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1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181029237.doc--点击预览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1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181029239.doc--点击预览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1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181029241.doc--点击预览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181029243.doc--点击预览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181029245.doc--点击预览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3节化学键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181029247.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 1课时 元素周期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以下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ⅠA 族元素即是碱金属元素B.第ⅦA 族元素即是卤族元素C.短周期元素全部为主族元素D.元素周期表每个纵行即是一族解析 第ⅠA 族元素包括 H和碱金属元素,A 项错误。短周期元素含有主族元素和 0族元素,C项错误。元素周期表中第 8、9、10 三个纵行叫做第Ⅷ族,D 项错误。答案 B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 族到第ⅡB 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 He外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8D.第四周期中,第ⅡA 族与第ⅢA 族之间隔着 10个纵行解析 简单的阴离子如 F-、Cl -及相应原子 F、Cl 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但像 Na+、Mg 2+、Al 3+等阳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元素所在周期的上一周期的周期序数,A项错误;从第ⅢB 族到第ⅡB 族共 10个纵行的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B 项正确;除 He的最外层有 2个电子外,其他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8,C项正确;第四周期中,第ⅡA 族与第ⅢA 族之间隔着 7个副族和 1个第Ⅷ族(3 个纵行),共 10个纵行,D 项正确。答案 A3.如果 n为第ⅡA 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 n+1)的元素可能位于( )A.ⅢA 族或ⅢB 族 B.ⅣA 族C.ⅠB 族 D.ⅠA 族解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二、三周期中第ⅡA 族与第ⅢA 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 1,在第四、五、六、七周期中,第ⅡA 族与第ⅢB 族相邻,故原子序数为( n+1)的元素位于第ⅢA 族或第ⅢB 族,A项正确。答案 A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两块阴影中间的 3列属于同一族。有关阴影部分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主族元素B.都是副族元素C.有 5种副族元素和 2种主族元素D.有 5种主族元素和 2种副族元素解析 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各族的排列顺序依次是:ⅠA 族、ⅡA 族、ⅢB 族~ⅦB 族、Ⅷ族、ⅠB 族、ⅡB 族、ⅢA 族~ⅦA 族、0 族。特别要注意的是ⅡA 族右边的是ⅢB 族,而ⅡB 族右边的是ⅢA 族。答案 B5.原子序数为 83的元素位于:①第五周期;②第六周期;③第ⅣA 族;④第ⅤA 族;⑤第ⅡB 族,其2中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①⑤解析 根据与该元素原子序数最接近的 0族元素的位置来确定。与 83号元素最邻近的 0族元素为 86号元素氡,83 号元素比氡的原子序数小 3,那么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是氡左移 3个格,即第六周期第ⅤA 族。答案 C6.预测第八周期的最终的未知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是 ( )A.168 B.170C.176 D.186解析 第八周期如果排满有 50种元素,则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为 118+50=168,选项 A正确。答案 A7.元素 A、B、C、D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比 B的原子原子序数大 1B.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的元素,与 C位于同一周期C.B的原子与 D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的元素,与 B位于同一主族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 A为 H,B为 He,C为 Li,D为 Mg。答案 D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原子序数是 。 (2)分析上表规律,可推知,表中 x= 。 (3) 表示的是 (写粒子符号)。 (4)写出一个由 1、7、17 号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解析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其原子序数为 13;(2)由元素周期表可推知 x的大小为 16;(3)中 19号元素为 K,核外电子数比核电荷数少 1,为 K+;(4)1号元素为 H,7号元素为 N,17号元素为 Cl,组成的化合物为 NH4Cl。答案 (1)13 (2)16 (3)K + (4)NH 4Cl39. 导学号 66474005X、Y、Z、T、V 为 5种短周期元素,X、Y、Z 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右图所示。这 3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 41,X和 T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T2X(白色固体)和 T2X2(淡黄色固体)两种化合物。V 单质在 Z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产物溶于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1)5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 X , Y ,Z ,T ,V 。 (2)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3)T、X 形成化合物 T2X与 T2X2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解析 据 X、Y、Z 原子序数之和为 41,设 Y的原子序数为 m,则 X的原子序数为 m-8,Z的原子序数为 m+1,所以 3m-7=41,m=16。可知,Y 为硫元素,Z 为氯元素,X 为氧元素。由 X和 T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白色固体 T2X和淡黄色固体 T2X2,可推断 T为 Na,再由 V单质可在 Z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产物溶于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推断 V单质是 H2,Z单质是 Cl2。