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州一中 2018-2019-1 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题语 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古代的尚象观念从周易开始。易象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审美意象的源头。伏羲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仰观俯察,探索出了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取万物之意,创制出了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卦图,以象喻意。八卦如此,审美意象的创构同样如此,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王羲之兰亭集序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说法。这种游目骋怀,正是在俯仰体悟之间获得审美的愉悦。通过仰观俯察,主体在立象尽意之中进行审美的体悟和创造。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体验
2、方式和创造方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其观其取,都体现了古人的尚象精神。立象尽意乃以象见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 周易系辞上所谓“制器者尚其象” , 左传宣公三年所谓“铸鼎象物” ,说的都是尚象制器。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中国的器物创造和艺术创造都体现了尚象的精神。象是感性生动的,以其张力不断生成和创构。观物取象本身不仅是一种感悟方式,而且还借助想象力进行意象创构。同时,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借助于虚实相生等手法,使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得以呈现。汉字中包含着尚象的特征。汉字如诗如画,是以象形表意为基
3、础的文字,包含着意象的形态及其组合,体现了审美的思维方式。汉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象表意,是观物取象的产物,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物象和事象,充满着情趣和意味,借以表意,具有直观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在用字的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这种审美特点,尤其表现在作为文字运用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审美的创造包括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取象于自然中的物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事象,在此基础上主体能动地进行拟象,并且借助想象力进行象的组合和创造。拟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增强了表达的张力,由此创构而成意象,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使象具有类比和
4、象征的意味。早在史前时代,玉器、陶器和岩画创造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意象创构的物化形态。其中的象生造型,往往带有象征的意味。意象创造的思想从周易的“观物取象” “立象以尽意”开始,发展到南北朝文心雕龙 “窥意象而运斤” ,意象从而成为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摘编自朱志荣论中华美学的尚象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伏羲创制的八卦图与后世审美意象的创构都是采取以象喻意的方法,两者的结果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B. 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C. 汉字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
5、善与使用,这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D. 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都是审美创造,都包含取象和拟象的过程,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用兰亭集序 中的相关说法,论证俯仰体悟可获得审美愉悦的道理。B. 文章第二段引用周易 和左传中的内容,论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方式的体现。C. 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象与审美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中华美学具有尚象精神的观点。D. 文章解说尚象观念缘起,阐述取象、立象的审美方式、尚象的表现,等等,有条不紊。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从周易开始就有了尚象观念,从史前彩
6、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就体现了尚象精神,这表明,中华尚象传统历史悠久。B. 如果象不能借助虚实相生等手法而产生丰富的象征性,那么人们在使用象时就难以把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借助象得以呈现。C. 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这说明,汉字的表意可以随汉字的使用而不断丰富。D. 史前时代的玉器、陶器和岩画中的象生造型的意象,往往带有象征意味,这表明,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答案】1. B 2. B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A 项, “两者
7、的结果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错,应是都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方式产生。C 项, “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使用,这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这一表述不当。应是“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 ;而“诗歌等文学作品中”突出地表现了尚象的审美特点。D 项, “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错,两者都借助了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
8、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 项, “论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方式的体现”错,应是论证“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 。【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
