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主要内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2、毛泽东思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目的与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有一个总体认识和把握;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理解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发展,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重要意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难点: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教学方法 与手段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播放影像资料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课内实践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课件,演示和分析有关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安排师生互动环节与课内实践环节,就学习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
3、案- 1 -授课内容内 容 备 注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然而,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2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的科学内涵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1)是马克思主义解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
5、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2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
6、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在一些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7、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家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3 -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这些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仅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中,而且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中,它是党和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三节 中国特
8、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全党智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作出一系列新的阐述,提出许多富有创见
9、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4 -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
10、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11、。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12、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5 -持马克思主义。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事实深刻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和挑战的主心骨。在未来前进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
13、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创新实践,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也将对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深远影响。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一)什么是思想路线?思想路线,也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二) 毛泽东对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1、思想路线问题的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
14、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首先确立的,但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概念是由邓小平首先使用的。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经过长期实践斗争的锻炼,深刻认识到教条主义在指导党的工作中的巨大危害,开始从思想路线上正本清源,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6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偏离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1、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2.江泽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5、的丰富发展3.胡锦涛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发展4、习近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发展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因为实际事物是具体的,而本本是对实际事物研究、抽象的结果,不能成为研究问题和作决策的出发点,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在当代中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16、。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毛泽东还把这种“相联系”比喻成“有的放矢” 。他说:“矢就是箭, 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理论来源于实践,它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价值。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其活力。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理论的指导作
17、用,吃透理论,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搞清实际,从而把对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找出其中的规律。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既要做到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7 -要做到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而看准问题和正确总结经验,都需要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项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
18、前人也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不能固守原先的某些结论,而应该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实事求是”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
19、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正因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 ,把党的思想路线简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和丰富和发展。 (理论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
20、线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又是从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全面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等哲学方面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8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实践意义)正确的政治路线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实践意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最根本的部分,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
21、,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心
22、、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反对离开中国的具体实际而去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理论先是毛泽东思想,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着中国实际将其进一步具体化,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
23、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9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中,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形成了各自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在这些内容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是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束缚,深刻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样的,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24、设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以及其他方面的理论,也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以及其他方面的理论,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在总结实践经验的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体现的也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方面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都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方
25、法论原则。这一哲学思想是以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 实践论矛盾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为代表,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实事求是是这个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它渗透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10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目的与要求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突破了“城市中心论“的俄国革命模式,走出了一条
26、与“俄国相反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是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正确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民主义革命的“ 新” ;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难点: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教学方法 与手段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播放影像资料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课内实践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课件,演示和分析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安排师生互动环节与课内实践环节,就学
27、习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11 -授课内容内 容 备 注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并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1. 近代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是对一定历史阶段的战略目标
28、、主要任务及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的途径、手段等内容的集中概括,具有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重大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毛泽东为我们党制定的第一条总路线,其目的是要回答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它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不同时期的四条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945.4)(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12) (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1)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87.10)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从总体
29、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12 -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30、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它不但是伴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而且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产生。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1)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依据。首先,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自然结果。其次,这是由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所决定的。三是中
31、国工人阶级大部分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工人)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旧民主主义革命: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1840 年-1919 年) 民主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1919 年-1949 年) 民主革命阶段。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 联系: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社会形态、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相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32、: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13 -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33、,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与世界革命的关系: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3)中国革命为什么要分两步走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一个政党的纲领,是(一个政党)公开
34、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指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其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实现新民主主义政治目标的必
35、要基础。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内容阐释(2)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意义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14 -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
36、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 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1.统一战线(1)统一战线的概念: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进行革命斗争中
37、,为了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逐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联系的阶级、阶层或集团在一定的目标下结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是无产阶级政党完成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策略路线。统一战线的最终目标是一定的:即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但阶段性目标并不一定。统一战线的对象并不一定:是无产阶级为了反对自己“当前”的主要敌人,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阶段,统一战线的对象可以是不同的。统一战线的主体:无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是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策略。(2)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依据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再次,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可能的。
38、(3)两个联盟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无产阶级拥有广大的同盟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只有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15 -领导权。同时,第二个联盟也非常重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才能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4)坚持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强调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
39、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在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不同阶级、不同政治力量和不同派别,由于各个阶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而表现出不同的政治态度。因此,在革命进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维护和坚持统一战线,实现统一战线的政治目标。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基本策略原则。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5)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1924 年-1927 年国民革命统一战线;1927 年-1937 年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45 年-1949 年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9
40、 年-今天 爱国统一战线阶段。在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当党能够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统一战线问题时,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前进;反之,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后退。2.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3.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1)两个先锋队的提出。(2)党的建设的有利条件
41、: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有一个良好的阶级基础;有完整的建党理论。特殊困难:党的理论准备不足;封建主义影响比较严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束缚。(3)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16 -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章小结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近代中国
42、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政治地位的提高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在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
43、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发展方向。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 20 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具有重大意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17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主要内容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
44、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懂得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道路及基本经验,深刻体会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重点与难点重点: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教学方法 与手段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播放影像资料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课内实践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课件,演示和分析有关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基本理论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安排师生互动环节与课内实践环节,就学习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18 -授课内容内 容 备 注第一节
45、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1949 年成立的新中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具有双重性,即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也是资本主义的因素。同时,又具有过渡性,是一个资本主义因素不断缩小,不断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演变的自然规律。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中间社会环节,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前提和社会基础。也就是说,中国不可能从半殖民地半
46、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 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和主要矛盾。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
47、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可能作为一个稳定的社会形态一直存在下去,它一系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19 -条件的规定下、推动下,它必然要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党对过渡时期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焦点问题:过渡的时间、转变的条件、过渡的步骤和方式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即提出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1952 年 9 月,毛泽东提出用 10 年至 15 年时间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1953 年 6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
48、议上提出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建议。 1953 年 9 月,中共中央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2 月,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1953 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党根据新中国的历史条件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
49、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规定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原因 (一) 必要性首先,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原因其次,必须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20 -最后,必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2)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 二 节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道 路 和 历 史 经 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