答案 (1)O S Cl Na H (2) (3)4Na+O2 2Na2O、2Na+O 2 Na2O2能力提升1.下列原子序数所代表的元素中,全部属于主族元素的一组是( )A.22、26、11 B.13、15、35C.29、34、16 D.18、12、14解析 A项中 22、26 号元素和 C项中的 29号元素均为过渡元素;D 项中的 18号元素为 0族元素。答案 B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 16个纵行B.除 0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C.同周期第ⅡA 族与第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 25D.同主族上下相邻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 32解析 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 18个纵行,其中 8、9、10 三个纵行为第Ⅷ族,即共有 16个族,A错。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B 对。若是相同短周期中第ⅡA 族、第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为 1;第四、五周期中由于中间有副族和第Ⅷ族元素存在,故第ⅡA 族、第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为 11,第六周期中由于有镧系元素的存在,两者相差 25,C对。一、二、三、四、五、六周期所含元素种类数分别为 2、8、8、18、18、32,且相邻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等于上一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数(元素位于第ⅠA 族或第ⅡA 族)或下一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数(元素位于第ⅢA 族~ⅦA 族),故相邻的同一主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之差可能为32,D对。答案 A3.现有两种短周期元素 A、B 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a、 b,若 a+8=b,则下列有关 A、B 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和 B一定在同主族B.A和 B一定在同周期C.若 A和 B在相邻周期,则 A、B 一定同主族D.A、B 可能既不同周期,又不同主族4解析 若 A为氢,B 为氟,则 A、B、C 三项全错,D 项正确。答案 D4. 导学号 66474003如图所示,A、B、C、D、E 是元素周期表中的 5种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E 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 2B.D、E 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 18或 32C.B、C 原子序数之差一定是 2D.B、D 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7解析 由题给 5种元素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A 不是第一周期元素。因为 A若为氢元素,则其为最左侧的第ⅠA 族,那么就不应有 B,所以 A、E 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 2,A项错误。A、E、D 应为第ⅣA、ⅤA、ⅥA 族元素,以第ⅥA 族元素为例,由下表原子序数之差可知 B项正确。同时又知 B、D 原子序数之差应大于 8,D项正确。B、C 之间仅隔有 1种 E元素,故其原子序数之差一定为 2,C项正确。答案 A5. 导学号 66474004第ⅤA 族元素中的 A、B 两种元素所在周期分别最多可排18和 8种元素,且 B在 A的上一周期,当 A的原子序数为 x时,B 的原子序数为( )A.x-18 B.x-8 C.x+8 D.x+18解析 据题意可知 A、B 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为BA,且在第ⅤA 族,A 所在周期元素种数为 18,所以 B的原子序数应为 x-18。答案 A6.A、B、C、D、E、F 六种短周期元素分别位于三个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与 D同主族,B 与 E同主族,C 与 F同主族。且 C与 F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2∶1 的化合物 M与原子个数比为 3∶1 的化合物 N。已知 E元素为地壳中含量居第 2位的元素,D 为金属。(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A ,B , C ,D ,E ,F 。 (2)M能在一定条件下生成 N,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 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 (4)写出工业上用 B来制备单质 E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由 C与 F同主族且能形成两种化合物推知 C为 O元素,F 为 S元素;M 为 SO2,N为 SO3;六种元素位于三个短周期,且 D为金属,所以 A为 H元素,D 为 Na元素;E 为地壳中含量第 2位的 Si元素,所以 B为 C元素。答案 (1)H C O Na Si S(2)2SO2+O2 2SO35(3)第三周期第ⅥA 族(4)2C+SiO2 Si+2CO↑7. 导学号 6647400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元素周期律为课题研究“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他们提出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的四种方案:方案甲方案乙方案丙方案丁(1)这四种方案都有“合理”的理由,请填写下表:“合理”的理由方案甲方案乙方案丙方案丁(2)下列化合物中支持方案丙中把 H放在第ⅦA 族的是 。 A.H2O B.HClC.NH4Cl D.NaH(3)下列关系式中支持方案丁中把 H放在第ⅣA 族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B.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C.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D.电子层数=周期数(4)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 1个或 2个电子的元素是 。 A.金属元素 B.稀有气体元素6C.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解析 (1)关键分析 H、He 两种元素在不同周期表中的位置,结合 H、He 两原子的结构特点进行解答。(2)方案丙中把 H放在第ⅦA 族是因为 H也可得到 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从而显-1 价,故只有 D符合。(3)方案丁中把 H放在第ⅣA 族是因为 H同 C、Si 一样都不易得到或失去电子,但形成化合物时最高正价就等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4)最外层电子数为 1的短周期元素可为 H(非金属)、Li 和 Na(二者为金属),最外层电子数为 2的短周期元素可为 Be和 Mg(二者为金属)、He(稀有气体),故选 D。答案 (1)H与 Li、Na 原子最外层均为一个电子,He 与 Ne、Ar 等稀有气体最外层都已达稳定结构 He 与 Be、Mg 等第ⅡA 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2 H 与 F、Cl 等第ⅦA 族的元素均可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H 与 C、Si 等第ⅣA 族的非金属元素都不易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2)D (3)C (4)D1第 2 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在下图中四种演示金属钾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最好的是( )解析 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钾比钠要活泼,钾与 H2O 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能使产生的 H2燃烧并发生轻微爆炸,为防止液体溅出,需在反应器口部盖上玻璃片。