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绳-一个促使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文化.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674304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绳-一个促使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文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绳-一个促使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文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绳-一个促使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文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绳-一个促使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文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91 2010 年 3 月 号 学 术 论 坛 前 沿是 因 为 以 后 的 工 作 中 , 大 部 分 人 员 还 不得 不 面 临 该 问 题 。 检 验 医 学 向 自 动 化 方法 发 展 迅 速 , 在 部 分 实 习 人 员 中 存 在 这样 一 些 误 解 , 认 为 我 只 要 会 操 作 , 什 么 问题 我 都 可 以 不 管 。 带 教 教 师 应 教 育 他 们检 验 并 不 单 纯 是 一 个 操 作 人 员 , 更 多 的时 候 要 了 解 如 何 判 断 结 果 。 要 让 他 们 了解 到 实 验 室 规 范 操 作 的 必 要 , 其 要 求 就是 实 验

2、 室 认 证 , 包 括 ISO15189和 CAP体系 。 在 讲 座 的 安 排 中 , 应 该 提 前 一 周 左右 让 他 们 了 解 到 什 么 时 候 讲 解 , 讲 解 的内 容 , 同 时 要 求 学 生 能 提 出 问 题 , 委 派 人员 对 讲 解 的 内 容 进 行 记 录 。三 、 总 结 检 验 医 学 专 题 讲 座 体 会在 对 实 习 人 员 进 行 专 题 讲 座 中 我 们体 会 到 , 学 生 的 医 学 基 础 知 识 参 差 不 齐 ,对 讲 座 的 兴 趣 有 限 , 投 入 的 时 间 和 精 力虽 然 可 通 过 行 政 的 手 段 实 现 ,

3、 但 效 果 不佳 , 可 能 与 部 分 学 生 对 学 习 怀 着 一 种 无所 谓 的 态 度 有 关 。如 何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防 止 专题 讲 座 流 于 形 式 , 教 师 必 须 认 真 做 好 教学 带 教 工 作 。 首 先 , 在 日 常 的 工 作 中 严格 要 求 自 己 , 对 自 己 带 教 的 学 生 仔 细 讲解 实 习 的 内 容 。 专 题 讲 座 教 师 针 对 某 一问 题 进 行 讲 课 时 , 需 要 多 结 合 实 际 问 题 ,提 高 学 生 学 习 的 兴 趣 , 同 时 多 增 加 设 问方 式 。 在 讲 座 中 ,

4、 避 免 时 间 过 长 , 一 般 以一 小 时 左 右 为 主 。 教 学 主 管 部 门 应 该 将学 生 参 加 专 题 讲 座 的 情 况 作 为 学 生 培 养过 程 中 的 必 修 课 程 来 进 行 考 察 , 为 提 高授 课 的 质 量 , 有 必 要 组 织 考 核 , 将 学 生 的考 核 成 绩 和 实 习 成 绩 一 起 作 为 学 生 实 习好 坏 的 参 考 指 标 。当 前 , 教 学 改 革 的 趋 势 是 在 传 统 教学 的 基 础 上 , 应 重 视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际 应用 能 力 和 创 造 能 力 。 但 对 于 检 验 学 生 来讲 ,

5、 更 加 重 要 的 是 培 养 责 任 心 和 爱 心 。 因为 我 科 培 养 的 大 部 分 学 生 将 在 基 层 卫 生单 位 从 事 医 疗 保 健 等 工 作 , 能 够 密 集 地 、系 统 地 学 习 本 学 科 的 最 新 进 展 , 培 养 严谨 的 工 作 作 风 , 可 能 对 他 们 来 说 机 会 不多 , 故 双 方 都 应 该 重 视 。总 之 , 加 强 对 检 验 医 学 实 习 人 员 定期 进 行 专 题 讲 座 是 一 项 非 常 有 效 的 教 学方 法 。 对 于 提 高 学 生 的 责 任 心 、 爱 心 及综 合 性 素 质 , 锻 炼 其

