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军事高技术概述(讲课提纲)本课定位:军事高技术专题系列课程的导论性课,搞好与军事航天技术、精确制导技术、新概念武器等课的联系与区别。从近期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出:现代战争成为军事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较量,已进入高技术时代;谁拥有军事高技术,谁就能占据更大的战争主动权,为获取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一、军事高技术的基本特点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总称。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高技术的共同特征,
2、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军事高技术与一般技术相比,具有七大特点:(一)高智力军事高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其发展和运用都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依靠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现了高智力的特性。比如半导体集成电路,从成本上讲,原料及能源仅占其总成本的 2%,而其余 98%都是其智力含量。(二)高投资军事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因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据目前统计,一般高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其产品销售额的比例高达 10%30%,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又比研究开发投资高出520 倍,形成高技术产业后的设备更新投资还会越来越大。(三)高竞争军事高技术的竞争性,决定
3、了谁先掌握并应用高技术,先研发出新武器装备并抢先用于战场,谁就能获得对抗优势,占据战争主动。为此,世界军事大国都制定了高技术发展计划,试图在高技术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四)高风险军事高技术研究本身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甚至要以生命作为代价。高技术竞争的失败,对民用技术而言,就意味着企业投资的失败;对军事技术而言,则意味着国家利益将受到损害。以航天技术发展为例,40 多年来取得了神话般的巨大成就,但在 1961 年 3 月 23 日,苏联的邦达连科就成为为航天事业献身的第一人;1986 年 1 月 28 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2003 年 2 月21 日,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重
4、返大气层时空中解体,其风险也高得惊人。(五)高效益军事高技术的物化形式是新型武器装备,是军事高技术的综合集成。战争实践证明,军事高技术成果一旦转化为新型武器装备,特别是运用于战场对抗,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部队战斗力,而且能够逐步改变作战样式甚至战争形态。比如航天技术,其投资效益比高达 114,充分体现了高效益的特点。(六)高保密军事高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技术辐射性,既隐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而且更加强调保密。高技术的保密,对于民用技术来说,保的就是 “金钱”;而对于军事技术,保的则是“生命” 。比如,F-117 隐身战斗轰炸机是 1977年“海弗兰”计划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和生产的,1982
5、 年 8 月 23 日服役后一直处于高度保密之中,1989 年 12 月 20 日首次用于巴拿马战争;海湾战争中出动 42 架、1271 架次,却完成了 40%的战略目标空袭任务,特别是对 95%巴格达战略目标的打击任务,作战能力和效果十分突出;1999 年 3 月 27 日被南联盟军队击落后,这种世界上先进隐身战机的技术暴露无遗,作战能力大大降低。(七)高速度高技术产业是目前发达国家经济中最活跃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美国经济在“911”事件前已连续十多年呈现高增长、低通胀趋势,而且美国 GNP占世界总值的比例也由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 24.2%增加到 2000 年的 30%,都是以