答案 B2.碱金属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其根本原因是( )A.碱金属单质的密度小,熔点和沸点低B.碱金属在常温下易被氧化C.碱金属原子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容易失去D.碱金属原子的核电荷数比较小解析 物质的活泼性是由其原子是否易得、失电子这一根本性质决定的。答案 C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B.还原性:KNaLi,故 K 可以从 NaCl 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C.熔、沸点:LiNaKD.原子半径:LiNaLi,但 K 不能置换出 NaCl 溶液中的钠,而是先与 H2O 反应,故 B 项错误;碱金属元素从 Li 到 Cs,熔、沸点逐渐降低,即 LiNaKRbCs,所以 C 项正确;原子半径:LiS,④错;熔、沸点是物理性质,不是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⑤错。答案 C8.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 X、Y、Z 各为何种元素B.均为非金属元素C.Y 为氯元素D.X 元素形成的单质有很强的氧化性解析 由于第一周期只有两种元素,故 X 为 He,Y 为 F,Z 为 S,均为非金属元素。答案 B9.短周期元素 X、Y、Z、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W 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 的单质是典型的半导体材料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D.非金属性:XW解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判断 W 是第三周期元素,W 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则 W 只能是 P,所以 Z 是 Si,X 是 N,Y 是 O。W 是 P,Z 是硅,硅属于典型的半导体材料,A 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B 项正确;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最简单气态氢化物3的热稳定性:XW,C 项正确;X、W 为第ⅤA 族元素,非金属性:XW,D 项正确。答案 A10.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族周期 ⅠAⅡAⅢAⅣA ⅤA ⅥA ⅦA一 ①二 ② ③ ④ ⑤ ⑥三 ⑦ ⑧ ⑨ ⑩四(1)表中元素 的非金属性最强;元素 的金属性最强;元素 的单质室温下呈液态(填写元素符号)。 (2)表中元素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表中元素⑥⑩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 (填写化学式,下同)。 (4)表中元素⑩和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 (5)表中元素②和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 答案 (1)F K Br (2) (3)HF HCl (4)HClO 4 HBrO 4(5)NaOH LiOH11.已知元素 aA、 bB、 cC、 dD、 eE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同周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属于同主族的元素是 。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 (3)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 解析 (1)需弄清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即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等,所以 A、B、C 同周期。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 B、D、E 同主族。(2)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所以 Na 的金属性最强,F 的非金属性最强。(3)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答案 (1)Na、Al、Cl F、Cl、Br(2)Na F (3)NaOH能力提升1.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4A.还原性:F -Cl-Br-I-B.稳定性:HFBr2I2F2D.密度:F 2Br-Cl-F-,A 项错误;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BrHI,B项错误;与 H2O 反应由易到难:F 2Cl2Br2I2,C 项错误。答案 D2. 导学号 66474011 右图表示第ⅠA 族金属(又称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金属性 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C.阳离子的氧化性 D.原子半径解析 由图可知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的性质呈增大趋势,其金属性逐渐增强,其单质与水反应剧烈程度增大,随核电荷数增大,其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B、D 三项正确;随碱金属的核电荷数递增,其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C 项与图不符。答案 C3.借助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性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A.已知 Ca 是第四周期第ⅡA 族的元素,故 Ca(OH)2的碱性比 Mg(OH)2的碱性弱B.已知 As 是第四周期第ⅤA 族的元素,故 AsH3的稳定性比 NH3的稳定性强C.已知 Cs 的原子半径比 Na 的原子半径大,故 Cs 与水反应不如 Na 与水反应剧烈D.已知 Cl 的核电荷数比 F 的核电荷数大,故 Cl 的原子半径比 F 的原子半径大解析 A 项,金属性:CaMg,故碱性:Ca(OH) 2Mg(OH)2;B 项,非金属性:NAs,故氢化物的稳定性:NH3AsH3;C 项,金属性:CsNa,故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CsNa。答案 D4.向含有 NaBr、KI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l2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的物质,最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是( )A.NaCl 和 KI B.NaCl、KCl 和 I2C.KCl 和 NaBr D.KCl 和 NaCl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Cl 2先跟还原性强的离子反应,还原性:I -Br-,其反应过程:Cl2+2I- I2+2Cl-,Cl2+2Br- 2Cl-+Br2,碘单质易升华,溴易挥发,因此通入过量的氯气,灼烧后最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钾。