9、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D 项, “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这一说法不恰当,具有象征意味不足以说明就是艺术创造,据原文,史前时代的意象创造,有的是器物创造,有的是艺术创造,意象创造到南北朝才成为专属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多余一句话秋林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睛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
10、应该在哪儿下车啊?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 ,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 904 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
11、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 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还没说呢
12、。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狐狸精似的!”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锅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
13、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
14、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存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动作 等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B. 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让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面。C. 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时乘客无 聊的心态,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D. “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 情理之中;既幽默有趣,又引人深思。5. 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 情节中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
15、“多余一句话”所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案】4. C 5. 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之间的歧见;从售票员身上可以看出职业精神和服务规范缺失;自控力较差;个人素质不高等。 6. 使情节跌宕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正是有了多余一句话,才会不断出现新的矛盾,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通过不同人物多余的一句话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突出主题。【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
16、不正确” “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 项, “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说法错误,小说开头描写的是公交车上的一个场景,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并未为下文争吵埋下伏笔。故选 C。【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小说情节内容能力。情节内容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内容,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这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要求概括什么情节内容,是关于那个人物的情节内容。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情节梳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内容变化的重点词语。本题要求简要说明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
17、“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解答的关键是梳理文章,找到答题的角度“不同地域、不同年龄” “主页精神和服务规范缺失”以及“自控力较差”的影响。【6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类题目,回答时,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映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表达等角度入手,此题答题的关键是找到“多余的一句话”出现的位置,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与段落及主旨的关系,结合文本内容 “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把最
18、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 ”“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句还没说呢”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分析可知,使情节跌宕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引起读者的深思,要学会理解和包容等。【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
19、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 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是指民间的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手工艺品的品种繁多,如宋锦、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念不同,各地的手工艺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充分地展示了中国手工艺术的风采。几千年来,传统手工艺产品始终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产业。传统的工艺品既是文化艺术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时尚手工在现代都市如此红火并流行,确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在追求个
20、性化的今天,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装饰和实用的性能、手工随心所欲的乐趣,已经不可抗拒的在我们身边流行起来,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当今科技不断发展,机器作为生产工具,已日益减少了人们的手工劳动。现代化的冲击,使传统的手艺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随之消逝的,还有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当今,日用品、工艺品琳琅满目,但却没有了制作人留下的体温和感情。(摘编自民间传统手工艺品 )材料二:(选自2017 年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制造业报告 )材料三:手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所以手工工艺品大多都是以个人生产经营为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虽然有一部分的手工工艺品进入国际市场,但是
