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2次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736726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2次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2次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2次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2次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2次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东联现代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传统书院的精神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

2、,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教育。 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近年来,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实际上就开启了一个误区: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头进行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德育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即使是知识传授,也不是灌输书

3、本、章句的知识,而是教会人们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为学之方。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明确规定了教育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八岁到十五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个阶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成;十五岁以后大学阶段的教育,“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这都是围绕为人之道展开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2 -朱熹还提出了六条读书方法,这六条实际上也是书院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就是为学之方,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朱熹都提到了。首先,中国古

4、代书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围绕怎样做人、成为怎样的人来展开的,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我们经常会强调职业道德教育,但一个人连做人的道德都没学会,怎么可能会遵守职业道德呢?如果他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也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人之道是根本,只有抓住“本”,“末”才能产生,用王弼的话讲就是“举本统末”,“举本”才能“统末”。其次,书院也继承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个方面的配合非常重要。一方面,不管你的资质、身份如何,都是“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不同的资质进行不同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再次,书院教育理念中根本的一

5、点就是启发式教育。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然后才有“引而不发,跃如也”。因此,学子一定要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教育。传统的书院教育都是自觉自愿的,古代常见学子背着粮食跑到深山老林来求学,主动性很强,做老师的就爱收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才能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学生才可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此外,书院坚持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自学为主,相互切磋,教学相长,自由讲学。这是书院非常好的传统。书院的精神是:注重学术研究,深化学理探讨。最后,书院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密切的师生关系,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

6、事情。我们过去也常讲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这都是通过父子关系构建一种亲情,然后达到融洽的关系。是的,中国古代确实是家国同构,古人常把国天下变成家天下,然后把家天下推扩到国天下。近百年来,我们批判宗法血缘制度的核心也是直指家国同构,不能否认家国同构确实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也还有其他的维度,把地方官称作“父母官”,把官员、百姓的关系纳入“父母、子女关系”中,就绝对的不好吗?父母对子女永远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有这一层关系,恐怕比雇佣关系要好很多。所以,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能简单化。当今教育非常需要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的书院传统。传统书院里所有的老师同学同学习、同探讨、同游乐,现在还有多少地

7、方能这样做呢?(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3 -A中国的传统教育和西方的教育传统完全不一样,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就是开启了一个误区。B朱熹的六条读书方法,从学习到实践都提到了,这体现了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C一个人只要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就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D已有的教育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新思维都会影响我们对传统书院的精神内涵的理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多个维度审视书院的传统精神,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传统书院的师生关系。B.文章围绕着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展开,

8、并由此指出了中国当代教育界所存在的问题。C.文章在叙述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书院教育的精神,彰显了本文立足于中国当代教育的立场。D.对于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文章先交代理念和宗旨,接着逐层分析,最后强调了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如果学生没有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启发也没有用,只会是“引而不发,跃如也”。B.当代教育也要践行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既要“有教无类”,又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C.只有同窗、师生之间相互切磋,从而实现了教学相长,才能自由讲学,避免灌输。D.家国同构是很复杂的问题,官员与百姓关系、师生关系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9、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大海行了船 乔显德由于当兵与工作的经历,我与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泰国、香港、上海、南海、渤海等海域都坐过船,也就对坐船感触颇深,久积脑海。海船在浩瀚大海里昼夜不停地航行,有时风平浪静,坐在船上感到安安稳稳,舒舒服服;有时顺风顺水,坐在船上觉得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有时风起浪高,坐在船上就感到颠颠簸簸,战战兢兢。船上的生活就这样度过,然后船停靠在码头,我们上了岸。大海行船,有的定下了远大的目标,也就是目的地,还经过反复考察、精密测算建立了准确的航线,作为航行的指南。在这条航线中还有一个个小目标,也就是航标。沿着这些航-

