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广州与东盟的城市合作梁育民上个世纪末,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世人开始反思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模式。到本世纪初,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美国也发生了金融危机,世人由此又知道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样存在弊病。而东盟区域合作,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加强城市合作的重要意义对于中国来说,加强与东盟合作更是值得我们重视。对于广东(包括广州)来说,同样需要重视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为了取得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好效果,则必须加强中国与东盟间的城市合作,尤其是广州与东盟国家的城市合作。1城市合作与区域合作具有互动作用在当今世界,城市的发展往往决定着整个区域的发展。以广东为例,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发展
2、,对于全省的发展就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区域经贸合作中,城市间的合作活动也显得尤其重要。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国与东盟 10 个国家都处在南海的边缘,因此我们不妨说,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可称为“南海经济圈” 。其他说法都不太切合实际,也不能取得较好的区域合作效果。在“南海经济圈”上,分布有一连串重要的城市,即高雄、台北、香港、澳门、广州、南宁、河内、胡志明市、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雅加达这 13 个城市,可谓区域内最发达的主要城市。它们都拥有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相互间拥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2005 年,这“一廊九城“GDP 达到 4600 亿美元,接近我国长三角 15 个城市,珠
3、三角 14 个城市经济总量之和(4877 亿美元) 。可以想见,随着这条经济走廊的构筑,以沿线重点城市和跨境合作为依托,吸引产业和物流,发挥极化-扩散效应,以点带线,发展通道经济,其合作的潜力、空间及发挥的效应将是十分巨大的。对沿线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一条值得期待和深入推进的经济大动脉,合作大通道。必将加速中国与中南半岛地区的合作与融合,促进沿线地区的繁荣与进步。2城市合作与科技合作具有互动作用城市合作对于促进生产要素、经济要素交流,促进商品与文化交易,促进人才流动与产业投资,促进旅游等行业的发展,都能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对于我们实现现代化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促进科
4、技合作与文化融合比如说,中国与新加坡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现已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这个知识城由广州与新加坡共建,地址位于新加坡。该城坚持高起点、高定位及高品质,要以高新技术打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智慧城”。为此在 2010 年 7 月,广东副省长兼广州市长万庆良率团前往新加坡,重点考察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体验中心和纬壹科技城启汇资讯传媒园,调研怎样以人为本地设计知识城,建设创新型商务社区,怎样借助最新 ICT 技术,把知识城建设成为“智慧城”。万庆良现场感受了 IDA 体验中心的“数码生活”,并发表感言说:通过资讯通信实现生活、学习、工作、交流 4 大领域的根本性变化,
5、展示了新加坡“智慧国”的美好远景,对广东、广州启发良多。新加坡要建设成为“智慧国”,中新广州知识城也要建设成为“智慧城”。“未来生活方式将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定要高起点、高定位,紧紧围绕人这一核心元素规划建设知识城,把新加坡的创新理念、最新技术带回家,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促进人才交流与产业投资广东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解决人才瓶颈问题,要实现各种领域都拥有不同层次的适用人才。新加坡的人才培养体系属于立交桥模式,往哪个方向走都可以。而我们国家基本还是单行道,只能往一个方向走,甚至连一个方向都走不好。新加坡工艺教育局的定位,就是要培养具有环球竞争力的高技术劳动力队伍。该局已
6、为 13%的国民提供了培训服务,在学生培训课程中,有 70%属实践课。在这里,游泳池与消防系统、水坝等设施被缩小比例搬进教室,能够强化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课程设置也和工业伙伴密切挂钩,能够灵活应对工业领域的变化。该局培养的是既有实践技能、又会独立思考的高级技工,而我国的职业培训,往往只是让学生学些粗略的书本知识,没有掌握对口的实操技能,因而成为就业过程中的致命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汪洋书记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徐冠林校长的共同倡导下,南大已分别与广东省委组织部、中山大学合作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从 2009 年 8 月开始,广东已选派众多干部到南大学习管理知识和经验,广州市
7、则有数批高级公务人员到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培训。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我们必须以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谋划广东、广州的新一轮发展。借助南大这一学习平台,广东干部可以分析和总结新加坡在经济社会、文化及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并融会贯通,用来指导各自的工作实践。这对于优化干部知识结构、提升领导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3城市合作与经验交流具有互动作用加强城市间合作,可以互相交流城市建设与发展经验,互相交流城市化经验。对于广州来说,除了能够引进现代化、城市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及经济要素,还能多学习一些现代化建设、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思想观念,可谓一举多得。学
