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易地扶贫开发转移安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项目概要和目标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会 泽县二 一一年度易地扶贫开发转移安置项目1.1.2 项目总负责人:梁志强(县委副书记、县长)1.1.3 项目主办单位:会泽县人民政府1.1.4 项目承办单位:会泽县易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1.1.5 项目主管部门:曲靖市扶贫开发办公室1.1.6 建 设 性 质 : 新建1.1.7 项 目 建 设 期 :2011 年至 2012 年1.1.8 项目建设地点:会泽县境内1.1.9 转移安置人口数量:117 户 500 人1.2 项目背景和由来1.2.1 背景:会泽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位于三省
2、八县交界,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因境内金沙江、小江、牛栏江、以礼河四水交汇而得名。县情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人口大县,辖 21 个乡(镇)376 个村委会(社区)5089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100.74 万人,是全省第三人口大县;二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 93.34 万人,占总人口的92.7%;三是 贫困大县 ,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截止 2010 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 56.3 万,占总人口的 55.9%;四是山区大县,国土面积 5854 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 4017 米、最低海拔 695 米,集深山、石山、冷凉、干热河谷、泥石流滑坡地区于一体,山区占 95.7
3、%;五是革命老区县,自 1926 年有地下党的活动开始,至 1950 年成立中共会泽县委时止,长达 25 年,全县 21 个乡(镇)都留下革命者的足迹。红九军团自 1935 年 4 月 30 日东进会泽,5 月 5 日2西出小江,横穿县境,经过 5 个乡镇,69 个村落,行程约 230 华里,为会泽全县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9 年,经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会泽县列为革命老区县,所辖 21 个乡(镇)均被列为革命老区乡(镇);六是资源大县,磷矿理论储量 44 亿吨,铅锌矿保有金属量 253 万吨,大理石储量 1 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65.6 万千瓦,可开发量 96
4、.65 万千瓦,尚有 54.7%待开发;七是历史文化特色县,会泽古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娜姑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白雾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会馆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是全国 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嘉靖通宝” 是至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 斑铜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总之,会泽县是集农业大县、山区大县、贫困大县为一体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部分地区居住环境十分恶劣,水土资源匮乏,人口超过资源负载能力,居住在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带,丧失了基本的生存条件,需要实行易地转移安置。1.2.2 由来:会泽县 由
5、于受小江、金沙江、牛 栏江和硝厂河等江河的切割,形成山高、坡徒、谷深的地形地貌,全县最高海拔 4017.3米,最低 695 米,相对高差 3322.3 米。年平均气温 12.5,相对温差14.9。高寒冷凉山区最低气温为16;干热河谷地区年降雨量不足 600mm,最高气温可达 47。会泽历史上的冶 铜业远近闻名,由于大量砍伐树木冶炼,造成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位于小江断裂活动带上,年均地震微动上百次,山体断裂滑坡,泥石流频繁,蒋家沟泥石流源流补给区就在我县境内,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另外,由于干旱、霜冻、洪涝、冰雹和风灾等自然灾害历年来时有发生,造成粮食减产。加之境内水、电、路基础设