答案 D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氧化性逐渐减弱,熔点逐渐升高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弱③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F 2Cl2Br2I2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强⑤还原性:S 2-Se2-⑥酸性:HNO 3H3PO45A.①③ B.②④ C.③⑥ D.⑤⑥解析 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熔点不一定逐渐升高,如碱金属,从上到下熔点逐渐降低,①不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②不正确;卤素非金属性:FClBrI,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F 2Cl2Br2I2,③正确;非金属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与其非金属性的强弱不呈规律性递变,④不正确;还原性:Se 2-S2-,⑤不正确;非金属性:NP,酸性:HNO 3H3PO4,⑥正确,故选 C。答案 C6.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①将氯水滴加到溴化钠溶液中,振荡后加入适量 CCl4,振荡,静置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B.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③将溴水滴加到 NaI 溶液中,振荡后加入适量 CCl4,振荡,静置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 D.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 。 (2)实验用品:①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氯水、溴水、0.1 mol·L-1NaBr 溶液、0.1 mol·L-1NaI 溶液、CCl 4等。②仪器: 、 、烧杯、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①②③④(4)实验结论: 。 答案 (1)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2)试管 胶头滴管(3)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① D Cl2+2NaBr 2NaCl+Br2② A 2Na+2H2O 2NaOH+H2↑③ B Br2+2NaI 2NaBr+I2④ C 2K+2H2O 2KOH+H2↑(4)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自上而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1第 3 课时 核素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其中, 表示质子或核外电子, 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B.①②③属于不同的元素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解析由图示可知①表示 H,②表示 H,③表示 H,三者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答案 A2.为纪念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人们把第 101 号元素(人工合成元素)命名为钔。该元素最稳定的一种原子可以表示为 Md,该原子所含中子的数目为( )A.56 B.157 C.258 D.101解析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58-101=157。答案 B3.已知质量数为 A 的某阳离子 Rn+,核外有 x 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为( )A.A-x B.A-x-nC.A-x+n D.A+x-n解析 R 失去 n 个电子后,还有 x 个电子,则 R 原子可表示为 R。答案 B4.下表中对“2”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H 2He 2Cl Ba2+A 质量数 中子数 质子数 电荷数B 质量数 质子数 原子个数 电荷数C 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个数 电荷数D 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荷数解析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所带电荷数,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个数。答案 B5.张青莲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1991 年他准确测得 In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4.818,被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这是相对原子质量表中首次采用我国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值。则下列关于 In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A In 原子核外有 49 个电子B In 原子核内有 49 个中子C. In 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其质量数,为 115D In 是 In 元素的一种核素解析根据核素的表示方法,In 的质子数为 49,质量数为 115,则中子数为 66,B 项错误。答案 B6. 导学号 66474015 最近,我国某物理研究所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研制出由18O 所构成的单质气体。 18O 是一种稳定的同位素,称为重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 g 18O2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0.05 molB.0.1 mol 重氧水 O 所含的中子数约为 6.02×1023C.0.2 mol 18O2气体的体积约为 4.48 LD.18O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36 g·mol-1解析 A 中 1.8g18O2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B 中 O 中所含的中子数为 18-8=10,所以,0.1mol O 的中子数为 0.1×10NA=NA;C 中 0.2mol18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才能为 4.48L;D 中 18O2的摩尔质量为 36g·mol-1。答案 C7.16O 和 18O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2与 18O2互为同位素B.16O 与 18O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16O 与 18O 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 1.12 L 18O2均含 0.1NA个氧原子解析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A 项错误; 16O 和 18O 互为同位素,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所以两者的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B 项错误; 16O 和 18O 都是氧原子,而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所以化学变化不能实现 16O 和 18O 间的转化,C项错误;标准状况下,1.12L 16O2和 1.12L18O2的物质的量均为 0.05mol,则所含氧原子均为0.1mol,D 项正确。答案 D8.1919 年,科学家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多年的梦想——人工转变元素。