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油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2017 级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28 题,共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
2、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选择题 50 分)本部分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们的中国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 ”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2、战国时期思想的起源和流行具有地域特征。下图是战国思想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 ,下列主张与代号对应正确的是 A. “明王之治天
3、下也,缘法而治” B. “行仁政,民之悦之”C.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 “燔诗书,贱游学之人”3、战国时期已开始形成职业官僚制度,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大人世及(袭)以为礼,城郭沟地以为固,礼仪以为纪。 ”(周礼 )B.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孟子万章 )C. “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 ”(荀子王霸 )D.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4、秦汉时期,北方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地区获得了显著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
4、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5、下表是一些古籍中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些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内 容 出 处“百里奚,秦国之饭牛者,穆公举而相之,遂霸诸侯。” 管子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 庄子“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 战国策“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穆公)委之以政。” 新序A诸子百家思想异彩纷呈 B牛耕技术的广泛传播C血缘政治已开始被打破 D秦国成为了战国霸主6、钱穆先生认为“(孔子)以学不厌、教不倦为中心,政治事业则为其以学以教之当境
5、实践之一部分” “汉儒尊孔,不免将此事业之重要性首尾例置” 。他认为汉儒推崇孔子是更注重 安贫乐道传道授业通经致用德治仁政。A. B. C. D. 7、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 汉书“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 后汉书“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 ” 论衡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开始确立8、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 、 神农本草经 、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 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
6、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 )A.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 B.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C.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 D.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9、唐代“在三省六部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 A、强化了宰相的执行权力 B、促进了集体决策模式的形成C、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10、下表为南宋绍兴年间舶入及其他岁入状况,分析下表中的南宋政府各项收入的对比,可得知 课名 数额东南及四川盐钱东南及四川酒钱东南茶
7、钱四川茶钱2100 万1400 万270 万200 万经总制钱舶司岁入大农之钱1500 万147.4 万5000 万合计 10617.4万A、南宋海外贸易较为发达 B、江南成为最发达的地区C、农业仍为南宋财源基础 D、南宋官营制度走向衰落11、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 13 世纪末才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其读书外,并未对其本身进行研究。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世界12、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 思想,以“本心”认识
8、“圣贤之心”,反对朱熹的格物功夫。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13、有学者认为:“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 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下列史实未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 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 王冕的墨梅图强调个性,追求意趣C. 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D.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的市井生活14、在江南地区,明以前的婚礼仪式深受传统的信仰习俗影响,婚礼中的仪式仪物多含有驱邪辟崇的寓意;明末的婚礼中虽采
9、用以前所用物品,但时人已多不知晓其最初的巫术含义,只求华丽体面、喜庆吉祥而已。这表明江南地区 A 、破除迷信更加理性 B、婚礼的世俗化倾向明显C、不再遵守传统伦理 D、培育出全新的风俗习惯15、下表是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学著作统计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天文历算 气象学 物理学和力学 地理学 生物学 数学50 种 1 种 5 种 11 种 2 种 12 种语言文字学 医药学 哲学和逻辑学 生理学 炮战技术 艺术5 种 1 种 6 种 3 种 2 种 若干种A. 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B. 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C. 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 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
10、交流日趋频繁16、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林则徐认为“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这一认识 A. 是“ 闭关锁国”政策引起的 B. 说明地主阶级排斥外来文明C. 反映夷兵作战能力的缺陷 D. 说明林则徐关注世界形势17、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出现在 19 世纪 60 年代,国旗图案黄地蓝镶边,上绣黄龙,因此也被称作黄龙旗。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 )A. 固守 “天朝上国”的观念 B. 关注外交方面与国际接轨C. 获得完整主权国家的地位 D. 开始融入全球性世界市场18、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中间跨越 50 多年,
11、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 1894 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 A、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19、名著充分体现了学术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下表中名著和社会特征对应有误的是 选项 名著 社会特征A 孔子作春秋 ,而乱臣贼子惧 礼崩乐坏,诸侯割据B 顾炎武认为“引古筹今,亦吾儒经世之用”而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理学虚浮,脱离实际C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作海国图志 内忧外患、求变图强D 严复翻译天演论 ,倡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列强环伺,民族危机20、
12、 1919 年 5 月 6 日民国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邹鲁之名邦” 、 “孔孟之圣迹” “文明吐露之源泉” 。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 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理解21、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叫平民政治 ,但是现在却准备易名为 共和政治后再出版。 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 ,重新变得抢手。材料可以验证 A. 政治观念被人们所接受 B. 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 民主科学认识逐渐深入 D. 民主宪政理念基本实现22、 1918 年, 新
