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部审核员培训之三Q/SY 1002.12007标准,集团公司发布统一的HSE管理体系企业标准 2007-8-288月20日,集团公司以“中油质字2007421号“文件批准发布了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 第1部分:规范(Q/SY 1002.1-2007)企业标准,股份公司以“石油质字2007247号“文件进行了转发,该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该项标准的颁布,在集团公司全系统(包含上市企业和未上市企业)范围内统一了HSE管理体系标准,为建立集团公司统一的HSE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E09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002.1 - 2007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
2、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s -Specification 2007 -08 20 发布 2007- 08 20 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 ISO14690-1997: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 SY/T6276-1997:当时的背景 Q/CNPC104.1-2004;指导思想 Q/SY 1002.1-2007:历史、社会、企业的背景,Q/SY1002.1-2007标准的特点; 融汇GB/T24001-2004,GB/T28001-2001,GB/T19001-2000标准的特点; 通俗易
3、懂、内容具体、便于理解; 较强的环境意识;具有现实意义; 丰富的行业特点; 突出中油企业特色;,目 次 前言 引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要求 4 5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5 5.1 领导和承诺 5 5.2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6 5.3 策划 6 5.4 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 7 5.5 实施和运行 9 5.6 检查和纠正措施 10 5.7 管理评审 1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Q/sy1002.12007与GB/T 240012004、GB/T 280012001、GB/T 190012000、SY/T 62761997之间的联系 12
4、 参考文献 16,Q/SY1002.1-2007标准也是按PDCA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它的要素构成如下: 共7个一级要素,25个二级要素。 7个一级要素是: 5.1 领导和承诺 5.2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5.3 规划(策划) 4个二级要素 5.4 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 7个二级要素 5.5 实施和运行 8个二级要素 5.6 检查和纠正措施 6个二级要素 5.7 管理评审,前 言 Q/SY 1002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规范; 第2部分:实施指南; 第3部分:审核指南。 本部分为Q/SY 1002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了Q/CNPC 104.12004健康、安全与
5、环境管理体系 第1部分:规范。 本部分与Q/CNPC 104.12004相比主要改动如下:,对术语作了下列修改: 增加了“审核员”、“纠正”、“纠正措施”、“文件”、“环境”、“预防措施”、“程序”、“记录”等8个术语和定义(本版第3章); 修改了部分术语的名称:“审核”改为“内部审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改为“管理方案”,“污染预防”改为“事故预防”(本版第3章); 对“事故”、“清洁生产”、“健康”、“相关方”、“绩效”、“事故预防”的定义作了修改(本版第3章)。,对要素名称作了下列修改:“合规性评价”和“作业许可”两个二级要素;修改了部分要素的名称:“培训、意识和能力”改为“能
6、力、培训和意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改为“管理方案”;“文件和资料控制”改为“文件控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改为“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记录和记录管理”改为“记录控制”;“审核”改为“内部审核”(本版第5章)。对“总要求”、“领导和承诺”、“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文件”、“文件控制”、“绩效测量和监视”、“管理评审”等要素的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本版第5章);对“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目标和指标”、“资源”、“能力、培训和意识”、“顾客和产品”、“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记录控制”等要素的内容作了轻微的修
7、改(本版第5章)。,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中油健康安全环境认证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监测总站。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杜民、董国永、吴苏江、王其华、刘景凯、周爱国、裴玉起、周国、胡月亭、陈高松、潘红磊、谢国忠、刘生瑶。本部分所代替的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引 言为了深入推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工作,实现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与国际接轨和跨越式发展,特修订Q/CNPC 104.12004的部分内容。本部分考虑了与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
8、/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标准要素的融合,以及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的相关内容要求,在Q/CNPC 104.12004的基础上,拓展了SY/T 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已有的技术内容。本部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这些要素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其健康、安全、环境目标。,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各组织及其有以下愿望的相关方:a) 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b)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c) 寻求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的确认
9、;d) 寻求外部机构对其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e)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1 范围Q/SY1002的本部分规定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旨在使组织能够控制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并持续改进其绩效。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各组织及其相关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组织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活动性质、运行的风险与复杂性等因素。,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Q/SY 100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10、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ISO 14001:2004,IDT)GB/T 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neq OHSAS18001:1999)SY/T 62761997 石油天然气工业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事故 accident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污染、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3.2 内部审核 au
11、dit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对其设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在许多情况下,独立性可通过与所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 3.3 审核员 auditor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3.4 清洁生产 cleaner production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5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为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总体绩效,根据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组织不断强化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注
12、: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在活动的所有领域。 3.6 纠正 corrective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 3.7 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GB/T 24001-2004中的3.3,3.8 顾客 customer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3.9 文件 document信息及其承载媒体。注: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GB/T 24001-2004中的3.4 3.10 环境 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