6、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技术产业带来的结果。高技术产业的成功,不仅表现在产值、产量的发展高速度上,而且还突出表现在产品性能更新的高速度。比如计算机芯片的处理速度,从其诞生至现在几乎每隔 18 个月就翻一番。军事高技术具有以下四大特点:1.发展的超前性。军事高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通常总是超前于民用高技术。军事上的需要或国家安全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各国都试图将军事高技术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就导致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往往超前于民用技术的发展,即大多数高技术成果或者直接产生于军事领域,或者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2.手段的突袭性。军事高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理论上或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往往是因其技术上和战术上的创新
7、性,在军事上给对手造成突袭性或突然性,使敌方在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以后还不明白其原因何在,从而使敌方在战争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历史上,坦克、化学武器、原子弹、雷达、精确制导武3器等的研制成功和使用,都曾带来这种突然性或突袭性,在战争中起到过巨大作用。3.应用的双重性。高技术有军用和民用之分,但作为高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军事高技术,大量的也可用于民用。因此军用高技术和民用高技术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而且不管它们来源于军事领域还是民用领域,首先都尽可能地应用于军事目的,然后向民用领域转移。正是由于军事高技术的军民两用性,才为军事科技和军事工业转为民用提供了可能。军民结合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各国军事
8、高技术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模式。4.高度的保密性。由于军事高技术在国家安全和军事上的特殊地位,因此各国都力图获得军事高技术,或者及时了解别国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情况,以保持对别国的技术优势或防止在技术上落后于人。这就使得各国都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力图保持对军事高技术的严格控制,决不会像民用高技术那样为了获取利润而轻易转让这种技术,因而,军事高技术的保密性就特别强。二、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应用当代高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而且种类也是形形色色。就其分类方法而言,也不尽相同.从宏观层次上来分,目前军事高技术主要可分为六大技术群,即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海洋技术。其中信息技术
9、又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十五”期间,我国在确定对提高综合国力起重要作用的高技术领域时,又增加了一个“先进防御技术” 。从军事高技术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关系出发,军事高技术还可划分为两类技术:一是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共性基础技术,其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性能推进与动力技术、仿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二是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技术,其主要包括侦察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战与信息战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核武器和化学武器及生物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等。三、科学认识并运用军事高技术军事高
10、科技的物化形式是新型武器装备,进而对现代战争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未来战争理论与实践则牵引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一)军事高技术引领转变未来战争观(二)军事高保障国家利益的日益拓展(三)军事高技术直接推进战斗力提升4广泛采用一体化综合设计技术。大量运用隐身技术。加快发展微小型平台技术。重视发展无人平台技术。大量运用精确制导技术。随着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对现代作战行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概括起来就是“六化”:侦察立体化、指控智能化、反应快速化、打击精确化、防护综合化、作战联合化。(一)侦察立体化所谓侦察立体化,通俗地讲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在未来战争中,新型信息化装备将使战
11、场更透明,可实现全球感知,远程指挥控制接近实时。从大洋深处到茫茫太空,布满了天罗地网式的侦察监视系统:水下的声纳,能够偷偷寻找军舰和潜艇的踪迹;地面的传感器,能够警惕地注视人员与车辆的动静;空中的侦察飞机,能够同时监视高空、低空、地面、海上的各种活动目标。比如, E3A 预警机当飞行高度为 9 千米时,可以探测到 500650 千米远的高空目标、300400 千米远的低空目标、270 千米远的巡航导弹。间谍卫星, “站得高,看得远” ,其侦察效果更加显著。比如同样一架视角为 20 度的照相机,装在 3 千米高的侦察机上,一张照片可以拍摄 1 平方千米的地面面积;如果放在 300 千米高的侦察卫
