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中国 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草 案) 二 一五年 五 月 2 目录 中国 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 3 一、卒中防治中心 . 3 (一)基本条件 3 (二)组织管理 3 (三)建设要求 4 (四)服务要求 5 二、高级卒中中心 . 6 (一)基本条件 7 (二)组织管理 8 (三)建设要求 8 (四)服务要求 9 三、国家示范卒中中心 10 (一)基本条件 . 10 (二)组织管理 . 11 (三)建设要求 . 12 (四)服务要求 . 12 附录:中国卒中中心流程认证及质控考核指标 . 14 3 中国 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脑血管病临床专科的建设与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
2、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 工程委员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医疗机构对脑血管病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的实际状况,拟定了 中国 卒中中心建设标准。卒中中心设臵分为“卒中 防治 中心”,“ 高级 卒中中心”和“ 国家 示范卒中中心”三级。各级卒中中心参照本标准建设和管理。 一、卒中 防治 中心 “ 卒中 防治 中心 ” 是能为卒中患者提供基本的、标准化的诊疗服务 , 具备必要的卒中专业人员、基本设施设备、专业技术和卒中救治流程的医疗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二级及以上医院资格。 2.设臵神经内科(和 /或神经外科,急诊科)开设床位 30张以上。 3.从事卒中诊
3、疗的各级各类人员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质、大型仪器上岗资质等执业许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 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 有 卒中早期康复 治疗 的康复科 (或 专业 )。 (二)组织管理 4 1.成立以 医 院 主管业务 领导为 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 为成员的 卒中中心 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卒中中心副主任兼任) ,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明确。 2.成立以 神经内、外科 医师为主体 , 卒中诊疗相关专业骨干医师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 、 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依据 国家卒中诊治规范 及 指
4、南,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预案, 建立 绿色通道,由专人负责卒中相关信息的登记与上报。建立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 5.设臵 由专人负责的卒中随访、健康宣教、继续教育及科研等 岗位 。 (三)建设要求 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 的设备、设施 。 2. 急诊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 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和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的卒中急救小组,能够 24 小时 /7 天在岗服务 。 3.卒中救治团队由具备资质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 具有经过 高级 及 以上 卒中 中心
5、培训 的 卒中 救治 医生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 /或介入医师、5 影像、康复医师, 掌握颈动脉彩超、 TCD,和 /或 TCCD( TCCS)及经胸超声心动图 、和 /或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检查的超声科诊断医师 )。 具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卒中护理团队。 4.卒中救治团队 专业人员能快速反应 , 为卒中患者提供诊断、评估、 救治 及转运 上级卒中中心 等基本的医疗保障,为争取急救时间窗提供 规范、快速 的诊疗服务。 5.具备对下级医疗机构的卒中救治提供指导教育,与 120等急救体系对接和接受上级医院会诊、远程卒中救助及转诊患者的机制和措施。 6.建立符合标准的卒中登记 、 上报 、 随访系统
6、及 数据库 。 (四)服务要求 1.能实施卒中急性期规范化救治,急性卒中患者 抵达急诊至 卒中团队接诊 时间小于 10 分钟, 急诊 CT(患者到院到 CT完成)时间小于 25 分钟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到达急诊至开始 静 脉 溶栓的时间 小于 60 分钟。 2.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率不低于 2%。 3.能执行规范化的卒中 一、 二级预防。 4.能开展早期卒中康复治疗。 5.能在 45 分钟内出具全血细胞计数、快速凝血试验,血生化检查结果。能开展脑卒中基本病因学及常见相关危险因素检查。 6.能 保证全天候 开展心电图、胸片检查。 6 7.能 保证全天候 开展头颅 CT 平扫。 8.执行卒中
7、规范化防治的总体达标率在 65%以上。 9.建立卒中患者专业数据库,由专人负责并定期上传卒中病例信息(应包括患者直接联系方式) 至中国卒中 数据 中心 ,卒中病例数据上传率 85%。 10.能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卒中量表 ( 如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等 ) 进行评估。 11.能对卒中患者采取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常见并发症 进行救治的 必要措施。 12.能对卒中患者常规进行液体和营养状况评估,不能正常经口进食者胃肠条件允许时能够早期进行鼻饲,并进行有效监测。 13.门诊医生能积极倡导并推广卒中防控 5 项简易措施:并规范干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卒中
