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中古时期的欧亚国家第10课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_伊斯兰文化教案岳麓版20181016329.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中古时期的欧亚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岳麓版20181016328.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中古时期的欧亚国家第7课法兰克王国教案岳麓版20181016327.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中古时期的欧亚国家第8课西欧的乡村与城市教案岳麓版20181016326.doc--点击预览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中古时期的欧亚国家第9课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教案岳麓版20181016325.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 10 课 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知道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主要教义;了解阿拉伯半岛统一的进程;了解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史实;知道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2.能力目标识读《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示意图》,掌握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主要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复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并复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通过学习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体会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的统一;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难点:理解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教学过程: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麦加,在阿拉伯语中是“吮吸”之意,它形象地表达了这里地势低、气温高,饮水困难的特征。麦加城之所以名震寰宇,是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就诞生在这里。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由于遭到反对和迫害,在公元 622 年迁往麦地那,在麦地那决定把礼拜的方向朝向麦加,从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麦加作礼拜。位于麦加城中心的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世界各国穆斯林向往的地方和去麦加朝觐礼拜的圣地。那么麦加是如何成为穆斯林心中的圣地?伊斯兰教又是如何创立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一、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问题导引】学习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 P50-P51,进行自主学习。1.简述创立伊斯兰教的概况。22.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教规有哪些?3.归纳整理穆罕默德的活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展示提升】学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独立阅读教材,同桌或小组内交流,形成思维碰撞。教师总结:教师归纳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适度地点拨。1.简述创立伊斯兰教的概况。生: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教规。2.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教规有哪些?生:穆罕默德倡导人们信仰宇宙间唯一的神安拉,自称是安拉的使者,主张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称作“穆斯林”,意为顺从者。3.归纳整理穆罕默德的活动.生:(1)穆罕默德成家立业后,认真思考社会、心生问题,否定了当时阿拉伯半岛流行的多神崇拜,阐释了独尊一神的思想(2)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教规, 穆罕默德倡导人们信仰宇宙间唯一的神——安拉,自称是安拉的使者,主张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称作“穆斯林”,意为顺从者。(3)穆罕默德起初在麦加传教,由于遭到当地贵族的反对与追害,他于 622 年离开麦加城,带领信徒移屋麦地那,继续传教并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4)630 年, 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展开统一战争,首先夺取中心城市麦加,阿拉伯半岛上的众多部落纷纷归附, 631 年,穆罕默德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632 年穆罕默德逝世,葬于麦地那。【探究延伸】过渡:通过问题导引和展示提升这两个环节的学习状况,道了伊斯兰教的创立及传播的基础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探究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背景有哪些?(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 P50 第一段小字,结合课前搜索整理的资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组与组之间也可探究交流,形成思维碰撞,注意答案的要点化.)教师总结:抽 2-3 个学习小组的代表展示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教师汇总梳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并点拨:背景: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部落战争终年不绝,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3(1)沙漠中贫乏的物质条件使居民经常面临死亡的威胁。(2)生存环境的恶化加剧了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危机。 (3)社会内部冲突和对抗加剧,不同部落之间的战争日趋频繁。(4)传统多神崇拜的信仰开始松动瓦解。 (5)传统商路的改变使位于新商路上的麦加等沙漠中的绿洲城市日益繁荣。 (6)在沙漠绿洲城市中贫富分化现象日趋严重。