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8 页 包身工(课时 1)课前预习 预习案【学习目标】1熟悉课文背景及作者相关知识。2阅读课文,解决疑难生字词。3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县人。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 ;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代表话剧剧本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并把小说林家铺子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2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可以写
2、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 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3文本背景第 2 页 共 8 页 在 20 世纪 30 年代,也就是 1932 年“一二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这个时候的中国,国民党统治黑暗,民不聊生;军阀混战,黑天暗地;列强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中国的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和天灾的影响,农民生活极为痛苦。在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的农村,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村女孩沦为了包身工。“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
3、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大量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预习小测】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蠕动_ 猪猡_ 惺松_ 咳嗽_水门汀_ 弄堂_ 褴褛_ 游说_吆喝_ 轧票_ 嘈杂_ 籼米_蹒跚_ 锭子_ 谄媚_ 骷髅_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r_动 r_教 r_子牛 嗫 r_xng_松 xng_红 荤 xng _ xng_目水门 tng_ 伶 dng_ dng_立 dng_梢bn_凳 出 bn_ bn_手
4、 bn_上走丸3在下列语句后面的括号内写出该句中引号的用法。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第 3 页 共 8 页 尤其是五年前“一二八” 战争之后,东洋厂对于这种特殊的廉价“机器”的需求突然地增加起来。( )有几个“慈祥” 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先付包洋十元,人银两交,“恐后无凭,立此包身契据是实!” ( )4在下列语句后面的括号内写出该句中破折号的用法。老乡!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啊!做满三年,以后赚的钱就归你啦。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打印子簿子”,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
5、轧票处一般的木栅子的前面。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里面也没有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的地方。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譬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工钱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难有的。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知识拓展 探究案【要点探究】1作者是怎样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2你认为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课文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4本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第 4 页 共 8 页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课文,你对“包身工”及其当时所处的社会有哪些更
6、深的认识,试与同学们探讨。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关爱生命60 多年前,在上海,有一群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女孩被人骗到上海日本纱厂当女工,从此阳光永远和她们绝缘,陪伴她们的是无尽的黑夜与屈辱。到了现代社会,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存在着。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生活总是这样,总有一些污秽妨碍我们对鲜花的赞美。大家不必灰心失望,只要正义在心中,生活将永远阳光灿烂。【应用角度】 “关注弱势群体” “社会良知” “人权” “关爱生命” “生命的抗争” “爱心”等。2精彩应用在如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工厂主为了牟取更多的利润,竟然置劳动法规
7、于不顾,出现了使用童工、延长劳动时间、增大劳动强度以及减少劳动报酬等丑恶现象。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应警惕包身工悲剧在新时代重演。我们可以将包身工放进文学作品集里,将它当成一篇文章去欣赏;我们也可以将“芦柴棒”放在记忆里,将她当作人物形象去分析;我们还可以将上海杨树浦福临路的那家东洋纱厂放进历史里,把它当成一个典型去分析其存在的意义,然后一起去谴责它;我们更应该正视这种现象,避免悲剧在新时代重演,更好地把握未来。佳作领悟夏衍精神激励着我夏衍,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我不曾见过他。但,他却离我很近,读他的文章,在他的世界里游走,我倾听着他的心声,那是一个崇高的爱国作家在用他的笔,让文字演绎他的感情。
8、走近夏衍,我为他的谦虚而感动。夏衍作为一个大作家和中国戏剧电影艺术的奠基人,知名于世,但他自己却总是一笑掠过,说“我平生最怕被人叫做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 。的确,夏衍从 1937 年奉命办救亡日报开始,当了 12 年的新闻记者。从写几千字的论文到几十个字的补白,他大约写了 500 万个字!而在他的创作人生中,他总共创作了三十多本书籍,其中包括传记、话剧、杂文、小说、电影剧本及著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等等。而所有创作的字数没法统计,就连他用过的笔名也有一千多个! 多么惊人的数字啊!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夏衍那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他那独特的创作第 5 页 共 8 页 思维火花。这就是夏衍