10、 4 -标、这条航线扬帆起航,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待完成了一个个小目标,再向大的目标、更大的目标奋进,这样走出的是胜利者的轨迹,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有的没有远大的目标和方向,甚至没有近距离的小目标,也没有科学的航线,随波逐流,走到哪算哪,走出的是杂乱无章的航海轨迹,白白耗掉了许多资源不说,往往在中途就被风浪掀翻,或者触礁沉没。大海行船有时会坐上顺风船,或者赶上季节性洋流,顺风顺水,乘风破浪,船行驶得自然就快。坐在这样的船上,感到一日千里,淋漓酣畅;有时也会坐逆风船、逆流船,要经受风浪海流的阻碍,迎风而上,劈波斩浪。如果纯逆风,船就不能直线行驶,还要转舵换舷,只能走大“之”字形路线,这样,船自然

11、就行驶缓慢。当年从部队回乡探亲,我选择了从上海到青岛的客船。我清晰地记得,坐顺风船时,一路如行云流水,畅通无阻,只行了二十四个小时。返回时,遇上了逆风,路上船体晃晃悠悠,冲冲撞撞,有时候还得绕路前行,一共用了二十八个多小时,这多走的四个多小时显得特别漫长。上岸后,刚好超出了正常的假期,向连部写材料说明原因,这前前后后又花了一两个小时。正是应验了那句古话:一步慢,步步慢。在茫茫的大海上行船,前路艰险而且始终充满着未知,有时会碰到惊涛骇浪,有时会遭遇弥天大雾,还有时会发生机器故障前些年,我在烟台至大连的茫茫海上,曾遭遇过风浪的袭击,龙卷风掀起滔天巨浪,客船瞬间剧烈震荡,突发癫痫似的摇来晃去。打开舱

12、门,看到有的旅客直趴在地上,像黑暗中躲避危险、屏息以待的甲壳虫,惊吓过度,行为滑稽;有几位勇敢且健壮的青年扶着墙壁,能勉勉强强、跌跌撞撞地踉跄几步。只有船上的工作人员气定神闲,安之若素。更让我惊讶的是为了观察龙卷风的走向,一位水手身系安全索,竟然冲上甲板,立在船头,岿然不动坐在船上,前路永远是个未知数,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遭受艰险和大风大浪的侵扰。有的人不惧风浪,有搏击风浪的勇气,毅然迎着风口浪尖,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成为战胜风浪的勇士。而有的人就为难发愁了,就沮丧了,就意志消沉了,就惧怕了,就妥协了,就止步不前了,这样,必然成为大风大浪中的弱者,成为人生的失败者。大海行船,每艘船所

13、选择的目标不同,驶出了不同的海上航程;人行于世,每个人所经历的风浪、波折不同,展现了不同的人生风采。而你,可以自由地选择这一切!(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5 -A文章第一段先点出“我”与船的不解之缘,然后使用排比句和大量的叠词,概写了乘坐海船时的三种不同感受。B海船在纯逆风的情况下不能直线行驶,只能走大“之”字形迂回路线,文章以此讽刺了那些不敢直面困难的人。C文章第四段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人们面对风浪袭击时的不同表现,赞美了不惧风浪、搏击风浪的海员们。D文章围绕大海行船选择恰当的材料,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引发读

14、者对人生的思考。5作者笔下的“大海行船”意蕴丰富,给我们以人生启示,请简要概括。 (6 分)6本文几乎通篇使用第一人称,最后一段却改用第二人称,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称上的变化?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是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的。为保护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1972 年 11 月 16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该公约规定保护的时象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到的“文化遗产”只包括“文物” 、 “

15、建筑群”和“遗址”三类,显然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到 2003 年 10 月 17 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 32 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这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作了界定。这是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与此同时,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加紧了步伐,特别是立法保护进程加快。2003 年 11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形成;2005 年 3 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中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也有望于近期出台。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迈入了有法可依、依法保护和实施的阶段。(摘编自中新网