12、星上,一幅照片囊括的范围可达 1 万平方千米,二者相差近 1 万倍!如果把侦察卫星放在地球同步轨道上,一颗卫星就能同时看到太平洋两岸,监视地球表面 42%的面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以色列军队面临阿军的突袭,连续被动作战已焦头烂额,手足无措,眼看就要全军覆没,正在此时,美国侦察卫星雪中送炭,及时提供了埃及第二、三军团的接合部之间有隙可乘的重要情报,使以军偷渡苏伊士运河成功,从而转败为胜。在未来作战中, “侦察判断决策行动”的回路越来越短。侦察是打击的前提,信息化装备的广泛使用,使得争夺信息优势成为高技术战争的首要任务。特别是战略信息战,就象核战争一样具有大规模毁灭性作用,将成为新的威慑手段。
13、1991 年海湾战争打响以前,美国人向伊拉克送去了一套卫星拍摄的伊军兵力部署、防御设施以及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公寓的照片,其清晰程度令人吃惊,起到了涣散伊军士气的作用。侦察能力的差异性,决定了交战双方的不平等性。美国参联会原副主席欧文斯曾对美伊两军的侦察监视能力做过一番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交战的一方“可以一天 24 小时,仅以 30 秒钟的延迟、在各种气象条件下、透过云层、在 10 厘米的误差以内非常精确地看到另一方,5而他的对手则不能,他一定会赢” 。换言之,战争尚未开始,胜负已见分晓。(二)指控智能化现代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武器装备的射程、威力、精度都几乎达到了各自的极限。交战双方的
14、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对武器控制和部队指挥的水平上。在战役和战术级,信息战的表现样式是以电子战为核心的指挥控制战,夺取制信息权的核心是使拥有信息密集型武器的部队取得信息能力的优势。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战区中有 3000 多台计算机同国内的计算机联网,跟踪与分析敌军实力,制定与演练作战方案,汇集与查找各种资料。在 38 天空袭期间,多国部队的空域管制人员必须根据空中任务分配指令,每天管理数千架次飞机的飞行活动,涉及 122 条空中加油航线、600 个限制区、312 个导弹交战空域、78 条空中攻击走廊、92 个空中战斗巡逻点、36 个训练区和 6 个国家的民航线,总航线长达 15 万千米,
15、要完成如此复杂艰巨的任务,没有一个智能化的指挥控制网络,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未来战争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将所有的通信系统、探测装置和武器系统联成一体,作战将从“以平台为中心”转向以“网络为中心” 。美海军网络中心战的网络结构由三个互相链接的部分组成:探测装置网络、交战网络和信息传输网络。网络中心战的体系分为三级:第一级战术级,网络用户数量在 24个之内,信息传输时间为零点几秒,信息精度达到武器控制级。第二级为战区级,网络用户数量在 500 个之内,信息传输时间为秒级,精度达到部队的控制所需的要求,第三级为战略级,网络用户数量在 1000 个之内,信息传输时间为几分钟,精度达到部队的协同所
16、需的要求。各级指挥官利用网络交换大量信息,感知整个战场的态势,阐述指挥意图,制定作战计划,解决各种问题。网络中心战特点是提高了部队的指挥速度,建立了对战场空间的持续的完备的态势感知。(三)反应快速化虽然历来强调“兵贵神速” ,但因为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武器装备常常“欲速不达” 。现代武器装备由于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成果,真正做到了机动快、反应快、打击快、转移快。1982 年的贝卡谷地之战,以色列在事先进行了周密的电子侦察之后,出动百余架飞机,用电子干扰飞机干扰叙利亚军队导弹制导系统,使其发射出来的导弹不能命中目标,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通过饱和式轰炸,6 分钟摧毁叙军 19 个“萨姆”防空
17、导弹连,打了 20 世纪一场时间最短的高技术战争。1986 年的锡德拉湾之战,美国飞机从英国基地起飞,往返 1 万多千米,空中加6油 4 次,飞抵利比亚上空,同时向的黎波里市和班加西城的机场、兵营、港口、雷达阵地实施精确制导打击,甚至直接打到卡扎菲总统住所,总共只有 17 分钟时间,却在世界上开创了“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先河。现代武器从发现目标到攻击目标的反应时间也大为缩短。当前,计算机控制的火控系统,能在 96 秒内操纵 4 门火炮摧毁 35 个分离的目标,而在 15 年前,摧毁这些目标需要 2 个小时;1 个空中突击旅(由 1900 名士兵和 84 架直升机组成)的战斗力,相当于拥有 1 万