9、,伫立于创作巅峰的夏衍!凝望夏衍,我为他写作的诚实与贴近民心而感动。夏衍在他的懒寻旧梦录里就他写的两篇文章总结了两条,他写道:“一要讲真话,二要顺民心。 ”我想这句话对现在的一些新闻记者来说,真是“字字箴言”啊。就像他写的这两篇文章一样,第一篇仅仅只是他写的一则五十来字的“补白”:上海人最怕两种人,一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二是从地下钻出来的这则“补白”在当时的影响很大,几乎是在上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另一篇是一篇三四千字为苏联辩护的文章,发表之后即使在朋友之间,也没多大说服力。这说明了什么?在夏衍的回忆录里也曾提到,就是“写文章,一要讲真话,二要顺民心” 。这就是夏衍,对每一件事情都极力思考的夏
10、衍!解读夏衍,我更为他的爱国思想而感动。1965 年,夏衍被免职,被派到山西介休参加“四清”活动;他在“文革”中度过了八年零七个月的“监护”生活,留下了无法治愈的残疾。但是,尽管残疾了,他身残志坚,凭着一股力量,继续奋斗,为祖国的事业奋斗,为祖国的建设奋斗,不断工作,不断创作,不断地出版自己的作品。他的工作态度更让人叹为观止,不择地、不择时、不择纸,在轮渡上写,在火车上写,在会场里写,在闹哄哄的会客厅写,在别人高谈阔论时也可以写,而且不论什么纸,他一写就顶天立地,不留空白。这就是夏衍,拥有着超凡毅力的夏衍!夏衍,伟大的爱国作家!光阴虽然带走了你,但你那深邃的目光、抑扬顿挫的话语与你那和蔼可亲的
11、形象将留存在我的心中,你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奋发向前!1学用词开头段斟酌用词,表情达意。首句“陌生”与“熟悉”看似矛盾,实则为作者斟酌用词之妙。 “陌生”是说不曾见过, “熟悉”是说心理距离很近。虽不曾见过,心理距离却很近,充分说明作者对夏衍的无比敬仰。 “让文字演绎他的感情”中的“演绎”一词也极富文采, “演绎”的意思是通过文字表达出了这个人物的性格感情等,让人如见其人。2学列数字第段列举数字,增强说服力。用一系列数字,如“12” “几千” “几十个” “500 万”“三十多” “一千多”来反衬夏衍的谦虚精神,说明具体,说服力强。3学中心句用中心句领起各段,层次清晰。文章主体部分用了三个中
12、心句“走近夏衍,我为他的谦虚而感动” “凝望夏衍,我为他写作的诚实与贴近民心而感动” “解读夏衍,我更为他的爱国思想而感动” ,分别领起三个层次,诠释了夏衍精神的三个方面谦虚、诚实、爱国,表达了作者对夏衍的无比崇敬和纪念。三个中心句的句式一致,表达灵活,用“走近” “凝望” “解读”三个动词避免了重复。4学短句第 6 页 共 8 页 第段多用短句,表达有力。短句的表达效果是短促有力,感情强烈。 “他身残志坚,凭着一股力量,继续奋斗,为祖国的事业奋斗,为祖国的建设奋斗,不断工作,不断创作,不断地出版自己的作品”排比短句写夏衍为国奋斗不息, “不择地、不择时、不择纸,在轮渡上写,在火车上写,在会场
13、里写,在闹哄哄的会客厅写,在别人高谈阔论时也可以写”排比短句写夏衍珍惜一切写作机会,为国家为人们创作。用短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夏衍爱国精神的赞美。5学情感表达文章多用感叹句来表达对夏衍的景仰之情。从第段到文章结束共用了 8 个感叹句,情感表达强烈,感召力强。6学总结结尾段总结全文,并回扣标题,深化主题。包身工(课时 1)详细答案课前预习 预习案【预习小测】1r/lu/xng/sou/tng/lng/ln l/shu/yo/g/co/xin/pn shn/dng/chn/k lu2蠕/儒/孺/嚅 惺/猩/腥 /醒 汀/仃/ 订/盯 板/ 版/扳/坂3表示强调 表特定称谓 表示讽刺或否定 表引用4
14、表话题的转移 表解释说明 表转折 表举例 表意思的跃进知识拓展 探究案【要点探究】1作者运用了“点面结合” 的写法。“ 面”上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群体描写,课文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走进工厂、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做一下概括性的叙述,作者没有具体刻画某一个人物,而是速写似的描出人物的群像。“点”指典型人物,典型细节的描写。第 7 页 共 8 页 2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军阀的连年征战,加上地主的剥削,中国农村经济日益破产,农民生活极为艰难,只好到外面寻求出路;包身工的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并且与外界隔绝,不受工潮的影响,使用包身工更加安全、可靠;日
15、本在中国的纱厂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女工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于是大量用这种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 来代替普通的劳动者;雇佣包身工后,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地庞大了,例如:“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3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比如写四点一刻被骂作“猪猡”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后,就已“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
16、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在介绍了四点半钟包身工们吃粥的情景之后,就用廉价的“机器” 来衔接,引出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搾的情况作了具体、详细的介绍。4(1)精确的数字显示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特征。这篇作品用了许多数字。例如:“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合九平方米,平均每人半平方米,表明住宿的拥挤程度。)“包身费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包洋十元。”“ 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 表明剥削的惊人程度。)“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
17、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个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用两组数字前后对比,证明了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地庞大” ,完全是残酷压搾剥削包身工造成的。)(2)生动的语言一一显示报告文学文学性的特征。第 8 页 共 8 页 生动的人物描写。写清晨女工们忙着起床时,“那男人(打杂的)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 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写打杂的快速连续的动作,用“虎虎地”描写踢人,十分逼真地表现出这个流氓的凶暴本相。)生动的人物对话。打杂的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 等太阳上山吗?”(突出了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统治女工的爪牙狐假虎威、凶狠残暴的性格。)形象的比喻。用船户养墨鸭捕鱼作喻,再和驱赶包身工劳动作比,形象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发人深思的警句。结尾“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凝聚了愤激的烈焰,一旦爆发出来,必将焚毁那吃人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