6、施滞后,经济基础脆弱,经济结构单一,劳动者素质低,人口基数较大,土地严重超载,土地资源3远远适应不了人口的需要,故全县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十分艰巨。截止目前,全县仍还有住房困难户 7.4 万户,有 45.8 万人 68 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未通村组道路的自然村有2034 个,未通电 389 个自然村,仍有 9472 户用不上电,7.4 万户没有实施电网改造;有 12 个乡(镇)无小(二)型以上水库,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有 166 个行政村没有合格的村卫生室,有 284 个行政村未建文化场所,有 934 个自然村未通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 瓶
7、颈” 问题给当地群众的生 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困难且增大了生产成本。许多地方虽然通了公路,但等级较低,晴通雨阻,买难卖难问题仍十分突出。许多地方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物资、资金、信息、技术、人员流动慢,商品经济不发达,脱贫难度大。目前,全县尚有 32 万人居住在 25 度以上的高寒冷凉山区和“两江” 流游地区,有 3.5 万人急需易地搬迁。根据曲靖市财政局、曲靖市扶贫办关于下达 2011 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并拨付资金的通知(曲财农2011112 号)文件精神,下达我县今年易地扶贫开发任务共 500 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250 万元。我县结合实际,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按照就地、就近、小
8、规模集中安置的原则,科学规划、量力而行,严格搬迁对象标准和安置点选择条件。经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并报请县政府研究同意,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安排在 2 个乡(镇)2 个村委会 2 个安置点共 117 户 500 人,其中:者海镇蚂色卡村大弯地小组 63 户 284 人,田坝乡卡竹村晌午台小组 54 户 216 人。本可研报告是在经核准的项目计划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多方咨询论证,评估测算后编制。1.3 项目依据1.3.1 项目政策依据云南省“十二五 ”易地扶 贫开发规划;曲靖市 财政局、曲靖市扶贫4办关于下达 2011 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并拨付资金的通知(曲财农2011 112
9、号文件)。1.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1.3.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实施易地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政府扶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解决我县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些地区近年来虽然各级给予了较大投入和多方支持,但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人口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解决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我县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各级党委、政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开发式移民扶贫,依托本县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培养优势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人的脱贫问题。者海镇蚂色卡村由于村民居住紧邻矿区,长期受到污染,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已丧失基本
