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研究性学习报告.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3732907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学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执笔:陈胜同学校:瓜州一中班级:2003 届 12、13 班小组成员:第一组(12 班,14 人):陈胜同、许丽娜、寇佳裕、党正波、刘银、李玉磊、相豆豆、潘苗苗、康兴慧、宋雪萍、张延龙、牛栋、孙自成、魁玉玲第一组(13 班,6 人):程艳芸、单旭、王婷、杨金秀、刘元元、王蓉小组长:陈胜同、程艳芸指导教师:董军 ;QQ:5682726551、研究背景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2、研究目的

2、意义(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2) 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3、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4、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

3、生的影响。5、研究步骤时间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2011.3-4 确立选题 确立目标2011.4-5根据确定的题目内容,调查对象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拟定计划分解目标2011.5-6搜集有关社会变化的资料、图片、走访老人、社区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了解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搜集资料分头准备2011.6-7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并形成研究性课题。分类整合完成论文形成课题6、资料收集手段依据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家庭等搜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典型性。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调 查 问 卷一、中国百年

4、社会背景有何特点?二、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三、引起中国百年有哪些原因?四、社会风俗变迁的影响有哪些?五、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六、社会的变迁对我们当代人有何启发?专题论文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探微执笔:陈胜同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那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风俗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一、服饰风俗的的变迁1.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变化的趋向: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

5、、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服饰变化的原因:(1)A 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B 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随之产生变动,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首先体现在穿着上摆脱旧的规定的束缚。(2)外因:西方文化的传入。内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引起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变迁。3.服饰变化的具体表现:(1)男子服饰变化的情况:A.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 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B.西装的传入在鸦片战争以后,民国成立以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礼服之一。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揭开了“断发易服”的序幕。

6、C.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形成。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D.在新中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列宁装、干部装流行。E.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由单调走向五彩缤纷、款式多样。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2)女子服饰变化的情况:A.晚清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B.接触西式服装后,旗袍出现并不断革新。C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连衣裙流行。(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国际接轨。二、饮食风俗的变迁1.近代中国菜系的形成和发展:中

7、国是世界上饮食文化发达的国家,至清代已逐渐形成了川、粤、鲁、淮等各种菜系。鸦片战争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饮食习惯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2.西餐的传入以及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1)西餐传入的时间、原因: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2)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店出现。辛亥之后,在一些大城市,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说明西式饮食已引起了中国饮食习俗的较大变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已经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

8、问题,而且党和政府非常关注人民生活质量。1987 年又发动了“菜篮子工程” ,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粗粮和绿色食品受到欢迎,人们改善了自己的膳食结构,注重讲究营养。在节假日人们更多地走出了厨房,去餐馆搞家庭聚餐和朋友聚会。三、居住建筑风俗的变迁1.居住习俗的变化的原因:由于受西式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2.居住习俗变化的表现:(1)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北方的四合院、西北高原的窑洞,通常中国传统民居以平房为主,这主要与中国有广阔的土地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落后有关。(2)鸦片战争以后,在沿海城市传统的中国民居中,开始出现了供外国侨民和中国有钱人居住的西式花园洋房。

9、一些巨商富贾和大官僚,盖起了洋楼。城市住宅中,有电灯和自来水,为广大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是,城市的老式房屋和农村的茅草房仍旧大量存在,如中国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和西式的花园洋房。(3)中国居室建筑的逐渐西化,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4)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从 80 年代开始,党和政府推出安居工程工程政策。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3.此外,与西式建筑的引进,钢铁、水泥、机制砖瓦、建筑五金、自来水、电灯等也大量应用。使近代中国居民尤其城市居民的居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四、出行风俗的变迁1.出行习俗是与交通工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代步

10、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2.出行习俗的变迁的表现:(1)在传统社会,代步工具主要是马车、牛车、轿子、木船以及骑马、骑驴、骑骆驼等。其共同特点是多用畜力、人力或自然力,速度慢、活动范围小。交通落后,必然造成社会的落后。(2)在近代,随着西方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的引入,逐渐导致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变革。使传统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五、婚丧风俗的变迁1.婚姻礼俗的变化:(1)近代婚姻风俗。缔结婚姻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发展到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在这之中,资产阶级知识

11、分子的提倡以及西方观念的传入起着相当大的作用。(2)建国后,现代婚姻习俗的变化: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择偶标准与人们的价值观密切相关。婚礼本身的变化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印记。2.丧葬礼俗的变化:(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西旧式新式并存,旧式趋于简化,民间多为旧式。(2)建国后:土葬改为火葬。六、节日风俗的变迁1.中华民族的节日习俗独具特色,近代的岁时令节从总体上仍然沿袭自古以来的民间形成的节庆习俗,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等,但这些节日是依据传统历法而来,属于封建农业文明的产物,且多有传统民间信仰色彩,因此,它有不适应近代工业社会的落后性也是非常明显的。2.清