6、理 论 联 系 实 际 的 能力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对 于 其 走 入 社 会 , 进入 新 的 工 作 岗 位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 绳 ” 一 个 促 使 人 类 走 向 文 明 与 进 步 的 文 化湖 北 艺 术 职 业 学 院 刘 敬摘 要 本 文 运 用 考 古 学 、 人 类 社 会 学 的 研 究 方 法 , 追 寻 人 类 历 史 在 不 同 历 史 阶 段 的 文 明 发 展 进 程 , 从 中 发 现 推 动 人 类 历 史文 明 最 重 要 的 一 个 文 明 现 象 “ 绳 文 化 ” 以 及 它 对 人 类 文 明 的 永 恒 贡 献 。关 键 词

7、 绳 人 类 文 明 文 化漫 长 的 人 类 历 史 社 会 , 由 猿 到 人 的转 变 经 历 了 几 百 万 年 , 出 现 了 很 多 伟 大的 文 化 与 文 明 现 象 。 在 璨 若 星 辰 的 众 多文 化 和 文 明 当 中 , 最 不 应 该 忽 视 的 是 “ 绳文 化 ” 。 “ 绳 文 化 ” 的 诞 生 是 一 个 非 常 了不 起 的 文 化 现 象 , 它 是 人 类 利 用 自 然 、 改造 自 然 走 向 文 明 的 一 个 标 志 。 这 个 世 界有 三 样 劳 动 生 活 工 具 , 促 使 了 由 猿 向 人的 转 化 , 第 一 是 火 、 第

8、二 是 石 头 、 第 三 是绳 子 。 火 和 石 头 表 现 出 自 然 界 阳 刚 的 一面 , 存 在 的 方 式 与 作 用 几 乎 千 古 不 变 , 火可 毁 灭 一 切 , 石 头 可 以 分 解 一 切 , 在 自 然界 是 以 减 法 的 公 式 存 在 。 绳 子 的 出 现 刚好 相 反 , 它 的 出 现 标 志 着 复 合 工 具 的 诞生 , 它 作 为 联 系 事 物 的 媒 介 , 一 直 在 变 化着 自 身 存 在 的 形 式 , 它 表 现 的 是 自 然 界阴 柔 、 柔 顺 的 一 面 , 是 以 加 法 的 公 式 存 在于 这 个 世 界 , 联

9、 系 着 自 然 界 的 万 事 万 物使 之 繁 荣 昌 盛 。 这 个 世 界 若 是 缺 少 联 系 ,一 切 将 会 停 滞 , 人 类 如 果 不 懂 得 对 绳 子的 利 用 , 我 们 这 个 社 会 文 明 的 发 展 进 程难 以 想 象 。一 、 绳 文 化 的 历 史 文 化 特 质绳 的 使 用 使 人 类 产 生 了 连 接 和 联 想的 思 维 , 不 断 启 迪 着 人 类 的 思 维 和 智 慧 ,并 不 断 升 华 为 “ 绳 文 化 ” , 使 “ 绳 ” 具 有 “ 神 ”一 样 力 量 , 有 着 联 系 世 间 万 事 万 物 的 神奇 作 用 。 从

10、 旧 石 器 时 代 到 新 石 器 时 代 直至 现 在 “ 绳 文 化 ” , 一 直 联 系 着 我 们 社 会生 活 的 方 方 面 面 , 例 如 衣 、 食 、 住 、 行 、 文化 、 艺 术 、 宗 教 、 哲 学 、 政 治 、 军 事 、 经 济 等等 , “ 绳 文 化 ” 渗 透 到 了 人 类 生 活 的 每 一个 角 落 。 很 多 文 化 与 文 明 的 诞 生 都 与 绳子 是 分 不 开 的 。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岁 月 里 ,它 一 直 发 挥 着 巨 大 的 作 用 , 它 一 直 存 在于 我 们 身 边 却 被 我 们 所 忽 视 , 直 到 约

11、 公元 前 一 万 年 陶 器 产 生 后 , 出 现 “ 绳 纹 印陶 ” 它 才 显 露 痕 迹 , 所 以 在 日 本 考 古 界 出现 了 “ 绳 纹 时 代 ” ( 公 元 前 一 万 年 至 公 元前 三 百 年 在 日 本 以 绳 纹 陶 器 为 代 表 的 文化 时 代 ) 的 说 法 。 在 古 代 的 社 会 生 活 中 ,绳 子 简 单 地 起 着 联 系 事 物 与 事 物 之 间 的作 用 , 它 改 变 着 事 物 存 在 的 价 值 。 例 如使 用 它 可 以 把 一 个 石 头 抛 得 更 远 , 可 以让 手 斧 捆 绑 上 木 柄 , 在 劳 动 时 更

