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 金 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编号:2011C006)。 作者简介 梁晓兰(1987 ),女,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余欣欣( 1969) ,女,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梁晓兰,余欣欣,刘芳敏( 广 西 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中学生未被激发积极情绪易产生焦虑感和厌学情绪;未能培养积极人格特征易助长学生自卑、嫉妒、逆反的人格力量;学校没有建立起一个积极的组织系统易
2、使心理健康教育陷入困境。本文尝试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促进中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培养中学生积极人格品质,进而构建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5823( 2014) 02-0157-02 收稿日期 2013 11 23中学阶段是个体发展中一个特殊 、关 键 的时期 。由于面临生理快速发展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 ,中学时代既是个体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 , 也是最易产生困扰与障碍的时期 。中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培养当代高质量人才的重大问题 , 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而
3、现今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实施 , 无论是学生自身 , 还是学校 、家庭和社会均力量薄弱 。另外 , 在传统心理学思想指引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问题为中心 , 也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 , 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效不佳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它将心理学的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 , 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 、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 1。积 极 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主要关注消极和病态心理不同 , 它强调关注人的积极情感体验 、积极人格和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 , 因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对构建中学
4、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操作价值 。一 、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中学生自身心理健康受到威胁中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其主要困扰 , 最大表现为厌学情绪和考试焦虑等 。此外 ,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动荡时期 , 易产生自卑 、嫉妒 、逆反等心理 。1 厌学情绪中学生厌学已有一定的普遍性 , 不仅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学习 , 一些成绩较好的也出现厌学情绪 。2 考试焦虑中学生考试焦虑现象普遍存在 , 尤其遇到重大考试 , 如模拟考 、升学考等时焦虑更严重 , 甚至出现泛化现象 。3 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低 。中学生因过分看
5、重外貌或因家庭经济贫困 、成绩相对落后 、人际交往中受挫或感到没异性缘而自卑 。4 嫉妒心理嫉妒心理主要表现为盲目骄傲 , 不愿承认别人的优点 , 把别人的进步当成对自己的威胁 , 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 , 轻则视而不见 , 重则想办法破坏 。5 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因为独立和自我意识的日益增强 , 中学生无论从认知或行为上都不希望受管制 。老师说向东时偏向西 , 觉得长辈的叮嘱很啰嗦 , 一旦感到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6 人际关系不协调中学生学习任务越来越重 , 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同学之间便缺少交流 , 又因嫉妒 、易冲动等产生误会 ,导致同学间关系不够融洽 ;
6、与父母交流少 , 生活费成了亲子交流的单一纽带 ; 教师不能很好理解和关心学生 , 降低了在学生中的信任度 , 影响师生沟通 。(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浪费或缺失从学校来说 , 多数学校缺少专业心理教师 , 相关课程由班主任等来兼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被动 、孤立 、不被重视 、流于形式 。学科教师因对心理健康教育不认可 , 也没有把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而以 “问题为中心 ”的教育辅导模式则强调学生问题的消除 ,常忽略大多数学生 ; 重视教师的教育与引导 , 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与发展性 ; 重视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 忽略家庭 、社会中的积极因素与学生的真实生活 。从家庭来说 , 很多家长并不具备
7、心理常识 , 更不知如何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 。甚至有家长把教育责第 30 卷 第 2 期Vol30 No2兰州教育学院学报JOU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4 年 2 月Feb 2014任 推 向学校 , 没有和学校协调配合 。从社会来说 , 现今媒体不良信息到处传播 , 还有很多聚集醉酒 、吸烟 、吸毒人员的各种娱乐场所 。而像图书馆 、博物馆等正面教育场所并不多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更加缺少 。二 、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以消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 教育对象的重点局限在少数具有情绪困扰
8、、行为失调或适应难的个体 , 研究重点也囿于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上 , 而忽略了激发学生积极体验 、挖掘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教育内容贫乏 、形式单调 、途径单向且并未进行资源整合 , 没有形成有机整体 。(一)未激发积极情绪在传统消极心理学取向背景下 , 心理健康教育把注意力放在少数的问题学生 , 导致大多数学生仅知道该怎样避免负面情绪 , 基本不知如何增进自己的积极体验 , 如生活地更快乐 、更幸福等 。(二)未培养积极人格特征同样 , 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下 , 学生仅知道悲观 、自卑 、嫉妒等各种不良人格 , 却不知怎样去发展诸如乐观 、自信 、宽容 、感恩等积极的人格
9、品质 。(三)未建立积极组织系统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初具规模 。然而以往对心理问题的过分关注使工作很难扩展和深入 , 采取的途径与方法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咨询 、讲座等 。另外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常常与学校教育的其他工作相隔离 , 也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 , 与社会文化资源 、家庭教育环境相割裂 。三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重视个体发展中更重要 、更美好 、更完善和更积极的方面 , 更注重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 , 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和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在一切从
10、 “积极 ”出发 ,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 ; 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 ; 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 ; 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 ; 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 ; 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 2(一)激发积极情绪积 极心理学认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途径 , 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 。为了让学生具有深刻的心理体验 ,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常采用自助式的教育方式 。如让学生选择与自身心理发展相关的专题进行探究 , 满足其好奇心 , 获取心理知识 、解决心理问题 、促进心理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培养积极心态 、积极应对压力等 , 从而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
11、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 、演讲 、心理拓展训练等增进学生心理体验 。(二)培养积极人格特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最核心的评价就是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评价 。培养积极品质 、塑造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目标 。个体人格优势会渗透人的整个生活空间 , 产生长期影响 。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全体学生 , 除心理咨询和治疗外 , 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 如积极认知方式 、积极意志 、积极组织与群体等 ,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与创造力 , 培养各种美德 ,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 掌握获得幸福生活的方法 。具体包括培养自尊 、自信 、自我接纳等积极心理品质和希望 、智慧 、仁慈等积
12、极人格力量 。(三)建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全方位 、全过程 、全面渗透 、全员参与的途径 , 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 , 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 , 以班主任为骨干 , 以学科教师为主力军 , 以家长为后援 , 构建一个以正向校园文化 、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 3积极心理学强调构建 积 极的组织系统 , 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及途径应该由单一 、割裂走向多元 、整合 ; 以开发心理潜能为主要手段 , 以 “多元智能 ”为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学科渗透的有效途径 ; 强调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与各科教育紧密结合 ; 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发
13、展和运用自己的积极心理 , 采用情景性 、参与性 、互动性和体验性的心理教育方法帮助并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 。此外 ,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 ,而是应进入社区 、家庭 , 构成一个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活动 、团体辅导为主 , 心理咨询与辅导为辅助 , 以学科渗透 、日常生活贯穿为基本形式的 “家庭 学校 社会 ”三 位一体 , 学生 、教师 、家长等人人参与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 参 考 文 献 1P Alex Linley,Stephen Joseph Positive Psychology in PracticeM John WileySons,Inc:2004,Foreword2孟万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 责 任 编辑 : 李瑞 851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3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