13、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GB/T 24001-2004中的3.5,3.11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SY/T 6276-1997中的3.4 3.12 健康 health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的身体、精神、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状态的条件和因素。 3.13 危害因素 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hazard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
14、素,包括根源和状态。,补充: A 、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B 、关键装置 包括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高温、高压、真空、深冷、临氢、烃氧化等条件下进行工艺操作的生产装置。 C 、重点部位 (1)制造、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场所,以及可能形成爆炸、火灾场所的罐区、装卸台(站)、油库、仓库等; (2)对关键装置安全生产起关键作用的公用工程系统等。,。,3.14 危害因素辨识 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hazard identificati
15、on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注解: 危害因素-危害(危害源)-管理方案环境因素-环境影响- 清洁生产 原因-结果- 削减措施 3.15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HSE-MS)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便于组织对与其业务相关的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的管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16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policy组
16、织对其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3.17 健康、安全与环境指标 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target直接来自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要求(准则),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18 事件 incident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注:其结果未产生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叫“未遂事件”,在英文中还可称为“near-miss”。英文中,术语“incident”包含“near-miss”。 GB/T 28001-2001中的3.6 3.19 相关方 interested
17、 parties关注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或受其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注:相关方包括了立法者、政府、毗邻者、合作者、顾客、保险商、承包方、供应方等。,3.20 管理方案 management plans为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经策划所编制的规定职责权限、资源、程序(措施)和期限的文件。注1:管理方案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保持策划阶段的文件之一。注2:管理方案是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和/或运行条件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具体对策或措施,形式可以列表或是综合性指导文件。注3:作业计划书可视为针对具体项目的管理方案。 3.21 不符合 non-confor
18、mance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的组合。,3.22 目标 objectives组织在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 3.23 组织 organization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和设施。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单独的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24 绩效 performance基于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风险控制有关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 注1:绩效测量包括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活动和结果的测量。 注2
19、:“绩效”也可称为“业绩”。,3.25 事故预防 prevention of accident采用技术和管理等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3.26 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为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GB/T 24001-2004中的3.17 3.27 程序 procedure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GB/T 24001-2004中的3.19 3.28 记录 record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GB/T 24001-2004中的3.20 3.29 风险 risk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GB/T 28001-2001中的3
20、.14,3.30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31 安全 safety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GB/T 28001-2001中的3.16 3.32 可容许风险 tolerable risk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污染预防 prevention of pollution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4 总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
21、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第5章描述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组织应界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模式,健康、安全与 环境方针,策划,组织结 构、资源 和文件,领导 和承诺,实施与运行,内部审核,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图 1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模式,注:本标准规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运行模式原理。关于PDCA的含义简要说明如下:策划:建立所需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检查:根据承诺、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过
22、程进行监视和测量;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绩效。,理解要点 (1)本标准要求组织a)制定健康安全环境方针b)识别和评价健康安全环境因素,确定重要危害环境因素c)识别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d)建立健康安全环境目标和指标e)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以实现方针、目标和指标f)开展策划、控制、监视、纠正、审核和评审活动,以确保HSEMS的适宜性g)有修正的能力,(2)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和阶段准备阶段初始环境评审,危害评价阶段体系策划阶段文件编写阶段试运行阶段内审和管理评审阶段申请认证审核阶段,(3)确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应注意组织有权决定本标准的实施
23、的边界,并形成文件边界一经确定,在此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包括在内若组织某一部门被排除在HSEMS之外,组织应当对此作出合理解释注意体系范围、认证范围和审核范围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4)体系建立的依据; 承诺方针的内函; 依据管理体系标准;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的重大危害、环境因素; 组织的管理绩效、管理现状; 员工、顾客、相关方的意见; 上级的要求; (5)持续改进 通过监视、监测、检查、测量、内审、管理评审发现问题改进问题;,5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5.1 领导和承诺 组织应明确各级领导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责任,保障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最
24、高管理者应对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明确的承诺,建立和维护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文化。各级领导应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证实: a) 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 b) 制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c) 确保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的制定和实现; d) 主持管理评审; e) 提供必要的资源; f) 确保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理解要点 承诺的内容:- 体现两个承诺、一个框架 - 体现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体现持续改进; 为HSE目标、指标的制定提供框架或指南.应确定最高管理者领导的责任 管理层的领导责任 承诺应为可视的 管理者承诺的实现 建立支持H
25、SE管理体系的企业文化,中石油承诺: -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追求无事故、无伤害、无损失的目标; -优化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持续改进HSE管理; -各级最高管理者是HSE第一责任人。HSE表现是奖惩、聘用人员以及雇佣承包商的重要依据; -实施HSE培训,建立和维护企业文化; -向全社会公开我们的HSE业绩;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在业务的任何一个领域,我们对HSE态度如一。集团公司的所有员工、雇员、客户和承包商都有责任维护本公司对健康、安全与环境作出的承诺。,杜邦公司的HSE理念:一切事故可以