12、有 力 更省 劲 。 在 今 天 我 们 决 不 能 把 绳 子 看 作 是一 条 简 单 的 绳 子 , 绳 子 的 意 义 表 达 着 “ 联系 ” 二 字 的 涵 义 , 它 的 作 用 与 功 效 远 远 扩大 化 了 。 在 如 今 最 先 进 的 高 科 技 文 明 时代 , 绳 子 具 有 “ 联 系 事 物 ” 的 这 一 功 效 , 一直 伴 随 着 我 们 生 活 的 始 终 。 例 如 : 光 纤 、电 缆 、 管 道 、 网 络 、 无 线 电 等 技 术 , 都 是 受到 “ 绳 子 ” 的 启 发 而 产 生 的 现 代 文 明 。二 、 绳 文 化 对 人 类 历

13、 史 物 质 文 明 的贡 献绳 子 的 伟 大 在 于 它 天 生 具 有 捆 绑 、联 系 、 交 织 、 缠 绕 、 伸 曲 等 功 用 , 它 开 启 了人 类 智 慧 的 先 河 , 从 此 人 类 由 蛮 荒 时 代走 向 了 文 明 的 时 代 。 任 何 新 生 事 物 的 发展 变 化 都 离 不 开 事 物 之 间 的 相 互 联 系 与影 响 , 绳 子 作 为 联 系 事 物 的 媒 介 工 具 , 最早 产 生 于 更 新 世 早 期 的 “ 直 立 人 ” 阶 段 。我 们 对 早 期 “ 人 类 ” 诞 生 的 定 义 是 ,“ 人 能 292 2010 年 3

14、月号学 术 论 坛前 沿够直立行走,会制造简单的复合型劳动生产工具”。据考古发现,在早更新世时期的“直立人”就已经开始制作狩猎的投掷工具石球(飞石索),到中更新世时期的“智人”时代使用与绳子有关的劳动生产工具就更为丰富,出土骨针、项链、串饰、箭失、鱼钩、带柄的石斧、和归去来器等,这些与绳子有密切关系的物品,足以说明绳子对当时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起到关键作用,其价值和意义无可估量。当时这些最先进的劳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它们的存在都与绳子的使用紧密相连,所以说绳子让人类走向了文明与进步的时代。石球 穿孔石球飞石索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推理,最早的绳子应该产生于自然界。在早期人类的生活劳动中,为了生存人类

15、不断向自然界学习,他们最初会借助自然界现有的藤条、植物纤维、兽皮、头发、棕麻、草茎等等都可能当“绳子”使用捆绑猎物和其他物品,他们把猎物悬挂树上收藏起来防止被其他猛兽叼走或吞食,或者捆绑好猎物收藏于山洞。当这种可以捆绑物体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越高越重要时,人们便开始利用自然界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来制造“绳子”。当绳子有一天从人们的手中制造出来之后,人类便开始了旷世卓绝的智慧之旅。绳子的使用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它是人类双手的延伸,是智慧的载体。“绳子”在人们心里具有“神”一般的神奇力量。绳子的神奇就好象一堆杂草,经过人们充满智慧的双手把他们拧搓、交织在一起,变成一股坚韧不拔,凝聚着神奇力量与智

16、慧的“绳子”,这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开启了人类的文明。“绳文化”贯穿了人类文明的整个历史阶段,它是人类文化的根源,应当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三、绳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升华绳子的神奇力量很具神秘色彩,估计很多人不清楚“绳”、“申”、“神”这三个字有何关系,我们可以把这三个字联系起来看寻找答案。从声韵学的角度看,“绳”、“申”、“神”音韵相近,同出“ sh”、“ en”、“ eng”的音,古人把“绳”看作“神”。因为它能随意伸曲变化,使用价值极其强大,这便是“神”为什么和“绳”音相近的原因。“绳”字的小篆( )左边结构说明绳子如丝状,绳字右边结构

