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类型【KS5U解析】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 上传人:weiwoduzun
  • 文档编号:3705078
  • 上传时间:2018-11-16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282.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KS5U解析】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资源描述:

    1、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其中 1-9 为单选,10-12 为多选题,选不全得 2分,错漏选得 0 分)1.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的变化率增大,加速度不一定增大B.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跟这段时间内它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D. 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答案】D【解析】【详解】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则速度的变化率增大,加速度一定增大,选项 A 错误;只有做单向的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跟这段时间内它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选项 B

    2、错误;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的大小不能忽略,不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选项 C 错误;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选项 D 正确;故选 D.2.教练员分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全程录像,测得运动员在第 1s 内的位移是 8m,前 7s 跑了 63m,跑到终点用了 10s,则A. 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10m/sB. 运动员在第 1s 末的瞬时速度是 8m/sC. 运动员在百米终点的冲刺速度为 10m/sD. 运动员在第 7s 内的平均速度是 9m/s【答案】A【解析】【详解】该过程中位移为 100m,所用时间为 10s,因此平均速度为 ,故 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运动

    3、员在 1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8m/s,但是在 1s 的速度不一定是 8m/s,故 B 错误;运动员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10m/s,冲刺速度不一定是 10m/s,故 C 错误;运动员前 7s 内的平均速度是 9m/s,而第 7 秒内的位移不确定,因此无法求出其平均速度大小,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解决本题注意排除干扰因素,明确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挖掘关键字词:“百米赛”中赛道为直线,因此其路程等于位移大小, “第 10s 末到达终点”告诉了整个过程中时间。3.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 与时间 的数值关系为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4、. 初速度大小为B. 加速度大小为C. 物体在第 1s 内的位移大小为 5mD. 物体在第 1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6m/s【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 v=v0+at=6-2t 得,质点的初速度 v0=6m/s,加速度 a=-2m/s2,故 AB 错误。物体在第 1s 内的位移 x=v0t+ at2=61- 21=5m;故 C 正确;第 1s 内的平均速度; 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4.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为

    5、零,则在此过程中A. 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答案】B【解析】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 A 错误,B 正确。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

    6、大。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 BC。点睛:此题关键是知道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增减要看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位移的增减要看速度的方向是否变化.5.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 行驶了 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 行驶完剩余 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8km/h.那么汽车在前 路程内速度的大小是A. 25km/h B. 34km/h C. 35km/h D. 38km/h【答案】C【解析】【详解】设全程的路程为 x,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汽车行驶全程和后 1/3 的路程所用时间分别为 , ,则行驶前 2/3 路程所用时间为 ;所以 故选 C.6.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 时刻开始,物体的

    7、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 0.5m/s 和-ls,由此可知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 0.5m/s 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答案】CD【解析】【详解】根据 v=x/t,可知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AB 错误。根据x=v0t+ at2解得 ,可知图线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则知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m/s,加速度 a=0.5,则:a=20.5=1m/s 2,故 CD 正确。故选 CD。【点睛】本题关键要分析图像所对应的函数关系,知道 v= x/t,v-t 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7.国产歼

    8、 15 舰载战斗机在航母甲板上加速起飞过程可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图象如图所示,视歼 15 舰载战斗机为质点,根据图中所给数据判断该机加速起飞过程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经过图线上 M 点所对位置时的速度小于 20m/sB. 在 t=2.5s 时的速率等于 20m/sC. 在 2s2.5s 这段时间内位移等于 10mD. 在 2.5s3s 这段时间内位移等于 10m【答案】B【解析】【详解】在 t=2s 至 t=3s 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 ,因此在 2.5s 时的速度为 20m/s,由于 M 点对应的时刻大于 2.5s,可知瞬时速度大于 20m/s,选项 A 错误,B 正确;从

    9、 t=2s 到 M 对应的时刻位移为 10m,可知在 2s2.5s 这段时间内位移小于 10m,在2.5s3s 这段时间内位移大于 10m,选项 CD 错误;故选 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的含义,也可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研究8.车长为 L,铁路桥长为 2L,列车匀加速行驶过桥,车头过桥头的速度为 ,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则车尾过桥尾时速度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设车尾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v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22v122 a2L, v32v122 a3L;联立两式解得: 故 C 正确,ABD

    10、错误。故选 C。9.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B. 由于乙在 时才开始运动,所以 时,甲在乙前面,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最大C. 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最大D. 时,乙追上了甲【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可知乙在 0-10s 内速度为零,甲先出发,但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物体出发地点相同,则乙可以追上甲。故 A 错误。在 10-20s 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在乙的前方,两者距离逐渐增大,20s 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两者距离逐渐减小,在 t=20s 时刻两

    11、者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 S=2010 1010150 m故 C 正确,B 错误;由图象的“面积”可能读出 t=30s 时,乙的位移仍小于甲的位移,未追上甲,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既考查理解速度图象的能力,也考查分析两物体运动情况的能力,往往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或最近10.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x,它中间位置 处的速度为 ,在中间时刻 的速度为 ,则 和 的关系为 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C.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答案】ABC【解析】【详解】对于前一半路程,有 ;对于后一半路程,有 ;联立解得

    12、:;在中间时刻 时的速度为 ; ;又由于,故 ;根据不等式,可知 当时取等号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故 C 正确;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时,有 ,故 A B 正确, D 错误;故选 ABC【点睛】题关键是对运动过程运用速度位移公式、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列式后联立,求解出中间位置和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一般表达式,再进行分析讨论;要注意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中间位置的速度都比较大11.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车和乙车,其位移-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和曲线所示,图中 对应 ,则A. 时间内,乙车的运动方向始终不变B. 在 时刻,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C. 在 时间内,某