26、防治; 所有危害因素都可以控制; 所有不良因素都必须马上纠正;,理解要点: 管理者的职责; 最高管理者的概念,最高管理者的职责; 承诺编制的依据; 承诺编制的内容; 承诺的评价; 承诺的修改; 承诺的公布与众;,理解: H S E 文化建设,HSE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宜林副总经理在中油集团2005年3月26日安全工作会上指出:安全文化是规范人的行为和理念的总和;现场人员“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说到底还是在于人的思想认识和思维习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包含思想认识、理念意识、安全态度、行为习惯等内容的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理解:企业文化
27、 企业文化的内函 企业文化内容 企业文化的方式 企业文化的对象 企业文化的评价,一把手抓安全的“四个亲自”,亲自组织研究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 亲自抓好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亲自抓企业重大隐患的整改; 亲自抓安全工作“三同时”的落实;,分管安全的领导,重点抓好“三件事”,及时分析把握安全生产形式; 及时检查督促隐患整改; 及时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5.2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组织应具有经过最高管理者批准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规定组织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政策。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应: a) 包括对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以及对持续改进和清洁生产、事故预防、社会责任的承诺
28、等; b) 与上级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保持一致; c) 适合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和规模以及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 d)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使其认识各自的健康、安全与环境义务; e) 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 f) 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g) 定期评审。 组织应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战略(总)目标,并应与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相一致,以提供建立和评审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中石油方针 方针; 以人为本, 预防为主, 全员参与, 持续改进; 战略目标: 追求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石油公司的HSE理念:,一切
29、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 安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全员参与、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 把健康、安全、环境作为概述核心价值; 工作内的安全和工作外的安全同等重要; 对承包商、分包商的HSE管理进行统一管理;,理解: 方针编制的依据 方针的内容 承诺-方针-目标-指标的关系 方针的公布 方针的评价、修订,3、健康、安全环境方针的管理 健康、安全环境方针是由高层领导为组织制定的HSE管理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意图、行动的原则,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 员工及其代表参与方针的制定是员工的基本权益。 健康、安全环境方针要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传达到
30、员工。 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定期对组织的健康、安全环境方针进行评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条件和要求,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实例: 遵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合理利用资源,节能降耗,实现“三废”综合利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发展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为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员工环境意识,全员参与保护环境。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清洁的生产工艺,实行全过程污染控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管理,持续改进环境行为,为不断推进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建成世界一流的石油套管生产基地。本方针传达到全体员工,并为公众所获取。,5.3 策划 5.3.1 对危
31、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1/3)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以持续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这些程序应包括但不限于: a)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d) 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 e) 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2/3) 组织在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时,应考虑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和风险控制的效果。 组织应开发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
32、: a) 依据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和影响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进行,确保该方法是主动性的而不是被动性的; b) 规定风险分级,识别出可通过风险管理措施来削减或控制的风险; c) 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d) 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或)开展运行控制提供输入信息; e) 规定对所要求的活动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实施。,(3/3) 组织应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 组织应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结果方面的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注: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包括了健康、安全与环境三个方面的
33、因素。,理解要点有关名词的说明:(1/13) 危害因素-危害-危险源; 环境因素-环境影响; 控制措施-削减措施-应急预案; 控制措施失效-事故隐患;,说明:危害因素、环境因素分别识别; (2/13) 识别的方式:按工艺流程、设备、行政单元,按岗位识别; 顺序:岗位-班组-车间(队)-分公司-公司;危害识别方法、评价方法-重大危害-目标-方案-措施-应急环境识别方法、评价方法-重要环境影响-目标-方案-措施-应急,理解:(3/13),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总体认识: (4/13) 1、危害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组织的正常活动,如:正常的生
34、产活动;组织的非正常活动,如:临时抢修;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和访问者的活动;工作场所内的设施,如:内部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由外界提供的设施,如: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注意:危害识别应具有主动性、前瞻性,而不是等产生了事故或事件再确定是危害。,风险识别的范围应包括: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35、;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5/13) 2、风险评价:评价是根据识别的结果,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危害给组织带来风险的大小,并确定是否可接受的过程。评价具有明显的专业特点,不同行业各不相同。有的行业可能只需简单的定量评价就可以,而有的行业则需要进行复杂的定量或定性分析。评价的结果应符合组织的具体实际情况,并能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级,确定哪些风险可承受、哪些风险不可承受,哪些可以通过目标和管理方案来控制和消除。 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有: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矩阵法 预先危害分析法(PHA) 头脑风暴法故障类型及影像分析法(FMEA)风险概率评价法(PRA)事件树分析(ETA)
36、 事故树分析(FTA),评价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火灾和爆炸; (2)冲击和撞击; (3)中毒、窒息和触电; (4)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5)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6)人机工程因素; (7)设备的腐蚀、缺陷; (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在确定重大风险时,应考虑: (1)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3)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6/13) 3、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提出并实施风险控制方案。制定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点:对不可承受的风险,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达到可接受的程度。对可承受的风险,应保持相应的控制措施,并不断监视,以