21、我国手工艺品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是很成熟,其生产规模和经营手段的规模化、市场化以及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较低下。同时,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小作坊生产方式,体现了手工艺的个体性和家族传承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传统手工艺都是以子承父业、师传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所以缺少一定的策划意识、营销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没有形成一个独特的品牌标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器物的发展与进步。目前,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和形式严重的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使得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萎缩。手工艺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我国工业
22、化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同时传统手工艺品也逐渐被现代的新产品所代替。(摘编自中国传统手工艺在当今的传播应用 )材料四: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审美越来越国际化、个性化、生活化,对那些造型老套、形象土气、材质普通、品相不佳的非遗手工产品提不起兴趣,这就倒逼手工艺术家们要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要融入现代审美情趣、融合当代流行工艺、融汇当下时尚元素,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爱不释手的好作品、好产品,徐州“手艺神”级的手工大师不少都是手工艺走向生活走向百姓走向市场的鲜活的成功例证。从非遗传承的视角来看,人们没有看到传统手工
23、艺的生产背后深藏着的是一条漫长而脆弱的产业链,涉及从研发、选材、制作到包装、推广、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当然,在这个产业链中,传统工艺和传统材质是最核心的资源。活态传承,就是要让这条产业链动起来、活起来,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让“手艺神”们专注工艺、专注创意、专注制作,而不能再像以往分心劳神于细枝末节。这个产业链应该更加尊重市场分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摘编自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手工艺品有不同风格,这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念的不同密不可分。B. 传统手工艺产品受到了现代机械化生产的冲击,正从我们
24、身边悄然逝去,但若应付得当,也可重新焕发生机。C.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大都是以子承父业或者师传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造成器物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的局面。D. 传统手工艺产业链涉及了研发、选材、制作到包装、推广、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其中传统工艺和传统材质是最核心的资源。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时尚手工当前很流行,这得益于传统手工制作品有装饰和实用的性能、手工随心所欲的乐趣以及其所展现的独特的艺术魅力。B. 民间手工艺品制造业位于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之间,近五年来,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是一路上涨,且幅度大。C. 手工艺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但它以手工
25、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这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竞争力低。D.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更国际化、个性化、生活化,造成人们对一些手工产品不感兴趣,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9. 根据上述材料,针对我国传统手工艺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解决?【答案】7. C 8. B 9. 扩大规模,创建品牌,扩大传播范围。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融入现代审美情趣、融合当代流行工艺、融汇当下时尚元素。尊重市场分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
26、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文中并无“造成器物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的局面”与“大都是以子承父业或者师传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内在联系的信息,只是说“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器物的发展与进步” 。故选 C。【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图文转及换辨析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 项, “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是一路上涨,且幅度大”说法错误,这里犯了分析不当的错误。从图表二来看,201
27、4 年的净利润低于 2013 年,因此不是一路上涨。故选 B。【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 要通读文章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确定答题区域 ,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涉题信息,然后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根据上述材料,针对我国传统手工艺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解决。答题时,可以从文中筛选出我国传统工艺品目前的困境,然后根据目前存在这些困境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通读所给的材料,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主要在材料,三和材料四,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 “由于手工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所以手工工艺品大多都是