    13、时刻两车的速度相同D. 在 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答案】BC【解析】【详解】因 x-t 图像的斜率大小等于速度大小,斜率的符号反映速度的方向,乙图线切线先为正值,然后为负值,知乙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故 A 错误。在 t1时刻,甲车的斜率小于乙车的斜率,故甲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故 B 正确;t 1到 t2时间内,乙图线的切线斜率在某时刻与甲相同,则两车的速度可能相同,故 C 正确;t 1到 t2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故 D 错误。故选 B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速度,根据斜率的正负可以确定运

    14、动的方向12.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四段距离相等,质点从 O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 四个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由 O 到达各点所用时间之比B. 质点通过各点的速率之比C. 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D. 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答案】ABD【解析】【详解】根据 x= at2,得 t ,oa、ob、oc、od 的距离之比为 1:2:3:4,所以质点由O 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为 1: : :2故 A 正确。根据 v2=2ax, v ,oa、ob、oc、od的距离之比为 1:2:3:4,所以质点通过各点的速率之比 va:v b:v c:v d=1: : :2故B 正确。初速

    15、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1:3,可知 a 点是 Od 的中间时刻,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故 C 错误。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故 D 正确。故选 AB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初速度为 0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at,位移公式x= at2以及知道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包括两小题,每空 2 分,共 18 分)13.在研究小车匀变速运动规律时,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连接好电路;B.把小车停放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C.换上纸带,重复三次

    16、,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车尾;E.断开电源,取下纸带.(1)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_.若如图是该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从 0 点开始每 5 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 1、2、3、4,5、6,测得:(2)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s.(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_ ,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_(选填“相同”或“相反”).(4)打点计时器打下记数点 3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_m/s.【答案】 (1). (1)ADBEC; (2). (2)0.1; (3). (3)0.78, (4). 相反; (5). (4)0.323【解析】【分析】(1)安排

    17、实验步骤要本着先安装器材,然后进行实验,实验完毕整理器材的思路进行,一般每完成一次实验,都要进行重复实验(2)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s 打一次点,根据打点间隔可以求出记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3)利用逐差法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减速还是减速判断加速度的方向;(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据此可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详解】 (1)实验步骤的安排要符合逻辑,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进程,一般都是先要安装器材,准备实验,然后进行实验的总体思路进行,据此可知该实验的顺序为:ADBEC(2)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s 打一次点,由于两个记数点之间有 5 个间隔,因此相

    18、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T 0=0.1s(3)根据x=aT 2,将x=0.78cm,T=0.1s 带入得: ,打点间距越来越小,由此可知物体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14.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来测滑块的加速度,由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L,窄遮光板的宽度为 d,窄遮光板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 .(1)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v1=_;v 2=_;在计算瞬时速度时应用的物理方法是_(选填“极限法” 、 “微元法”或“控制变量法”).

    19、(2)滑块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 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答案】 (1). (1) (2). 【解析】【详解】 (1)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滑块经过光电门 1 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为:v 1= ,滑块经过光电门 2 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为:v 2=当时间极短时,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瞬时速度,该思想是极限的思想方法;(2)根据 v22-v12=2aL 得滑块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 ;【点睛】知道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应用,同时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三、计算题(包括三小题,共 34 分)15.一辆汽车刹车前的

    20、速度为 90km/h,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 ,求:(1)汽车刹车开始后 10s 内滑行的距离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 30m 时所经历的时间 ;(3)汽车静止前 1s 内滑行的距离 .【答案】 (1)31.25m(2)2s(3)5m【解析】【详解】 (1)90km/h=25m/s;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 。则汽车刹车后 10s 内的位移 (2)根据 x v0t+ at2得,30=25t-5t 2,解得 t1=2s,t 2=3s2.5s(舍去)(3)通过逆向思维,x= at 2 101m5 m【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以及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末速度为

    21、零的匀减速运动常常研究它的逆过程比较简单.16. (10 分)如图所示,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 1s 有一个小孩往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和丙两孩子间的距离分别为 12. 5m 和 17. 5m。请你据此求解下列问题(1)小孩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a。(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子的速度是多少? (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下滑的小孩不会超过几人?【答案】 (1) (2) (3)2【解析】试题分析:(1)甲、乙间距离: ,乙、丙间距离: , ,所以(2)(3)至拍照时甲滑动的时间为 ,可知

    22、甲上面有 2 个小孩。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17.一辆轿车违章超车,以 108km/h 的速度驶入左侧逆行道时,猛然发现正前方 80m 处一辆卡车正以 72km/h 的速度迎面而来,两车司机同时发现对方,他们的反应时间(即司机发现险情到实施刹车所经历的时间)都是 ,同时开始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都是 ,试问 不超过何值,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答案】0.3s【解析】【详解】设轿车、卡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分别为 v1、v 2,则v1=108 km/h=30 m/s,v 2=72 km/h=20 m/s,两车的加速度大小都为 a,两车的末速度都是 0,从刹车开始到停下两车行驶的位移大小分别为 s1、s 2由匀变速运动的公式得: 若两车恰好不相撞,则:s 1+v1t+s 2+v2t=s45+30t+20+20t=80整理得:t=0.3 s【点睛】画出运动示意图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反应时间内车匀速直线运动,明确两车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KS5U解析】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370507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