读精讲、反复操练的做法要高明,也更加重要。,传统的语文教育是浸润式的学习,整个身心沉浸在阅读之中,文化的感觉有了,语言的感觉也有了。 传统语文教学和现代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在读书。 传统的语文教育,并没有明确的教学体系,也没有教材、课堂精讲和作业操练,只是要大量反复地读书,整本整本地读书。
5、,语言的习得,需要语感的积累,光是精读精讲加练习,或者概论式的知识获取,是难于实现语言习得乃至语文学习的效果的。 读书非常重要,读书的过程,读书的积累,读书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本身就是语文。,语文课改方面有太多的经验,太多的流派,太多的改革措施,但最重要的要先想办法改变不读书少读书的状况。,二、分清两类课型,激发读书的兴趣。,为什么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课型混淆, 模式僵化, 扼杀兴趣。,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略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
6、性的泛读。,课型几乎没有变化,没有节奏,全都处理成精读精讲,老是那一套反复进行,学生能不腻味? 这样的课怎么能激发读书的兴趣?,现在这种以分析性的精讲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的确太死板,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和读书的兴趣,应当改一改。,主张增加阅读量。 办法就是1加X。 每讲一篇课文,都布置若干篇类似的或者相关的文章给学生自己去读,老师点拨一下即可。,课文的分析,有时必须要细,要精,要透。但这种“细”要有意义,意义就是指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要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而不能只是为了考试,其他不管。 起码这两方面都要兼顾一点,别走极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新的语文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
7、自读”。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语文素养读本,可供1加X备课参考。 该书由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人教社最新出版。 分级阅读,小学到高中,每学期一册。,三、注重教读书方法。,现在的语文课几乎就是单打一,只教精读,而对其他各种读书的方法都缺少训练。比如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比较阅读,等等,都有技巧方法,需要一一学习。,“课标”提到从小学高年段开始,要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默读与浏览都是常见而又实用的读书方法,是基本的阅读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
8、,才有阅读的速度,也才能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跳读”,是浏览、快读时必须要有的方法之一,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者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那么精彩的章节,这样,读起来就会很快,也很有兴趣。,“猜读”,也是很常用的方法。不能碰到生字生词就查字典,可以根据前后文意思猜着那生字生词读下去,只要大致能读,就不要中断。,教给默读、跳读、浏览,要有窍门,有可操作的办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有方法,可以训练。,“检视阅读”,或者叫“检索阅读”,,精读与略读结合。 一本书可以读三遍,第一遍粗读,大致了解其轮廓主旨,有个基本印象; 第二遍细读,对各章节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第三遍,就是带着问
9、题包括疑问去读,选择重点章节读。,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文,阅读方法应当有所区别。 要教学生面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而不是全都用分析性的提炼主题思想之类方法。,小说诗歌散文,不宜采用议论文实用文的读法,不要一上来就是分析性的解读,而应当鼓励想象与体验,要设身处地,重视第一印象。,就小学语文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而言,虽然识字认字为主,还谈不上读书方法,但也要开始重视阅读习惯兴趣的培养。 一切教学行为,都要聚焦在激发孩子学习包括阅读的兴趣上。,四、提倡“海量阅读”,“连滚带爬”地读。,“不动笔墨不看书”。 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也应当这样去要求的,比如精读某一篇课文。 但很多情况下,又不能这样
10、要求,事实上也很难做到。 规定学生凡是读书都必须做笔记写文章,凡是阅读都得处处考虑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这就会变成束缚,会扼杀读书的兴趣。,笼统批评“好读书不求甚解”。不妥。 本义是要求学习要认真、精细、踏实,读书不要似懂非懂就过去。如果我们是在认真讨论分析一篇精读课,这样要求是完全可行的。 但对于一般的读书,特别是阅读课外书,就不宜强求了。在很多时候,读书了解一个大概即可,不一定本本书都要精读,都要像精读课那样“求甚解”。有的时候,不求甚解可以拓展阅读面,培养读书的兴味。,韩兴娥 “海量阅读” “读一本书(教材)和读很多书是不一样的”,“海量阅读”是培养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的好办法。 “海量”
11、,意思是“大量阅读”,这对当下那种文摘式、快餐式、拼贴式的阅读,以及这些阅读所造成的思维能力的弱化,也是有针砭意义的。,鼓励“连滚带爬”地读。,要更新我们的阅读教学理念,提倡大量的课外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 不要每一本书都要精读,有相当部分的书是可以“连滚带爬”地读的,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 “连滚带爬”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有老师指导一下,就事半功倍了。,网友的帖子,“连滚带爬的阅读”,深以为然,阅读一旦中断就非常扫兴。记得我四升五的暑假读了西游记,从此一发不可收,尤爱古文。中学的古文阅读全凭语感就能拿不错的分数,只因读的多。现在太
12、多的漫画占据了闺女的书橱,希望她能多读一些文字优美的书,却不知如何引导,深感无力。”,就是鼓励学生读一些不怎么懂的书,特别是经典。,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没有课外阅读指导的语文教学,是“半截子”的阅读教学。,“课标”提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课堂阅读教学往课外阅读伸展,让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联成一体。,“课标”特别提出 “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很有现实针对性。,“课标”对九年的课外阅读量专门做了规定
