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这一系列的人生课题,都需要同学们观察、思索、实践、选择,同时也需要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
2、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
3、易遇到不适和困难。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是同学们面临的首要任务。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大学是知识的海洋。这里有浩瀚的图书、报刊资料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能使大学生接触广博的知识、锻炼必要的专业技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冲浪,是同学们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这里聚积着众多学者和专家,他们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最新的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熟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在这些良师的指导下,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严格的科学训练,可以系统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接近学科前沿,提高专业能力尤其是专业创造能力。
4、同时,还能通过耳濡目染从良师那里学到做人的道理,接受人格的熏陶。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这里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的重要摇篮。引领学术风气,促进思想交流,陶冶品德操守,建设精神文明,这是大学的灵魂之所在。同学们可以在大学里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广泛地汲取各种新的思想和学术成果,不断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党和国家为大学创造了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是希望同学们努力发奋学习,尽快成长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
5、性。大学实行的是学分制,除了公共科目、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属于必修之外,各专业都开设选修课,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修相关课程,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增多,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加。大学图书资料和各种信息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熟练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资料和掌握信息,成了必备的学习技能。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生活环境的变化。进入大学之后,同学们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许多同学还远离家乡,衣食住行学等日常问题,都要自己安排。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存在差异,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
6、理解和关心成为一种需要。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会很快适应,应对自如;自理能力弱的同学,则可能计划失当,顾此失彼。因此,同学们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社会活动的变化。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增多;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学生社团的活动也丰富多彩,同学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在相互交往中增进同学间的情谊。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无论
7、是学习、生活、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说,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为了给自己的人生理想夯实基础,就需要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虚心求教、细心体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随时都会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人,需要去交往;过去没有做过的事,需要学着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需要自己来解决。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学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
8、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人们常说,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意思是说,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进入大学,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不同了。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而且要在素质上不断提高。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学习。它要求同学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自觉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但同学们不能被动地接受教师
9、的指导,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领悟。在大学阶段,大量的自学时间,自由的学习空间,对自主学习理念的培养提出了必然要求。同学们要学会根据教学计划和自身所学专业的特点,合理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学习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认真学好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学好与专业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学好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的各方面知识。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探索求知的热情,学会如何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学会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学习也不仅是掌握课堂知识、向书本学习,还
10、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本领,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按照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做人处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首先要坚持脚踏实地,打下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时又要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努力从事探索活动,培养创新精神。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事业,要求同学们在大学阶段就自觉培养创新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组合、加工、消化已有知识,而且要力求有所发现、
11、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勇敢地追求真理,掌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养成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更新和增长空前快速。对任何人来说,仅凭已有知识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大学阶段,同学们学习了最新的专业基础知识,但仅有这些知识还是不够的。要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学期间就要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并不是告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四、培养优良学风在大学阶段,学习是同学们的首要任务,是大学生活
12、的中心内容。只有学风端正,才能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光,学到扎实的知识,掌握真正的本领,培养创造性精神,圆满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学习任务。同学们是未来建设国家的宝贵人才,只有养成优良的学风,才能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担当重要的责任,有所成就,有所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优良的学风是同学们一生的宝贵财富。养成优良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唐代思想家韩愈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优良的学业是辛勤汗水的结晶,突出的成就只有通过刻苦学习和拼搏才能获得。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
13、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大学学习内容的专业性、系统性的特点,在广度和深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这就要求同学们更加刻苦、更加勤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肃是指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学习作风,反对学习上轻率飘浮、马虎应付的态度;严格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要弄懂弄通,对技术的掌握要严守规范,反对粗制滥造和不求甚解,反对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严密是指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包括在学习的安排上要周全有序,有条不紊地妥善处理学习中的各种关系。要坚决抵制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坚决抵制违反科学和学术道德的不良风气,做
14、一个有科学道德和学术道德的人。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就是要培养扎实打基础、老实做学问的学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谦虚是求实的必然要求,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博采众长,打开知识的大门。同学们要培养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奋发、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人才,作为今后几十年社会各条战线的骨干,更需要自觉培养勇于创新的品质和才干。要积极进取,形成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面向现实
15、、扎根实践,培养过硬的动手能力。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新一代大学生要在实现这一宏伟蓝图中发挥重要作用。同学们要刻苦努力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专业基础,不断提高和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将来在祖国各个建设岗位发挥骨干作用做好准备。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
16、有所建树的人。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所谓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人的历史使命。人的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17、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20 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继续破浪前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
18、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学技术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
19、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发展本国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增强科技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面对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趋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奋起直追,这样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
20、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远见的人,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
21、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在世纪之交,江泽民曾向全国大学生明确提出:“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 ”能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前进要发展,就会面临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才能把握和创造机遇,
22、才能把握和创造未来。同学们应该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更快更好地成长和成熟起来。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同学们从进入大学校园起,就应当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以理想信念为核
23、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增强遵纪守法观念,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在智育方面,同学们需要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比较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培养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在体育方面,同学们要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
24、基本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身体健康,才能胜任今天的学习任务和明天的工作职责。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育方面,同学们需要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加强审美修养,提高审美能力,认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历史
25、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生命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极好历史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做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
26、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就是说,只有用“德”来统帅“才” ,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只有以“才”支撑“德” ,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 “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
27、展的一个重要标准。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中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 “知行统一”是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能否做到言行一致,是他能否在立身处世等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人和人的相处中,既要重视言,更要重视行。要看他能否做到言行一致。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比如
28、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了,但是否去做了;应该改正的错误,认识到了,但是否去改了。一个大学生如果能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的道德人格必然会不断完善。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着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更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已成为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于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具有关键性作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
