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藏区宗教现状概况——藏区宗教现状考察报告之一.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367897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区宗教现状概况——藏区宗教现状考察报告之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藏区宗教现状概况——藏区宗教现状考察报告之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藏区宗教现状概况——藏区宗教现状考察报告之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藏区宗教现状概况——藏区宗教现状考察报告之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藏区宗教现状概况——藏区宗教现状考察报告之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藏区宗教现状概况藏区宗教现状考察报告之一曾传辉为了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和我的博士后工作报告,我于 2002 年 7 月至 9 月间,先后在青海、西藏、四川三省区对我国藏区宗教与社会现状进行了调研,走访了所到各地省、地(市) 、县的民宗局、统战部及重要寺院 20 余座,采取参观、访谈、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搜集到大量资料。现据此写成几篇内容相关的考察报告,就教于方家。一、综 述在我国 56 个民族中,藏族是一个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目前我国在藏族聚居区建立了 1 个自治区、8 个自治州和 2 个自治县,并与蒙古族、哈萨克族、羌族联

2、合建立了 2 个自治州。根据 2001 年 4 月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数据推算,藏族人口约 541 万,占全国总人口的 042%,主要聚居住西藏自治区以及四川、青海、甘肃、云南四省。西藏藏族自治区有藏族人口 241.11 万;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雅安地区宝兴县尧碛藏族自治乡,共 32 个县 1 个乡,有藏族人口约 120 万;青海省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等 5 个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共有藏族人口 91.19万;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武威地区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共有藏族人口 36.68 万;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

3、江、大理、怒江等散居地,有藏族人口 116 万多。藏民族大都信奉大乘佛教,因为经典和传播使用藏语,所以称藏语系佛教,通称藏传佛教,外界俗称喇嘛教。除了语言系别不同以外,藏传佛教在仪式、制度和思想等方面都有诸多区别性的特质。这些特质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政治和文化处境下的产物,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也发挥了塑造性的作用。如果用寺院和教职人员的数量来衡量宗教氛围的话,城市宗教氛围比农牧区相对较为淡薄,农区又比牧区相对较为淡薄;富裕地区比贫困地区相对较为淡薄;接近内地的地区比远离内地的地区相对较为淡薄。也有例外,比如西藏昌都和林芝同样是工商相对繁荣、生活相对富足的地区,但前者以宗教氛围浓厚而出名,后

4、者则以宗教观念相对淡薄而著称。各地区寺院经济制度也不尽相同,比如在青海、甘肃等安多地区僧房属私产,由僧人自主修建、买卖和租赁,而其他藏区僧房属寺产,由寺院统一维护和管理。通过长期的民族文化交流,藏传佛教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藏区,除了藏族以外,我国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珞巴族、门巴族、纳西族、普米族和少数汉族信奉藏传佛教,他们集中居住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七省区,分散居住在内地城镇和乡村,如北京、成都和上海等地。据各藏区最新统计推算,现在全国藏传佛教共有僧尼约 13 万多人,活佛 1700 余人,寺院 3550 余座,据估计,现在侨居海外的藏族侨胞约 10 余万人,在世界各地

5、一些藏族聚居地藏传佛教都有活动和传播,同时其影响已扩散到非藏族人口中,尤其在北美、欧洲及我国台湾地区,藏传佛的活动与影响持续受到大众传媒和学术界的关注。藏传佛教在历史上还传入了锡金、不丹、尼泊尔、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等地。二、西藏自治区的宗教现状在西藏自治区 261.63 万总人口中,藏族人口占 92. 2%,他们大多信仰藏传佛教。 全区现有登记开放的寺院 1700 多座,僧尼34000 余人,活佛 350 多名。伊斯兰教在西藏有信徒约有 2000 人,主要是内地和南亚、中亚穆斯林的后裔,绝大部分集中在拉萨市。在日喀则和昌都,穆斯林人数极少,但都有一座小清真寺供群众礼拜之用。

6、西藏穆斯林在吃穿等日常生活和语言方面完全藏化,俗称为“藏回” 。西藏还有约 600 名藏族和纳西族群众信奉天主教,集中在昌都地区盐井县境内。藏族天主教徒用圣经人名取名,以教名代替俗名,如叫保罗、亚当、玛丽亚、德丽莎等,与普通藏族名字不同。西藏各地区的宗教情况各具特点。现以笔者调研到过的拉萨、日喀则、山南和昌都四地市为重点略加观察和说明。(一) 拉萨市拉萨市是藏文化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的中心。该市寺院具有规模大、地位高、数量多和派别全等特点。现在拉萨共有宗教活动所 260 处,其中有寺院 145 座,拉康 75 座(小佛堂) ,日楚 27 座(没有僧人,是修行闭关人的住所),嘎巴 9 座( 人死

