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11/17,1,古代“避讳”制度,2018/11/17,2,何为避讳制度? 避讳制度的分类 避讳的规则 避讳的方式 有关趣事 例外情况 简评及专著介绍,2018/11/17,3,何为避讳制度?,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
2、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2018/11/17,4,避讳有“国讳”、 “家讳”和“圣人讳”三种。 “国讳”。 “国讳”主要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 有进而讳及皇帝的字者, 在外交上, 互相尊重对方的“国讳”, 是重要礼节之一。,避讳制度的分类,2018/11/17,5,“家讳”。 仅限于同宗的亲属内部, 族外之人与之交往过程中, 也必须尊重别人的“家讳”。 “家讳”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并得到法律的承认。 “圣人讳” 清雍正时规定, 孔孟名讳必须敬避, 尤其是孔子之名丘, 凡古书中有此字, 必须改为缺笔宇, 姓、 名及地名中的丘必须改为“邱”字。,2018/11/17,6,
3、避讳的规则,古人避讳是有一定规则的,班固在白虎通义姓氏中归结过“五不讳”,讳辩中也有三不讳的讲法,归纳来说是以下八条: 讳名不讳姓:“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孟子尽心下) 二名不偏讳。 不讳嫌名。 父已死,不讳祖名。 君前不讳父名:“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讳辩) 己桃不讳。 临书不讳。 临文不讳。 在各个朝代这些规则又均有变迁。,2018/11/17,7,避讳的方式,改字法 空字法 缺笔法 改读法,2018/11/17,8,改字法,“改字”,就是对君主以及所尊者之名改用其它字代替。这种方法从秦、汉开始使用,历代沿用不废。 由于“改字”法实行,在古籍中出
4、现了或改人姓、人名,或改地名,或改官职名称,或改前代年号,或改书名,或改物品名称,或改纪年干支等现象。而且哪个改,哪个不曾改,哪个又是经校书、考证者加以回改,给我们读古籍造成很大障碍。只有根据历史事实,检校不同古籍对同一事实的不同记载,利用避讳资料,等等,加以斟酌取舍。,2018/11/17,9,秦始皇之父名子楚,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称“楚”为“荆”的地方 秦始皇名“政”,史记索隐在秦楚之际月表“端月”下注称因避始皇讳,改“正月”为“端月” 汉书高帝纪中,东汉人荀悦对刘邦的避讳解释为:“讳邦,字季。邦之字曰国。”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憎恶安禄山之名,改安化郡为顺化郡,广东宝安县也被改为东莞县,举例,
5、2018/11/17,10,空字法,“空字”,即将应避讳之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作空围“”,或直书“讳”字。如史记孝文本纪:“元年正月,子某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某”即汉景帝刘启。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当代皇帝安帝刘佑以及上至光武帝刘秀凡五帝之名,皆采用空字法,避而不书,仅作“上讳”二字,更不释其形、音、义。现见各字,应为后学者所增补。 宋书中对刘家帝王之名多作“讳”字。“永初元年(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八月,西中郎将、荆州刺史宜都王讳进号镇西将军。”“讳”,即晋文帝刘义隆。(现行中华二十四史标点本宋书已把“讳”回改为“刘义隆”。) 镇压过隋末瓦岗军的王世充,在唐人撰隋书时,为避李
6、世民讳,改“王世充”为“王充”,空“世”字。,2018/11/17,11,缺笔法,“缺笔”是对所避之字的最后一笔不写。从册府元龟帝王部名讳门载唐高宗李治显庆五年颁布的不得随意改字、缺笔以避上名的诏书看,为避讳而缺笔之法约起于唐初。自唐而后,“缺笔”与“改字”二法并行不废。 讳制极盛的宋代,缺笔法亦甚为盛行。在宋刻古籍中,“缺笔”不少于“改字”。如宋高宗赵构绍兴八年版世说新语,即用缺笔法避宋家帝王讳。这一刻本还反映了赵宋讳制之严。不仅遇“玄朗”、“弘殷”、“敬”、“匡胤”、“恒”、“桓”等字皆缺末笔,在该书德行篇中记载王大闻知王恭将仅有的一领六尺簟送给他时,表示“甚惊”,“惊”字的上半“敬”字也
7、缺末笔。,2018/11/17,12,改读法,如红楼梦里说林黛玉因她母亲名敏,所以她读书每读到“敏”字时便改读“密”。,2018/11/17,1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古代有的官员自讳其名,不许辖境内吏民们触犯。 宋朝州官田登,不许人们提及“登”字,连同音字“灯”也作为“嫌名”悬禁,改呼为“火”。快过元宵节了,州吏贴出通告:“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放火”意义不同于“放灯”,从而留下了“州官放火”的笑话,2018/11/17,14,朱元璋讳“光”杀人,节日,杭州府儒学教授徐一夔,奉上了一道祝颂表章,里边有着“光天之下”和“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的句子。这“光天之下”本意是称颂皇帝恩泽普及一
8、切,和语意很明确的“天生圣人,为世作则”都是这位学官对皇帝的恭维话头。朱元璋却理解得邪乎了,他看过表章,勃然大怒地说:“腐儒乃如是辱我耶?!生者僧也,以我尝从释也;光,则摩发之谓也,则字近贼。罪坐不敬!”命收斩之,2018/11/17,15,清朝不讳“福”字,第一个入关后的顺治皇帝的“福临”之名,却生前死后都不加避讳。“临”字不避,“福”字更加满天飞。 “五福临门”的横批 “多好的话头,要那样,四个字避俩,就用不成了。不能为朕一人,使百姓们无福”,2018/11/17,16,避讳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产物,是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产生许多
9、讹误。但如果能掌握它,却可以用来审定古书及文物的时代和识别其真伪,因为造假者图一时之快往往很少顾及避讳问题,前代避了后代的讳,或该避的讳没有避,都可以成为确定其伪品的依据。,简评,2018/11/17,17,专著介绍(一),史讳举例避讳学专著。八卷。陈垣撰。 全书在大量搜集古籍资料的基础上,以时类举例之法,研究讨论了我国古代特有的“避讳”制度其体裁略仿清末俞樾古书疑义举例。所举材料以史为主,统归为八十二例。卷一谈避讳所用之方法,卷二为避讳之种类,包括改姓名、官名、地名等十七例。卷三至四论避讳改史实及因避讳而造成古籍记载讹异情况,凡二十一例。,2018/11/17,18,专著介绍(二),卷五至七论避讳学应注意之事项,并讲避讳学之贻误和学术研究中避讳学之利用,凡二十九例。末卷论自秦至清历朝避讳制度大势,并将历朝因避帝王名讳之字、避讳所用代字并其例证,对于古籍的校勘、史实的考证、疑义的剖析,有着广泛的参考价值。其对古代避讳史上不少问题的论证及各朝避讳特点、方式的研究,为后人系统了解避讳制度的发展过程和学习利用避讳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2018/11/17,19,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