13、: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的优秀诗文以古代的为主。,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注意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与阅读难度,体现教学的梯度。,第一学段, “课标”要求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第二学段,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要求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第三学段,提到“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
14、字。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六、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语文生活”。,读“闲书”也是一种阅读,可以引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更重要的,这是学生的“语文生活”的重要部分。 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语文生活”有所了解,能籍此与学生对话,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便可能别开生面,并可以事半功倍,大大延伸出去。,凡是形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都是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读过很多“闲书”的,这一部分学生思想一
15、般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高,他们往往也能在考试中名列前茅;而那些只熟习教材和教辅,课外阅读“闲书”少,没有阅读习惯,即使考试成绩不错,视野都比较窄,思路也不太开展,往往是高分低能。,读书其实是个人化的事情,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性情,甚至男生和女士,各自的读书兴趣可能都会有所不同。,不应当很简单地推荐和布置学生去读经典作品,更不能简单地制止孩子们读那些他们喜欢的闲书。,要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接近经典。其实孩子们成长过程,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兴趣,他们也会自我调整,自我塑造。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引导,而不是强制。,尽可能在语文课和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那肯定会加倍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
16、趣,培养起读书的习惯。,读书兴趣怎么培养? 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 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都要高度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七、把读书状况纳入评价。,课标要求,“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课标要求,“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应根据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考察
17、其阅读量、阅读面以及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各个学校老师都就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在教学评价上设计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高考是指挥棒,这几年将有大的变革,高考语文命题也会有变化。 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 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考课外阅读一例,“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续写下面的话:“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语文教学在促进读书这方面能有更开阔的眼光,更切实的措施。 我们平时的教学完全可以也应该有关于读书特别是课外阅读情况的考查,也想办法纳入教学体制
18、。,总结,把读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注意教学方式上对于读书兴趣的培养; 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需更新; 鼓励读闲书,连滚带爬地读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在评价考试中体现对读书的重视。,语文教师要当“读书种子”。,不停留于“职业性阅读”,应当有自由阅读。 适当远离流行文化。,老师很忙,但在忙也要有块精神“自留地”那怕是一块不大的“自留地”,这是自己的园地。,尽量选择相对良性的信息渠道,适当减少信息量; 对铺天盖地的信息,要有过滤,分析。,有“定力”,才不至于完全被信息爆炸的旋流所裹挟,才能在没完没了的各种“现实冲击”面前保持清醒,不“愤青”,不抱怨,也不“九斤老太”,不
19、随波逐流,沉下心来,尽量挤出自己发展的空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实在的事情。,要有读书研究的习惯,把读书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只是为了备课或某些职业的功利的目的而读书,不是停留于“职业性阅读”,而是有比较自由超脱的阅读,在读书并接触人类精神智慧精华的过程中,去发现生活,体验世界,让自己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就能相对能超越庸常的生活,并多少摆脱“职业性倦怠”。,多读书,增学养,求发展。,教语文是要有心境的,语文课人文性很强,教师的学养以及人格素养就格外重要。 讲学养,既是教书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要。,学养怎么得来?主要靠读书。 要有读书充电的三年、五年或者十年计划,有大致方向,持之有恒,可能就“终成正果”。当个研究型的语文老师。,重要的是在整体素质提升方面下功夫,在志向和事业心方面下功夫,要培养专业兴趣与专业敏感,拓宽视野,不断更新知识。 现炒现卖,只关注与教学直接挂钩的东西,甚至只关注考试的效果,并不利于教师长远的发展。 专业发展是人生事业的发展的一部分,要有一点理想主义。,语文课要把读书当作头等大事。 老师必须先当好读书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