17、象口衔两股绳子,在双手的揉搓下变成一股绳子的劳动场面,“口”下面的“电”字应该是“申”字,它表现的是绳子弯曲的形态。“申”字的小篆( )形如双手握住一根绳子,绳子的作用代表了双手的延伸,更代表了智慧与思想的延伸。“申”字甲骨文( )金文( )的写法很象传说中伏羲和女娲人首蛇身的交尾图,在中国象形文字中“申”字是最象“太极图”的一个文字符号,“太极图”是我国的一个最具智慧的图形符号。古文字学家说“申”(甲骨文: 大篆: )字的原形是“电”(甲骨文:大篆:)字,其实也有一定道理。因为“闪电”在天空闪耀富于变化,也像“绳子”之形。“绅”字指的就是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子。而“神”字更强有力的表明了

18、“绳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神”字小篆( )左边结构说明“绳”与祖宗的社稷不可分,神右边结构象双手握住一根弯曲的绳子之形,很好的表现了绳子可以弯曲灵活的神奇变化。“神”字大篆写法( )右边的形旁更象人首蛇身的“人”形,正如上古流传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传说契合,伏羲、女娲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神。蛇具有绳子的特性,能够弯曲缠绕,灵活多变。所以古人把懂得使用绳子的人(伏羲、女娲),盖以自然界的生灵“蛇”的形象作为图腾与神物崇拜,后来逐渐演化为华夏民族的“东方巨龙”形象,华夏这个地方也称之为“神州”大地。易经系辞传说道“上古结绳而治”所指的就是这种“绳文化”。在这里强调一下“上古结绳而治”不要简

19、单理解成了“结绳记事”,“结绳记事”仅仅只是“上古结绳而治”时期“绳文化”当中有关记事的一种文化现象。“上古结绳而治”表达的意思是,在上古时期人们生活、劳动、生产、衣食住行等等都与“绳”文化相关,绳子的广泛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神”字是一个“示”字旁(表示祖宗社稷与王权地位)加一个“申”(表示双手持绳子,强调的是“绳子”的作用)字组成,说明“申”字在古代社会地位是很高的,“神”这个字是提高了社会地位的“绳”,可想而知“绳文化”在古代社会的地位有多么重要。从文字上我们可以看出“绳”表现了“绳文化”上升成为“神文化”的一个精

20、神层面。四、绳文化的辉煌历史一根“绳子”它蕴涵了人类文化的精髓,经历了上百万年的历史文明,它的文化含量极高。我们可以在诸多古人类早期文化遗存中发现“绳文化”的踪迹。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绳子和石球制作“飞石索”狩猎。“石球”是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传统工具之一。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认为,它是远古时期人类狩猎的工具,在人类发展史占有重要的一页,并把石球定名为“飞石索”。飞石索的出现,与旧石器时代晚期才出现石制箭头弓箭的狩猎工具相比,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飞石索应该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复合型劳动生产工具,它是远古时期狩猎工具发展的里程碑。在我国发掘到时代最早的石球当推陕西蓝田公王岭猿人遗址

21、(大约距今 100万年)附近的一件,重 490 克石球。尔后的文化遗址中也有发现,其中大的重达1500 克,直径 9 厘米左右,而且外形相当圆,小的仅 200 克。这种用反复纵横打制的石球在更后的丁村和许家窑遗址中发掘较多。当时的居民用以掷击野兽,或系在飞石索上猎取大型动物。飞石索的制作,是人类利用了坚硬的石头和柔 293 2010 年 3 月号软的绳子制成,它反映出人类生存中利用自然界更深层次的宇宙阴阳观,刚与柔的结合开始在古人类实际生活中闪耀着光芒。由直立人向智人发展的“北京人”生活年代范围距今约 70-20万年,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采集和狩猎。他们懂得使用火和制造各种打制石器作为工具,并

22、有了骨器,此外还有木器。但大量的石器证明当时采集在经济活动中更为重要。在当时采集和狩猎的生活中绳子的作用日益增强,尤其是采集业在劳动生活中的地位变得更为重要,决定了绳子在劳动生活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频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距今 35 万年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人的祖先“智人”出现在历史的大舞台上。这个时期的人类有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我国的马坝人、河套人、长阳人、丁村人、许家窑人、柳江人、山顶洞人等。此后的几十万年里不断发现与绳子有关的生活用品和劳动生产工具。考古学家在以色列和阿尔及利亚两国的博物馆的考古收藏中发现了距今 10万年的珠子状贝壳,考古学家在 2009 年6 月 23 日出

