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兴化民俗文化.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756039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化民俗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兴化民俗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兴化民俗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兴化民俗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兴化民俗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兴化的民俗文化,板桥道情,兴化庙会,茅山三绝,一、板桥道情,道情是一种民间小调。它源于何时无考,相传原本是道家用以传道的工具,故名道情。后流落民间深受百姓喜爱,成为民间艺人混饭吃的手段,使得道情由“雅”走向了“俗”。板桥先生看中了这一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于雍正三年(1725年)始作道情,雍正七年(1729年)三十七岁时完成了道情十首初稿,几经修改,至乾隆八年(1743年)五十一岁时方付梓,刻者为板桥先生好友司徒文膏,历时十四年,定名小唱。板桥先生堪称中国文人将道情还其本来面目的第一人。,现流行于世的板桥道情有别于异地道情,它采用的是流行于扬、淮间的两种“淮扬小调”,一为“宫”调式,一

2、为“羽”调式,在本地尤以“宫”调式最为盛行。道情演唱方式简单,艺人怀抱长长的, 蒙着鼓皮的道筒,手持两片三、四尺长的简板(拍板)。竹片不紧不慢地打节奏, 艺人忽紧忽慢地手拍道筒。一般又称唱道情。 道情源于唐朝道教经韵。最初的道情称道歌,是传道者宣传教义及募捐化缘的工具。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现扬州扬剧王子李政诚演唱的板桥道情最为地道。,郑板桥的书画艺术大家比较熟悉。然而他的文学作品较之其书画毫不逊色,他的文学成就涉及诗、词、道情、文章等方面,“板桥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他主张直抒胸臆,“道着民间痛痒”,反映和服务于现实生活,其中尤以他的道情十首最为闻

3、达。,二、兴化庙会,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什么是庙会?,“昭阳庙会”解读,昭阳,名云,谥号山子,战国时期楚国令尹。公元前323年,昭阳领兵伐魏,连下八邑,楚怀王因其功裂海滨之地(今兴化)为其封邑。昭阳遂率屈、景、昭三姓子弟至此垦殖渔猎,成为有文字记载的兴化境内开拓创业的第一人,他与同期的三闾大夫(管理和教育屈、景、昭三姓贵族子弟的主官)屈原同被尊为兴化的人文始祖,并被誉为“开邑第一人”。“昭阳庙会”既传承了兴化历史上都天会、龙王会、城隍会以及三官、东岳会等庙会的传统形式

4、,又赋予了“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判官舞,总称判舞,又名兴化判官舞,系为纪念唐代大历年间淮南节度判官李承而形成的表演节目。李承于公元747年率领军民在今兴化东部修筑的常丰堰,是兴化历史上第一项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提升了农耕生产力,奠定了兴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耕经济。 判舞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傩舞、戏曲的表演形式,形成如今格局。表演形式分文、武两种。文判又称走判,以面具饰演,配以黑白无常或牛头马面,在踩街过程中表演出各种舞蹈动作。 武判又称抬判,演员在四人抬着的高架上表演出各种程式动作,惊险生趣,配以传统的打击乐,是兴化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庙会节目。,五人墓是兴化庙会的主要保留节目。节目所表

5、现的是发生在明朝天启年间的真实历史事件。其时魏忠贤当政。残害东林党人,派骑尉往苏州捉拿周顺昌,引起民愤。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义士发起数万人包围知府衙门,后遭镇压,五人死难。“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张溥五人墓),表现了大无畏的精神,事后,周顺昌葬于兴化竹泓,杨念如等人的后裔避难到兴化。崇祯照雪后,张溥为作五人墓被收入古文观止,故庙会中表现五义士视死如归的场景亦被命名为“五人墓”。“五人墓”鞭挞丑恶,弘扬了民族正气。,兴化市举办第二届昭阳庙会,近400人组成的踩街队伍进行踩街表演。銮驾仪仗队伍中,头锣、二锣、三锣开道,随后是龙凤旗、虎头牌,后面是举

6、着十八般兵器的銮驾仪仗;接着是昭阳神像。高跷、跑驴子、花轿、花船、花担、莲湘腰鼓、龙队芦洲、蒋庄、中堡、文化馆、十三庄舍等5支民俗表演队伍组成的民俗表演队身着盛装,特别是民俗表演队中,白蛇传、西游记、济公等角色,使观众兴奋不已。不少市民表示,“踩街” 既为广大市民祈福纳祥,也传递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踩街活动结束后,表演队在八字桥广场上进行了民俗表演,各支队伍纷纷秀出绝活,场面热闹非凡。,视频简介,三、茅山三绝,在江苏省境内,有两座茅山。一座在长江以南的句容市境内,称南茅山;另一座在长江北岸的兴化市,叫北茅山。追溯历史的渊源,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茅盈的诞辰日,茅盈是明代以前东岳神的原型,因而

7、茅山庙会由来久远。 “庙会”、“会船、“号子”堪称“三绝”。,茅山号子是起源于兴化茅山地区的一种民歌,是茅山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用号子形式配以号词,激发情绪,抒出胸意。茅山号子从古代一直唱到今天,久盛不衰,闻名遐迩。茅山号子以舒缓悠长的音调旋律,明快有力的音乐节奏,快慢自由的演唱速度,分合有致的歌唱形式,形成了高低协调、咏叹自如而独特的民歌风俗。从表现劳动的形式上看,茅山号子分为车水号子、栽秧号子、薅草号子、挑担号子、碾场号子、掼把号子等。演唱形式为一人领唱、多人搭腔。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江苏省兴化市申报的“茅山号子”

8、入选,列入传统音乐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茅山号子,2、茅山会船,茅山、顾庄、溱潼,清明节撑会船竞赛的习俗,由来已久,起源于南宋期间,茅山地区人民协助山东义民在茅山缩头湖大败金兵的一段真实历史。 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扬州里下河地区,为保家卫国,溱潼、茅山、顾庄一带民众纷纷组织会船队,协助官兵杀敌,后遂演变为一年一度清明节撑会船的起因。另有撑会船的寓意是溱潼、茅山、顾庄等地老百姓,为在反金战争中死亡的山东阵亡之义民的无主坟进行祭扫,以寄衰思。,3、茅山庙会,农历三月十八,江苏兴化的茅山庙会拉开帷幕,来自茅山周边的戴南、张郭、陈堡、周庄、沈伦等乡镇的三万多群众参加了集会。整个小镇梵音缭绕,锣鼓喧天,香客不断,盛况空前。各个乡镇(村)的舞龙队、舞狮队、高跷队、花船、花旦纷纷走上了街头,舞龙赛技,在春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马皮开道”是茅山庙会上最庄重的民间宗教仪式之一。“马皮”用一条长铁钎穿脸部颊腮而过,赤裸着上身,手持大刀铁棍,面目狰狞地穿街走巷,驱赶邪魔,以保佑天调雨顺、百姓安康。“马皮驱邪”这种民俗表演已在茅山民间流传了几百年。,敬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文化创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