13、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1919 年 2、3 月间,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 ,同时社会上“喧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氏辞退” , 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这反映出当时 A. 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 白话文运动已被大众普遍接受C. 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 D. 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23、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 ”“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 ”对
14、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B. 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C. 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D. 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24、 .1911 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省份 政体模式湖北 民主共和制江苏 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浙江 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A. 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 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15、D. 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25、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地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A. 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 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C. 揭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 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第卷(主观题 50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3 分)材料一 近代国学的发生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晚清到辛亥革命,以章太炎为代表,提出了“用国粹激励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的著名口号,倡导保存、捍卫国学。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国学被作为中
16、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特别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关注的是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来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化。第三阶段是 20 世纪 20 年代,北大、燕京等大学纷纷设立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和清华国学院的学者是这一阶段的代表,国学研究不是关起门来研究,始终与世界的中国研究、汉学研究、东方学研究连接在一起。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材料二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迎来了第一波“国学热”。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现代文化景观的大背景。踏入 21 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
17、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扮演了主要的推动力量。目前的国学热主要集中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的传播方面,国学热兴起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国学发展的背景和变化历程。 (12 分)(2 )根据材料分析近代国学和现代国学热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现代国学热的认识。 (11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 历史时期 人物活动或主张春秋战国 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明清
18、之际 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晚清时期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 , “开眼看世界”。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 “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 ,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28.【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北宋中期,对外贸易失控现象较严重。广南、福建、两浙、山东各路,违法商船,恣其所往,诸系禁物,私行买卖。未设市舶司的密州等地违禁贸易尚未止绝。针对这种情况,1080 年(元丰三年) ,北宋政府颁布了“元丰市舶条”
19、 ,规定:只有广州、明州、杭州能放行外贸商船;其中杭州、明州市舶司掌管日本和高丽的贸易,其余几十个国家、地区的贸易都由广州市舶司掌握;外贸商船返回时,必须先到原放行市舶司纳税贸易;两广沿海前往海南岛的船只必须事先向广州市船司申领出海凭证;市舶司最高长官改称“市舶提举” ,由本路转运副使兼任,不再由地方军政长官担任。摘編自章深北宋“元丰市舶条 ” 试析(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元丰年间市泊管理改革的特点。 (8 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宋元丰年间市舶管理改革。 (7 分)江油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2017 级历史试题答案15 C A C
20、B C 610 D C A C C 1115 C A B B A 1620 A B D C A2125 A A D D B26、 【 答案 】 (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西方文化和学术研究日益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 (6 分)变化历程:第一阶段:保存和捍卫国学;第二阶段: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观,发展中国文化;第三阶段:重新重视国学,并具备国际视野。 (6 分)(2 )不同:兴起原因:近代主要是民族危机的推动;现代在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推动力量:近代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和精英学者的倡导、研究,现代
21、主要体现在大众教育和民间的追求。 (8 分)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道德秩序的变化,促使人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资源;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提升了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3 分)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 (4 分)清末,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 ,开眼看世界,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 (4 分)总结:
22、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 (2 分)【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2 分)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8 分)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鼓与呼,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 (2 分)27、 【 答案 】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 (2 分)28、 【 答案 】 (1)特点:以行政手段控制对外贸易;由政府垄断,禁止民间贸易;突出广州的特殊地位;市舶司独立于地方行政。 (8 分)(2 )简评:打击了走私行为,规范了对外贸易的秩序,加强了政府对贸易的管理;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潮流,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