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偷瓜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作践、寻思、侍弄、威风凛凛”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3、感受农村孩子的调皮、纯真和可爱。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感受农村孩子的调皮、纯真和可爱。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以疑促读“偷”是什么意思?毛头娃崽是怎样“偷”瓜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二、交流读文收获1、指名读文,同学互相纠错。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感悟人物形象文中的娃崽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重点部分处理: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以下几句话:1、 “李善才就看瓜,看不住,一愣神这边早有几个娃崽抱着
2、大西瓜跑远了。 ”想象当时的情景,让孩子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读,真正读进去。2、 “李善才不知自己怎样扑进屋子,跪倒在三奶奶跟前。他喊:娘啊,我混!”从李善才的动作体会他的心中忏悔之情。并推想故事背后的故事。3、行路人经过瓜田边,说:“善才你这地边的瓜侍弄得比地中的好。 ”李善才说:“那敢情是。 ”孩子到底还偷不偷瓜,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会出现歧义。老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四、拓展延伸让学生结组,分角色,准备台词,演一演。课后向故事背后延伸:推想故事:21、三奶奶和李善才之间的故事。2、李善才把地边的瓜侍弄得比地中的好。每一位学生心中都有一个多彩的、与众不同的认知世界,要培养并注重学生的直觉,对个性化的解读给以充分的肯定。略读课文在解读上不用面面俱到,择其重点详细分析就行。五、板书设计偷瓜李善才恨疑爱娃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