8、危险因素;进行体力活动及常规锻炼;健康饮食,避免肥胖;戒烟限酒;学会识别卒中预警症状和应对方法,定期体检。 14.制定 社区卒中健康教育与预防计划,开展本区域内的群众健康宣教工作 。 组织乡镇卫生院和 城市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进行卒中防治培训工作。 二、 高级 卒中中心 “ 高级 卒中中心 ” 是能为卒中患者提供标准化诊疗服务为宗旨的区域性卒中防治中心。 在达到“卒中防治中心”建设标7 准的基础上, 能 够开展标准化的卒中二级预防和 实 现 卒中急性期规范化救治 , 常规开展各类卒中的外科干预和血管内治疗,有较快的应急反应能力及措施,具有标准的卒中救治临床路径,能严格执行国家卒中防治规
9、范,能承担卒中救治中心或县区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起到承接下级和上级卒中中心患者双向转诊的作用,具备较完善的远程卒中支持体系。 (一)基本条件 1.三级医院资格。 2.卒中诊疗相关执业科目已注册,并定期核准 校 验。 3.具有 独立设臵 的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为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专科。 4.开设符合设臵标准的脑血管病诊疗病区。 5.独立设臵符合标准的 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 ,开设床位10 张以上。 6.开设卒中专科门诊,能够开展规范的卒中筛查、高危人群干预及随诊。 7.开设卒中康复门诊或病房,或与院外康复中心建立网络合作。 8.医院具有脑卒中健康宣教、专业
10、培训所需的条件和设施,已建立相应的健康宣教和专业 技术 培训 及 卒中中心工作人员继续医学教育 体系 。医务人员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不低于70%,相关学科医务人员知晓率不低于 85%。 8 9.医院要开展全国统一的脑卒中专科病历标准化建设,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住院数据、随访数据等信息直报工作机制,以规范卒中诊疗、加强临床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10.建立脑卒中相关人员培训专项基金 及 相 关 使用记录。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 (脑血管病专业) 、急诊科 骨干医师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骨干医师为依托的救治小组。设立 脑血管病 急诊窗口,保证 卒中中心 绿
11、色通道畅通 。 2.以卒中诊治相关规范为依据,按照卒中相关诊治指南,制定各类卒中病种救治预案和工作流程。 3.建立卒中住院登记及随访登记数据库,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患者随访管理制度和信息上报制度。 4.设臵专人负责的卒中健康宣教、继续教育、科研 工作小组 。 (三)建设要求 1.设臵 脑血管病急诊 绿色通道 和 急诊值班( 24 小时 /7 天)的卒中救治小组 。脑血管病急诊 值班负责人应由经过卒中专业培训的具备主治医师 (或以上)职称 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生担任。 2.具备脑血管介入治疗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9 3.具有卒中单元多学科协作小组,能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支持、功能锻炼及综合物理治疗
12、等。 4.建立脑卒中急症患者诊疗“绿色通道”,整合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组成 卒中急性期 溶栓 、血管内治疗及外科手术 专业小组,从患者急诊入院评估 及 多学科专家会诊 至 治疗方案的实施过程不应超过 60 分钟;与本 地区 急救中心 及卒中防治中心 保持密切联系 , 具有 对于转运 至本中心 的 脑血管病 急诊 患者有效接收 、 及时 分诊 和处臵 的能力 。 5.能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引流术、动脉瘤夹闭手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动静脉畸形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等。 6.具备开展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条件和技术能力,包
13、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语言疗法、认知及心理疗法等技术项目及治疗设备。具备营养障碍管理医师。 7.建立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及双向转诊制度;能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8.有明确的相关文件,根据 脑卒中 诊疗 规范 及 指南,制定本中心脑卒中诊疗流程,并定期审核及修订。 (四)服务要求 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率不低于 4%。 症状性和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并发症 应 低于 5%和 3%。 10 2.康复治疗师在患者入院 24 48 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基本功能评定,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3.能够 24小时 提供医学影像 检查 诊断服务,对卒中患者实施 CT或 MRI优先检查;可开
14、展 CT和 MRI的灌注成像、血管成像等检查。 4.能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 24小时 /7天)和血管功能评估。 5.能够 采用 神经外科、血管外科 和 介入治疗等 技术 手段 治疗 或预防 各 种 类型卒中 : 急性缺血性 和出血性卒中、 自发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 颅内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 6.能够向各级医院双向转诊患者及提供远程会诊,实现卒中信息数据网络直报。 7.执行卒中规范化防治的总体达标率在 75%以上。 三、 国家 示范卒中中心 “ 国家 示范卒中中心 ” 是能够积极探索卒中防治模式,提供标准化医疗服务、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进行科学研究的医疗中心和教学、科研基地。 既具有 坚实的
15、多学科 诊疗 基础又有专业学 科 的 优势; 在达到“高级卒中中心”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既能为大多数患者提供标准化诊疗服务,又能为复杂、少见、特殊的卒中患者或 合并 多脏器 功能 损 害 的重病患者提供多学科高级技术支持。 (一)基本条件 11 1.三级甲等医院资格 并具备 CT(256 排或以上 )、 MR( 3.0或以上) 、 DSA 及 整合术中放射影像设备的复合手术室等 。 2.独立设臵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神经介入科等科室专业人员整合组成的卒中诊疗中心 ;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放射科为国家级 重点学科(或 临床重点专科 ) ; 承担国家级或省 部级专业技术质量控制中心的工作。 3.承