10、生存条件,急需搬迁解决;田坝乡卡竹村苏斗河小组以冰雹、洪灾、大风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且地质疏松,导致泥石流灾害的不断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处于受威胁中,目前急需通过易地搬迁解决。1.3.2.2 项目建设的意义:一是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通过实施县内转移安置,减轻转移区人口压力,有利于转移区退耕还林(还草),促进植被生长,恢复生态防治水土流失;二是充分利用资源,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三是有利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群众信访等问题,者海镇蚂色卡村胡家坡小组紧邻驰宏公司生产厂区,多年来受冶炼厂废水、废气的污染,已经不能正常生产生活,为此信访、人访不断,至今未能解决,近年来
11、甚至经常聚众围堵厂区,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政府维护稳定的压力越来越重,经多方调研论证, 认为要彻底解决这一顽疾 ,只有通 过实施易地转移安置,方能减轻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1.4 项目目标51.4.1 开发目标:转移安置人口数量 117 户 500 人1.4.2 项目组成1.4.2.1 安居工程。规划本着因地制宜,考虑土地不可再生的特殊性和居住的可持续性,居民住户经营农、林、牧的客观性,房屋建设达防震 8 级标准,故每户居民住户均按宅居地 120 平方米,建房按 60平方米以上面积布置,拟建安居房 117 套 10440 平方米,投资 442.4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 175.5
12、 万元,群众自筹 266.92 万元。 1.4.2.2 基础设施建设1.4.2.2.1 基本农田地建设:建基本农田地 550 亩,其中,土壤改良、配方施肥、深翻土地、培肥地力 250 亩,种植绿肥 300 亩。投资 6.5 万元, 其中, 财政资金 5.5 万元,群众自筹 1 万元。分别为,田坝乡卡竹村晌午台小组深翻土地、培肥地力 250 亩。者海镇蚂色卡村大弯地小组培肥地力种植绿肥 300 亩。1.4.2.2.2 人畜饮水工程:安装管道 9 公里,新建取水池 1 个,蓄水池 1 个 50 立方米,共需资金 21.7 万元,其财政补助资金 18 万元,群众自筹 3.7 万元。1.4.2.2.3
13、 通路工程:新修进村公路 1 条 172.5 米;硬化村内道路 2条 2790 平方米,分别为者海镇蚂色卡村大弯地硬化村内街道 1 条,长 350 米,宽 6 米,厚 25 公分(15 公分 块石、10 公分混凝土),面积 2100 平方米。田 坝乡卡竹村晌午台安置点新修村组公路 1 条长172.5 米;硬化村组公路 1 条长 172.5 米,宽 4 米,共 690 平方米。总投资 18.74 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 14.26 万元,群众自筹 4.48 万元。1.4.2.2.4 通电工程:安装 S9-160/10 配电变压器 1 台,安装 200kw变压器 1 台,架设 0.4kv 输电线路
14、 1 千米,架设 10kV 线路 1 公里,9米电杆 20 棵,安装电表 117 只。投资 16.85 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 13.3 万元,群众自筹资金 3.55 万元。1.4.2.3 配套工程61.4.2.3.1 生态建设:新建节能灶 117 眼,改卫生厩 54 间 1080 平方米,建公共厕所 2 所。投资 18.51 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 13.74 万元,群众自筹 4.77 万元。1.4.2.3.2 产业扶贫:种植核桃 250 亩。总投资 7.8,其中, 财政补助资金 5.3 万元,群众自筹 2.5 万元。1.4.2.3.3 科技培训:举办种植、养殖业培训 9 期 500 人(
15、次) 。共需资金 4 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 4 万元。分别为:者海镇蚂色卡村大弯地培训农村实用技术 5 期 300 人(次),投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2 万元;田坝乡卡竹村晌午台培训农村实用技术 4 期 200 人(次),投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2 万元。1.4.2.3.4 其它:投资 0.4 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 0.4 万元。2 开发区环境条件2.1 项目迁出区概况2.1.1 者海镇蚂色卡村委会胡家坡迁出点2.1.1.1 地理位置及范围:蚂色卡村委会位于者海镇东面,东接集镇、西 连阿依卡村委会、南至二尖山脚、北与矿山镇接壤。2.1.1.2 水文气象:境内属于南温 带气候,气温垂直分布明 显
16、,水平分布复杂,季节反差现象明显,旱灾、冰雹、冷冻等气象灾害频繁。年平均气温 12.6,全 年 无 霜 期 202 天 ,10的 有 效 积 温 2932,年平均降水量 847.1 毫米,年日照时间 2010 小时。2.1.1.3 地形地貌:地势北高东低,起伏不大。土壤为红壤及红棕壤。2.1.1.4 水资源状况:生 产 生 活 用 水 靠 长 海 子 水 库 供 给 ,干旱缺水现象非常突出,加之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不够,群众人畜饮水十分困难。2.1.1.5 生态环境状况:贫困人口多居住在山区半山区,干旱缺水,土地贫脊,人畜饮水困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文化、教7育、科技、卫生落后,经济