(7)多重危机使阿拉伯半岛动荡不安,阿拉伯半岛的动荡不安使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有力地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统一后的阿拉伯半岛又是怎样发展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阿拉伯帝国” 。二、阿拉伯帝国【梳理教材】学生带着同题阅读教材 P51-P52,带着下列问题开展自主学习,记录学习成果,整理作答。1.请结合《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示意图》,复述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主要路线及其结果。2.导致阿拉伯帝国走向衰落的因素有哪些,简述阿拉伯帝国灭亡的史实。【展示提升】学生活动: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阅读教材,开展自主学习,也可以同桌交流学习成果,如何找寻关键词等,进而形成思维碰撞。教师总结:1,请结合《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示意图》,复述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主要路线及其结果。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主要路线:(1)麦地那→巴格达→波斯→印度河。(2)巴格达→怛逻斯→中国。(3)麦地那→耶路撒冷→大马士革→拜占庭帝国。(4)麦地那→北非(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直布罗陀海峡→西班牙→法兰克王国。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结果:到 8 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伊斯兰教也随之广泛传播,帝国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设计意图:通过对《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示意图》的观察、阅读,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与技巧,知道图例及其含义。)2.导致阿拉伯帝国走向衰落的因素有哪些?简述阿拉伯帝国灭亡的史实。生:(1)民族矛盾日益尖锐,阿拉伯帝国上层分裂,外敌不时入侵。(2)1258 年,阿拉伯帝国被西侵的蒙古军队灭亡。(注意时间、标志事件)4(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标识关键词,运用关键词准确把握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阿拉伯半岛在统一及其扩张的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民族文化?我们共同学习“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问题探究】过渡:展示问题,探究学习任务。1.阿拉伯帝国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的原因有哪些?2.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具体表现有哪些?师:关于问题探究的学习要求:同学们带着探究学习任务阅读教材 P52-P53,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并将关键句、关键词标出,以同桌或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展示。【展示提升】学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独立阅读教材,标识关键句、关键词,以同桌或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成果,形成思维碰撞。教师点拨:每个问题抽 2-3 个同学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归纳、点拨:1.阿拉伯帝国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的原因有哪些?(1)奉行比较开明的文化政策,鼓励吸收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2)支持翻译工程,支持将古希腊作品翻译为阿拉伯文本,哈里发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稿酬。2.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具体表现有哪些?(1)9 世纪初,哈里发下令大规模引进古希腊、印度、波斯名著,许多哲学、自然科学著作有了阿拉伯文译本,并得到妥善保存。一些在西欧失传的作品,因之得以流传下来。(2)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缺少人物和动物形象的美术作品,但对几何图案的巧妙构思却令人叹为观止,这尤其体现在建筑艺术上。(3)在天文学、数学、哲学、史学、地理学、医学等方面,古代阿拉伯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教材、解析知识要点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掌握关键词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阿拉伯国家通过创立伊斯兰教统一了思想,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5630 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展开统一战争,占领麦加,阿拉伯半岛上的众多部落纷纷归附。次年,穆罕默德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国家由此建立。随着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扩张,形成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板书设计阿拉伯帝国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一 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文化 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1第 11 课 古代日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大和民族统一了日本;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知道武士、将军、幕府的统治;了解幕府统治的概况;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日本在封建时代的特点。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日本的大化改新、武士集团的形成,培养学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对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大化改新,认识正是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认识到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与模仿的国家;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及影响。