16、)材料二:我国一些地方现在已经制订了“非遗”保护的法规,最早的是云南。但是,国家立法由于牵涉的面比较广,有一些波折,这里面存在学界和文化主管部门沟通不够的原因,还有认- 6 -识上的原因,比如该立什么样的法,是行政法规还是基本法,认识上一直存在分歧。此外,社会各界对于传统文化也存在不同意见,比如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有优秀、糟粕之分,不能立法统统保护起来。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从文化学的角度讲,很少会粗暴地将文化分成优秀的部分和糟粕的部分。客观上说,传统文化中确实有些东西需要扬弃,但不能因为一个文化中有这样或那样的与当代伦理价值观不相契合的部分,就认为这一文化存在诸多问题。我国是一个文化传统深厚、

17、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文化具有多元的特点,各民族呈现的文化面貌丰富多彩。因此,进行适当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出台有关法律的迫切性也就更加强烈了。(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湖北宜昌市长阳县 80 多岁的农妇孙家香,一辈子生活在山村里,从小喜欢从父母乡邻那里听故事,然后按照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消化吸收,用朴实生动的口语转述出来。老人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却能讲述 600 多个故事。老人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当地政府请她出山,住进县“光荣院” ,每月补贴 200 元。华中师大从事民间文化研究的林继富博士从 1997 年开始一直“跟踪”研究孙家香,收集了她

18、前后讲过的几百个故事。他通过比较发现,出山后离开乡土情境和邻里社会的孙家香,口中那些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故事渐渐少了,过去激情讲述故事的场面不再出现。她开始迎合山外人的口味,讲些比较时尚现代的故事。不止一个孙家香。传承人维系着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衰” ,保护传承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这一思路,各地纷纷提高传承人的生活待遇,有的甚至将其安排在条件更好的居所。但是,在研讨会上,专家认为,当前国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策略,有待调整。“只有活水才能养活鱼” 。透过“孙家香们”的转变,林继富认为,对传承人的保护要特别注意维持“民间文化生态” ,让传承者、风俗活动、传承对象处

19、于一个相时稳定的文化小系统内,使他们在一个适宜的环境里传承创新。(摘编自搜狐网非遗保护二十年忧思:文化成生活表面油珠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直到 2003 年才第一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作了界定。- 7 -B中国政府一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自 2003 年起,多项相关法律相继出台,使非遗保护工作逐步走向有法可依。C传统文化中确实有些东西不符合当代伦理价值观,但是我们不能据此否定这一文化,而应当保护它们,使之存在并传承下去。D各地提高传承人生活待遇的做法出发点没错,但更应该让传承者、

20、风俗活动、传承对象继续生活在相对稳定的文化小系统内。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先后颁发一系列法律法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取得了显著效果。B从材料二看出, “非遗”保护工作立法出现波折,其原因是学界和主管部门沟通不够,对传统文化存在不同意见。C材料三将同为非遗传承人的孙家香和刘德培进行了对比,清楚地显示出适宜的环境对于非遗传承工作的重要性。D材料一主要说明了相关法律的制定;材料二主要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三用鲜活事例说明问题,作用更大。9根据上述材料,我国文化遗产有什么特点?请概括说明怎样才能有效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1、。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

22、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 8 -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 大测二卷、 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太

23、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馀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录其孙为中书舍人。(选自明史 ,有删改)10. 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B. 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C. 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D. 御史言光启/盖棺

24、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11.对文中加黑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乡试是科举考试名,明、清两朝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乡试,中试者被称为秀才。B庶吉士又称“庶常” ,是明、清两朝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负责起草诏书等。C历法指推算日月星辰之运行以定岁时节候的方法,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类。D文渊阁指明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的地方, 永乐大典纂成后便被放置在南京文渊阁。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徐光启博学强识,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法、火器等技术,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遍习兵法等其他书

25、籍。B徐光启胸怀大志,可是不被重用,几起几落,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邱兆麟和魏忠贤的党羽智铤弹劾。C徐光启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负责编写测天约说二卷等著作,后来又呈上观测天象的四条理论,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9 -D. 崇祯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监台官。但徐光启认为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出现差错,应该及时修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译文:(2)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

26、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 14-15 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 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 “有日”“江阔”“浪生”的景象,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