17、结构单一,集“ 老、少、边、穷”于一体的特困山区,是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难点。2.1.1.6 自然条件及生存条件: 蚂色卡村胡家坡小组位于驰宏公司后大门,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已被矿区严重污染,房屋瓦片腐蚀严重,椽子腐朽。耕地无法种植;水源含铅,含酸严重超过饮用水标准,直接威胁着 63 户 284 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急需搬迁。2.1.1.7 基础设施状况: 蚂色卡村委会胡家坡小组交通晴通雨阻,农户虽有照明电,但电杆陈旧,属简易通电,电压极不稳定,经常停电。学生上学需到 1.5 公里外的新工地小学上学。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滞后,阻碍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2.1
18、.1.8 迁出原因:蚂色卡村委会胡家坡小组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驰宏公司者海生产厂区后大门,驰宏公司和周边冶炼厂的“三废” 排放直接影响着搬迁移民的生产生活,当地群众无法就地安心居住,生产、生活用水含铅,含酸超过安全引用水指标,可用水源极为馈乏。虽通电,但杆子陈旧,电损严重,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因土地被污染,农业难以持续、稳定发展,已基本失去了生存条件。2.1.2 田坝乡卡竹村委会迁出点2.1.2.1 地理位置及范围: 卡竹村位于田坝乡政府西南面约 16 公里处。东 与海山村接壤,南与曾家湾村接壤,西与驾车乡毗邻,北与板坡村连接。全村平均海拔 2050 米。全村共有 13 个村民小组 960 户
19、 3644人,有总面积 1300 公顷,占全乡总面积的 3。迁出地苏斗河位于卡竹村委会北面 3 公里处,距离乡政府所在地有 13 公里,海拔 2050 米,总面积 19 公顷,是一个比较边远闭塞落后的山区村民小组,只有山间小路与村委会相通。有农户 54 户 216 人,进行搬迁农户 54 户 216 人。2.1.2.2 水文气象迁出区苏斗河小组属于南温带气候,气温垂直分布明显,水平分8布复杂,年平均气温 l4,年平均降雨量 1000 毫米,年平均日照 2004小时,全年无霜期为 193241 天。2.1.2.3 地形地貌迁出地苏斗河地势东西高、南北低,呈阶梯状递降,地形破碎复杂,山脉纵横,沟壑
20、幽深,山高坡陡,地形崎岖,岩石裸露,植被稀疏,分高中山峡谷地貌、高中山高原地貌、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现居住地已形成滑坡。2.1.2.4 水资源状况迁出区苏斗河水源较远,缺水极为严重,只能靠远距离用水管引水和水窖蓄积雨水的方式解决人畜饮水,历年建的水利工程太少,基础设施薄弱,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属于山区雨养农业,处于靠天吃饭的特殊生存环境,群众生活十分艰苦。2.1.2.5 耕地数量、类型及开发程度和利弊状况卡竹村共有耕地 256.5 公顷,人均 1.05 亩,其中:水田 75.5 公顷,25以上坡地面积 181 公顷,占耕地面 积的 70。迁出区苏斗河村民小组现有耕地面积 11.2 公顷,其中水田
21、3 公顷, 25以上坡耕地面积 8.2 公顷,人均耕地 为 0.78 亩,且较为贫瘠,零散分布于山间。低产耕地所占比例大,科技推广普及率极低,耕作技术落后,地膜覆盖率仅为 4,人力投入高而产出低,种地靠天,农业生产效益差,原有的低产坡耕地难以改造为高稳产农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耕地面积开发程度低,只能种植旱季作物和发展畜牧业。2.1.2.6 生态环境状况卡竹村林地面积 936 公顷(其中:有林地 453 公顷、灌木林地 397公顷、疏林地 47 公顷、未成林造林地 39 公顷)。牧草地 13 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53 公顷,交通用地 11 公顷,水域 8.9 公顷,未利用土地 20 公顷
22、。森林覆盖率 72。9迁出区苏斗河林地面积 5.2 公顷(其中:有林地 2.5 公顷、灌木林地 1 公顷、疏林地 1.2 公顷、未成林造林地 0.5 公顷)。牧草地 0.3 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1.5 公顷,交通用地 0.2 公顷,水域 0.3 公顷,未利用土地 0.3 公顷。农作物以包谷、稻谷、洋芋为主,森林以灌木林、人工林为主。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 16,森林覆盖率为 27.5。2.1.2.7 基础设施状况2.1.2.7.1 农业水利工程卡竹村有农业人口 934 户 3540 人,有 1 个村民小组未解决人畜饮水,其中苏斗河村民小组有 54 户 216 人 473
