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类型公开课-《重阳节的传说》教案.doc

  • 上传人:weiwoduzun
  • 文档编号:3716978
  • 上传时间:2018-11-16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51.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公开课-《重阳节的传说》教案.doc
    资源描述:

    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到重点词句体会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2、学习利用板书提示,复述故事情节。3、了解重阳节的风俗,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重阳节的传说第二课时一、听写本课生字词:和和睦睦 掷出 侵袭 拜师学艺 瓶子 和蔼可亲 斩妖除魔二、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重阳节的传说 ,你们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学生讲述故事)(课文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讲了桓景不怕困难, 拜师学艺,斩妖除魔为民除害的故事。)那桓景到底历经了怎样的艰险,又是怎样铲除瘟魔的,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重阳节的传说三、深入研读提问:同学们你们

    2、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斩妖除魔)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68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桓景是怎样铲除瘟魔的,你有什么感受?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一部分,桓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桓景是个什么样的人?指名说,补充、概括汇报交流:1、(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登高山 喝菊花酒 带着茱萸)2、假如,我们是当地的老百姓,现在瘟魔又要来了,你和大家都分到了桓景的茱萸叶,喝了菊花酒,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指导观察插图)(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

    3、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 “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冲、掷、扎) (你能带着你的体会给我们读读这部分吗?)桓景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据抓住桓景与瘟魔搏斗时的场景,说明他武艺的高强。 ) (能抓住关键的动词体会到景的勇敢,这很好。 )你们还能从哪感受到景的武艺术高强?(3)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zh )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怪叫、趾(zh )

    4、高气扬、狂叫、 )体会到瘟魔的凶狠。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文中的插图,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是怎样的一个文墨?(血盆大口、张牙舞爪、凶神恶煞;恶狠狠)既然课文要表现的是景无意高强,为什么还要浪费笔墨写文墨那?(从侧面反衬景的厉害.)3、中午时分,瘟魔上岸了,课文把这一段写得非常精彩,大家想读一读吗?好,边读边想:哪儿写得好,好在哪儿?A、 瘟魔的变化(费长房的方法有效) 趾高气扬、四处张望、狂叫-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原地打转 指导朗读B、 桓景除魔(武功高强、为民除害)“直冲” “嗖地” “掷” “哧”地一声 指导看图、朗读1、 面对这么厉害的瘟魔,桓景害怕了吗?用三角号标出相关的动词。(冲、掷、

    5、扎)板书:登高山 喝菊花酒 带者茱萸2、过渡:景奋勇除魔 ,毫不畏惧的精神真是令人惊讶.桓景是神仙吗?他是汝河边一个村里的小伙子,是凡人。一个凡人怎么能把一个妖怪除掉?(拜师学艺)3、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桓景拜师学艺?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 45 段。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在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1、大家先自己读。2、现在可以把你有感受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交流交流。3、小组代表发言。 他在拜师学艺的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读出自己的感受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1)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

    6、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翻过、趟过、磨破)(2)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说说看,景在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配乐朗读)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第一个“终于”体现出桓景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很多很多,最终才到达了目的地。第二个“终于”体现了桓景勤学苦练,说明了练武艺不是容易的事情。 )(要运用“终于”造句,需要在“终于”前有一个语境,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文中还有哪个地方让你深受感动?4、学习课文 12 段桓景这么艰辛地找师傅学艺是为什么呢?答案在哪?(读 1-2 段)出示: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指读、

    7、评读: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回到一二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 (读出桓景由幸福温馨到悲伤孤单)老师:原来是桓景由一个美满的家庭顷刻之间因为瘟魔变得残缺不全,父母妻儿死去,只剩桓景一人孤苦伶仃的生活。桓景化悲痛为力量,为了除掉瘟魔,为了亲人的深仇大恨,为了乡亲们的安稳生活,他毅然踏上了拜师学艺之路。 (想象读)(桓景每天早出晚归引导学生想象)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 (你读得入情入境,我仿佛看到了桓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情景;你的朗读抓住了所有听者的心) (同学们都被你吸引了)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跋山涉水, 翻山越

    8、岭,风餐露宿,终于见到了费,看到风尘仆仆的景,费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那?费长房又是如何做的?(指导学生读出“和蔼”的语气)师生共读第五自然段,生读费长房的语句,老师读旁白部分。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想象一下桓景每天都是怎样练习的,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补充具体?再结合自身,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平时学习、生活当中应该怎样勤奋学习。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毒辣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景都坚持剑,这”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景每天勤学苦练((引读)那么,你会读出这种感情来吗?展示展示个人

    9、有感情地朗读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读出桓景的勤学苦练,是否读出对桓景的敬佩之情。一年很快就过去了。5、学习课文第五段: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练剑(齐读课文第五段)过渡:同学们, 你们从第五段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读句子,这句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市什么?(1)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徒儿,你在这儿快一年了。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我给你一把茱萸(zh y)叶、一瓶菊花酒。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魔。 ”“先然后”表示次序。同学们,习作或说话中,恰当地用上折现表示次序的词语会让你的表达的意思更有条理。你能用先然后说句话吗?(2)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

    10、魔。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到了中午十分,瘟魔来了一场激烈的搏斗开始了.大家准备好了吗?( 齐读第七段) 抓住桓景与瘟魔搏斗时的场景,说明他武艺的高强体会桓景的人物形象,读出自己的感受6、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课文学到这,大家有什么话要说吗?(你觉得桓景是个怎样的人?你喜欢桓景吗, 说说为什么?)过渡:老师听出来了,大家都被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打动了。许多人和你们一样也深深地被桓景的精神打动了,他们采取了许多方法来纪念桓景,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齐读第九段)幻灯片出示:.填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 、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九月

    11、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后一个分句表示由这个原因而产生的结果。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吗?)四、 复述故事,总结全文一、 1、你知道重阳节的由来了吗?请你参照板书,复述故事情节。学习第三部分、联系生活1、师:乡亲们,看着恒景为大家铲除了瘟魔,你们想说些什么呢?2、齐读第 9 段 交流重阳节(老人节)-积累相关诗词二、 复述、总结1、根据板书,练习复述2、指名复述五、拓展延伸:桓景成了乡亲们的英雄。重阳节,人们除了举行这三种活动来纪念桓景外,还有另外的活动。谁来说说现在大家

    12、怎么过重阳节。1、教师补充重阳节资料 .2、拓展说说重阳节的习俗。 1 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把“九”是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又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咱们也学过一首关于重阳佳节的古诗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3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

    13、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登高4 登高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 九月九日天亮时,用片糕搭孩子 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5 重阳节,菊花盛开,另一项活动是赏菊,喝菊花酒。据说赏菊喝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14、。陶渊明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就有重阳赏菊的风俗。6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一些地方也借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7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有了新的内容。1989 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等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地,往往都在这时组织老人们秋游赏景、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年轻人也会搀扶着老人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2、总结全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桓景一起历经千辛万苦上山向费长房拜师学艺,在练就了一身武艺后,勇斗瘟魔,为民除害。我们被桓景坚持不懈,勤学苦练,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六、布置作业:1、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2、完成课课通 重阳节的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公开课-《重阳节的传说》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371697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