7、后举行葬礼的场所,当雄牧区较多)。全市现有在编僧人 6000 多名。藏传佛教最大的教派格鲁派的六大寺中有三座在拉萨,它们是哲蚌寺、甘丹寺和色拉寺。藏传佛教五大派在拉萨都有自己的寺庙,其中格鲁派 183 座,噶举派 49 座,宁玛派 13 座,萨迦派 14 座,宗合经堂 1 座(大昭寺) ,混教 2 座。市属寺庙有 11 座,包括格鲁派三大寺、大小昭寺、仓姑寺、上下密院、大小清真寺、楚布寺等。拉萨市的文化表现出一定的多元性。拉萨有 2 座清真寺,部位于八廓街。大清真寺于 1716 年建成,是内地回民后裔的礼拜场所;小清真寺是印度哥伦堡和克什米尔人后裔的礼拜场所,建于 5 世达赖时期。此外,我们还

8、在这里看到它作为藏区、汉地和印度三大文化板块交汇点的突出地位。拉萨市的查古拉姆寺和关帝庙的情况是现行的活史料。查吉拉姆寺是色拉寺的子寺,由普布角活佛所创,又称普布角寺,查吉拉姆是藏传佛教的护法女神之一。藏语中又称“巴登拉姆” ,意为吉祥天女,有各种表象。此寺查古拉姆的造型为青面獠牙,胸前着一护心铜镜,胯下骑一公鸡。据介绍, “查”意为“汉人”或 “汉地” , “吉” ,意为“战胜” , “查吉”就是 “汉地胜利”之意。关于此神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明朝的一位公主,死后灵魂随国师释迦益西从北京回到拉萨 ,驻锡于此,保佑地方,遂成为神; 一说为汉地一母系氏族部落首领,战败后携带大量金银财宝逃到西藏

9、,取名查吉,寄托东山再起、归根复国之梦想,因此被后世奉为女神,又因生前广有财货,遂成为苯教中象征财运的女神,后被佛教纳入护法神系统。清乾隆年间钦差大臣福康安的军营扎在此,把内地带去的土地神像安于查吉拉姆对面,因此汉藏群众都去这座寺庙朝拜。此寺名称虽然叫查吉,查吉姆像却不居于庙堂主位,而处于众神之末位,在大门西边的人口处,只是神像比较大,占的空间比较宽而已。老百姓相信拜此神求财免灾很灵。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虽然殿堂又小又脏又破(正在扩建)但香火很盛。每天都有大量群众来朝拜。进香的人除供香钱以外,还有三样固定的献礼:酒、酥油和哈达。过去不敬白酒,只敬青稞酒,现在则以内地出产的白酒为主。信徒在门用

10、 5 元钱买一瓶白酒进去,由僧人注入神前的银盏里,在僧人的扶持下猫腰钻入神像座下顶礼一回。出寺门时,在门廊里可花一元钱买一瓶从银盏里重新装入的混合酒,不过不再称之为酒,而是“甘露” 。带回家去,据信可以治病。另一处是位于拉萨市中心龙王山上的关帝庙,也是清朝驻藏大臣所建,是典型的道教宫观,当地老百姓却称它为格萨尔拉康,当作本民族的英雄格萨尔王的宗庙来祭拜。每日到龙王山转经的群众比踵接肩,因此关帝庙虽然目前还未开放,香火却非常兴旺,与查古拉姆寺一样是拉萨香火最盛的小庙。(二) 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地区属后藏,是两大活佛系统之一班禅活佛的传教区,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拉萨。现在该地区共有 312 处宗

11、教活动场所,其中包括寺庙 269 座,拉康 32 处,日楚 11 处;269 座寺庙中有尼姑寺 51 座。以教派而论,属宁玛派的有 108 座,萨迦派的有39 座,格鲁派的有 110 座,噶举派约有 42 座,布敦教的有 3 座,另外还有苯教的 7 座,觉囊派的 l 座,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1 座(有 2名阿訇)。僧尼实有 4377 名,其中僧人 3555 人,尼姑 822 人,占总人口的 009%。该地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座,包括扎什伦布寺(1961 年批准) 萨迦寺(1962 年批准) 、夏鲁寺(1986 年批准) 、白居寺(1962 年批准) 。还有 7 处是自区治文物保护单位,如