这个核反应如下He O 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O 原子核内有 9 个质子B H 原子核内有 1 个中子C.O2和 O3互为同位素D.通常情况下,He 和 N2化学性质都很稳定3解析 O 原子核内质子数是 8,A 错误 H 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1-1=0,B 错误;O 2和 O3互为同素异形体,C 错误;通常情况下,He 和 N2化学性质都很稳定,D 正确。答案 D9. 导学号 66474016 医学研究证明,用放射性 I 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 I 叙述正确的是( )A I 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 I 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C I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ⅦA 族D I 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29解析 I 是碘的一种同位素,早已存在,核内有 53 个质子,82 个中子,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 29,它位于第五周期。答案 D10.科学家们发现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原子。(1)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 、 。写出用做制造氢弹原料的同位素原子 。 (2)已知氯有 2 种常见同位素原子 35Cl、 37Cl,氯气与氢气形成的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 种。 (3)质量相同的 O 和 O 所含质子数之比为 ,中子数之比为 。 解析(2)氯化氢有 H35Cl、H 37Cl、D 35Cl、D 37Cl、T 35Cl、T 37Cl6 种;但 H37Cl 与 T35Cl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有 5 种。(3)设质量都为 1g, O 与 O 的质子数之比为 =10∶9,中子数之比为( ×8)∶( ×10)=8∶9 。答案(1)氕 氘 氚 H(或 D、T)(2)5 (3)10∶9 8∶9能力提升1. 导学号 66474017 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粒子不显电性B.该粒子质量数为 4C.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4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解析因中子显电中性,所以“四中子”不显电性,A 项正确;质量数为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所以“四中子”的质量数为 4,B 项正确;该粒子的质子数为零,所以在周期表中该粒子与氢元素不在同一位置,C 项错误;“四中子”质量数为 4,氢原子质量数为 1,D 项正确。答案 C2.无放射性的同位素被称之为“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 13C、 15N、 18O、 34S 等常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有关一些“稳定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34S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16B.2H+的酸性比 1H+的酸性更强C.16O 与 18O 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D.13C 和 15N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 2解析 34S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34-16=18,A 项错误;酸性强弱只与 H+的浓度有关,而与质量数或中子数无关,B 项错误;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与质量数无关,C 项正确;C、N的质子数分别为 6 和 7,故相差 1,D 项错误。答案 C3.有 X 和 X+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B.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C.质子数一定相等,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等D.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解析由题意知 X 和 X+分别为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即两者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等,电子数不等 X 的中子数 N=A-Z,N 可能为 0,故 A 项错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 B 项错误 X 和X+的核电荷数相等,但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故 D 项错误。答案 C4.已知:①为纪念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将 112 号元素的符号定为“Cn”,汉语名为“钅哥”;②合理利用核能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U 是核反应堆的重要原料;③锂被誉为“高能金属”,制取锂的原料是 β-锂辉矿(主要成分是 LiAlSi2O6和少量钙、镁杂质)。下列有关对上述表述所涉及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n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55B U 和 U 是同位素,核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40Ca2+与 18 具有相同的电子数D.Si2 中质子总数为 805解析 Cn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为 165、112,两者之差为 53,A 错误;核反应是物理变化,B 错误; 40Ca2+和 18 的电子数都是 18,C 正确;Si 2 中电子总数为 80,质子总数为 76,D 错误。答案 C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②同一元素的核素种数由中子数决定③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④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离子⑤Cl 2中 35Cl 与 37Cl 两种核素的个数之比与 HCl 中 35Cl 与 37Cl 的个数之比相等A.③ B.④ C.②⑤ D.①解析元素的定义中有两个要点:a.质子数相同,b.是原子,将定义中的“原子”改为“粒子”是错误的,如 Ne 与 HF 其质子数均为 10,但二者不是同一元素,故①是错误的;同一元素的核素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显然中子数决定同一元素的核素种数,故②正确;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如果质子数相等,它们的电子数一定不等,故④正确;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但其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在自然界中其原子百分组成不变,故③⑤正确。答案 D6.X 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 m,核内中子数为 n,则 W g X+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mol)是( )A.(m-n)× B.(m-n-1)×C.(m+n)× D.(m-n+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质子数、质量数、电子数、中子数等数据之间的关系。