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9 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学习目标】1感受诗人爱国情怀2理解词中典故的含义及用典的作用【重点难点】理解本词中的典故的含义及用典的作用【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稼轩(Ji)(xun) 玉簪螺髻(zn)(j) 揾泪(wn)岑寂(cn) 鲈鱼脍(l)(kui) 莼菜羹(chn)(gng)2.说说下列词中典故的本义(1)楚天:广阔的南方曾是楚国领地。这里用“楚天”代指广阔的天地。(2)季鹰归未: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吹来,很想吃家乡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便立即弃官还乡。(3)求田问舍:据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自己上大床躺下
2、,而让许汜睡在下床。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4)树犹如此: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3.文学常识:辛弃疾(1140.5.281207.10.3)享年 67 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 ,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 。其 词 热 情 洋 溢 , 慷 慨 悲 壮 。 笔 力 雄 厚 , 艺 术 风 格
3、多 样 , 而 以 豪 放 为 主 。 有 稼 轩 长 短 句 。 今 人 辑 有 辛 稼 轩 诗 文 钞 存 。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 13 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辛弃疾 21 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来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朝廷对他
4、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招之即来,麾之即去”,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 67 岁志未遂而死去。【问题探究】(一)整体感知1把这首词译成现代汉语。2本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二)分析综合第 2 页 共 9 页 1本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 “无人会,登临意”中的“意”为何意?3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是词的一般写法。下片十一句,分几层意思?(三)本词下阕中多处用典,作者曲折地表达了“登临意” ,试作比较,说说这些典故的用与不用,有何差异?【课时测评】一、基础知识1 永遇乐京口北固
5、亭怀古是我国_时期爱国词人_的作品。南渡以后,词人一直_,却始终_。这首词写于 1205 年,词人在登上镇江东北北固亭时,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2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B. 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他的故事,反衬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从而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感慨。C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感到痛惜。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3下列对这首词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起始“千古江山”六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抵御外侮。B.
6、 紧承的“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南朝宋武帝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姿和声威,暗示出作者杀敌报国的决心。C. 下阕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作者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D. “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景,揭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了严重危害。4这首词善用对比,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孙权、刘裕的英雄业绩与现实的不堪回首对比:感叹“时无英雄”和南宋的萎靡不振。第 3 页 共 9 页 B. 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指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反对草率北伐。C. 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
7、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D. 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他与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对比:抒发自己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二、课文精读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完成题目。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上片用了两个典故,其作用是什么?_6作者写佛狸祠下的一幕景象,表达了怎样的心情?_7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的词篇,请说说
8、这两首词的异同。_三、同步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第 4 页 共 9 页 临江仙苏 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8上片是怎样运用衬托手法的?请简析。_9结合全词分析,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_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0这是一首怀古词,追怀的人物是_。
9、“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化用了唐代诗人_的登高中的“_,_”两句诗。 11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感情?_第 5 页 共 9 页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汴河 曲李 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 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其二)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 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 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隋家:隋王朝。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不较多:差不多。12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简要分析。_13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