23、头(只)大小牲畜的饮水未得到解决。2.1.2.7.2 田间基础设施工程迁出区苏斗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水资源希缺,基础设施薄弱,田间基础设施不完善,冰雹、洪灾、大风、滑坡灾害严重,群众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2.1.2.7.3 交通、电力迁出区苏斗河座落于高山峡谷之中,大多数农户依旧过着人背马驮的日子,仅有村间小道与外界连通,到目前任然过着“通讯靠吼,交通靠走”的生活;迁出区苏斗河有低压输电线 路 3 公里,但由于没有参加电网改造,电杆配置不合理,线路老化,较多的木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电损加大且电价较高。2.1.2.7.4 社会事业设施卡竹村现有 6 年制小学一所,教职工 12 人,在校生
24、218 人,入学率 94,占地 3000 平方米,课桌椅 140 套,完学率 97。村卫生员 1名,有病房、无病床和医疗器械。迁出区苏斗河无小学、无卫生所,群众就医就学最近要到距村 3 公里的卡竹村委会驻地,十分不便。2.1.2.8 迁出原因。迁出区苏斗河自然灾害以冰雹、洪灾、大 风、10滑坡居多,且灾害频繁发生,导致泥石流灾害的不断发生。耕地较为贫瘠,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脆弱,村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作物常被毁损,导致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已基本丧失了生存条件,因灾致贫返贫现象非常突出。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种养业收入。90的农户住房极为简陋,且房屋处于滑坡、泥石流地段易被风雨摧毁
25、,进行易地搬迁势在必行。2.2 项目安置区建设条件易地搬迁安置点要以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确保搬迁特困农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适龄儿童能上学、生病能就医。一是安置区的选择。迁入点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与周边乡镇没有牵连,土地、户口、学生就读等均在原地,资源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无安全隐患,能满足原住人口及迁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的要求。二是土地问题。安置区土地多为搬迁户现在使用土地,每户占用宅居地 0.3 亩,县土地部门批复同意用地。项目建成后,原住房拆除开发复耕,能满足项目的远期要求。三是安置区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安置区地质稳固,环境条件均较好,适宜人口居住,不易发生二次搬迁
26、,海拔、坡度、降雨量、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无霜期等都能满足项目建设条件的要求,搬迁农户通过艰苦创业,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的目标。四是水资源及水利条件。安置区均有 较好的水源,项目实施后,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有利于群众尽快脱贫。五是交通道路条件。各安置区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能解决大部分群众运输难问题,适宜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七是环境保护条件。各安置区均能被当地环境容量所接受,原住人口和迁入人口能和睦相处,共同实现资源、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规要求,不易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会造成二次搬迁。八是生活设施依附条件。各安置区农村生态能源等配
27、套设施建设能改善安置区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提高生产生活质量,原11有的学校、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公益设施能满足新迁入人口的需要。2.2.1 者海镇蚂色卡村委会安置区建设条件一是安置点紧邻新工地集镇,规划新建主街道一条与集镇连为一体,房屋沿街布置,通过完善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加强对搬迁户的务工技能、养殖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把他们从种植业引导到大力发展养殖业、依托集镇开商店、农家乐、做生意等二、三产业。同时政府主导协调周边企业,从企业使用农民工上给予倾斜照顾,每户有一名劳动力在企业务工,增加收入。确保搬迁户在迁入地安居乐业。 二是安置区地质稳固,环境条件均较好,适宜人口居住,不易发生