37、防风险变大以至超出可承受的能力。对于已识别的需要通过目标和管理方案来消除和控制的不可承受的风险,应作为目标和管理方案的重要输入信息。风险控制措施应与组织的运行经验和能力相适应。即使采取的控制措施已经涵盖了所考虑的风险,在进行策划时还应考虑这些控制措施的实际控制程度。风险控制的结果应有一个按优先顺序排列的建议清单和改进控制的措施清单。,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 (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企业选择的控制措施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
38、规范安全管理;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重大危险源 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确定企业的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企业应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新建企业与周边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规定。老企业与周边的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附表
39、一、危害识别 (7/13) 单位: 或岗位,危害因素调查表 岗位(班组),附表二、环境因素识别单位或岗位(8/13),环境因素调查表 岗位(班组),(9/13),设计和开发 制造过程 包装和运输 合同方和供方的环境绩效和操作方式 废物管理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分配 产品的使用和报废 野生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考虑的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EA(环境因素): (10/13),识别EA要考虑的问题(11/13),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和将来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八个方面:a 向大气排放b 向水体排放c 向土地排放d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e 能源使用f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震动等)g
40、废物和副产品h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和外观等,该要素在建立、运行方面还应考虑: (12/13) 应确保在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时,考虑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效果。 还应考虑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或)开展运行控制; 考虑应急准备和响应,为其提供输入信息; 向管理者提供有关信息,为管理评审和修改或制定新的目标、指标提供依据。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评审。组织应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文件。为了确保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有效,组织需要将
4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形成文件,并定期更新有关信息。,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污染源 , 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污染源 , 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污染源 , 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13/13),5.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用来: a) 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危害因素的
42、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b) 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危害因素。 组织应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相关员工和其他相关方。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现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其他环境要求(理解要点),和政府机构的协定和顾客的协议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非法规性指南行业协会的要求对公众的承诺自愿性环境标志或产品维护承诺本单位要求,企业应制订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括: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3)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管理制度; (4)安全检维修管
43、理制度; (5)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7)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8)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9)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 (10)事故管理制度; (1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2)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13)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14)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15)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 (16)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17)消防管理制度; (18)禁火、禁烟管理制度; (1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法律法规、要求获取清单,法律法规要求应用环境因素清单,如何确定法律法规和EA之间的关联,环境因素 固体废物的产生,法
44、律法规要求 1.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2.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 3.焊锡渣、废机油、废硫酸确定为危险废物 4.危险废物申报登记5.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6.危险废物必须到有资质 的单位处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 污染防治法第二条 同上第十六条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HW31 HW08 HW34 天津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办法第六条 同上第十二条、第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 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如何考虑法律法规这些要求,在制定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实现方针的承诺(5.3.3)对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培训,提高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5 4.4)按法律法规要求对SEA加以控制(5
45、5 6)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5 6 2)超标违纪的调查处置,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5 6 3)内审的审核准则之一 (5.6.5)保证持续遵纪守法是管理评审一项重要内容(5 7),5.3.3 目标和指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建立、实施和保持形成文件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 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及战略(总)目标,并考虑对遵守法规、事故预防、清洁生产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 a)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b) 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和风险; c) 可选择的技术方案
46、; d) 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e) 相关方的意见。,常用的目标和指标(理解要点),目标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物排放减少能源、资源使用促进资源再利用提高员工环境意识环境项目,指标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单位产品所产生的废物万元产值或单位产品的能源和资源使用量和使用率可循环利用废物的比例SEA岗位员工培训率改造项目绿化面积、人均植树;,制定公司HSE总体目标,并层层分解,5.3.4 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旨在实现其目标和指标以及针对特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方案应形成文件,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a)为实现目标和指标所赋予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方案进行修订。,目标、指标和方案举例(理解要点),公司有关规定,5.4 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 5.4.1 组织结构和职责 组织应确定与健康、安全、环境风险有关的各级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及岗位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便于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最终责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担。 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应表明其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