27、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 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D. 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16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 ”两句表明他无论是否身在朝堂,都会把国家和百姓放在心上。(2)他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

28、讲。强调,庄子说过“, ”(逍遥游 ) ,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 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所谓幼儿园“小学化” ,指的是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这种现象近年来非常普遍, ,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也就是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教这些知识了。更有甚者,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就在上奥数班,至于学拼音、英语,更是 。上海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报某个毫无资质的

29、学前班,挤破了头不说,排队报名的黄牛号都涨到 5000 元,这事情也一度闹得 。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和儿童的想象力,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家长不可能不懂。既然如此,为何家长们依然 呢?原因就在于,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到时候就能轻松对付课内学习,也就可以比其他同学抢先一步。更重要的是,许多民办小学在招生时,也会明里暗里考察小孩掌握的知识,而那些提前学的孩子更有被录取的优势。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 ) ,幼儿园“小学化”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这样也才能避

30、免专项治理工作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死循环。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靡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沸扬扬 蜂拥而至B.蔚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反盈天 趋之若鹜C.靡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沸扬扬 趋之若鹜D.蔚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反盈天 蜂拥而至- 11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B.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儿童的想象力C.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

31、了儿童的想象力D.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 B.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被逐渐减轻C.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被减轻 D.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逐渐得以减轻20.下面是某位高三毕业生发给班主任的一则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张老师好,我在高三几次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能在高考中有所建树,成功卫冕,这都是您慧眼识金并鼎力相助的结果。您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入圣,令同学们刮目相看,今日分别,谨祝教祺!(1) 改为 ;(2) 改

32、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示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材料:心境 复习 谦逊不管风吹浪打 温故可以知新 虚心使人进步虚怀若谷 心如止水 查缺补漏 不耻下问 安之若素 亡羊补牢四、写作(60 分)- 12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仁,不让于师。孔子我不与人争,胜负均不值。生与死 (瓦特兰德)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3 -第二次月考参考

33、答案1D(A 项,错在“完全不一样”;B 项,错在以偏概全;C 项,错在说法绝对) 2C(文章立足于传统教育的立场。)3A(对“引而不发,跃如也”理解错误)4B(“讽刺了那些不敢直面困难的人”错,原文说“有时候还得绕路前行” ,并非常讽刺)5 (6 分)要有志向与规划,既要有大目标,又要有小目标;要正确看待顺境与逆境,在逆境中要迎风而上;要勇敢面对挑战,安之至若素,嵌岿然不动。 (如果答“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实现目标;面对困难要绕路而行,迂回前进”等,酌情给 1 分)6 (6 分)几乎通篇使用第一人称,可以增强大海行船的真实感,便于作者抒发情感;(2分)最后一段用第二人称,亲切面对读者,引发读者

34、思考:(2 分)这一变化,由“我”的体验与感悟转为对读者“你”的期待,从而启示人们做出正确的人选择。 (2 分)7C 项。 (“保护它们,使之存在并传承下去”理解不当,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当然不能传承。8A 项。 (B 项, “其原因是学界和主管部门沟通不够” ,分析不当,原文说, “这里面存在学界和文化主管部门沟通不够的原因,还有认识上的原因” ;“学界和主管部门对传统文化存在不同意见”分析不当,原文说, “此外,社会各界对于传统文化也存在不同意见” 。C项,无中生有 D 项, “作用更大”分析错误,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无作用大小之分。 )9第一问:(2 分)我国是一个文化传统深厚、文化遗产丰富

35、的国家,文化具有多元的特点,各民族呈现的文化面貌丰富多彩。第二问:(4 分)加强立法工作,使“非遗”保护有法可依。调整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保护策略,维持传承人“民间文化生态” 。10.C11.A。考中乡试的被称为举人。明、清两朝的秀才专指府、州、县学的生员。12.B。崔景荣和徐光启“议不合” ,但未弹劾他。13.(1)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乡。 (“未几” “不听” “既而” )(2)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不过,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 (“雅负 ” “柄用”