28、二次搬迁,海拔、坡度、降雨量、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无霜期等都能满足项目建设条件的要求,并且,安置地远离驰宏公司等企业厂区,搬迁后农户远离污染源,水源取自白脑门水厂 ,完全满足农户的生产生活需要。搬迁农户通过艰苦创业,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的目 标。三是安置区均有较好的水源,项目实施后,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有利于群众尽快脱贫。四是安置区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能解决群众运输难问题,适宜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五是安置区均能被当地环境容量所接受,原住人口和迁入人口能和睦相处,共同实现资源、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规要求,不易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六是
29、安置区农村生态能源等配套设施建设能改善安置区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提高生产生活质量,原有的学校、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公益设施能满足新迁入人口的需要。2.2.1.1 地理位置:大弯地村民小组,位于蚂色卡村委会西南面 1公里处。122.2.1.2 行政区划:蚂色卡村委会管辖。2.2.1.3 自然条件:水 资源丰富,气温条件良好,年平均气温12.6,年降水量 847.1 毫米,自然灾害少,不会出现明显的泥石流及山体滑坡,平均海拔 2100 米。2.2.1.4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现有总人口 158 户 486 人, 贫困人口 358 人,有劳动力 195 人,人均有粮 317 公斤,农
30、民人均纯收入1396 元。2.2.1.5 土地利用现状及利用规划: 有耕地总面积 250 亩,人均耕地 1 亩,林地 25 亩。2.2.1.6 搬迁农户可继续耕种迁出区的耕地和复耕的 250 亩宅基地。2.2.1.7 根据迁入区的 实际情况, 经镇政府与村委会共同研究,反复宣传动员,争取当地群众支持。通过分配后,搬迁农户可耕种迁出地耕地和户均 0.3 亩共 14.1 亩的宅基地。2.2.1.8 安置点建房用地由镇政府和村委会协调后与迁入区的群众以地换地解决。2.2.1.9 迁入区气候,冬、春季晴天日偏多,秋季阴雨日偏多,海拔 2100 米,年平均气温 12.6,年降水量 847.1 毫米,地势
31、平整、开阔,土壤结构及气候条件比较适合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规划村址用地地基稳固,坚实可靠。2.2.1.10 生态环 境现状迁入区森林覆盖率为 45%,除耕地之外,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周围人口密度小,土地利用率低,人畜活动少,植被保护良好。远离污染,气候条件好,适宜农作物种植,增加农民收入。2.2.1.11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弯地安置点距离水源点只有 2 公里,水质优良、符合人畜饮水标准,只需安装管引 3.5 公里,就可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有输电线路经13过安置点,需架设 1线路 1 公里,安装 S9-160/10 配电变压器 1 台和进户电表 67 只,十分方便群众用电。安置点只需新修
32、村组公路 0.35公里,硬化村庄路面 2100 平方米,就可解决交通运输和行路难问题。2.2.1.12 学校、卫生等社会事业配套条件蚂色卡村委会现有 6 年制小学 1 所,教职工 18 人,在校生 400 人,村卫生员 2 名。迁入区距离镇完小新工地小学只 0.5 公里、镇中心卫生院 0.5 公里,教育医疗条件较好,不需新建学校、卫生所等。2.2.2 田坝乡卡竹村委会安置区建设条件2.2 .2.1 晌午台地理位置:位 于 卡 竹 村 村 委 会 西 北 面 0.8 公 里 处 。2.2 .2.2 四至界限及面积:东至卡竹村委会,南至卡竹村周古凹小组公路,西至卡竹村罗家村小组,北至排沙沟,面积
33、211 公顷。2.2 .2.3 行政区划:卡竹村委会管辖。2.2 .2.4 自然条件:水 资源丰富,气温条件良好,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 987 毫米,年均日照 2017 小时,无霜期年均 214241天。地势平坦,不会出现泥石流及山体滑坡,平均海拔 2010 米。2.2 .2.5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晌午台现有总人口 6 户 27 人,其中:农业人口 6 户 27 人,农业劳动力 18 人,剩余劳动力 5 人。年总产量12.5 吨, 单产粮食每公顷 6000 公斤,农业人均占有粮食 495 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 1237 元,实现畜牧业总产值 3 万元,农业总产值 2.4 万元。交通便利,地