29、根本的是要澄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因此,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必须把它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贯彻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全过程。一、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2006 年 3 月 4 日,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
30、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凝炼升华,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
31、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每个公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明确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也明确了大学生的成才目标,为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在实践中锤炼优良的思想品德,把自己锤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指明了方向。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也是未来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重要体现者,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如何、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事关祖国的前途命运。党和人民对大学生寄予了殷切期望。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深入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
32、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真学、真知、真用,努力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者。大学生对推动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学们不仅自己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动推动全社会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争当“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通过大家一起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为更多的群众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3、。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十分丰富。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就要树立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弘扬爱国精神,践行报国之志,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抵制和反对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就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心系人民、关爱他人、扶贫帮困、热心公益,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社会多做贡献,抵制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和行为。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就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按科学规律办事,抵制和反对各种违反科学的思想和行为。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
34、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勉敬业的精神和品德,抵制和反对一切贪图安逸、厌恶劳动的思想和行为。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就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学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抵制和反对一切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就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人之本、成事之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恪守诚信,抵制和反对惟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等思想和行为。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就要自觉增强法律和纪
35、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自觉遵守纪律,抵制和反对无视法律权威、轻视纪律规章、干扰公共秩序、违法犯法、破坏纪律的思想和行为。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就要深刻认识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精神,抵制和反对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等思想和行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将伴随中国特色
36、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而更加完善,将在亿万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一代代的传承中不断丰富发展,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把思想道德和法律要求转化为内在的思想品质,把知“八荣”明“八耻”变成自己的行为标准和自觉行动,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要坚持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先进模范人物是我们社会的优秀分子,他们不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也为人们树立了崭新的道德标
37、杆。同学们不仅要像他们一样为社会做贡献,也要像他们一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结合,刻苦学习,提高本领,努力为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思想认识转化为自觉行动的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人人自觉参与、自觉实践。同学们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之中,以“八荣八耻”为座右铭,时时处处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实践中领悟“八荣八耻” ,自省自警、自珍
38、自爱,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逐步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道德操守,成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准则。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要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重点,全面加强自身的修养。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这个有机体中不可缺少的两种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辨别是非、区分善恶、判析美丑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点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在学习、实践、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纪观念,使自己真
39、正成长为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才。第四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和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根本任务。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深刻的思想性。本课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引导大学生确立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帮助同学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40、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学校教育是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的,这是教育的本质任务和普遍规律。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门课程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实际,回答同学们普遍关心、经常思考和需要解决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帮助同学们释疑解惑,提高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为现在和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较强的理论性。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普
41、遍关心的人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纪律等方面的问题而开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相比,更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领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回答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方面的各种理论与实际问题,向同学们传授科学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知识;二是把高校多年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基本经验,以及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探索加以科学总结和提炼,使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三是充分吸收和反映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系统回答同学们在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中的一些理论热点难点问题,使这门课具有雄厚的
42、科学基础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使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与同学们的文化知识修养融为一体。突出的综合性。本课程的“思想道德”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其内容包括科学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本课程的“法律”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本课程将思想道德与法律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紧密关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受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制约,同时又反映和作用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它们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共
43、同的理论基础;它们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与利益的体现,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的社会规范;它们的许多原则和内容也都是相互联系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法律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了制度保障。鲜明的实践性。本课程强调引导同学们通过“知” 、 “行”统一进行自我修养。青年时期注重修养,陶冶情操,对自己的一生将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古代, “修”是切磋琢磨, “养”是涵育性情和陶冶情操, “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 ” 这一认识,对同学们加强自身修养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发
44、展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相结合的辩证过程,外部的教育和他人的帮助只是这个过程的外在影响条件;只有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躬身实践,才能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心灵的品质、落实为自觉的行动。因此,本课程特别强调自觉修养,同学们不仅要学习正确的理论知识,更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身体力行,化知识为德性,化德性为行为。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形成、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同学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帮助同学们正确面对“立德”和“树人”的问题。一个人是否遵守道德和法律,是否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可以说是他
45、能否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生活、能否被这个社会所接纳的关键。道德与法律是一个社会赖以发展和稳定的两大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人自我完善的重要方面。人需要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求得不断的进步。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提高的过程,就是人们自我改造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同学们自觉融入社会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因此,同学们健康成长成才的过程,就必然伴随着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本课程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重点是全面、深入地理解素质教育和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深刻地体会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自身、
46、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重要意义。帮助同学们懂得这样的道理:只有个人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国家、社会、民族以至家庭、个人,才能兴旺发达。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有用人才,不但是国家、社会和民族的期望,也是家庭的期盼。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是这样一个伟大历史进程的亲历者和中坚力量。为此,同学们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目标。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有助于同学们全面健康发展,最终成长为一个真正有
47、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理想信念是青春的光和热。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同学们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创造生活
48、、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和物质精神需要。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正是理想的基本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和人们所处经
49、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同,所处的阶级关系与阶级地位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人们也会不断地调整、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想。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所描绘的不是现状,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直观的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科学的理想不同于人们头脑中的空想。空想尽管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缺乏实现的可能性。科学的理想以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为根据,是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运动趋向的一致性的反映,对现实有指导意义,因而也对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有着巨大的感召力。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理想对人的激励与鼓舞作用,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密切相关。只有科学的、崇高的理想,才能够给人们提供终身不竭的精神动力。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