16、担国家级卒中 指导 中心与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职能,牵头国家级卒中重点临床与基础研究项目。 4.独立设臵符合标准的 神经科重症 监护 病房 ,床位数 20张,高级技术职称医师不少于 4 人 , 护士长为主管护师或具有5 年以上工作经验 , 病房床位 /护士配比 为 1: 1.5-1.8。 5.具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神经放射 诊断 、检验及神经重症监护医师组成的独立团队,即卒中中心团队,24 小时 /7 天急诊值班或会诊,具备 24 小时动、静脉溶栓的能力。 6.以 我国 脑卒中防治 有关规范和国 内外 卒中防治指南为依据,制定筛查与防治流程,参与国家相关规范 、流程 的编订,建设区域合
17、作的卒中防治体系、远程卒中救治体系,建立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住院及随访数据库。 (二)组织管理 12 1.以卒中诊治相关规范为依据,制定各类卒中病种救治预案、脑卒中预防至康复的整体工作流程,落实定期改进的具体措施和记录。 2.建立专人专业的卒中患者随访管理 (建立随访制度,设立随访门诊,增加随访流程 )和信息上传制度。 3.具有负责卒中健康宣教、继续教育、科研的独立或兼职部门,具有新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团队和疑难病会诊中心。 4.数据信息中心(区域性、省域):实行医、教、研信息化管理。 (三)建设要求 1.建立 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血管外科、急诊科、康复科、超声及影像科等科室优秀人才为
18、主力的独立卒中中心。 2.医院建立脑卒中专业人员培训、多学科联合例会、会诊、查房等制度。 3.设臵动静脉溶栓治疗规范,具备卒中标准化救治能力。 4.具有专业的卒中科研 、 数据管理和教学培训机构 。 5.具备 一定 的新技术 、 新药、新器械的开发和转化能力 。 6.卒中网络建设:建立卒中协作网,进行科研、教育、培训的协作,以及与国外专业机构的学术交流。 (四)服务要求 13 1.能够规范开展血管 功能 评估 、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 手术 及 动脉内溶栓、碎栓 、 取栓等先进的卒中干预诊疗技术。 2.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率不低于 6%。 3.执行卒中规范化防治的总体
19、达标率在 85%以上。 4.能 开展 针对 卒中 诊疗 的基础 与临床 研究、药物研发和教学 培训等 工作 。 14 附录 中国 卒中中心 流程认证 及 质控 考核指标 一、卒中中心 流程认证指标 1.接诊流程实施 1.1 急性卒中患者 抵达急诊 10 分钟内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 生命体征评估; 1.2 急性卒中患者 抵达急诊 45 分钟内完成 包括 头部影像学检查、血生化及其他 全部 辅助检查; 1.3 相应时间窗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或尿激酶应用的评估 ; 知情告知及动、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 、 介入 、开颅手术等治疗 ; 即启动卒中治
20、疗干预的时间 不超过 60min; 1.4 吞咽困难评估。 2.入院 48 小时内实施 2.1 抗血小板治疗; 2.2 预防深静脉血栓( DVT); 2.3 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2.4 早期康复评估及治疗; 2.5 早期营养支持治疗; 2.6 早期 吞咽功能评价; 2.7 健康宣教(戒烟等)。 3.入院 1 周内实施 3.1 血压评估与管理; 15 3.2 血糖评估与管理; 3.3 血脂评估与管理; 3.4 血管 功能 评估。 4.出院考核 4.1 出院时抗栓治疗; 4.2 出院时卒中合并症患者的相应用药比例; 4.3 平均住院日 及住院病死率 ; 4.4 膳食平衡原则及个体化 康复 指导;
21、 4.5 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卒中发作预警,用药依从性等宣教; 4.6 随访管理。 4.6 出院功能评估,生活质量评估。 二、 质控 考核指标 ( 高级 、 国家 示范 卒中中心参考) 1.卒中 患者 抵达急诊 接受 NIHSS 评分的比例。 2.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溶栓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 。 3.在 抵达 医院 60 分钟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 4.在发病 6h 内到达医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 到达急诊至 开始做多模式头 CT/CTA 或 MRI/MRA 的时间。 完成 头颅CT25 分钟的比例; 16 5.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入院到开始血管内治疗的时
22、间。 6. 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 36h 内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患者比例。 7.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 36h 内发生明显颅内出血的患者比例。 8. 对接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 治疗后 90 天 mRS 记录的患者比例。 9. 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术后 24 小时内患者 的 卒中发生率和 死亡 率 。 10.接受 CEA或 CAS治疗的患者在 30天内 卒中 发生 率和 死亡 率 。 11.SAH、 ICH、 AVM 患者 入院时 病情严重程度 评估率。 12.48小时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 SAH患者从就诊到行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术治疗的 平均 时间 。 13. AVM 导致的卒中患者在 30 天内行外科或血管内治疗的比例。 14. 卒中患者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比例及死亡率。 15. 卒中患者行脑室外引流的比例及死亡率。 16. 与 华法林 治疗 相关的颅内出血 率; INR 升高( INR1.4)患者从入院到给予促凝血 治疗后 INR 达标 的 平均 时间 。 17 17. 各类型卒中,颅内外 动脉 狭窄, SAH 或 TIA 患者入组相关 临床试验研究的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