23、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这次发现的是 3 个散落的贝壳,中间钻有小洞,专家鉴定后认为,这些贝壳已有 10 万年历史,是一种用作项链的装饰物。(新华社华盛顿 2009 年 6 月 23日电记者张忠霞爱美之心,自古有之。)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距今 8 万1.7 万年)曾出土穿孔的兽牙和穿孔的蚌饰及 3 根骨针,这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骨针,距今已有 45000 年。这些穿孔物品需要用到绳子。(小孤山遗址出土“骨针”)峙峪文化(距今 28945 1370 和28135 1330 年,未经校正)发现于山西省朔县城西北峙峪村附近。峙峪文化的斧形小石刀和石镞,制作十分精致,石镞的出现,表明当时人们

24、已掌握了弓箭,制作弓箭需要用到绳子。在出土的文化遗物中有一件由一面穿孔而成的石墨装饰品,这件石墨装饰品也需要用到绳子。【石镞】 1963 年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出土山顶洞人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距今约 3 万年。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表明绳子由粗笨变为精细。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还发现了 125 枚穿孔的兽牙、海钳壳和磨光的石珠,大概是他们佩戴的装饰品,这些物品都需要用到绳子。虎头梁文化距今不足 2 万年。发现雕刻器、穿孔贝壳、鸵鸟蛋皮扁珠、鸟骨扁珠、钻孔石珠等装饰品。这些穿孔器与装饰品都需要用到绳子。仙人洞与吊

25、桶环遗址(公元前 12000年公元前 9000 年)为人们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以及陶器、稻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陶器的制作以及使用和农作物的收割需要用到绳子。玉蟾岩遗址(公元前 8000 年以前)为人们了解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文化及早期陶器、稻作农业起源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陶器的制作以及使用和农作物的收割需要用到绳子。贾湖遗址(公元前 7000 年公元前5000 年)至今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发现多枚骨针、“目”字刻符龟甲、五孔六孔七孔八孔骨笛、炭化稻谷等。刻符龟甲上面的文字符号

26、和骨笛的五孔位随年代的发展不断增加为八孔位,反映了结绳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这是结绳文化的一大进步。姜寨遗址(公元前 4600 年公元前4400年)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现有鱼鸟纹葫芦形彩陶瓶、小口尖底瓶等。小口尖底瓶是一件带双耳的取水工具,双耳系上绳子可在井水里借助水的浮力与自身的平衡力自动灌满水。仰韶文化公元前 5000年至 3000年。发现和绳有关的遗物非常丰富有穿孔石斧、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器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腹部绘有鹳鱼石斧图(或称鸟鱼石斧)。最重要的是“彩绘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绘的带柄石斧上有 4 个穿孔,这是绳文化用于劳动生产工具的铁证

27、,它起到了捆绑和固定石斧的作用。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为国家一级文物,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仰韶文化鹳鱼石斧彩陶缸河姆渡遗址(公元前 5000 年公元前 3000 年),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 7000 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绳文化”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学 术 论 坛前 沿 294 201

28、0 年 3 月号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代表器有鱼稻穗纹黑陶双耳盆、骨耜、骨针、纺纶。这些文化遗物都需要使用绳子。上述的考古学文化中,个个都反映出“绳文化”在古代人类的生活、劳动、生产中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和重大的影响,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从“绳子”这里可以找到脉络,百万年来它一直联系和贯穿着人类文明前进的道路。我们再欣赏一下史前文化的装饰品。这些不会说话的古代艺术品,会让我们看到“绳文化”的美和伴随着它的社会地位。绳子不仅联系着最底层的劳动生活必需品,还联系着王权神圣的艺术奢侈品。我们知道,玉器在古代社会地位是最高等级的象征,它显示着使用者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更显示着主人的权利。以上这些饰物的使用都与