12、南宁寺、艾旺寺(没有僧人,但据考古说是吐蕃时期的建筑) 、日伍其塔等。扎什伦布寺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该地区保留了更大的教派多样性。格鲁派寺庙在数量上并不占据绝对优势,与宁玛派相差无几。萨迦派的主寺就在本地区萨迦县,该寺以珍藏了大量宝贵佛经而名扬世界,誉称 “第二敦煌” 。本地区还保留了一些像布敦教、觉囊教等在历史上受到格鲁派政权竭力排斥的小教派。苯教在佛苯斗争中最后失利,在卫藏地区受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但其祖寺之一的门日寺和主寺热拉雍中林寺,都在南木林县境内保存下来。该地区宗教保持着与社会主义社会良好的互动关系。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十世班禅大师的爱国榜

13、样力量感召下,本地区的寺庙以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诸多事迹而著称。扎什伦布寺在寺庙管理制度、学经制度的建立方面,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及在寺院自养方面都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那孜寺是位于江孜县城关附近一片荒山坡上的小尼姑寺(那孜就是 “山坡”的意思) 。1987 年十世班禅的一位厨师得到政府的批准在此建寺,现有 28 人。该寺日常香钱外加开办小卖部、小饭馆等,每年总收入不过 25 万元,其中一半用于尼僧的基本生活,剩下的一半除了用于寺庙维修以外,都用于购买树苗和抽水上山浇树。二十余年来该寺已植树400 多亩,使大片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三) 山南地区山南地区号称藏文化的发祥地,以历史悠久而著称,有许多

14、“第一” ,如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佛殿昌珠寺、第一座寺院桑耶寺等。雍布拉康是第一代吐蕃国王聂墀赞普(公元前 2 世纪) 到第三十一代南日松赞(松赞干布之父)使用的宫殿。前后共经过上千年的经营,历史上的规模应该相当可观,但现存的雕楼规模非常小,外观 为五层,内部实际为三层,中空不过 5 平方米左右。现在这里是一正式开放的小佛殿, 常住僧人 5 名。山南地区现有 251 处宗教活动场所,其中寺庙 141 座,拉康 94座,日楚 16 座,分布佳 12 个县。基本上乡乡都有寺庙,有的地方甚至村村都有,多的地方一乡有 5 处,基本上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没有再提出新建寺庙的情况。该地区各教派

15、寺院均有分布,格鲁派有 89 座寺庙,萨迦派 17 座,噶举派 63 座,宁玛派 70 座,布敦教 11 座,混合寺院 1 座。全地区现在实有僧尼 2091 人,其中僧人 1920,尼姑 171 人。山南地区的寺庙数量不少,但寺庙规模都较小。该地区 100 人以上的寺庙只有 1 座,50 人以上的只有 3 座。桑耶寺是本地区最大的寺院,现在实际住寺僧人 120 名;与泽当镇相邻的扎囊县境内的敏珠林寺,是宁玛派三大寺之一,建筑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现在实有僧人不过 55 名。这两座寺院都未达到政府的定编人数。(四) 昌都地区昌都是藏东重镇,是康巴文化区中心之一。这里海拔相对较低,气候较湿润,植

16、被相对丰富。世代居住在此的康巴人素以勇武剽悍和经商理财而享誉四方,也以极大的宗教热忱而引人注目。现在全地区总人口 60 多万,面积 900 多平方公里,下属 11 个县。1996 年有僧尼 2.3 万多人,占西藏僧人总数的一半多,占本地区农牧民总人口的 3.9%;现有僧尼人数估计有所减少。全地区现有宗教活动场所400 多座,包括日楚、拉康等,其中含尼姑寺 10 余座。昌都回民常住人口只有四五户,却有一座历史颇长的清真寺(始于清代中后期 “陕西回馆”)。昌都地区教派门类比较丰富,影响颇为广远。这里几乎包括了两藏原始本教到藏传佛教各个教派。据昌都地区宗教局 1991 年公布,民主改革以前,整个昌都

