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加试选择题小卷(一)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费米主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称为“核反应堆”的装置,首次通过可控的链式反应实现了核能释放B. 衰变的实质在于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C. 粒子散射实验是由汤姆生完成的D.核力是短程力,是强相互作用力,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2.如图所示,单匝矩形线圈放置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以恒定的角速度 绕 ab 边转动,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线圈所围面积为 S,线圈导线的总电阻为 R。 t=0 时刻线圈平面与纸面重合。则( )A.此时磁通量最大,回路中电流最大B.此时磁通量最大,磁通量变化率最小,没有电流C.线圈中电流的
2、有效值为 I=22D.线圈消耗的电功率为 P=()223.某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其位移 x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式为 x=Asin t ,图象如图所示。则 ( )A.振幅为 AB.简谐运动的圆频率 = rad/s4C.第 4 s 末,振子的速度最大2D.第 3 s 末至第 5 s 末弹簧振子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4.科学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并估算出了原子的大小B.玻尔的原子模型指出氢原子可以吸收一定频率范围的光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C.戴维孙和 G
3、.P.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电子束衍射实验,从而证实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D.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以再分5.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 a 和 b 在同一介质中均沿 x 轴正方向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波的波长为 8 m、 b 波的波长为 4 mB.对于 a 波, x 轴上 2 m 处的质点经过 0.12 s 就传到 x=7 m 处C.a、 b 两列波波速相等D.若 a、 b 两列波相遇不可能发生干涉6.如图所示,阴极 K 用极限波长 0=0.66 m 的金属铯制成,用波长 = 0.50 m 的绿光照射阴极K 调整两个极板电压,当 A 板电压比阴极高出 2.5 V 时,光
4、电流达到饱和,电流表示数为 0.64 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为 4.01012个B.光电子飞出阴极时的最大初动能为 9.510-19 JC.如果把照射阴极绿光的光强增大为原来的 2 倍,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为 81012个D.如果把照射阴极绿光的光强增大为原来的 2 倍,光电子飞出阴极的最大初动能为 1.910-19 J3加试选择题小卷(一)1.BCD 解析 粒子散射实验是由卢瑟福主持完成的,不是汤姆生,故 C 错。其余三项正确。2.BCD 解析 本题考查交变电流和电磁感应现象。如题图所示位置,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磁通量变化率最小,但此时线圈没有电流。线
5、圈中电流的有效值 I= ,线圈消耗的电功率22P=I2R= ,故 A 错误,B、C、D 正确。()223.ABC 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振动。由函数关系可知该弹簧振子水平方向的振幅为 A,故 A 正确;根据周期公式可知,圆频率 = rad/s,故 B 正确;第 4 s 末,振子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故 C 正确;4由题图可知, x-t 图象的切线斜率表示速度,而第 3 s 末至第 5 s 末,振子的速度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故 D 错误。4.ABD 解析 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并由此可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选项 A 错误;玻尔的原子模型指出氢原子在两个能级之间跃迁时吸收或者放
6、出的光子的频率是一定的,选项 B 错误;戴维孙和 G.P.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电子束衍射实验,从而证实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选项 C 正确;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以再分,选项 D 错误。5.ACD 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波。由题图可知 a 波的波长为 8 m、 b 波的波长为 4 m,A 正确;质点是上下运动的,故不可能运动到 x=7 m 处,B 错误;机械波的传播速度是由介质决定的,故 C 正确;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遇才能发生干涉,D 正确。6.AC 解析 本题考查光电效应。(1)光电流达到饱和时,阴极发射的光电子全部达到阳极 A,阴极每秒钟发射的光电子的个数 n= 个 =4.01012个=0.6410-61.610-19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h-W=h -h12m2 0代入数据得 =9.510-20 J。12m2(2)如果照射光的频率不变,光强加倍,根据光电效应实验规律可知,阴极每秒发射的光电子数n=2n=81012个,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仍然是 =9.510-20 J。12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