29、绳子分不开,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没有绳子它们根本都不可能以这种形式存在,这些饰品中的串饰、环饰、配饰,可以说天生是用来装饰绳子的,是用来反映绳子在社会地位里神圣等级的。正是因为有绳子的存在,才有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因为这些串饰串在绳子上,等于给绳子添加了一件华丽的外衣。五、绳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密切关系我们再看看“绳”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我国的本土原生文化是“易”文化,这个文化深深地打下了中国文化的烙印。先看周易八卦图中的“太极”这个符号,我们纵览古代人类社会所有的早期文明,只有“绳文化”的内涵和这个符号相一致,这个符号图形很象绳子的截断面,它的文化内涵也和绳子表达的意义一样,周而

30、复始的旋转,螺旋式的发展永远向前没有尽头,它联系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通达着和谐与平衡的美,“太极”这个符号图形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源于“绳文化”给予的启示。再看看“易”文化之前的“先易”文化,“河图”和“洛书”文化,简称“河洛文化”,“河图”和“洛书”的表现形式就是上古“结绳记事”的一种表现形式,上面的 1 10 的十个数,表达的数理关系是用绳子串联在一起的,这就是古代人表现“天人”哲学观的一种方法。在这里“绳”与“人”尤于一体,联系着天与地。中国人很讲究集中众人的力量与智慧的弘扬,很习惯的会说道“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的文化精神。“丝绸”是我国“绳文化”的骄傲,一条丝

31、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的商业贸易,像一根无形的绳子联系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东西方友好交往的历史也在这条路上衍生、发展和延续。在我国传统婚姻与因缘上经常会说道“千里因缘一线牵”,总是守望着月老的“红线”把两个有情人牵连到一起,结成一桩美好的姻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家里挂上一串“中国结”作为装饰,增添一些喜庆与祥和的生活气息,或者把“中国结”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中国结”体现的是中国文化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它象征着把我们每个中国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电线”是“绳”的一种升级产物,它具有“绳”一样联系事物的自然功用,把电线剪断,它的截断面也和绳子一样,至少有两股缠绕在一起,一个是正电一个是负电,它

32、的结构如同太极图所谓“一阴一阳为之道”。现代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到网络技术,经常会说到网络捆绑技术。例如QQ和手机捆绑在一起,座机与手机捆绑在一起,实现多方位信息连接。在这里笔者简要的举了几个例子就涉及到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哲学思想、文化生活、民族精神、经济贸易与科技技术,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绳文化”的魅力无限。六、绳文化在人类社会飞跃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从百万年前,人类制作出第一个飞石索,到夏商周三代之前的史前文化,人类的文明于其称作“石器时代”,不于称作“结绳而治”的时代。在这段历史里出现了很多比石器更先进的物质文明。例如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纺织技术、制陶技术、建造技术、手工艺技

33、术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远远超过石器文化的层面,在这个时期“绳子”的功用一直没有改变,它联系着诸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例如钻孔技术、纺织技术、制陶技术、建造技术、手工艺技术、渔猎采集、结绳记事、榫卯结构、项链配饰、钻井取水、升降牵引、丈量土地等等无不渗透着“绳文化”的灵魂。直到新石器时代向铜器时代过度的金石并用时代,金属器的出现,绳子才出现第一次新的飞跃,一个新的化身,金属制成的绳子(铜锁铁链、金属丝线、钢绳等),这个时期大约经历了五六千年。直到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 H.C.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后,许多物理学家便试图寻找它的逆效应,提出了磁能否产生电,及发现多种形态的电流,之后托马

34、斯阿尔瓦爱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 1847 1931)发明了电灯、电报、留声机、电影等, 1946 年 2 月 15 日在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宣告诞生。人类才慢慢进入网络和信息的时代。在这个时期,绳子出现了第二次新的飞跃,这便是虚拟的绳子(电线、光纤、电缆、无线电、摇感、网络等)。在此不禁要感叹一下“绳文化”的伟大,因为“绳文化”它贯穿了人类历史的始终,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种东西可以和绳子相提并论,没有一种东西可以和“绳子”一样,紧跟时代的潮流,始终走在人类文化科技进步的最前沿。哪怕人类社会再过上几百万年,“绳文化”依旧是人类社会进步与人类智慧的桥梁。学 术 论 坛前 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文化创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