34、理位置优越,土壤肥沃平坦,接近市场,可较全面的发展综合经济。土地利用现状及利用规划:晌午台小组总面积 211 公顷,25以上坡耕地 19 公顷,水田 7 公顷,园地 3 公顷,林地 171 公顷,牧草地 1.2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1 公顷,交通用地 0.5 公顷,水域 0.3 公顷,未利用土地 8 公顷。根据迁入区实际情况,经乡政府与村委会共同研究,争取当地群众支持,搬迁农户可继续耕种原宅居地及迁出后调配的土地,人均可达 1.76 亩。142.2 .2.6 生态环境现 状:晌午台森林覆盖率高,除耕地外,生 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周围人口密度小,土地利用程度低,人畜活动少,植被保护良好,不会受
35、到洪水灾害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气候条件好,适宜农作物种植。2.2 .2.7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晌午台安置点距离山背后水源点只有 6 公里,水质良好,符合人畜饮水标准,只需安装管饮 5 公里,新建 1 立方米取水池 1 个、50 立方米蓄水池 1 个就可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有输电线路经过安置点,只需增加 200kw 变压器 1 台,架设0.4kv 输电线路 0.8 千米,安装电表 54 只就可解决群众用电困难。安置点只需新修村组公路 0.8 千米就可解决交通困难问题。学校、卫生等社会事业配套条件:卡竹村现有村完小 1 所,教职工 12 人,在校生 218 人,村卫生员 3 名,迁
36、入点晌午台距离村完小、卫生室 0.5 千米,教育医疗条件较好,不需新建学校、卫生室等。3 开发布置规划3.1 总体规划规划确保安居工程,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兼顾配套设施。以土地定规模,以规模定投资,以投资定项目。安居工程必须保证,基础设施量力而行,缺什么补什么,重点放在水、电、路上,配套设施重点解决基本农田地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教育本着就近上学的原则,不再投入,卫 生室各村都已齐备,不再投入,广播电视已普及不再投入,适当投入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3.2 项目组成3.2.2.1 安居工程 117 套3.2.2.2 基础设施(水利工程、通电工程、通路工程)3.2.2.3 配套工程(高稳产农田地建设
37、、农村能源建设)3.2.2.4 可持续发展工程(产业培育、科技培训)3.2.2.5 社会公益153.3 项目建设顺序具体建设顺序为按路水安居工程电配套工程科技培训,逐 项建设。4 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4.1 安居工程4.1.1 建设规模 新建安居房 117 套 10440 平方米,投资 442.4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 175.5 万元,群众自筹 266.92 万元(详见下表)。会泽县 2011 年度易地扶贫安居工程计划表单 位 :万 元序号乡镇名称 建设地点 建 设 内 容 总投资财政扶持群众自筹合计 2 2建安居房 117 套10440 平方米 442.42 175.5 266.921 者
38、海镇 蚂 色卡村大弯地小 组 63 套 5040 平方米 307.42 94.5 212.922 田坝乡 卡竹村晌午台小组 建 54 套 5400 平方米。 135 81 544.1.2 技术方案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建房习俗,安居房的建筑为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安置点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根据具体地形情况,就地势规划。工程建设采取统一设计安居房的建筑结构形式、统一规划公共设施。本方案为南方农村住宅,结合本地区农村居住特点,布置了场荫,可用于家庭休息、娱乐和搞副业收割、晒凉农产品的场所等。采取侧院建盖猪舍及浴厕、鸡舍等的方法使传统民居合理化,利用正房前外16廊使房间与场荫有机联系并
39、使各房间的采光更好。在造型上采用地方民居形式,建筑立面有浓郁的地方风格。每个房间有一道窗,采光、通风良好,并且窗都开设在院内,防盗性好。 (具体图纸见附件)4.1.3 建设规划及规模4.1.3.1 者海镇蚂色卡村大弯地安置点建设规模:本着因地制宜,考虑土地不可再生的特殊性和居住的可持续性,居民住户经营农、林、牧的客观性,及设计防震 8 级,故每个居民住户均按宅居地 200 平方米,建房按 120 平方米以上面积布置,计划新建安居房 63 套 5040 平方米。共需投资 307.42 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 94.5 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 212.92 万元。结合者海镇实际,工程建设采