该原子的质子数为 m-n,因 X+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电子数为 m-n-1,WgX+所含 X+的物质的量为 mol,所以正确选项为 B。答案 B7.近年来,科学家通过粒子加速器进行了一周的实验,获得了 6 个非常罕见的 Fe 原子,接着,科学家又使用特制的测量仪器观测到,这 6 个原子中有 4 个发生了衰变,这一实验证实了曾经预言的双质子衰变方式,即有一个原子同时放出两个质子的衰变方式。回答下列问题:(1)该 Fe 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以下关于 Fe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Fe 与 Fe 是两种核素B.科学家获得了一种新元素6C Fe 的衰变不是化学变化D.这种铁原子衰变放出两个质子后变成 Fe(3)某同学认为 Fe 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与氧气反应,他的判断依据是 。 解析(1 Fe 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45-26=19,电子数=质子数=26。(2 Fe 与 Fe 的质子数相同,属同一种元素 Fe 元素,但中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Fe 元素不是一种新元素 Fe 衰变后变为质子数为 24 的新原子,原子核发生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因为化学的范畴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3 Fe 与 Fe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答案(1)19 26 (2)AC (3 Fe 与 Fe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8. 导学号 66474019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最近,科学家用由 Ca 轰击含有 Bk(锫)生成 Uus 和 Uus,Uus 可能就是科学家一直寻找的第 117 号元素。下列关于 Ca Bk(锫) Uus 和 Uus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下同)。 A.117 号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 293.5B Uus 和 Uus 互为同位素C Ca Bk 表示两种核素D Ca Bk(锫) Uus 和 Uus 属于四种元素(2)下列关于 Cs 和 Cs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s 和 Cs 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B Cs 和 Cs 的质量数相同,中子数不同C Cs 和 Cs 的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D Cs 和 Cs 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3)根据 Cs 组成,回答下列问题:①碘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其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 ,碘与下列元素性质最相似的是 。 7A.钠 B.氯 C.氮 D.氧②铯原子最外层有 1 个电子,与钠、钾性质相似,碘与铯化合生成稳定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 (4)钚的元素符号为 Pu,质子数为 94。①用原子符号表示:钚-238、钚-239 和钚-240 分别为 。 ②钚-244 的中子数为 。 解析(1)A 项,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同位素的质量数与其百分含量之积的和,由于 117 号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不确定,故其相对原子质量不确定,A 项错误;B 项 Uus 和Uus 表示同种元素的两种原子,互为同位素,B 项正确;C 项,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构成一种核素,即几种原子就有几种核素,C 项正确;D 项, Ca、 Bk(锫) Uus 和 Uus属于四种原子、三种元素,D 项错误。(2 Cs 和 Cs 的质子数都是 55,质量数分别为134、137,质量数( A)=中子数( N)+质子数( Z),中子数分别为 79、82,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但是 I、 Cs 和 Cs 属于两种元素的三种原子,碘与铯的化学性质不同。(3)碘原子含 53 个质子,核外有 53 个电子,碘最外层有 7 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电子排布为 2、8、18、18、7,在钠、氯、氮、氧原子中,只有氯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一般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碘与氯的化学性质相似。铯与钠、钾化学性质相似,说明铯在化合物中显+1 价,碘显-1 价,碘化铯的化学式为 CsI。(4)原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左下角表示质子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等于质量数。中子数=244-94=150。答案(1)AD (2)C (3)①5 B ②CsI(4) Pu Pu Pu ②1509.(1)A 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8,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该元素原子的二价阴离子中,核外电子数为 ,中子数是 9 的核素表示为 。 (2)B 元素原子的一价阳离子的核外有 18 个电子,质量数为 40,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3)A、B 形成 1∶1 型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解析(1)核电荷数=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10,中子数是 9 的核素,质量数是 17,可表示为 O。(2)B 元素质子数是 18+1=19,质量数为 40,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40-19=21。(3)两元素形成 1∶1 型化合物是 K2O2,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40×2+17×2=114。答案(1)8 10 O (2)21 (3)1141第 1 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B.K 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C.N 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 18D.各电子层( 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 n2解析第 n 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答案 D2.A、B、C 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为 a、 b、 c,它们的离子 An+、B n-、C m-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 nm,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acbC.a=b+m+n D.a=c-n-m解析 An+和 B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 a-n=b+n,a=b+2n,ab。A n+和 Cm-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 a-n=c+m,a=c+m+n,ac。