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旅游地理 Geography of Tourism,2,提纲: 一、什么是旅游和旅游地理学? 二、旅游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三、旅游者 四、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五、旅游客源市场 六、旅游容量 七、旅游开发与保护 八、旅游规划,3,一、旅游和旅游地理学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其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需要(保继刚、楚义芳,1993) 。,4,旅游和娱乐是人们闲暇时间内的旅行游览、观赏风物、交流文化、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
2、觐、考察研究、购物留念、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非定居性的暂时性的移居过程,也是一种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社会现象。旅游仅指离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动,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娱乐属于广义的旅游(中国大百科全书,1990)。,5,旅游的三大要素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对象(风景名胜和娱乐活动等) 旅游媒介或旅游手段(旅游宣传、组织、运输和接待设施)。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旅游行为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6,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旅游区(点)布局和规划,旅游区划
3、和旅游路线,旅游流(游客)的预测,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的影响等。,7,二、旅游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 麦克默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旅游地理第一篇论文。 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倡议地理学家把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布朗、詹姆斯、卡尔森等论述了局部地区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旅游设施的意义。,8,40年代,艾塞林、迪赛对游客流进行分析 50年代,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国的旅游地类型。 在此之前,旅游地理著作多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
4、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涉及甚少。,9,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得到重视。 1965年,布鲁诺提出旅游地理学的5个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动力,旅游的环境和空间,旅游对人们居住地的影响,旅游的运行,旅游区规划。,10,70年代,国际地理联合会和国际地理大会开始专门讨论旅游地理和娱乐地理。 罗宾逊出版旅游地理学。 科特利亚罗夫出版休憩与旅游地理(1978)。 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布里顿提出闲暇地理学的概念。,11,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我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是从本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1978年,陈传康在华东师范大学作了“地理学的新理论和实践方向”的报告,富有远见地指出“地理学结
5、合某些特殊环境和任务也形成一些综合研究方向,主要有环境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和灾害地理学。”,12,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郭来喜、陈传康、杨冠雄等,是当代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主要开拓者。1984年中国第一名旅游地理硕士研究生毕业,1989年,第一名博士研究生毕业。 1987年12月在深圳召开的人文地理学讨论会上,中国地理学会在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下设立了旅游地理学组,13,14,三、旅游者 旅游者的定义旅游者是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人。 旅游者首先必须是旅行者; 旅游者外出旅行目的主要是游览,即消磨闲暇时间;不排除在非旅游的旅行活动中产
6、生的旅游行为。,15,旅游者的条件 社会条件:社会富裕和社会闲暇 意大利人工资的20-25%左右花费在旅游上; 双休日;“五一”、“十一”长假;春节七天假期 旅游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个人条件:“钱”和“闲”,16,旅游动机的确立“钱”和“闲”是一个人成为旅游者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当人们在满足了温饱之后,就自然而然地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旅游动机就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的生理要求之后提出来的。包括:求知、探险、考察、娱乐消遣、追新猎奇、宗教朝拜等。总之,只有在具备了旅游者的条件,并产生旅游动机时,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者”。,17,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陈传康认为,分三个层次:
7、基本层次,游览观光,也可以说是景观旅游。 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 专门层次:休养、疗养;出席会议;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它专业活动,18,国际旅游热点从“4S”(Sun(阳光), Sea(大海), Sand(沙滩), Sex(色情)到“4N”(Nature(自然), Nostalgia(寻根), Nirvana(宁静), Native(土著)的转变,标志着人类以身体享乐为主的旅游追求转向以精神享乐为主的生态旅游追求。,19,四、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旅游资源的概念指一切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及事物的总和。具有游览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20,旅游资源
8、的类型 从其产生的原因(属性)的角度,将其分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大类。又可细分为若干类,其中科院地理所与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提出如下分类方案,旅游资源分为6类74种基本类型,其中前三种属自然旅游资源,后3类属人文旅游资源,21,22,23,地文景观类:共有13种基本类型,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自然灾变遗迹,名山,火山熔岩景观,蚀余景观,奇特与形象山石,沙地风景,沙滩,小型岛屿,洞穴,其它地文景观 水域风光类:共有7种基本类型:风景河段,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泉,现代冰川,其它水域风光 生物景观类,共有6种基本类型:森林,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草原,野生
9、动物栖息地,其它生物景观,24,古迹与建筑类,共有32种基本类型:人类文化遗址,社会经济文化遗址,军事遗址,古城和古城遗址,长城,宫廷建筑群,宗教建筑与制建筑群,牌坊,建筑小品,园林,景观建筑,桥,陵寝陵园,墓,工矿,农林渔牧场,特钯城镇与村落,港口,广场,乡土建筑,民俗街区,纪仿地景观地,其它,25,消闲求知健身类,共11种,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休疗养和社会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中心,运动场馆,游乐场所,节日庆典活动,文艺团体,其它 购物类,共有5种市场与购物中心,庙会,著名店铺,地方产品,其它物产。,26,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指尚未开发利用的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象的地域组
10、合。由地貌、水文、天气、动物、植物等要素巧妙结合所构成的千变万化的景象和环境,通过人的感觉和感应,产生美感,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27,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风貌和特色的集中反映,可以提供知识、乐趣和享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物产和建筑等,都可以构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以被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如可以通过建造博物馆、游乐园以及组织各种庆典纪念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28,旅游资源评价 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之别。 定量分析比较复杂,一般根据不同类型旅游资源选择若干主要因子,通过抽样或典型调查,逐项评分,然后加权平均计算综合