8、习城市建设经验城市建设往往旧中求新、新中有旧,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城市空间,实现旧城区、旧建筑与新市区的和谐共存与共荣,实现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的目标?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广州市也有必要与东盟城市加强交流,多学习先进经验和思想观念。以新加坡列士敦坪小区为例,该区重建局是新加坡规划和旧建筑保留的主管部门,在其主导下,94 个保留区、7000 多栋旧建筑得以保留,成为城市历史的一部分。列士敦坪小区是新加坡最新组屋项目,受用地限制,他们就设法向天上要空间,通过廊桥连接 5 栋高楼,其建筑设计可与商品房相媲美,医院和康体、安保等配套系统一应俱全。新加坡政府将城市规划与管理作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与经济繁
9、荣程度的首要条件,视其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并通过旧建筑规划再利用,为国民提供充足的组屋与完善的配套设施;新加坡组屋作为政府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通过政府主动掌握部分房屋分配资源,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为如何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提供了范本。由此说明,对于象广州这种城市,人口高度密集而相关服务设施比较完善,如果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完全可以更高效率地使用有限资源、放大其效能。学习创新理念此外,新加坡在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技术、城市发展战略等方面也拥有许多先进经验。新加坡引领时代潮流,积极创新求变,成功创造了享誉全球的先进科技和高端人才,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的社会秩序。正如万庆良副
10、省长所总结的,新加坡经验的关键在于“创新” ,我们一定要把新加坡创新理念带回家,并在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主动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二、广州与东盟城市合作的条件分析如前所述,广州与东盟一些重要城市已经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加上中国与东盟 10 国的经贸合作方兴未艾,因此我们有理由预期,广州与东盟城市间合作的条件与发展前景良好。1广州从来就是中国对外关系的桥头堡两千多年来,广州一直就是我国没有停止对外开放的唯一地方,是中国乃至亚洲的著名商城,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新中国成立之后,东盟国家大量的进出口业务都是通过广州举办的广交会等贸易平台成交的。全国三大枢纽机场北京、上海及广州原本也是有相对
11、分工的,广州机场包揽了中国至东南亚的主要航线。在近现代历史上,东盟各国的领事馆主要都设置于广州,广州与东盟地区的合作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重要政治活动主要也都是在广州举行的,比如 1970 年 4 月,越南、老挝、柬埔寨和中国参加的“三国四方会议”即在广州召开。在东盟十国中,有 5 个被称为“陆地国家”,有 5 个被称作“海岛国家”。“海岛国家”与中国交往主要依靠海运及空运。广州在空运方面与这些“海岛国家”交往由来已久,广州港又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承担着这些“海岛国家”大量的航运业务。另一方面,以广州为起点,经贵阳、昆明进入东盟的陆路快速大通道一旦打通,“泛珠”各省区和东盟国家之间的
12、交通运输体系将更加完善及便捷。因此说,无论“海岛国家”还是“陆地国家”,东盟各国与广州交流合作的未来前景将更加广阔。泛珠与东盟地区就可以通过陆、海、空的立体通道,全面展开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交流与合作。2广州与东盟国家优势互补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广州作为全国第四大城市,一定要抓住这种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共赢,达到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目标。广州发展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不能总想着在竞争中打败某国企业、占领某国市场,而是应力争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效果。广州与东盟国家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商品和文化等方面互补性很强,双方可用中新知识城作为载体,加强研发
13、服务、创意产业、信息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发展,并鼓励相互投资,相互参与或共同举办各种会展。广州与东盟在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很好,广州拥有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既包括传统产业,又包括现代产业,与东盟各国产业都能够实现错位合作及有效对接。新加坡产业优势在于金融、电子、石化、旅游、物流等,与广州合作基础良好。广州要力争把“中新知识城”纳入国家计委的重点项目,吸引新加坡重点企业落户该城,加强技术研发合作活动;同时应大力承接新加坡服务外包业务,鼓励新加坡企业在广州设立总部。至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广州市可扩大电子信息、机械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相互投资,进一步强化水平分工与合作,并推动广州品
14、牌到当地建设营销网络,打造与延伸产业链。对于自然资源丰富、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并鼓励外资进入的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广州可重点推动服装、家电、轻工与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前往建立生产基地,支持企业到这些国家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承包工程企业进入东盟市场。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国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产业配套能力比较弱,投资政策及法律环境不健全,因而企业到当地投资的附加成本较高。3广州与东盟交流合作基础良好一直以来,广东(包括广州)有大量侨民居住于东盟国家,这是促进双方经济文化、社会人才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力量。粤人下南洋的历史近者百年,远则千年,“南洋”指的就是包括东盟 10 国在内的广大区域。有的东