难点:大化改新的作用;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及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和日本是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大约在公元 1 世纪,日本各地有 100 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 。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到了公元 4 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古代日本的史实,了解古代日本的发展史及其著名的“大化改新” 。一、大和统一日本“和族”又称日本民族、和人或大和族。 “大和”一词源自公元 3 世纪的日本政权所在地的大和地区,是日本国的主体民族,约占当前日本人口总数的 99%(其余为阿伊努族与琉球族),主要分布于整个日本列岛。在日本帝国时代,大和人是指不同于阿伊努族、琉球族、朝鲜族、高山族与汉族的民族,也是指不同于阿伊努族与琉球族等日本人的民族。师:材料介绍了日本民族的起源,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和统一日本”的内容:1.简述日本进入文明社会前的发展历程。2生:日本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迹可追溯至大约 3 万年前,之后日本循序渐进地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引进了大陆的农业文化,在公元前 3 世纪至公元 3 世纪之间形成一些小国,进入文明社会。(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日本的起源。)2.日本是如何首次实现政治统一的。生:(1)3 世纪时,以本州岛奈良地区为中心的大和国兴起,其君主被称作“大王” 。(2)大和国农耕经济比较发达,国力强盛。(3)大和国在 4 世纪末至 5 世纪初逐步吞并了其他小国,首次实现了日本的政治统一(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提炼、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在新石器时代引进了大陆的农业文化。那么,日本实现政治统一后,在学习他国优势方面又开展了什么活动?这就是我们学习的下一子目:大化改新。二、大化改新【问题导引】学习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 P56-P57,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体,交流展示学习成果。1. “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2.简述“大化改新”的概况。3.“大化改新”的历史作用有哪些?【展示提升】学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标识关键词、关键句,开展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方法,形成思维碰撞。教师点拨:每个问题抽 1-2 个同学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归纳、点拨:1.“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生:(1)大和统一日本后,一些豪族势力逐渐膨胀,甚至把持朝廷大权。(2)6 世纪末,摄政的圣德太子力推改革,试图按照中国儒家的政治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豪族的势力。(3)645 年,孝德天皇继位,继续推行圣德太子的政策。2.简述“大化改新”的概况。生:(1)645 年,孝德天皇继位,效仿中国的做法,设“大化”年号。(2)646 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实行政治、经济改革。33.“大化改新”的历史作用有哪些?生:大化改新使部民分得了土地,摆脱了依附地位,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使日本国家制度趋向完善。【拓展延伸】过渡:通过问题引导和展示提升对两个环节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现在一起来探讨:结合大化改新的内容,谈谈你对大化改新性质的认识。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讨论时也可以打破组的限制,但汇报成果时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老师总结:大化改新的内容:废除豪族势力的经济与社会基础——部民制,将部民和土地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国家向六岁以上的人口授予土地,土地不能买卖,死后归还。受田人口要向国家缴纳稻米和绢布,并为国家服劳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划分为国、郡、里三级行政区。大化改新的性质: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设计意图: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出现了一武士。武士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产生有着怎样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武士与幕府” 。三、武士与幕府【问题探究】过渡:探究学习任务:1.8 世纪时,日本社会经济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改变,其具体表现是什么?2.大庄园主建立私人武装集团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什么因素促使武士发展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日本于何时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是谁?【展示提升】学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开展自主学习,可以同桌交流学习成果,形成思维碰撞。老师总结:老师归纳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点拨:1.8 世纪时,日本社会经济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改变,其具体表现是什么?生:班田制逐渐被庄园制取代。2.大庄园主建立私人武装集团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生:(1)保护庄园、扩张势力。(2)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使天皇的权威受到挑战。3.什么因素促使武士发展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生:(1)天皇和地方豪强势力争斗时,双方都需武士的支持。(2)12 世纪末,武士集团控制了中央政权,天皇成为虚君,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4.日本于何时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是谁?(1)12 世纪末。(2)幕府将军,即“征夷大将军” 。(设计意图:教师依据课标,结合学情,整合教材,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熟悉史实,培养学生解读教材、获取知识的能力。)小结:学习本课后,了解了日本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程度上,深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明白了日本封建国家的建立,初步认识了日本是一个学习与模仿、吸收与创新的国家,进而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精神。