B n-和 Cm-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 nm,b+n=c+m,b-c=m-nb,所以 acb,B 项正确。答案 B3.下列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A. +9 B. +7C. +14 D. +19解析解答此题时应注意:①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②各电子层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2n2。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 8(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 2);A 项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应该先排满 K 层再排 L 层,所以 A 项错误;B 项不符合各层最多排 2n2个电子,K 层最多排 2 个电子,所以 B 项错误;D 项不符合最外层最多只能排 8 个电子,所以 D 项错误。答案 C4.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热稳定性:Na 2CO3NaHCO3B.酸性:H 2CO3H2SiO3C.碱性:NaOHLiOHD.热稳定性:HFHBr解析 A 项,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强与元素周期律没有关系,A 错误;B 项,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B 正确;C 项,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C 正确;D 项,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D 正确。答案 A5.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A.NaF B.MgI2 C.KI D.KBr解析根据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 r(K+)r(Na+)r(Mg2+),r(I-)r(Br-)r(F-),通过比较可2得知,MgI 2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答案 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周期元素从 C 到 F,非金属性逐渐减弱B.第三周期元素从 Na 到 Cl,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HF、HCl、HBr、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D.LiOH、NaOH、KOH 的碱性依次增强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A、B 两项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而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C 项错误,D 项正确。答案 D7. 导学号 66474025 短周期元素 X、Y、Z、W、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第三周期中 Z 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 YZ W QA.Y 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高于 X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B.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WQZX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QD.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 X 的氢化物形成的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共价键解析第三周期中 Z 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则 Z 为 Al,由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X为 N 元素、Y 为 O 元素、W 为 S 元素、Q 为 Cl 元素。非金属性:ON,故氢化物稳定性:H2ONH3,A 正确;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 r(S2-)r(Cl-)r(N3-)r(Al3+),B 错误;高氯酸是最强的酸,C 正确;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 X 的氢化物形成的化合物为硝酸铵,含有离子键、共价键,D 正确。答案 B8.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试回答:(1)当 x-y=10 时,该粒子为 (填“原子” “阳离子”或“阴离子”)。 (2)当 y=8 时,粒子可能为(填名称) 、 、 、 、 。 (3)写出 y=3 与 y=7 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1)当 x-y=10 时, x=10+y,说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粒子应为原子;(2)当y=8 时,应为有 18 个电子的粒子,所以可能为氩原子、氯离子、硫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3)y=3 时为铝原子, y=7 时为氯原子,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 Al(OH)3和 HCl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H)3+3H+ Al3++3H2O。答案(1)原子 (2)氩原子 氯离子 硫离子 钾离子钙离子 (3)Al(OH) 3+3H+ Al3++3H2O9.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2 ① ②3 ③ ④ ⑤ ⑥ ⑦ ⑧4 ⑨ ⑩3(1)⑤和⑧的元素符号分别是 和 。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填写元素符号) (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和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请设计一个实验,比较⑦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 解析根据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可以确定各种元素,如下表所示: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2 ①N ②F3 ③Mg ④Al ⑤Si ⑥S ⑦Cl ⑧Ar4 ⑨K ⑩Br答案(1)Si Ar (2)K F(3)Al 2Al(OH) 3+3H2SO4 Al2(SO4)3+6H2O Al(OH) 3+KOH KAlO2+2H2O(4)取无色溴化钠的水溶液少许,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变橙红色能力提升1.Mg、Ca、Sr、Ba 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第ⅡA 族元素。已知:①Mg(OH) 2难溶于水,而 Ca(OH)2微溶于水;②MgSO 4溶于水,而 CaSO4微溶于水。下列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A.Sr(OH)2溶解于水B.SrSO4易溶于水C.BaSO4不溶于水D.Ba(OH)2比 Ca(OH)2更易溶于水解析①说明随原子序数增加对应氢氧化物水溶性逐渐增强,A、D 正确;②说明随原子序数增加对应硫酸盐水溶性逐渐减弱,所以 B 错误,C 正确。答案 B2.已知 X、Y 均为 1~18 号之间的元素,X、Y 可形成化合物 X2Y 和 X2Y2,又知 Y 的原子序数小于 X 的原子序数,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A.19 B.18 C.27 D.9解析形成 X2Y 和 X2Y2化合物的元素可以是 H 和 O 或 Na 和 O,Y 的原子序数小于 X 的原子序数,所以只能是 Na 和 O,则原子序数之和为 19。