15、盟国家甚至通用粤语,广州与东盟城市间存在着广泛的人文渊源。可以这样说,广州与东盟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且文化相通。早在 2003 年 11 月 11 日,“第二届中国东盟企业家交流研讨会”就是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的。2007 年 9 月,“第三届中国东盟媒体合作高层研讨会”的第一站也设在广州。当时,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中文台高级节目总监陈桂珍这样描述她对广州的印象:“与上海等其它中国城市相比,广州与东南亚城市风格近似,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一个东南亚的城市。”东盟已有 7 个国家在广州设立了总领事馆,这在整个华南地区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广州还有众多东盟设立的商贸机构与行业组织,其数量在华南地区也是名列前茅。
16、截至 2009 年底, 东盟 9 个国家(除老挝)在广州直接投资项目已有 724 个,合同外资 19.8 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 14.1 亿美元。在穗投资项目总数前三位的东盟国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分别占东盟在穗投资项目总数的 51.5、20.9和 11.9。同时,广州企业已在东盟设立了 44 家境外机构,总投资额 6679.6 万美元,主要涉及医药、机电、轻工、纺织等领域。广州与东盟互相投资项目近 800 个,累计投资额超过 20 亿美元,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在 2005 年,广州市佳力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分别与越南三省四地签订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与运营协议,短短三年时间,佳力就在越南发
17、展了近 15 万用户,为中越两国有线电视网络友好合作开创了先河。再如广州市百花香料厂到泰国设立的工厂,近几年销售额连续实现两位数的增长,2009 年的销售额为 1 亿 8 千万铢,约合 3600 万人民币。工厂聘请的销售人员、车间管理和生产工人都是当地人。4.东盟已成广州的新市场自 2002 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广州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 23.3,连续 8 年高于同期全市进出口平均增速近 8 个百分点。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 2009 年,广州对外贸易总体下降的情况下,广州对东盟贸易额仍逆势上扬,同比增长 9.3%。2010 年 1 月 1 日,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
18、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东盟由广州的第五大贸易伙伴跃为第三,而且是相当重要的外资来源地。2010 年第一季度,广州对东盟进口额同比增长 1.1 倍,出口额则增长 43.4。2010 年 6 月 7 日下午, “东盟广州经贸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新加坡举行。这不仅是中国首个以“城市经贸周”为名义在东盟举办的活动,也是广州在新加坡举行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经贸活动之一。此次“经贸周”活动,广州市带来由近 180 人组成的企业经贸代表团,144 个项目的总金额超过 4 亿美元,涵盖会展、汽配、物流、软件、动漫等十多个行业,在印尼、新加坡、柬埔寨开展多项经贸活动。新加坡方面,则有多达 228 家
19、企业参加。三、广州与东盟加强城市合作的若干建议关于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商品交易、生产要素交流包括文化交流以及产业合作这几个方面。城市间的合作,往往也离不开这几个方面。而且城市拥有能用来经营的各种要素,往往还拥有独具特色的名牌商品及优势产业。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城市经营的发展道路。1通过信息流动、文化交流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一个永续发展的区域空间;反过来,城市发展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发展加快了信息流动与人们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反过来,信息流动与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如前文所述,信息流动与思想交流有利于城市合作的开展。为了进一步搞
20、好城市合作,广州有必要更新城市建设与发展观念,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树立现代经营理念。第一,站在既高又远的角度,以城市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根本目的,树立城市经营的现代理念。从建设者的角度来看,城市建设象一个无底洞,再多钱也不够使用。但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城市却象只会下蛋的“母鸡” 。在经营者眼中,城市的公共设施、土地和道路等都是资本,关键在于能否将它们盘活。因此应在强调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前提下,进行城市资产运作,使城市建设由简单的生产过程变为资本运营过程。第二,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经营城市的理念
21、与城市发展的目标既有和谐的一面,也存在不和谐的一面,经营城市的目标主要为了钱筹集城市建设资金,而发展城市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人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不能过分追求钱,而忽视了人,要坚持以人为本、规范运作,严把各种关口,维护好市民的根本利益。第三,坚持科学规划至上理念。要转变单纯“技术规划”的观念,树立“经济规划”的意识。规划是城市的灵魂,规划水平高低,不仅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和档次,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具体效果,我国的城市规划起步较晚,现在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必须搞好长远规划,不盲目建设。第四,克服急功近利的倾向。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多代人的不
