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理解、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价值上的评价判断,综合性较强。,专题微语,第一课时从题材角度把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问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2、针对训练,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榴花朱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针对训练,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3、。夜宿田家戴复古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梦中归。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注簦笠:类似现代伞而有柄的笠。崦:山。化蝶:睡梦。指庄周化蝶的典故。,针对训练,诗歌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境况?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旅途的艰苦:只身一人四处漂泊,衣服长时间不能换洗;雨天山路行走艰难,入夜叩门寄宿田家。全诗表现了诗人孤寂无依之情和深切的乡思、乡愁。,(四)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
4、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针对训练,注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尾联诗意转折,请结合全诗,分析该联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答:_,答案诗人寄语自己思念的东都朋友,今年春光好,明年春光更胜于今年。诗人一反孤独伤感之情,将思念化为祝福,将孤独化为自信,将感情升华为喜悦自信,抒发了对洛阳万物无不眷念和热爱之情,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五)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虚。山丹题壁明杨一清关山逼仄人踪少,风雨苍茫
5、野色昏。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针对训练,注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逼仄:狭窄的意思。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析。答:_,答案(示例一)通过追慕汉家将士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功绩,表现了诗人因追怀前人而产生的昂扬奋发的激情和对在边塞建功立业的渴望。(示例二)通过写古代将士战死沙场无人招魂,表现了诗人对战场死难者的同情怜悯以及对造成灾难的战争的厌倦之情。,(六)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
6、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原:原野。,针对训练,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答:_答案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当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七)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寒闺怨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针对训练,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答:_答案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