18、名士兵和 500 辆坦克的装甲师。在信息化战争中, “被发现就意味着被命中” 。经过对“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的试验分析表明,对于活动目标,从召唤火力到第一发炮弹到达目标的时间,若是 100 秒,就会大大影响效果;若是 200 秒,仅有 50%的命中概率;若是 300 秒,就剩下1/10 的命中概率,实际上已不起作用。对于现代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那更是以秒计时。如美制“罗兰特”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 8 秒,英制“长剑”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 6 秒,法制“西北风”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为 5 秒。在未来战争中,时间因素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西方军事家已经把“兵贵神速”赋予了新的含义,即“时间就是一切,时间
19、就是胜利” 、 “时间是未来战争的第四维战场” 。信息时代的战争,将越来越强调战争准备的及时性,战争指挥控制的实时性,战争行动的突然性,作战具有更强的快速反应能力,战争从旷日持久向速战速决演变,战争的进程将大大加快。(四)打击精确化精确的空、海、陆主战装备和精确的信息支援系统有机结合,使得精确交战成为战争的重要样式。常规战争由大规模破坏走向重视精确攻击,作战精度越来越高,攻击距离越来越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摧毁一辆距离为 730 米的坦克目标平均需要 18 发炮弹;在 1973 年阿以之战时,摧毁一辆距离为 1100米的坦克目标平均需要 2 发炮弹;而在海湾战争时,摧毁一辆距离为 2200
20、米的坦克目标仅需 1 发炮弹即可。在将来,精确制导武器可实现对命中点的选择,达到命中即摧毁的目的,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附带毁伤。精确制导弹药的作战效果十分突出,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根据推算,就杀伤破坏效果而论,爆炸威力提高 1 倍,杀伤力只能提高 40%;而命中概率提高 1 倍,杀伤力却能提高 400%。当前,1 架次 F117A 战斗机,投掷12 枚 2000 磅激光制导炸弹的作战效果,相当于过去 B17 重型轰炸机 10 架、4500 架次,投掷 9000 枚炸弹。因此,世界主要都在下大力提高武器和弹药的控制精度。统计显示,越南战争中,所用精确制导弹药占总弹
21、药数的比例仅为0.02%,海湾战争达 8%,科索沃战争为 35%,阿富汗战争为 56%,伊拉克战争达768% 。目前,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精确战” ,正在登上战争舞台,它要求探测目标精确,攻击目标精确,摧毁目标精确,毁伤评估精确,总之,仗越打越“精”了。在求“精”的同时,借助军事高技术特别是智能化技术,未来战争也开始在“巧”字上下功夫。比如,对于人,是打死好还是打伤好;对于物,是打碎好还是打废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美国人认为,要想最有效地削弱敌人的战斗力,致死不如致伤,致伤不如使其失能。这里讲的“失能” ,既可以指武器,也可以指人员。这样的战争,效费比
22、更高,副作用更小,后遗症更大。(五)防护综合化“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一切战争的共同原则。由于现代侦察、监视和探测手段具有全方、全频谱、全天候、全时辰的特点,进攻一方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就可能出现“发难者先遭难”的结局。现在,当一架战斗机在重要地区 300 米以上高度飞行时,可能受到800900 部雷达的照射,其中可能有 300400 部雷达以 600700 个不同频率的波束进行搜索,有 3040 部雷达跟踪飞机。如果再加上光电探测设备的威胁,战场电磁环境必将更加复杂。这对飞机、导弹等进攻性武器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防护的地位显得特别重要。海湾战争中,F117A 飞机大出风头,出
23、动 1600 多架次,仅占战斗机攻击架次的 1.77%,却完成了对 40%战略目标的攻击任务,而且无一损伤,其奥妙之处,便是借助于外形设计和表面涂料,有效地实现了隐身要求,其雷达反射面只有 0.1 平方米,和一顶钢盔差不多。除了隐身技术外,先进伪装、预警告警、致盲致眩、施放诱饵、加固装甲、防电磁脉冲等等,也都成了现代武器装备的防护手段。对于武器装备处于相对劣势的一方而言,搞好防护和伪装隐蔽,直接关系到胜败与存亡。科索沃战争中,南斯拉夫人民和军队不仅敢打,而且善藏,硬是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进行了 78 天的野蛮轰炸,投下了数万吨各种精确制导弹药之后,巧妙地保存了自己的军事实力。由此可见,那种认为“高技术侦察监视手段发展了,伪装隐蔽没有意义了”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证明,只要能够综合运用多种防护措施,藏起来,盖起来,小起来,跑起来,是可以收到隐真示假的效果的。(六)作战联合化化军事高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战争带来的新变化,还远远不止这些。随着新军事革命的兴起及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拓展,未来战争还将出现更多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紧学习,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未来战争的特点与规律,提高驾驭和指挥战争的能力,从而赢得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胜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