10、别加以说明。_四、语言表达与运用14照下面句子的格式,仿写两句构成排比,要求符合语境,语意连贯。郁孤台下的清江水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辛弃疾那为国而萌生的满腔悲愤之情?_?_?15若用对联的形式概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第 6 页 共 9 页 容,试根据下联补出上联。上联:_下联:临赤壁遥想公瑾谈笑雄姿慨华发早生16揣摩下面这首唐诗的内容和意境,以“山行”为话题,扩写前两句,不少于 30 个字。雨过山村王 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_17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句要与下句组成对偶句,句要与下面的两句组成排比句。一个人如果愿意坐下来静
11、静地听一回雨,他的心中一定会有某种牵恋和感喟,尽管有时是淡淡的,连自己也不易察觉。雨丝_,雨声极易叩响感情的门环。_,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1南宋 辛弃疾 力主抗金 壮志难酬 2C3C 【解析】 “元嘉草草”典故借古讽今,重在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北伐。4D 【解析】 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5这两个典故,写法虽异而用意却相同,作者对能继承父兄基业而有所作为的孙权和创建大业的刘裕进行歌颂,就是对南宋当局不知自振的针砭;作者怀念古代英雄,正是慨叹南宋没有英雄。6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
12、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如果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众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就会忘记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不第 7 页 共 9 页 图恢复中原的不满。7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手法上均为借古讽今。不同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议论做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叙议结合,景中有论,论中有景。苏轼词作纵横决荡,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紧扣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典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8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词人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
13、的意境,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词人的人生反思做了铺垫。9直接原因是顾盼眼前江上景致,为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表达了词人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的旷达不羁的性格。10孙权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11示例:作者极力称赞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 揭示了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苟且偷安。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崇敬仰慕和对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12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古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 ,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14、13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14示例:桃花潭中的千尺深水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李白因好友汪伦而萌生的依依惜别之情 夜空中的那轮明月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苏轼因远方的弟弟子由而萌生的浓浓思亲之情15示例:登京口怅忆寄奴金戈铁马叹饭量还好16在霏霏的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水声以及分散的鸡鸣,不觉来到一座板桥跟前。17最能牵动思绪的丝绳(或:“扯起思想的飞絮” “荡起心潮的波澜”) 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壮(或:爱民的文人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延伸阅读】 用典用典即采用典故表情达意,含用事、
15、用文两种。主要效用及赏析术语:诗词“不能第 8 页 共 9 页 如散文那样直说,”要含蓄,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古人古事,借人写已,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可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用典又可增强文化气息和文学情味,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可读性。用诗文名句,佐证文意,可增强说服力。典故多数是古人的事迹,往往是具体的人或事物,可以避免抽象概念。诗词的语言是最精炼的,要用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的思想感情,用典往往可起到言简意丰之效。赏析方法:指出用典之处,解释典故内容(指用事),分析用典意图,说明用典效用。在诗词这种特殊文体中用典的好处。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是咱济南人,他的故居在哪里?“众里寻他千百度
16、”,记者今天终于在济南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村南找到了“辛弃疾”。建成 6 年多时间以来,这座纪念馆已因位置偏僻、故居味不足、年门票收入太低而日渐困顿。今年是辛弃疾诞辰 865 年。今天,记者从济南泉城广场乘车 30 余公里,赶到济南历城区遥墙镇中心 ,然后又沿乡道打听着往镇中心东南方向寻觅了约 5 公里,终于在遥墙镇四风闸村村南、大张村村北、马家村村东的庄稼地里找到了“辛弃疾” 。1996 年 6 月,济南历城区政府决定由区文化局在四风闸村南动工修建辛弃疾纪念馆,总投资超过 1000 万元,占地 29.3 亩,整体建筑风格仿宋,内有稼轩雕像、碑廊、展室、纪念祠、议事厅、稼轩书画研究院等建筑。1
17、998 年 10 月 16 日,纪念馆迎来首批游客。“ 辛弃疾 ”回来了,还有多少人惦记着他?1998 年年底结算时,每张 10 元的门票一共卖出去 40 多张。2004 年,全年门票收入总算“涨”到了 3000 多元。这几千元的门票收入加上区文化局拨付的 300 元/月的办公经费,既要养活纪念馆 8 名工作人员,还要挤出一块经费进行馆舍修缮。事实上,因为没有维修资金,纪念馆建成后从未进行过修缮。碑廊红色门柱上龟裂的油漆似掉非掉,石膏做的辛弃疾雕像积满了厚厚的灰尘,各展厅的门锁已经锈迹斑斑而在辛弃疾曾侨居的江西省铅山县,当地群众在县城中心广场上修建了宏伟的辛弃疾塑像;在辛弃疾多次游览的鹅湖山下
18、,先前修建的“鹅湖书院 ”解放后被妥善修缮保护;辛弃疾钟爱的“瓢泉 ”所在的八都乡,现已经更名为稼轩乡。因为辛弃疾故后葬于铅山县阳原山麓,当地群众甚至已把辛弃疾看作铅山县人“辛弃疾” 在济南缘何遭受如此冷遇?据遥墙镇文化站负责人介绍,历城区政府 1987年就在四风闸村立了“辛弃疾故里”石碑,但选址该村村南开建纪念馆后,却因位置偏僻,门可罗雀。记者注意到,通往纪念馆的几条小道上几乎没有任何提示路标,外地游客很难自行找到。文化部门有关专家认为,纪念馆缺乏文化底蕴,碑亭塑像、展馆厢房也没有体现出故居韵味,以至于提起辛弃疾,市民想到的差不多还是 1961 年建在大明湖畔的“稼轩祠”。据纪念馆负责人介绍,辛弃疾纪念馆 2 年前开始往外推介观光旅游式酒店开发、旅游景区开发等建设项目,拟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招商引资,旅游、餐饮、教育等皆是首选招商项目。来考察的人很多,但真正动心的人很少。一位商家考察后摇头:纪念馆位置太偏,交通不够通畅,宣传推介工作落后。几个月前,就在辛弃疾纪念馆愈发困顿的时候,青银高速公路工程开建了。这条高速公路贯穿遥墙镇,其中一个进出口就设在四风闸村不远处,这对藏在旮旯里的“辛弃疾” 来说,是个好消息,盼望在“沉睡”的“ 辛弃疾”能“醒”过来了。【应用指南】这则材料可以与“冷落” “困境” “希望”等作文联系起来。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