17、地区格鲁派寺院有 322 座,宁玛派寺院有 212 座,噶举派寺院有 117 座,萨迦派寺院有 52 座。从寺院创建的历史过程看,孜珠寺、丁青寺、永忠巴日寺等是苯教的著名寺庙。孜珠寺是康区现存规模最大、教徒最多、苯教仪轨保留较完整的寺庙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朔到二三千年前。最早在昌都地区传播和发展的藏传佛教教派是萨迦派和噶举派。萨迦派在察雅香堆的自生弥勒佛像早已闻名于雪域高原。传说为萨迦派高僧八思巴修建或主持开光仪式的著名萨迦派寺庙有唐夏寺、校达寺、瓦热寺、则松寺、杰仍寺等。噶玛噶举派的祖寺噶玛寺、达拢噶举派的主寺类乌齐寺、玛仓噶举祖寺学寺等,在藏传佛教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噶玛寺,自 118

18、5 年由噶举派高僧堆松钦巴创建以来,成为藏传佛教中第一个实行活佛转世的教派。格鲁派虽传入时间较晚,但由于宗教影响和政治权力的因素,在昌都地区发展迅速,并最终超过其它教派。到了明朝(公元 1444),格鲁派在昌都创建了著名的强巴林寺,是紧接拉萨三大寺之后的第一座格鲁派寺院,也是除拉萨之外格鲁派寺院建寺历史最长的一座著名的寺院。该寺以次尼扎仓(闻思学院)作为正殿(大经堂) ,围绕着大经堂建有护法神殿、两座度母殿、辩经院、格朵拉章、甘丹颇章、根日扎仓、桑德扎仓、堆廊扎仓、杰吉扎仓、南卓扎仓、德却扎仓、阔钦扎仓、次保扎仓、以及印经院,修行院、八大吉祥塔等建筑群,建筑规模佳康区首屈一指。1998 年国家

19、资助 300 万元修复了 8 个扎仓。现在 12 个扎仓中 11 个已经恢复了建筑物,内部设施仍未恢复原样。保存完好的大经堂内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唐卡,汇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智慧和聪明,代表了藏东雕塑绘画工艺的最高水平。该寺现在实有僧人 850 名,另外每年有学经僧 100-200 名。仅从僧人数量来看,该寺规模已成今日西藏之首。该寺历史上曾下辖子寺近 70 座,有 5 大活佛世系,受历代中央政府的册封。现任全国政协副委员长帕巴拉格列朗杰为该寺第一大活佛,为帕巴拉活佛第 11 世。(五) 其他地区林芝地区在藏南。这里气候宜人,工商繁荣,宗教气氛相对较弱:虽然大

20、多数农牧民群众都已改宗格鲁派,但在一些边远地方,宁玛派仍有很大影响。同时林芝却还较多地保留着先民的泛神崇拜。每年藏历 4 月 15 日,家家户户都要转本日神山,转山一圈 35 公里,一些老人每年转山多达 10 圈以上。村村寨寨都有神坛,每当宗教节日,便香烟缭绕。林芝村的千年古树也是人们转经常去的地方。目前林芝地区共有各种宗教场所 97 处,其中寺庙 49 座、拉康 21 处、日楚 27 处。按教派分,格鲁派 25 座、噶举派 9 座、宁玛派 46 座、苯教 5 座,有僧人 609 名,其中尼姑 45 名,占全地区农牧民总人口的 044%。本地区有久负盛名的三大寺。即德木寺、羌纳寺和扎西绕登寺,

21、均属格鲁派,距今约有 600 年的历史。林芝县达孜寺为苯教第二大寺。建筑别致的林芝拉玛林,布久色吉拉康、朗县巴尔曲德寺(有 1000 多年的历史) 、波密县多东寺(有 600 年历史) 、墨脱县仁钦朋寺(佛教徒向往圣地 “白马岗”的名寺,巳有 350 年历史) 、工布江达县扎西曲林寺(有 570 年历史) 、察隅县塔巴寺(有 1000 多年历史)等都是当地的古刹名寺。八一镇的喇嘛岭寺将男女生殖器图腾同时供奉于寺院门口,在西藏绝无仅有。那曲地区位于藏北。是传统的牧区,历史上属于象雄古国的一部分,以神山崇拜为特色的苯教曾盛极一时,流传至今。佛教的兴盛以后,各教派都在这里传教建寺。目前,那曲地区共有宗教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