36、“建白” )- 14 -【参考译文】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省试考中第一名举人,七年后考中进士。由庶吉士做到赞善。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全面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种书籍。杨镐四路兵马丧失于辽东,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几次上书要求让自己去练兵以报效国家。神宗皇帝嘉许他的雄心壮志,越级提升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当时辽东战事正吃紧,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给了他少量民兵和武器军械。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乡。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

37、用他。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而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弹劾他。他又称病请假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他丢掉了官职而闲居。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建议。不久,以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崇祯考虑国家财政困难,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盐政的好办法。徐光启说,屯政的关键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徐光启说:“钦天监预测天象是本照着郭守敬的方法,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

38、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我听说,任何 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及时修正。 ”崇祯帝听从其言,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进行改历的工作。徐光启任监督。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送上测天约说二卷、 大测二卷、 黄道升度七卷、 黄赤距度表一卷。当年冬季十月初一日,发生日食,又进上测候四说,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崇祯五年五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随即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不过,到被信任而掌 权时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

39、有所倡议。第二年十月去世。赐诰封少保。御吏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 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崇祯帝采纳御吏意见,于是赐徐先启谥号为文定。过了较长一段时候,皇帝想到徐光启博学强识,要他的家属把遗留下的著 作送上。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颁布,加赠太保,并录用他的孙子为中书舍人。- 15 -14(3 分)B(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15(6 分)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得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

40、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16.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17C(靡然成风: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层见迭出: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沸反盈天: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蜂拥而至:像一窝

41、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趋之若鹜:本义是像鸭子一样成群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多做贬义词。 )18B(明显:指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显然: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公开显露貌。 “剥夺”与“想象力”不搭配;“禁锢”和“快乐童年”不搭配。)19A(A 项更符合主语一致的语言连贯性要求。 )20(5 分)示例:“建树”词义太重,用词不当,应改为“提高”。“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应改为“考上大学”。“慧眼识金”自称“金”,用语不得体,应改为“不放弃”(意思对即可)。“超凡入圣”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过于夸张,应改为“超越

42、别人”。“刮目相看”不得体,改为“非常敬重”。21(6 分)示例心如止水,安之若素,不管风吹浪打,道出了良好心境的真谛。查缺补漏,亡羊补牢,温故可以知新,道出了及时复习的真谛。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道出了谦逊好学的真谛。- 16 -22.【解析】此题审题立意的前提是准确理解两句话的含意,关键是把握两句话的内在联系,孔子话的意思是,在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时,即使是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能谦让。诗歌生与死中的话强调的是“不与人争” ,即不争。将两则材料联系起来分析,可知孔子的话强调的是“不谦让” ,这种不谦让,可以理解为“争” 。这样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就确立了。作文时应兼顾两则材料,辩证分析

43、“争”与“不争”的关系,这样才是最佳立意点。争与不争的背后是进与退,是积极与消极,是拼搏与淡然,是热闹与安静,是儒家与道家,是青春与暮年,是都市与田园,是不同的人生哲学与人生态度。“争与不争”指向三个写作角度:第一、竞争的进步意义。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在,你看江河湖海,到处都是千帆竞渡;你看城市乡村,处处都是行色匆匆的芸芸众生,生活是公平的,在人生的每一道驿站,每一瞬间,我们若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得老远,或是淘汰出局。竞争对个人的意义: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在懈怠;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竞争激发个人

44、潜力;竞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竞争,直面竞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世界也会在竞争的多姿多彩。第二、理性竞争。竞争的本质是输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条件是平等,竞争的旗帜是光明正大,竞争的本身是提高,竞争的过程是丰富。竞争中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做到正当竞争、高尚竞争、快乐竞争、良性竞争。要与强者争,与自己争,要追求竞争的双赢。竞争中不乏温情与关爱,竞争不乏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欣赏、互相进步。同时,竞争不排斥合作。第三、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的背后是一种自在,一种坦

