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复习一病句修改一、语序不当。例如: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 “生产的棉花”) 2、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二、搭配不当。例如: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主谓搭配不当, “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 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三、成分残缺或赘余。例如: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 (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 2、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
2、师讲课。 (成分赘余,删去“聚精会神”或者“专心地” )四、结构混乱。例如:同学们都说,昨天的活动是愉快的一天。 (“的活动“跟“的一天“去掉一个)五、表意不明。 (包括指代不明和句子歧义)例如: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 (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六、不合逻辑。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是“幸免” ,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当堂练习:
3、一、修改下列病句。1、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_2、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_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_4、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_5、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衣。_6、在东北的深山里,土煤窑稀稀疏疏星星点点地到处都是。_7、校园里种了月季、海棠、梧桐、松柏等很多树木。_8、现在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大大提高了。_9、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_10、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_11、虽然你学习再好,但是没有骄傲的理由。_12、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_13、经过治疗,小明的病
4、已经恢复了健康。_14、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群。_15、我们要认真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_二、判断下列句子,有语病的打() ,无语病的打() 。1、这次到会的只有七十二人左右。 ( )2、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3、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很受教育。 ( )4、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的是可耻的。 ( )5、冬天,寒风呼啸着拂面而来,吹得人瑟瑟发抖。 ( )6、我忍不住不禁笑了出来。 ( )7、颐和园所有的景点,我大部分都游览过。 ( )8、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小声地议论起来。 ( )9、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10、报晓的公鸡是起床的信号。
5、( )专题复习二第三人称转述一、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 ,应该认真分辨“你”或” 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二、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
6、者、第三者):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形式三: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三者转述,则转述中“我”则要改为“他”。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第三者来转述,则为:爸爸对他说,他爸爸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说明:在转述过程中,
7、具体怎样把第一人称恰当地转为第三人称,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清人称所指,灵活进行转述。)当堂练习: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1、美丽的姑娘说: “我是智慧的女儿。”_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_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_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1、爸爸说: “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_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_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_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 “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_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1、老师对我说: “我教你怎么写。”_2、
8、巴金说: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_3、董存瑞坚决地说: “我去炸掉它!”_4、乌龟对青蛙: “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_5、鲁迅在回信中: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6、老师对我说: “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_7、贝多芬问盲姑娘: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_8、萌萌把馍递给我: “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_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_10、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_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_12、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9、_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 “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_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_2、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_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 “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 ”。(改为间接引用)_4、小红军对陈庚说: “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_5、爸爸对妈妈说: “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 ”(改为间接引用)_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 ”(改为间接引用)_7、父亲说: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_8、
10、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_9、王老师对同学们说: “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 ”。(改为间接引用)_10、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_11、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_12、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 “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_1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_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1、雷锋说: “大嫂,我送你们一程吧!”_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11、 ”_3、小鸟对青蛙说: “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_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他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_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它能趟过去吗?_3、有人问王戎,他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_4、妈妈对我说: “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改为陈述句:_ 专题复习三缩句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1、 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
12、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低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
13、:“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
14、考核”。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8、关于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原句:广场上千万