11、指标。由旅游资源差异大,数量分析分析还必须结合定性分析。,29,定性分析,主要包括10项标准: 美学价值 文体价值 科学价值 历史价值 环境质量 组合状况 区位条件 适应范围 旅游容量 开发条件,30,五、旅游客源市场 客源市场分析包括对客源的地域结构、年龄结构、旅游形式和地理集中程度等的分析 。 游客来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G 为游客来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 为第i个客源地来客量; T为旅游地接待旅客的总量;n为客源地总数。,31,旅游客源地越少、越集中,G值越接近100;客源地越多、越分散,G值则越小。对于旅游地而言,客源地越分散则越好,旅游经营越稳定(G越小越好)。,32,六、旅游容量
12、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包括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环境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 (日)空间容量:旅游地每天可以接待的最大游客数量。,33,旅游区分区日空间容量为: Ci=XiZi /Yi (人) 其中:Xi为游览空间面积,Yi为不影响游览质量情况下每个游客占用的面积,Zi为日周转率。 则旅游区日空间总容量:C=Ci =Xi Zi /Yi,34,(日)设施容量:旅游设施每天接待的最大游客数旅游区分区日设施容量 Ci=Xi*Yi (人)其中,Xi为旅游设施的座位数,Yi为日周转率。旅游区设施总容量 C=Ci=XiYi,35,生态环境容量:旅游区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游客承载力。 生态容量测算需要考虑
13、的因素 1)土壤密度,土壤组成,土壤温度,土壤冲蚀与径流。 2)植被:植被覆盖率,植被组成,植被年龄结构,稀有植物的灭绝,植被的机械性损伤。,36,3)水:水中病原体的数目与种类、水中的养分及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污染物。 4)野生动物:栖息地、种群组成、种群改变、旅游活动对种群活动的影响。 5)空气。,37,生态环境容量研究常用的3种方法 1) 经验法根据旅游行动与环境影响已达平衡的系统,获取不同游客量压力情况下的生态环境容量,所得数据用于测算相似地区环境容量。,38,2) 模拟实验使用人工控制的破坏强度,观察其影响程度。根据实验结果测算相似地区环境容量。 3) 长期监测从旅游活动开始阶段作长
14、期调查,分析使用强度逐年增加所引起的改变。或在游客压力突增时,随时作短期调查。所得数据用于测算相似地区的环境容量。,39,旅游容量的确定 对于一个旅游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对空间容量和设施容量进行测算,对生态环境容量和社会心理环境容量进行分析。有条件的话,也应对后两个环境容量进行测算。,40,如果上述四个容量都有测算值的话,那么一个旅游区的环境容量取决于以下三者的最小值: 1. 生态环境容量; 2. 社会心理容量; 3. 空间容量与设施容量之和。,41,七、旅游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对立 开发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往往会限制开发。 统一 开发可以为保护提供资金、物质
15、基础与其他条件;保护有利于未来的进一步开发。,42,开发与保护的主体 旅游开发的主体:政府、部门、企业; 旅游破坏的主体:开发商、当地居民、游客; 旅游保护的主体:开发商、国家、游客、旅游地居民,43,旅游业迅猛发展对当地生态、生活环境和传统文化的破坏 开发强度超过旅游环境承受能力,新建设施、旅游产品设计与旅游地自然景观不相融 不文明的旅游方式:游人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不恰当的经营方式:当地居民对旅游形象的破坏 不同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观,44,注重开发不注重保护 强调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认为可以先开发后保护 为了保护不主张开发 既然旅游开发会导致破坏,主张保护资源不开发。 圆明园重建风波(图略
16、) 开发与保护并存 认为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可以处理得好。,45,八、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分类 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总体规划 旅游区规划 控制性详规 项目开发规划修建性详规 旅游线路规划功能性专项规划 旅游地建设规划 旅游营销规划旅游区保护规划,46,规划实例: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的界定旅游发展规划按规划的范围和政府管理层次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47,旅游发展规划的期限近期发展规划(35年)中期发展规划(510年)远期发展规划(10-20年),48,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
17、目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49,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 1. 全面分析规划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制约因素,了解与此相关的规划。 2. 分析规划区的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预测规划期内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50,3. 提出规划区的旅游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 4. 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其依据。 5. 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 6. 提出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对其空间及时序作出安排 7. 提出要素结构、空间布局及供给要素的原则和办法,51,8. 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
18、,注重保护开发利用的关系,提出合理的措施。 9. 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0. 对规划实施的总体投资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设施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方面的分析。,52,旅游发展规划的成果 旅游规划文本 规划图表(区位分析图、旅游资源分析图、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旅游业发展目标图、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图等),53,附件(规划说明、基础资料)旅游区位图旅游资源分布图旅游生产力布局图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旅游产品及线路图,54,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范围与期限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的任务
19、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55,旅游总体规划内容 1.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 2.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3.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56,4.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5.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6.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57,7. 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
20、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 8. 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 9. 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10. 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58,11. 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 12. 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 13. 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59,60,61,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旅游区控制性详规的任务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旅游区控制性详规的内容 1.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62,2.规划分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并根据各类用地的性质增加其它必要的控制指标。 3.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间距等要求。 4.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 5.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63,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1. 规划文本 2. 图件,包括旅游区综合现状图,各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等。 3.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 4. 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