28、一个人生产经营为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我手工工艺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是很成熟,其生产规模和经营手段的规模、市场化以及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市场核心竞争力也比较低” “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小作坊生产方式,体现了手工艺的个体性和家族传承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传统手工艺都是以子承父业、师传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所以缺少一定的策划意识,营销意识以及创新,没有形成一个独特的品牌标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器物的发展与进步” “目前,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和形式严重的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使得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萎缩”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
29、工生,同时传统手工艺品也逐渐被现代新的产品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审美越来越国际、个性化、生活化,被那些造型老套、形象土气、材质普通、品相不佳的非遗手工产品提不起兴趣,这就逼着手工艺术家们要从传统思维定势中走出,要融入现代审美情趣、融合当代流行工艺、融汇当下时尚元素,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是爱不释手的好作品、好产品,徐州手艺神级的手工大师不少都是手工艺走向生活走向百姓走向市场的鲜活成功的例证”“人们没有看到传统手工艺生产背后深藏的是一条漫长而脆弱的产业链,涉及从研发、选材、制作到包装、推广、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当然,在这个产业链,传统
30、工艺和传统材质是最核心的资源。活态传承,就是要让这条产业链动起来、活起来,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让手艺神们专注工艺、专注创意、专注制作,我不能再像以往分心劳神于细枝末节。这个产业链应该更加尊重市场分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为我国传统工艺产品目前存在的困难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
31、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此题属于局部信息筛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洪亮吉,字稚存,江苏阳湖人。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乾隆五十五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性豪迈,喜论当世事。督贵州学政,地僻无书籍,购经、史、通典、文选置各府书院,黔士始治经史。任满还京,入直上书房。嘉庆三年,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大学士硃珪书起之,供职,与修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成,意有不乐。将告归,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略曰:“今天子求治之心急矣,天下望治之心孔迫矣,而机局未转者,推原其故,盖有数端。亮吉以为励精图治,当一法祖宗初政之勤,而尚未尽法也;
32、用人行政,当一改权臣当国之时,而尚未尽改也。风俗则日趋卑下,赏罚则仍不严明,言路则似通而未通,吏治则欲肃而未肃。今一则处事太缓,权私蒙蔽,事事不得其平者,不知凡几矣。千百中无有一二能上达者;即能上达,未必即能见之施行也。一则集思广益之法未备。盖恐一人之聪明有限,必博收众采,庶无失事。请自今凡召见大小臣工,必询问人材,询问利弊。所言可采,则存档册以记之;倘所举非人,所言失实,则治其失言之罪。 ”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明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命清狱囚,释久戍。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
33、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钜。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与言,负朕求治苦心。 ”即传谕释亮吉回籍。亮吉至戍甫百日而赦还。后十年,卒於家。(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四 ,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 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B.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 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34、C.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 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D.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 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甲”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获得殿试的第一等。B. “书院”是古时官府所设的存放书籍供人阅读的场所。C. “遣戍”的意思就是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等地戍守。D. “祷雨”的意思就是向上天神明祈求降雨解除旱灾。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洪亮吉小时候就喜欢读书,用功学习。他在殿试时考
35、取了第二名进士,以后在担任贵州学政时又购买大量书籍给贵州各府书院。B. 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他在上书房供职参与编修高宗实录时,曾写了几千字的文章,但却因此触怒了其他官员而被迫辞职。C. 洪亮吉忠于朝廷,敢于直言。他在即将辞官归家之时还给军机王大臣上书言事,对如何治理天下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D. 嘉庆皇帝虽不善于听取反面意见,但还能反省自己。他因为洪亮吉语言戆直而发怒,但过后也能认识到自己处理洪亮吉的过错。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2)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答案】10. C 11. B 12. B
36、13. (1)洪亮吉竭力向朝廷陈述几千字的内外弊政,被当时权势所忌恨。于是洪亮吉以弟弟死为借口陈述情况辞职归家。(2)皇上因为信的语言刚直而发怒,削去洪亮吉的官职交给大臣会同审讯。【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亮吉”“事”“官吏常事”“君德”“民隐”“实(实情)”“言者”“罪”“ 口”“朕”“ 过(办错的事) ”,虚词“于”“之”“因”, “言事者”意思是“谈论时事
37、的人”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项, “君德”意思是“皇帝品德”, “民隐”意思是“民间事情” , “君德民隐”是一个并列关系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 两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判罪洪亮吉之后,在朝廷上敢谈论时事的人越来越少。即使有人谈论,也只是谈论些官吏中经常发生的事,对于有关皇帝品德和民间利害的实情,却一个也没有谈论的。难道是因为洪亮吉获罪了,大家就封住嘴巴不再敢说话?我不能听见办错的事。句子可以断开为:罪亮吉后 言事者日少 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故选C。【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