15、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B: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C: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正确)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缩句:A:老人们钓鱼。(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正确)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
16、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 “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鸬鹚站在船舷上。(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D、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正确)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缩句 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 )B:海棠树开花。(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
17、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海棠树开满了花。(改换了主语)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缩句 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正确)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改换了主语)C:柳树上挂冰条儿。(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柳树挂冰条儿。(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 树挂冰条。(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缩句:A:鲸是鱼类。(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 )B:鲸不是鱼类。(正确)当堂练习1、八路军的一个通讯班悄悄地开到
18、郑州以南 50 公里的前线。_2、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直扑敌人的阵地。_3、受到严重枪伤的德国兵一个接一个地倒下_4、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_5、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_6、1997 年的一个秋日,我在盛产雨花石的一个采砂矿坑的乱石堆里,发现了一块黝黑的雨花石。_7、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天安门。_8、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_9、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_10、每当夜幕降临,八角楼上的灯光就亮了起来。_11、六(2)班的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_12、黄继光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_13
19、、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_14、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_15、小松鼠高兴得跳了起来。_16、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_17、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伟大的工程师。 _18、李时珍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_19、加拿大政府为了表彰这位杰出的优秀科学家,把他誉为”用双手掰开原子弹的人“._20、爸爸把亮晶晶的钥匙交给了满脸都是泥巴的小明 _21、那个可爱的小男孩被可恶的疯狗咬伤了。_22、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情感堵住了_23、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手枪。_24、客家人的民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_25、乡下的老屋旁种着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桃花
20、心木。_26、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_27、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_28、 红 褐 色 的 河 水 像 瀑 布 一 样 , 从 上 游 泻 下 来 。_29、这 是 藏 戏 面 具 在 长 期 发 展 的 过 程 中 得 以 保 留 的 重 要 原 因 之 一 。_30、 广 场 上 千 万 盏 灯 静 静 地 照 耀 着 天 安 门 广 场 周 围 的 宏 伟 建 筑 。_31、我 们 今 天 已 经 领 导 着 有 九 千 一 百 万 人 口 的 根 据 地 。_32、张思德同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_33、 一 位 矮 小 结
21、实 的 白 发 老 者 从 后 台 走 到 顶 碗 少 年 的 面 前 。_34、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_35、在船舱里,鲁滨孙找到了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_36、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_37、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_38、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_39、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_40、人们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_ 专题复习四句子仿写做这种题型,要明确两大问题:(一)什么是仿写句子;(二)仿写的题型有哪些。 (一)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
22、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二)常见的仿写题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1、 续写式 如:仿照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一场甘霖,使_。 参考答案:“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 2、 话题式 如:仿照例句,以“笔”为话题立意开头,并作为本体,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例句:书似阶梯,开启心灵之门;书似灯塔,照亮前行之路。 仿句:_ 。 参考答案:笔似火焰 ,点燃文明之光;笔似犁铧,耕耘五彩之梦。 3、 开放
23、式 如: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例句:太阳无语,却放射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广博。 仿句:_ 。 参考答案:青春无语,却焕发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大地。 当堂练习:一、模仿下面句子的格式,另写一个句子。 例如:一颗颗星星点缀夜空,不,那不是星星,那是一双双忽闪忽闪的眼睛。1、一片片树叶随风飘落,不,那不是_,那是_。 2、一间间宽敞明亮的 整齐排列,不,那不是教室,那是通向成功的殿堂。 3、 _。二、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将番号填在横线上。人活着得有尊严。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_ ;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A.如果生命是火,燃烧就
24、是尊严 B.如果生命是燃烧,尊严就是火C.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 D.如果生命是燃烧,火就是尊严三、仿造例句,续写几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1、金钱可以买来药品,但买不来健康;金钱可以买来书籍,但买不来_;金钱可以买来化妆品,但买不来_;金钱可以买来_,但买不来_2、我爱春天,溪水唱起了歌;我爱夏天, _;我爱秋天,_;我爱冬天, _。四、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填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生活中处处有等待,人人在等待。草儿等待生命的翠绿,_,教师等待桃李的芬芳,医生等待病人的康复谁不在等待幸福,谁不在等待成功。但是,我们每个人又都不能只等待,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五 、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
25、,请以“童年”为开头,写句式相同的句子。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蓝天,我就是蓝天上的一朵云;祖国是森林,我就是森林里的一棵树。_ _ 六、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再写一个句子。也许,你不能成为巍峨的高山,但你依然可以是一块石子,搭桥铺路,无私奉献。 _ _ 七、根据所给的句子仿写。1.幸福是什么?抗洪战士说:“幸福是战胜险情,保护人民群众。”巴金说:“幸福是 , 。”我说:“幸福是 , 。”2.圆规:真自豪,你的一生都是圆满的。真可怜,你一生都与方正无缘。橡皮:真可悲, 。真伟大, 。八、1、依照例句,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景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句: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
26、了! _2、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片土地;如果你是_,就_;如果你是_,就_3、仿写两句话,要求与例句中画线句一致。 潇洒是一道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 “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静的潇洒;“胜似闲庭信步” 是一种喜悦的潇洒;_;_ 。 4、 仿写例句“假如生命是,不要,要”的句式,写一个类似的句式,不要超过 30 字。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奋斗搏击。_ 5、仿照例句,从“快乐/忧伤、顺境/逆境、得意/失意”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写句子。 要求:(1)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