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 2.11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698225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 2.11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 2.11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 2.11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 2.11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 2.11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11 有理数的乘方一、教材分析: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为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开方以及整式的幂的运算做了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有理数乘方的运算;乘方的符号法则.教学难点确定为:乘方的符号法则及其探究过程.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而这四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将四维目标进行整

2、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熟悉的问题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过程和乘方的符号法则探究过程,从中感受类比,从特殊到一般,转化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概括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感受探索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三、教学方法: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课堂上采用启发诱导、实践探究的教学方

3、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四、教学过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有序、有效的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六个教学环节来进行:、温故知新,类比发现、归纳概括,形成概念、反馈训练,巩固提升、探索规律,总结法则2、小结反思,归纳升华、布置作业,分层提高下面我来进行详细说明温故知新,类比发现考虑到

4、在学生在小学学习正方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中已经涉及到 2a和 3,学生对乘方这种表示形式并不陌生,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1.边长为 5 的正方形的面积如何求?结果如何表示? 55 记作: 25棱长为 5 的正方形的面积如何求?结果如何表示?555 记作 32.边长为 a 的正方形的面积如何求?结果如何表示? a记作: 2棱长为 a 的正方形的面积如何求?结果如何表示? 记作: 3a问题 1 中边长和棱长是具体的数字,问题 2 中将数字用字母替换,接下来通过类比 记作 2a记作 3记作 4记作 5我们可以得到 个na记作 n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体验新

5、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感受由特殊到一般以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归纳概括,形成概念通过刚才的类比过程归纳概括得到乘方的定义乘方定义: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并且明确什么幂、底数、指数、表示形式及读法,在这里我用右手握拳竖起大拇指,拳头就像一个底座,对应 na中 a 的位置,所以 a 叫做底数,而大拇指对应 na中 n 的位置,所以 n 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作幂.在 an中, a 叫底数, n 叫指数.符号:2an个3指数为 1 时,通常省略不写.an读作 a 的 n 次方.当 an看作是 a 的 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 a 的 n 次幂.设计意图:明确揭示幂、底数、指数、表示

6、形式及读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且通过形象的比喻使枯燥的概念形象化,不仅容易记忆,而且能够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反馈训练,巩固提升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我设计以下了几个练习:练习 11.34读作,3 是,4 是,用乘法形式表示.【答案】3 的 4 次幂底数指数 33332.(-2) 3读作,底数是,指数是,用乘法形式表示为.【答案】 (-2)的 3 次幂 -2 3(-2)(-2)(-2)3.25读作,底数是,指数是,用乘法形式表示为.【答案】 的 2 次幂 52 练习 1 是一组填空,我的设计意图使:让学生熟悉乘方读法,区分

7、底数和指数,了解乘方的意义,会将乘方和乘法形式相互转换.使学生认识到可以从读法,底数,指数,意义,乘法形式等多个方面来认识乘方,学会多角度的认识问题.接下来我又设计了三组辨析练习 2仔细观察下列各组数,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各组数的异同.(1)3 4与 43(2) (-2) 3与-2 325( ) 与【答案】 (1)3 4的底数是 3,指数是 4, 4 3底数是 4,指数是 3,(2) (-2) 3表示(-2)(-2) (-2),-2 3表示 222 后,得出结果为 8,然后再加上前面的负号,结果相同,但表示方法不同.(3)结果不同,表示意义也不相同.设计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组数,利用练习 1

8、 中所得到的结论,在小组内对这几组数进行辨析讨论,第 1 组辨析是让学生体会到底数和指数不能互换,第 2 组和第 3 组辨析是让学生明确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底数需加括号,通过辨析、讨论使学生更深入的认识4乘方,达到“内化”理解概念的目的,活动中教师要通过适当引导和总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练习 3 是一组判断练习 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1)2 3=23 ()(2)2+2+2=2 3()(3) (-2) 3=8 ()(4) (-5)(-5)(-5)写成乘方的式子是-5 3()259()【答案】 (1)(2)(3)(4) (5)设计意图: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出错

9、,容易混淆的地方以判断题的形式出现,既是对概念的巩固,又起到了一定的预防提醒作用.以上是概念部分的处理,接下来使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部分如何进行乘方运算?例 1 计算:(1) 32;(2) 4;(3) 52.解:(1) (2)(2)(2)8,(2) 4(2)(2)(2)(2)16,(3) 52( 2)(2)(2)(2)(2)32.接下来我进一步提出问题,例 1 中的三个小题底数都为负,但结果却是有正有负,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设疑,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规律,总结法则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除了继续练习乘方运算的技能,进一步理解乘方的本质外,更重要的是探究乘方的符

10、号法则,这部分我完全放手给学生,我设计了 9 个填空题,经过例 1 的解题过程,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方的计算方法,积累了一定的计算经验,所以我采用口答的方式,学生也能够圆满完成.1.结合自己的计算经验填空(1)1 10= 31)2((3) (-6) 2=525)4((5) (-1) 5= (6)0.2 3=(7) (-3) 4= (8) (-99) 1= (9)5 3=【答案】 (1)1 (2)7(3)36 4()2(5)-1 (6)0.008(7)81(8)-99(9)125仔细观察以上各式,你能总结出什么有关符号的规律?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看能够总结出什么有关符号的规律.各位评委看到我设

11、计的这 9 个填空可能会有以下疑问:1.为什么没有选择教材中-2 的例子?2.为什么没有将这些数按底数正负、指数奇偶分好类?下面我来进行说明:此时,并不将此规律作为乘方的符号法则,而是又计了下面验证的环节.规律验证利用你得到的规律判断下列各式的正负,并进行验证.(1)10 4(2) (-1) 5 291)3(57)((5) (-0.2) 33(6)-(-3) 12【答案】 (1)正(2)负 (3)正(4)正( 5)负( 6)负乘方的符号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奇次幂为负数.让学生认识到在进行乘方运算的时候,可以先定号,再定值,从而简化乘方运算.我的设计意图是:以上两个

12、环节环环相扣,教学活动体现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发现规律,第二个层次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规律,第三个层次再通过验证得到规律的正确性,三个层次层层递进,通过发现归纳验证这一数学逻辑推理过程得到了乘方的符号法则,体现了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小结反思,归纳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运用到了哪些数学方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还有什么困惑?大家帮你来解决!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并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学会反思,敢于大胆质疑.6布置作业,分层提高课本第 58 页习题 2.11 必做题:1.2.3选做题:4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提高,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