22、断努力。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将历史、现在和未来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从实际出发,做好基础工作,不能盲目求新求大。2通过资本运动解决资金瓶颈资金短缺往往是制约城市发展的最大瓶颈,单靠财政与银行贷款很难解决问题,因而必须把城市本身当作资产,并从整体上加以运作。比如采用有偿转让方式,盘活土地资源与城市基础设施,实现融资目标。一方面,善于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和方式等引入城市建设,使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灵动起来。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及功能载体的资本要素进行会聚、重组和运营,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吸收增量。应转变由政府“独家经营”的观念,树立多元化发展意识,使城市建设之投资
23、主体多元化。假若城市建设与发展都由政府包办的话,不仅投入不足,而且会形成许多管理弊端,导致城市不合谐,居民不能安居。另一方面,改变“就米下锅”的旧观念,树立“找米下锅” 、 “借米下锅”的现代意识,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市民三者与城市经营的关系。虽说政府在城市建设中仍要保持主导地位不动摇,但也要重视企业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还要提升城市居民的综合素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城市建设。更重要的是,可大胆引进外来资金,参与城市建设与发展,共同分享现代化进程的成果和喜悦。3建立注重实效的友好城市关系近年,广州与东盟城市结成友好城市,以此为依托而展开各种友好交流活动。国际友好城市已成为广州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的
24、重要平台。在开展友好城市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扩充友好城市间经贸活动的内容,而不要局限于人员互访。今后仍应继续实施积极的国际友城拓展战略,加强与东盟各国城市的友好交往,并在交往中重视实际效果;继续和更多东盟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让广州达成新世纪国际城市的目标。4以商品流动促进城市合作如前所述,东盟各国在广州已经有不少投资项目,且设立组织较为齐全的商会及贸易机构。在中国与东盟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个大背景下,广州市可与各国驻广州领馆及商会、贸易机构联合举办投资推介、项目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对各类企业及各界人士形成极大的号召力。一方面,以城市合作活动有效地推动招商引资、商品贸易等工作
25、;反过来,又以商品流动推进城市间的有效合作。加强城市间合作,不仅需要外国城市前来广州投资置业,也需要广州的企业大胆“走出去”,才能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因此,我们不仅要大力吸引外资,还要鼓励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去开拓市场。可请各国驻广州领馆举办各种经贸推介活动,介绍他们各自的真实国情,以便我们的企业顺利开拓国际市场。对于广州的商会及其他行业协会来说,亦可争取和东盟城市共同承办跨国会展、国际采购等大型活动,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添砖加瓦,通过各种渠道将广州本地商品推向东盟各国市场。5以人流、物流深化产业合作广州要发展与东盟城市合作关系,除了加大投资、扩大贸易外,还要积极打造新的区域产业链,共同提
26、高合作各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强化广州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物流中心”之一的定位。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而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具备独有的物流优势,因此广州在推进与东盟合作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物流中心定位(包括港口、航运及物流企业等方面)的研究,使广州真正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在一切交流中,人的交流是最重要的。通过人际交流最能带动两个区域间的经济社会交流与合作。而旅游是最能促进人际交流的,只要建成泛珠地区连接东盟国家的旅游大通道,必然会极大地促进两个区域间的人际交流,进而推动两个区域间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广州-桂林-贵阳-昆明-东盟这一条陆路大通道完全
27、有条件成为一条国际旅游大通道,因为沿线有一大批世界级观光景点,比如广东的广州与肇庆,广西的桂林与阳朔,贵州的瑶人山与青云湖、斗篷山风景名胜区、从江增冲鼓楼、黄果树大瀑布,云南的世博园、滇池、石林、洱海、崇圣三塔、西双版纳等。东盟国家也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并且保留着各具特色之人文风情与自然风光,比如泰国的巴堤雅、缅甸的威桑、柬埔寨的头顿都是世界有名的海滨游览胜地,柬埔寨的吴哥窟、缅甸的仰光大金塔等更是广州游客向往的地方。贵广快速铁路、贵昆快速铁路正在加快施建成,今后将与昆曼国际公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不逊色于欧洲精品旅游线路的世界级观光旅游线路。参考资料:刘奇葆:“实施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及四项建议 ”,中国东盟资讯网,2006 年 7 月 20 日。李刚:“东盟 10 国媒体代表参观广州市容市貌侧记” , 人民网2007 年9 月 23 日。“树立经验城市理念,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 红河日报 ,2009 年 9 月 18日。张兴、万群、谢炜、吴哲、黎攀:“林树森:努力打造一条全方位开放的现代南方丝绸之路” , 贵州日报2010 年 3 月 13 日。“春交会开幕在即,广州外贸瞄准东南亚市场” , 中国经营网2010 年 4月 9 日。姚志德:“东盟广州经贸周昨签约 6300 万美元”,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