12、末已有改历的呼吁,梁启超于 1910 年就撰写改用太阳历法议一文,主张采用太阳历代替阴历。民国政府成立后,断然于 1912 年 1 月 2 日宣布全国改用阳历,以求与国际上通行历法相一致。改历后,必然引起岁时节日习惯的变化。首先就是一些有意义的新式节日、纪念日相继出现在人们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之中。3.是受西俗影响,圣诞节、情人节等也在城市中普及。这些都为中国的节日时令习俗增添了异彩。 七、礼仪风俗的变化1.在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社交礼俗和祭典礼俗,包括称谓、见面礼等仍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请安等礼。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但在封建时代成为敬重、臣服的

13、一种礼节,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跪拜主要对尊长,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礼,平辈之间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大人”、“老爷”、“太太”、“老太太”等称谓。2.然而,开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先是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女士”、“小姐”、“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称谓。3.1912 年民国成立后,又明令废除社交中实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礼节,改行鞠躬礼为主。行鞠躬礼,使用“先生”、“君”的称呼,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总之,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文明礼”

14、,反映出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此外,在城市中交际舞的流行、生日聚会以及同事宴请等,都反映出近代交际习俗的新变化。 八、消费风俗的变迁1.消费习俗的变迁原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及中国新式商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对传统消费习俗产生巨大冲击,并直接导致了消费习俗的变迁。2.变迁的表现:(1)在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年间,享用洋货在上层社会已渐成时尚,不过开始仅限于通商口岸等少数地区和官僚富裕之家,到 19 世纪末,随着通商口岸增加到 70 余个,于是洋货消费遍及各阶层,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不少洋货,而且其售价并非贵得惊人。(2)此外,赛马、赛船、网球、足球、西餐、啤酒、西式点心、西式

15、饮料、公园、室内音乐会、电影、电灯、电话、自来水、邮政、电车等西式生活方式无不影响到中国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使中国人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均发生重大改变。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执笔:程艳云一、调查研究成果世纪之交,百年话题成了热点和亮点。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方式回顾一个世纪来中国社会的变化。社会是文化的载体,俗话说“ 俗随时变”,历来风俗的变迁总是和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百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变,作 为民众生活 组成部分的风俗文化,适 应社会的变迁,变得越来越五彩 缤纷,目不暇接。 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

16、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信仰禁忌哪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风俗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俗,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变俗之风不可逆转。就依婚俗而言,在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中国广大的民族和地区还实行包办婚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乎成了婚姻的代名词。随着 时代的发展,现在已经被自由恋爱婚姻所代替。婚礼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集体婚礼、旅行 结婚、空中婚礼等五花八门。婚姻制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家庭结构的变化,过去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两代人居住的小家庭。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使这种小家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

17、越来越普遍。居住风俗也是如此。在城市, 过去 单门独户的居住方式,被现代化的居民小区所取代,人们从一个平面的空间,迁入立体的高楼大厦, 现代化社区的生活条件虽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真有点“老死不相往来 ”的味道,人际关系疏远了。衣着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曾经是国服的长袍马褂已经是很遥远的记忆,唯有旗袍还出现在礼仪生活之中,连中山服都退出历史舞台时,时装领导了服饰文化的新潮流。流行色彩和款式成为时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风俗文化的变迁。 民众创造风俗文化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供人们欣赏和享受。创造和享受是一种美学的追求。愚昧与科学,传统与现代

18、化,在美的法则面前,会自然追求和淘汰,21 世纪的中国 风俗文化,将会 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更加富有中国传统 特色。二、课题探究1.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1)由于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 (2)近代工商业经济发 展的结果。(3)受到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 动等民主思潮的推动等。2.中国百年社会风俗的的特点(1)经济体制的 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影响;思想启蒙的作用。(2)由以往的闭 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既具有追新慕异 ,去土存洋的特点,又表现为新旧并存现象。(3)近百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具有巨

19、大,深刻和急骤的特征。百年中国。(4)近百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又具有不平衡的特点.沿海变化快,内地变化慢,城市变化快,农村。3.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历程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 。中国近 现代物质生活在 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传 入呈现出中西合璧、洋化的趋势,建国后,由于意 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逐渐 又跟上国际的潮流。三、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意义19 世纪 40 年代以来的我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发生了重大变迁,这些重大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鸦片战争国门洞开,动荡中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开始向世界文明靠拢以来;新中国的诞生使得人们有了新生活和新风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发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才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重大飞跃,中国才会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巨变。四、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从 20 世纪初至 21 世纪初,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这一百多年里,人 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就在人们身边,并不断被我们祖辈,父辈和我们感受着。感受着伟 大的祖国从衰弱逐渐走向富强,人们由饥饿贫困走向安居乐业,富足小康,感受着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