答案 A3. 导学号 66474026 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 X、Y 和 Z,已知 X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 元素原子的 M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 K 层和 L 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 L 电子层上电子数比 Y 元素原子的 L 电子层上电子数少 2 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XYZ3 B.X2YZ4 C.X3YZ4 D.X4Y2Z7解析 Y 元素原子的 M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 K 层和 L 层电子总数的一半,则 M 层有 5 个电子,故Y 为 P 元素,为+3、+5 价等;Z 元素原子的 L 电子层上电子数比 Y 元素原子的 L 电子层上电子数少 2 个,则 Z 元素 L 层有 6 个电子,故 Z 为 O 元素,为-2 价。已知 X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 X 处于第ⅠA 族,为+1 价。A 项,Y 的化合价为+5 价,符合,故 A 可能;B 项,Y 的化合价为+6 价,不符合,故 B 不可能;C 项,Y 的化合价为+5 价,符合,故 C 可能;D 项,Y 的化合价为+5 价,符合,故 D 可能。4答案 B4.X、Y 为同周期元素,如果 X 的原子半径大于 Y 的,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若 X、Y 均为金属元素,则 X 的金属性强于 Y 的B.若 X、Y 均为金属元素,则 X 的阳离子的氧化性比 Y 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C.若 X、Y 均为非金属元素,则 Y 的非金属性比 X 的强D.若 X、Y 均为非金属元素,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Y 强于 X 的解析 X、Y 为同周期元素,由原子半径:XY,可知原子序数:XY,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顺序:XX,C 项正确;若二者均为非金属元素,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X,D 项正确。答案 B5. 导学号 66474027 现有原子序数小于 18 的 A、B、C、D 四种非金属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9。在它们的化合物中,它们所呈现的常见化合价均不止一种,但它们有一种相同的化合价。其部分性质如下:元素 A B C D原子半径/nm 0.102 0.077 0.117 0.075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价 -4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四种元素在其各自化合物中具有一种相同的化合价,即+4 价B.高温下 B 的单质可从 C 的氧化物中置换出 C 的单质C.四种元素的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D.很多含有 D 元素的化合物在农业上经常被用作氮肥解析根据 B、C 的化合价及原子半径可知其分别是 C、Si。二者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8,则 A与 D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1,分析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 5 或 6,即它们为ⅤA族或ⅥA 族元素。根据化合价信息可知在其各自的化合物中,四种元素都有+4 价,再结合原子半径可知 A、D 分别是 S、N,故 A 项正确。碳可从 SiO2中置换出 Si,B 项正确。CO、NO、SiO 2均不能与水反应,C 项错误。很多含有氮元素的化合物是常用的氮肥,例如铵盐、尿素等,D 项正确。答案 C6. 导学号 66474028 短周期元素 A、B、C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族序数之和为 13,且 C 的族序数是 B 的族序数的 3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B 最小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仅 B 呈碱性C.常温下,B 在 A、C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浓溶液中会发生钝化D.A、B、C 的氧化物都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解析三种元素的族序数的平均值 4,由于 C 的族序数是 3 的整数倍,故 C 为第ⅥA 族元素,是氧或硫。若 C 为氧,由于 C 的族序数是 B 的 3 倍,则 B 只能是 Be,再根据 A、B、C 的族序数之和为 13 推出 A 是ⅤA 族的 N 或 P,此时 A、B、C 不符合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条件。因此,C只能是硫,B 是 Mg,则 A 是 N。三种元素中,Mg 的原子半径最大,A 项错误。Mg(OH) 2呈碱性,硝酸、硫酸呈酸性,B 项正确。镁在浓硝酸和浓硫酸中不会发生钝化,C 项错误。氧化镁不能形成酸雨,D 项错误。5答案 B7.已知 A、B、C、D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微粒。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1)如果 A、B、C、D 均是 10 电子的微粒,请写出A 的化学式 ; D 的化学式 。 (2)如果 A 和 C 是 18 电子的微粒,B 和 D 是 10 电子的微粒,请写出 A 与 B 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在熟悉 10 电子、18 电子的常见微粒的基础上,观察框图,容易想到 N +OH-NH3↑+H 2O 的反应,其次应想到 HF+OH- F-+H2O,再联想到 H2S+OH- HS-+H2O 或 HS-+OH- S2-+H2O。答案(1)HF 或 N H 2O (2)H 2S+OH- HS-+H2O(或 HS-+OH- S2-+H2O)8. 导学号 66474029X、Y、Z、M、R、Q 是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X Y Z M R Q原子半径/nm 0.186 0.074 0.099 0.143主要化合价/价 -4,+4 -2 -1,+7 +3其他 阳离子核外无电子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焰色反应呈黄色(1)R 在自然界中有质量数为 35 和 37 的两种核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为 ;R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Z 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Y 与 R 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A.常温下 Y 的单质呈固态,R 的单质呈气态B.稳定性:XRSi;物质的状态不能作为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而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Si 和 Cl 形成的化合物中 Si 呈正价,则 Cl 呈负价,说明 Cl 的得电子能力强于 Si 的,其非金6属性也强于 Si 的。(4)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除外),故 Si 的原子半径应介于 Al 和 Cl 的原子半径之间。答案(1)同位素 第三周期第ⅦA 族(2)2Na+2H2O 2NaOH+H2↑(3)Cl C (4)0.099 nm 0.143 n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