1第 7 课 法兰克王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及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和分裂;认识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了解查理大帝的活动;明确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的特殊地位及其对西欧社会生活的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法兰克王国的兴衰变迁史、基督教会的发展概况,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归纳整理主要人物查理的历史活动,提高客观认识与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法兰克王国的兴衰变迁史,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通过归纳整理主要人物查理的历史活动,认识到伟大人物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教皇与教会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宗教的认识,并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教学重点:查理曼帝国。教学难点:基督教对西欧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扑克中 KQJ 十二张牌各有原型,红桃 K 的原型是查理大帝。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查理大帝所在的中世纪欧洲。讲授新课:一、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法兰克王国是由哪一民族的谁建立的?其地位如何?(1)日耳曼;(2)克洛维;(3)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起诸多蛮族王国,其中以法兰克王国存在时间最长,对历史影响最大。2.墨洛温王朝是如何建立的?法兰克王国的开国君主是克洛维。486 年,他战胜竞争对手,建立墨洛温王朝,即以其所属的墨洛温家族统治的王国。(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提炼、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2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又是如何分裂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查理曼帝国。二、查理曼帝国1.加洛林王朝是如何建立的?(1)墨洛温王朝的后世国王大都昏聩无能,致使军政财权逐渐落入宫相(宫廷主管)手中。(2)751 年,宫相丕平自立为王,开启了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2.查理曼帝国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分裂的?(1)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后,并于 800 年称帝,法兰克王国自此称为查理曼帝国,版图包括西欧大部分地区。(2)843 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构成了现代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国的维形。3.查理大帝的历史活动有哪些?(1)对内励精图治,对外持续扩张。 (2)于 800 年称帝,史称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自此称为查理曼帝国,版图包括西欧大部分地区。 (3)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很快将帝国首都亚琛变成欧洲的文化教育与学术中心,读书学习蔚然成风。(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梳理编制答案,培养学生提炼、概括知识要点的能力。 )西欧的封建统治离不开教会的支持,教皇与国王既合作又斗争,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段不可遗忘的历史一—教皇与教会。三、教皇与教会教皇一词译自“Pontifex” (祭司) ,原指罗马帝国皇帝兼任的多神教“Pontifex Maximus”(最高祭司) ,现为天主教国家梵蒂冈城国元首的政治及外交称号。教皇由天主教会的教宗(Pope)兼任,世界各地的枢机主教内部投票产生,除自动退位外,可终身任职,且不可罢免。但枢机主教有权另立反对派教皇,或以监禁、放逐等形式对其架空。公元 382 年,西罗马皇帝废止胜利女神的祭祀,独尊耶稣一神,并将教皇一职交罗马教会第 39 任主教。445 年,东罗马皇帝与东正教会承认其教会的最高地位。同时,时任罗马主教利奥一世因劝退阿提拉,且在罗马市民中间树立威信,成为第一位被誉为“伟人”的教皇。西罗马灭亡后,奉行神权至上的罗马教会与政教合一的东部教会渐行渐远。公元 8 世纪丕平献土,教皇国以此为基础成立,自此成为世俗国家的领袖,直到 20 世纪签订拉特兰条约成为象征国家。此外在 15 世纪,时任主教尼古拉五世在与葡萄牙王国国王阿方索五世进行外交使节时,开始使用“Romanus Pontifex”(罗马祭司)一词,并写入3教会法。后来,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来与中国的明朝和清朝政府进行双边活动,译作罗马教皇,约定俗成。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教材 P37-P38 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发展的表现有哪些?(1)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广泛传播,逐渐形成由主教等神职人员主持的教会组织。(2)8 世纪中叶,在丕平支持下,罗马主教区发展成拥有自己领土的“教皇国” ,具备了独立政治实体的性质。2.教皇与各国国王有着怎样的错综复杂关系?其最终结果如何?(1)教皇与各国国王既相互扶持利用,又彼此勾心斗角。(2)这种复杂的关系导致双方势力在中古时期约 1000 年时间里相互消长不定,但最终强大的世俗王权占据了上风。3.基督教在中古时期对西欧社会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1)在中古时期的漫长时间里,基督教主宰了西欧人的精神生活,成为西欧最重要的经济与政治势力之一。(2)基督教成为基督教徒们的共同精神家园。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查理曼帝国和教皇与教会的基本史实,知道了查理大帝的主要历史活动,认识到基督教的发展对西欧社会生活的影响。板书设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时间、人物、地位法兰克 查理曼帝国:丕平、查理大帝、查理曼帝国分裂王国 教皇与教会:基督教的发展、教权与王权、基督教的影响教学反思基于时间久远,加上学生对世界历史中的法兰克王国的历史部分了解甚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示较多的历史图片,有利于学生从视觉上直观形象地感知具体的历史情节,了解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或未曾接触的史实,从而丰富知识内涵,提高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取得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因预习不充分而在课堂学习中一边看课本、一边看 PPT,尤其是在寻找历史知识时显得比较盲目,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检查。