38、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B 项, “书院是古时官府所设的存放书籍供人阅读的场所”说法错误,应该为:书院是古时私人或官府所设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故选 B。【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他在上
39、书房供职参与编修高宗实录时,曾写了几千字的文章,但却因此触怒了其他官员而被迫辞职”说法错误,洪亮吉被迫回家在前,参与编修高宗实录在后。故选 B。【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力陈” ,竭力陈述;“为所”, 表被动,被;“为时所忌”,被当时权势所忌恨;“以” ,用;“ 陈情”,陈述情况;“归” ,辞职归家;“以弟丧陈情归” ,用弟弟死为借口陈述情况辞职归家。
40、 (2)中的“ 上” ,指皇上;“其” ,代词,指信上的;“戆”,鲁莽,刚直;“落职”,削去官职; “固” ,坚持;“会”,会同;“ 鞫”,审问;“落职下廷臣会鞫”,削去洪亮吉的官职交给大臣会同审讯。【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
41、考译文:洪亮吉,字稚存,是江苏阳湖人。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家里贫穷,读书用功,侍奉寡居的母亲很孝顺。乾隆五十五年,洪亮吉考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洪亮吉被任命为贵州学政,贵州地处偏僻,缺少书籍,洪亮吉购买经、史、通典、文选等放置在各府书院,贵州地方的学士才开始研究经史。洪亮吉任满回到京城后,进入上书房值班。嘉庆三年,洪亮吉竭力向朝廷陈述几千字的内外弊政,被当时权势所忌恨。于是洪亮吉以弟弟死为借口陈述情况辞职归家。大学士硃珪上书皇帝启用洪亮吉,洪亮吉任职后,参与编修清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完成后,洪亮吉心中有不满意之处。在准备告辞归家时,洪亮吉上书军机王大臣谈论时事,大致说
42、:“当今天子追求治理天下的心思十分着急啊,天下民众盼望治理的心思更加急迫啊,然而社会治理情况之所以未有转变的原因,推究其中原因,大致有几点。我认为要励精图治,应当真正效法祖宗当初为政的辛勤传统,然而可惜还没有完全效法到;在用人行政方面,应当彻底改变权臣当政之时的状况,然而可惜还没完全改变。社会风气一天天卑劣低下,赏罚不严明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言路好像通畅却并未通畅,官场治理想肃清弊端却未肃清弊端。现在一方面处事太松缓,因为争权和私利的蒙蔽,处理事情不公平的情况,不知道共有多少啊。上千件事中,没有一两件能够上传给皇帝;即使那些能上传给皇帝的,也未必能够有施行的。另一方面没有完备集思广益的方法。一般
43、说来,集思广益是为了担心一个人的听闻有限,必须广泛地收集采纳情况,也许这样就不会出现失误之事。我斗胆请求从现在起皇帝凡是召见大小官员,都应该询问其中的利弊情况,如果官员所说的可以采纳。就存于档案记录下来;如果这官员举荐的不是恰当的人,所说的不符合事实,就要处理他失言的罪过。 ”洪亮吉的这封信写好后送到亲王手中,亲王把它交给皇上看,皇上因为信的语言戆直而发怒,削去洪亮吉的官职交给大臣会同审讯,并且当着洪亮吉的面告诉大臣们不要对洪亮吉施加刑法,洪亮吉感动得痛苦流涕承认罪过。官员们准备对洪亮吉处以死罪,皇帝免去他的死刑发配到伊犁谪戍。第二年,京城发生旱灾,皇上祈祷上天下雨没有回应,就命令清理关在监狱
44、的囚犯,释放哪些长久被关押的犯人。皇帝的诏书说:“判罪洪亮吉之后,在朝廷上敢谈论时事的人越来越少。即使有人谈论,也只是谈论些官吏中经常发生的事,对于有关皇帝品德和民间利害的实情,却一个也没有谈论的。难道是因为洪亮吉获罪了,大家就封住嘴巴不再敢说话?我不能听见办错的事,再加上下面的情况又被蔽塞,这害处十分巨大啊。洪亮吉所说的,实在足以让我的内心丰富,所以我把它铭刻在座位右边,时常观览,提醒我勤于政务、远离奸佞,让我时时警惕反省。现在我特意向大家宣示洪亮吉的原稿,让朝廷内外的官员知道我并不是拒绝谏言粉饰过错的君主,实在是一个可以与之谈论时弊的君王。官员们碰到我这样可以与之谈论时弊的君王却不同他谈论
45、,就辜负了我追求天下大治的苦心。 ”并且马上传令释放洪亮吉回到原籍。洪亮吉到达谪戍之地刚一百天就被赦免回家。十年之后,在家中去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莎衣宋 杨朴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注莎衣:即蓑衣。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直饶:犹纵使,即使。绶:系印纽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绿软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 “绿” “蓝”写色彩鲜明, “轻” “柔”点明质地轻柔。B. 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 “菡萏”指
46、荷花, “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C. 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D. 颈联写到渔人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可见其洒脱豪放。15. 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14. D 15. “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尽管紫绶、金印极其尊贵,但作者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作者借对蓑衣的喜爱,表达了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也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
47、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 项, “颈联写到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错误,选项曲解诗句意思, “乱堆渔舍晚晴时”不是渔舍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而是在晚晴时,归棹拢岸拿蓑衣,乱
48、堆蓑衣。故选 D 项。【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 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考生应先明确诗句中“伊”所指的对象,再分析诗句中表达的情感。从诗中来看,本题虽然是针对尾句设题,但考生需要关注全诗,要想知道“未肯轻轻博换伊”中“伊”所指的对象,需要对诗歌的标题以及诗歌的内容有所把握。本诗的标题是“莎衣” ,即“蓑衣” ,而诗歌除尾联两句抒情言志以外,其余六句都是咏蓑衣的。首联写渔人爱蓑衣。颔联写渔人披蓑衣。颈联写渔人脱蓑衣。
49、蓑衣虽然是用草和绳子编缀而成的,但是在渔人的眼里,它是色彩鲜明、质地轻柔的,穿着它是胜过衣服的。穿上它,倚在船上钓鱼是非常合适惬意的。吟诗是诗人的事,钓鱼是渔人的事,既钓鱼又吟诗,就不是一般的渔翁,而是闲居江湖的高雅之士的行为了。诗人爱蓑衣,正是他喜爱浪迹江湖,不与污浊庸俗的官场往来的思想情感的流露。本诗中, “莎衣”是诗人放旷不羁、自由洒脱、清高脱俗的品性和热爱自然、崇尚自由、蔑视权贵的志趣的写照。诗歌尾联说“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意思是“任凭你紫绶金章有多高贵,我是不会轻易把我的蓑衣换你的官场礼服的” ,由此可知诗句中的“伊”指的是“莎衣” ,但此处的“莎衣”有了象征意义,即“隐居生活” ,表现了诗人视官爵如敝屣的思想。【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