45、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毅然决然的放下与洒脱。不争是万千阅历后的看破,饱经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不争是一种转向,由外在转向内在,由关注金钱名利转向精神心灵。不争的人心灵更纯净,内心更安静,他们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看天边云卷云舒。有时候不争,比能争会争之人有福多了。不争还是一种清醒,一种达观,一种自信,是内心的不执不迷,不贪不念。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不为艰难困苦而却步,不为鲜花掌声而迷失,方显英雄本色。高山无语,深水无波。心灵淡然若水,人生便如行云流水,轻盈飘逸。- 17 -满分作文01、纯粹地拥有竞争心正处科技发达的年代,竞争心被当作滑稽的戏码,与世无争被苟且偷安的人捧上神坛,对此本末

46、倒置之状我深感痛心。安于现状的人总把不争当作懒惰的借口。科技发达的年代难道不是几十年前祖辈们苦苦竞争的功劳吗?那些在二战中与别国竞争求进步的祖祖辈辈难道是假的?不!他们的精神深植在每个国人的心中,流淌在国人的热血中。昔有谭嗣同“岂有不流血之革命”领导变法维新,今有航天科技人员秉承工匠精神在竞争场上夹缝生存。难道他们教会我们的只是与世无争,安然处世?罡风呼啸,也依旧怀揣一颗竞争心,方能进步。常言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争在人类社会中一朵“无实花” ,因为不懂竞争,我们经历了屈辱的侵略史,因为懂得竞争,中国人民走出水深火热。普列姆昌德说的竞争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恰如四五十年代德国兴起的“吃

47、潮” “冰箱潮”种种丑态,西方文化俨如消失殆尽,而四十年后的德国,却是一个连底层扫街工人都可以每年出国旅游的国家。诚然,是竞争心推动了社会进步,让德国披上华丽外衣东山再起。但人们也总会提起魏晋风流,可细而观之,这也只是极端个例,不足以以偏概全地否定竞争。人们夸夸而谈的“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那是他们皆意有所郁结,才选择躲避政治黑暗的官场而处之以明哲保身。但生命的本真是追溯生命的价值,今天的我们何谈“郁结” “避世”!“油腻大叔”还没走远, “佛系青年”又刷屏了。而人民日报评论说:这种生活哲学必然导致不求上进,漫无目的,没有目标追求,不愿背负风险,不希望承担责任,缺乏奋斗、拼搏精神。难道

48、这是我当代青年需要的品质吗?马克吐温就曾说过:“黄金时代在我们身前而非身后。 ”在竞争中求进步才是普世价值之所在。人类进步的道路如荆江般九曲回环,认识到竞争的破坏性和建设性到学会权衡,需要觉悟,由此反映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水平。竞争不是去听文雅而冗长的委婉之词,而是真枪实干。不要在可以努力的年纪选择安逸,不要在本该斗志昂扬的时刻选择颓丧。还竞争一个真相,给自己和社会一次机会,恰如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同等重要。02、不争方能得始终- 18 -与人世无争,不屑与人世有争。也许你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逃避态度,但我看到的,却是在认清世事后,仍能“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爱秋月春风”的恬静淡然的人生智慧与处

49、世之道。不与人争,并非是一种放弃有所作为的心态,而恰恰是一种不忘初心、不为追名逐利去做自己心中所属之事的人生观。正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在被竞争观念充斥着的当今社会,竞争心不断鞭笞着人们为了赢取他人、争名夺利而玷污着本该是一尘不染、无比纯粹之事,导致当今各行业皆飘荡着铜臭之气。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曾在写给他女儿18 岁生日的信件中说道:“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的喜欢了,你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而这一切,无关物质与名利,更无关攀比与竞争。 ”诚然,诸如居里夫人之提炼镭,默默地进行这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本着将科学事业作为生命的初心,而不是为了去与他人竞争科学界的光环,最终使她的美丽跨越百年,生生不息。因为热爱,而非竞争,才能无怨地付出,才能方得始终。不与人争,是一种看透浮世之后仍能豁达于世、寻找自己价值的真正勇者的选择。苏东坡在王安石变法相争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