1第 8 课 西欧的乡村与城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西欧庄园中的社会群体、经济形态,知道庄园制度的形成和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了解城市兴起的背景、规模、作用,以及为维护城市权益而开展的斗争及其结果;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早期的大学。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西欧城市的兴起,理解西欧城市的兴起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提高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西欧城市的兴起,客观认识西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进而树立唯物史观的意识。教学重点庄园是一种经济形态;城市兴起的作用、规模及维护城市权益的斗争。教学难点庄园制度的形成;西欧大学诞生的背景及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对于骑士的传说,往往夸大着种种浪漫的遐想。这多半来自我们对现状的不满和凭空想象:居住在古色古香的城堡中,过着贵族一般富足的生活;战胜邪恶的魔法师和巨人,保护善良但是无知的农民,凭着贵妇人或者国王的名号行侠仗义。令唐·吉诃德颠倒沉迷的游侠小说,或普罗旺斯民谣歌手的即兴创作,充分解释了理想中骑士的行为规范。但是,即便是现代人,也无法时时遵从自己的良知;何况是靠武力说话的过去,骑士行事也常常偏离限定的轨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现实中的骑士。(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 庄园制度骑士是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个社会阶层。骑士的身份往往并不是继承而来的,骑士属于贵族的最底层。2中世纪时,骑士在领主军队中服役并获得封地。骑士是庄园制度中最低一级贵族,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庄园制度:(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形成思维碰撞。每个问题抽 1-2 个同学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总结:教师归纳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适度地点拨以完善答案。 )1.庄园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在庄园制度中贵族包含了哪些阶层?生:(1)形成:蛮族统治者立国前后,通常以土地来分赐部下,受封的贵族再把土地搞赏给属下,依次类推,逐级封赐,直到最低一级贵族一—骑士。这就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封建等级关系和庄园制度。(2)阶层:国王、领主、骑士。2.庄园中农奴的地位是怎样的?生:(1)农奴是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被剥夺了基本自由,是领主的主要剥削对象。 (2)农奴的身份是世代承袭的,农奴的子女始终是农奴。3.庄园中的田地分成哪几类?农奴份地上的年收入是怎样分配的?生:(1)庄园的田地分成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 (2)农奴份地上的年收入部分归生产者,部分上缴领主。4.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确立的基础是什么?在西欧封建社会中两大基本对立阶级是什么?生:(1)庄园。 (2)农奴和领主。5.在西欧庄园经济中领主是如何剥削农奴的?生:(1)农奴份地上的年收入部分归生产者,部分上缴领主。(2)领主自营地由农奴定期无偿耕作,收成全部归领主。 (3)农奴需上缴家禽、鸡蛋、肉、酒等实物地租,向领主交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并不定期为领主服兵役和从事筑路、建房等劳役,即劳役地租。随着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重新兴起。那么,西欧城市兴起后的规模是怎样的呢?其作用有哪些呢?二、城市的兴起12 世纪前后,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盛行。当时,斗争的方式各种各样,有的城市通过赎买的方式,向领主付一大笔钱,摆脱了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针对领主的镇压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手段,通过武装斗争赢得了城市自治权利。在第二种方式的斗争中,法国的琅城起3义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它的毛纺织业发达,是当时法国毛纺织业的中心。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 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 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 ,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持斗争,直到 1128 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此后,琅城居民一直实行自治,琅城公社存在了 200 多年。琅城起义是西欧城市兴起壮大中为摆脱领主和教会的严格控制的斗争中的一个典型代表。1.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于何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兴起后的城市有着怎样的作用?生:(1)11 世纪。 (2)在罗马帝国分裂后的数百年间,西欧城市在长期动乱中衰败不堪。(3)城市重新兴起,成为一定地区的经济与宗教中心;城市的兴起对封建庄园经济具有瓦解作用,成为吸引农村人口的磁石。2.西欧城市的规模怎样?城市中的市民主要有哪些?生:(1)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只是小镇,市民人数多则四五万,少则几千。 (2)多数是个体手工业者和小商贩,少数是大作坊主和大商人。3.为什么西欧城市要取得自治权?取得自治权的方式有哪些?其结果如何?生:(1)城市一般建在领主和教会的土地之上,所以常受到领主与教会的盘剥。 (2)和平或暴力的方式。 (3)法国不少城市建立了自治的公社,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市及其控制的城郊农村,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问题:西欧城市兴起的途径有哪些?著名的城市有哪些?(学生活动: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交流探究方法、思考探究角度,形成思维碰撞。 )教师总结:汇总学生探究学习成果,并点拨:(1)一些原来用来防御敌人的领主城堡逐渐成了当地居民经济与社会活动的中心,即城市;(2)有的城市依托一些修道院或教堂发展起来;(3)有些城市由商路上的定居点发展而来。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是推动大学应运而生的因素之一。这就是下一子目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大学的诞生。