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教历史 2019 高考一轮选练编题(2)李仕才一、选择题1、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这表明军机处( )A.可以避免大臣专权B.逐渐成为中枢机构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D.已失去其绝密特性【答案】B2、下面是何怀宏选举社会中的“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表中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扩大了统治基础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提高了官员素养 D. 放宽了录取标准【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讲求门第,造成世家大族
2、世代垄断政权的局面,寒门子弟无缘入仕;而隋唐以后,由于科举制的实行,使寒门子弟入仕的比例扩大,扩大了统治基础,缓解了社会矛盾,因此本题选择 A 选项。材料中强调的是社会政治,因此排除 C、D 选项。B 选项我们无法从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得出。3 (山西省吕梁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的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 ,以谋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据此可知,中国古代A. 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B. 古代农民制缺乏商业致富意识2C. 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D. 工商食官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答案】C4 (内
3、蒙古赤峰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由下表(下表)可以推知,两宋时期下表两宋部分市镇商税岁入比较(单位:贯)地名 全州商税岁额 市镇商税岁额 市镇商税所占全州收入%越州 6653.776 12082.650 18.18常州 64953.048 10021.155 15.40润州 39502.962 6309.962 15.97绍兴府 105314.014 21649.117 20.55常州 110196.490 47679 43.20镇江府 206296 131349 63.00A. 南税成为国家主要财源B. 经济重心已经完全实现南移C.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 商业经济
4、型的城镇正在崛起【解析】表格显示商业市镇商税所占全州收入比例,说明象绍兴府、镇江等城市属于经济型城镇正在兴起,D 正确;表格中没有比较商税与其他税收的比例,A 错误;表格说明不了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趋势,B 错误;传统经济结构变化是鸦片战争之后,C 错误。5、1977 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 11 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
5、重人才的观念3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答案】A【解析】恢复高考是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针对当时否定知识、偏重政治出身的“左”倾错误,邓小平的指示淡化了政治上的要求,突出了“择优录取” ,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解题关键是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认识“指示”的精神。答案为 A。6、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何心隐寡欲载:“寡欲,以尽性也。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而色,而声,而安佚,乃又偏于欲之多者之旷于恋色恋声,而苟安苟逸已乎?凡欲所欲,而若有所节,节而和也,自不庚乎欲于欲之多也,非寡欲
6、乎?”该观点A. 超越了程朱理学的范畴B. 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C.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 表达了新兴阶级的诉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何心隐认为“寡欲”是一种自然人性论,反对程朱理学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排除 A 选项,本题选择 B 选项。何心隐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在当时不可能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 C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何心隐代表新兴阶级,他也是儒家的代表,而不是新兴阶级的代表,排除 D 选项。7、刘国良在中国工业史近代卷中指出:1937 年,重工业资本在工业中只占 92%,工厂数占 185%。到了 1942 年,重工业资本在国统区工业中则占
7、7886%,工人占4869%,动力设备占 8185%。导致重工业比重大幅度提升的主要原因是A. 国民政府借鉴苏联的模式B. 抗战发展军工企业的需要C. 国统区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 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来看当时中国正在经历抗日战争,是抗战发展军工企业的需要导致了重工业比重大幅度提升,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国民政府并未借鉴苏联的模式,选项 A 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抗战期间国统区民族工业并未迅速发展,重工业也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选项 C、D 也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48 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载,1937 年 8 月 26 日
8、,海关总税务司 F.W.Maze 致国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电:“应付日(本)庚(子赔)教及善后结款,为保持海关完整、维护税收计,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 ”27 日孔祥熙回电:“宥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 ”由此可见A. 国民党军消极抗日积极反共B.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C. 列强积极在中日间和平斡旋D. 国民政府力避涉日外交纷争【答案】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是“1937 年 8 月 26 日” “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有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 ”结合抗日战争的知识分析解答。9、晚清时期某一画报刊记载说:“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美妇有
9、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 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 ”从中可以看出:A. 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B. 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C. 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D. 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自幼入塾,男女一体,故西女通书算者为多.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一阴一阳之谓道。 ”即可知西方的文明成果冲击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所以答案选 A。其他不符合题意,排除。10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5千年来中国妇女缠足比率趋势A.
10、宋代开始出现妇女缠足现象B. 宋明理学推动妇女缠足比率上升C. 明末以来妇女缠足比率持续下降D. 民国成立后妇女缠足现象彻底消失【答案】B11、1919 年 7 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答案】C【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认识【名师点睛】
11、本题以 1919 年的进步报刊的刊文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表明类”的选择题的解答技巧是把握“现象本质”的逻辑关系,关键是弄清逻辑关6系。本题材料反映的现象是“真正的解放是靠自己的努力” “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 ,这实质上说明知识分子认识到自我觉醒是社会变革的关键。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排除,老师在指导学生做题时要有意识的训练其排除的技巧。12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 ,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
12、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后思想文化的反映“诗界革命” 。做此题一定要抓住关键词时间节点“甲午战后”联系教材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全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再把握材料中的感情色彩“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 ,大凡是一个中国人在诗中都会反映出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应该选 C。梁启超属于改良思想的代表,排除 A。在甲午战前已经出现了像王韬、郑观应的改良思想,排除 D。白话文运动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应该排除 B。【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诗界革命.新文化运动【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
13、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本题属于比较简单的试题,契合新文化运动 100 周年和甲午战争 120 周年的热点,以诗界革命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运用甲午战争和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做题的关键要抓住关键词时间节点“甲午战后” ,再利用教材所学知识很容易得出答案。这启示我们平时学习备考时加强对历史基本史实的掌握,此题用排除法最容易解决。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直接从事引进西学的工作,而是努力创造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在甲午战后,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比,力量还太弱小,它在政治上虽然有变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愿望和要
14、求,却不敢也不能够同封建制度彻底决裂,康梁“新学”主要不是他们自己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独立创造出来,而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他们的认识还十分肤浅,因此不能不通过传统文化来为外来文化找到民族化的表达形式。在 60-90 年代,中国社会西学传播的水平还比较低,输入的主要是“两艺” ,而很少“西政” ,以致“盖当时之人,绝不承认欧美人除能制造能操练之外,更有其他学问”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7材料二 1918 年,陈独秀指出: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虽然已胜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竟存于 20 世纪吗? 在共和政体之下,提倡保存“国是” ,当作何解? 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
15、政治问题中还断然主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梁“新学”有何特点并说明其成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康梁相比陈独秀对中西文化态度有何新变化,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特点:中学与西学结合。成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西学不断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对西方政治学说认识有限;保守观念依然浓厚;宣传维新思想的策略。(2)变化: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评价:积极方面,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思想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消极方面,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也不利于有效吸收利用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新文化运动影响从积极和消极角度归纳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