三、大学的诞生牛津大学,简称“牛津” ,位于英国牛津,是一所誉满全球的世界顶级研究型书院联邦4制大学,与剑桥大学并称“牛剑” ,与剑桥大学、伦教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教政治经济学院同属“G5 超级精英大学” 。牛津大学涌现出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培养了大量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以及国家元首,包括 27 位英国首相、64 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数十位世界各国元首和政商界领袖。这些都为牛津大学奠定了世界近现代学术文化中心的地位。其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牛津大学所体现出来的大学精神即对卓越有绝对的追求,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永远不会安于现状,持续地追求极致。2016 年 9 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 2016-2017 年度第 13 版世界大学排名,其中牛津大学排名第一。1.牛津大学创办于何时?其特点是什么?生:(1)1168 年。 (2)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2.剑桥大学创办于何时?生:1209 年。3.巴黎大学成立于何时?成立的目的是什么?成立后的发展状况如何?生:(1)12 世纪中叶。(2)源自教师自治团体,因维护自身群体利益而生。(3)接受教会的资助和管理,发展为欧洲的著名大学。4.欧洲大学制度形成于何时?其内容有哪些?生:(1)15 世纪以后。 (2)如获得学士学位一般需四年寒窗,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则需更长的时间。5.大学的诞生有着怎样的积极的历史意义?生:(1)大学的诞生标志着西欧社会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高等教育与研究单位,形成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队伍。(2)大学不仅成为整个社会知识积累与传承的重要场所,而且逐渐成为新思想和新发明的中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小结:通过学习中古时期西欧的乡村与城市,知道庄园既是西欧中古社会的基础,又是自给自足5的自然经济体;知道了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作用、规模,以及城市兴起后开展的维护权益的斗争及结果;了解了中古西欧的大学,知道了最为著名的大学有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了中古西欧的文明,尤其是西欧城市的兴起,孕育了近代文明。板书设计。庄园制度西欧的乡 城市的兴起村与城市 大学的诞生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探究交流、成果展示的课堂教学流程,最大的亮点:一是成功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二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特别是历史与地理、语文等学科的融合运用。1第 9 课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地域范围、都城、文化成就及其灭亡的史实;阅读《查士丁尼法典》的部分内容,知道其法律成就。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变迁史,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重要文献(《查士丁尼法典》)和主要人物查士丁尼)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拜占庭帝国的兴亡史,意识到树立文明需要坚持开放交流的价值观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过程:在漫长的世界历史长河里,出现过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其中不乏有震撼世界的大帝国,这些帝国领土辽阔,统治的民族众多,拥有传统的、强大的君主制体系,其中的政治、文化、经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本期节课带你来了解对世界影响深远的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及其历史贡献。讲授新课: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问题导引】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P45 到 P46 第一段小子部分,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录学习成果,整理作答。自主学习目标1.拜占庭帝国与东罗马帝国是怎样的关系?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在哪儿?其地位如何?2.拜占庭帝国的繁盛期是哪一段时间?3.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4.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灭亡的?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展示团队精神风貌、培养团结协作意识、体验分享学习成果的快乐。 )【展示提升】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形成思维碰撞。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适度的点拨以完善答案。1.拜占庭帝国与东罗马帝国是怎样的关系?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在哪儿?其地位如何?生:(1)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因其以东部城市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历史上又称东罗马帝国。 (2)君士坦丁堡。 (3)君士坦丁堡是西亚与欧洲最大的城市。2.拜占庭帝国的繁盛期是哪一段时间?生:9-11 世纪。3.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生:拜占庭帝国处于三大洲(亚洲、非洲、欧洲)交界的战略要地。4.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灭亡的?生:(1)14 世纪初,突厥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成为拜占庭帝国的最大威胁。 (2)1453 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探究延伸】过渡:通过问题引导和展示提升对两个环节的学习,知道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的史实。现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并结合课前预习,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和评价拜占庭文化的? (学生活动: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交流探究心得,形成思维碰撞。教师总结:抽 1-2 个学习小组的代表展示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并汇总、梳理、点拨: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它博采众长,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后世影响深远。 )通过对“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的学习,了解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的基本史实,知道了拜占庭文化的地位,但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的哪一位皇帝最著名呢?我们学习下一知识点:查士丁尼大帝。二、查士丁尼大帝查士丁尼 483 年生于托莱索(在今南斯拉夫境内)的农民家庭。他是查士丁一世的侄儿。查士丁一世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色雷斯农民,靠军队发迹,登上东罗马君主宝座。查士丁一世对自幼跟随着自己的侄儿查士丁尼寄予了厚望,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 518 年后,3查士丁尼就协助叔父掌理政务,担任帝国行政指导。公元 527 年,他继承了叔父的权位,正式成为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即位的那天起,就把重建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统治当作终生奋斗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军事上,他东征西讨,花了 20 年的时间打败波斯帝国,击溃汪达尔族,从哥特人手中收复了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的一部分,地中海再次成为罗马的内湖。在国内,查士丁尼把注意力集中在反对政府的腐败作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着手大兴土木,建筑城堡、修道院和教堂。君士坦丁堡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其中的一座。大兴土木及应付战争耗资巨大,导致税收加重,酿成许多地方叛乱,几乎推翻查士丁尼的统治。565 年,查土丁尼去世,不久东罗马再度走向衰落。(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 P46-47 子目“查士丁尼大帝”的内容,归纳查士丁尼大帝的历史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价,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合作探究。教师总结:抽 2-3 个学习小组的代表展示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教师汇总梳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并点拨。 )历史活动:(1)查士丁尼成年后跟随叔父查士丁从军,经历了战争考验。后来,受叔父宠信的查士丁尼随之成为皇位继承人,并于 527 年正式登基。 (2)查士丁尼率领军队东征西伐,从蛮族手中一度夺回了不少失地,包括北非、亚平宁半岛、西班牙部分地区。 (3)查士丁尼即位后很快指令成立法律编委会,主持编篆了《查士丁尼法典》 。人物评价:(1)查士丁尼是最后一位试图复兴古罗马帝国的皇帝,尽管他部分取得了成功,但所有政治与军事功业都随着他的去世而烟消云散,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他主持编繁的《查士于尼法典》 。 (2)查士丁尼一世在位近 40 年,是帝国历代皇帝中文治武功最出色的一位,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拓展视野的意识,并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获取知识的能力。 )《查士丁尼法典》是查士丁尼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那么关于《查士丁尼法典》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查士丁尼法典》 。三、 《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来源于《罗马法》 。公元 526 年 2 月,查士丁尼大帝颁布一项教令,任命特里布尼厄斯组织一个由 10 名法学家组成的委员会,主席由“圣宫廷”的前司法长官约翰担任。委员会有权力用现存的所有资料,并可加以增删、修订,随后把这些救令分别标上发布皇帝的名号,以及施行的对象与4日期,再按内容分类,按时间先后排列。这部《敕法汇集》在公元 529 年颁布施行,也就是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查士丁尼法典》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查士丁尼法典》 。【基础梳理】1.《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目的:维护国家安定。2.《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概况:查士丁尼即位后很快指令成立法律编委会,要求对自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以来的罗马法进行系统整理,并于 529 年正式颁布《查士丁尼法典》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理教材知识要点的能力。 )【探究延伸】过渡:通过对基础梳理环节的学习,知道了《查士丁尼法典》的史实。根据《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并简单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学生活动: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交流探究心得,形成思维碰撞。 )老师点拨:(1)内容:《查士丁尼法典》包含现代法律分类的大部分类型,如基本人权、婚姻、家庭、妇女权益、财产继承、转让、买卖、租赁、借贷、合同等行为规范,也包含现代社会所没有的内容,如返还逃亡奴隶与隶农、保护非自由人子女、允许人身买卖等条款。(2)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3)评价:《查士丁尼法典》是不同时期的罗马统治者制定与颁布的法律、法规、命令的汇编,还吸收了许多法学家的研究成果,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对现代法律体系影响至深。(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认识历史文献在史料实证中的作用。 )小结:本课学习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查士丁尼大帝和《查士丁尼法典》三个子目,了解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查土丁尼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基本史实,知道了查士丁尼的主要历史活动,认识到拜占庭帝国的衰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学反思:在引导学生探究评价查士丁尼大帝时,极力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围绕“查士丁尼的活动”5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渠道,尤其是通过研读教材和网络搜集材料,并在学习小组内和学习小组间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完善问题答案。通过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工具,也是探究知识的工具,进而形成正确的运用网络的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