40、取统一设计安居房的建筑结构形式、标准统一规划公共设施,由农户各自分步分散施工。建设指标:基 地 面 积 为 200 平 方 米 户 ;建 筑 面 积 为 120 平 方 米 户 ;院落面积为 80 平方米户;居住面积为 80 平方米户。工程投资概算:根据当地材料价格进行概算,按现行市场物价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每户安居房共需资金 48797 元(详见下表)。安居工程投资概算表计算价值(元)序号 单位估计编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 总价1 市场价 钢窗制安 m 7.2 120 8642 市场价 100*2 封檐板 m 80 3 2403 市场价 D120 园木 4.2m长 根 9 50
41、 4504 市场价 椽子 3.4m 长 根 149 15 22355 市场价 D150 园木 4.2 根 7 50 3506 市场价 砖 m 3335 3 10005177 市场价 砂 m 40 50 20008 市场价 425 号水泥 吨 8.6 500 43339 市场价 碎石 m 14.6 30 43810 市场价 石灰 Kg 2450 0.25 61311 市场价 板瓦制安 块 8000 0.7 560012 市场价 筒瓦制安 块 4469 1.0 446913 市场价 人工费 m 120 60 1020014 其它 基本预备费 700015 合计 487974.1.3.2 田坝乡卡竹
42、村晌午台安置点建设规模:根据田坝乡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建房习俗,安居房的建筑为砖木结构,需建房 54 套,建筑面积 5400 平方米,总投资 135万元,其中:省配套资金 81 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 54 万元。安置点按照“ 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 设” 的要求,根据具体地形情况,就地 势规划。工程建设采取统一设计安居房的建筑结构形式、标准统一规划公共设施,由农户各自分步分散施工。建设计划中安居工程无偿投资仅用于解决主房主建筑,其他附属工程由农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自筹资金建设。建设指标:基地面积为 150 平方米户;建筑面积为 100 平方米户;院落面积为 50 平方米户;居住面积为 80 平
43、方米户。工程投资概算:根据当地材料价格进行概算,按现行市场物价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每户安居房共需资金 25000 元(详见下表)。安居工程投资概算表序号 名 称 工程 量 单位 单价(元) 合计投资(元)181 钢窗制安 m 12 90 10802 100*2 封檐板 m 68 2.5 1703 D120 圆木4.2m 长 根 9 50 4504 椽子 3.4m 长 根 112 5 5605 D150 园木 4.2 根 14 35 4906 红砖 块 20000 0.38 76007 砂 m 30 60 18008 425 号水泥 吨 5 320 16009 碎石 m 20 40 80010
44、石灰 Kg 2450 0.2 49011 板瓦制安 块 5500 0.2 110012 筒瓦制安 块 3600 0.2 72013 人工费 m 160 50 800014 基本预备费 14015 合计 250004.2 农田建设4.2.1 建设规模:建基本农田地 550 亩,其中,土壤改良、配方施肥、深翻土地、培肥地力 250 亩,种植绿肥 300 亩。投资 6.5 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 5.5 万元,群众自筹 1 万元。分别为,田坝乡卡竹村晌午台小组深翻土地、培肥地力 250 亩。者海镇蚂色卡村大弯地小组培肥地力种植绿肥 300 亩。4.2.2 技术方案:4.2.2.1 深翻土地通过深翻土
45、地,利用机械的作用,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形成土壤水库,增强雨水渗入速度和数量,避免产生地面19径流,打破犁底层,熟化土壤,使耕层厚而疏松,结构良好,通气性强,土壤中水、肥、气、热相互协调,利于种子发芽,作物根系生长好,数量多;可以掩埋有机肥料,清除残茬杂草、消灭寄生在土壤中或残茬上的病虫害。深翻深度一般大于 20 公分。4.2.2.2 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有改善和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耕性,疏松土壤,增强保水保肥力,提高地温和土壤吸收容量及缓冲能力,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离子和农药的吸附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加速效 N、P、K 及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46、。有机肥主要有厩 肥 、堆肥、沤 肥和饼肥。厩 肥 是 指 家 畜 粪 尿 和 垫 圈 材 料 、饲料 残 茬 混 合 堆 积 并 经 微 生 物 作 用 而 成 的 肥 料 。堆肥是指将植物枯枝落叶、作物秸秆等堆积发酵腐熟而成的 肥 料 。沤肥是指将人畜粪便尿及其它绿色植物积于茅坑或沼气池中发酵腐熟而成。饼肥是指榨油后剩下的副产品,如豆油饼、菜籽油饼、桐油饼等。施用方法是:厩 肥 、堆肥折干重亩施 1000 公斤以上,沤肥折干重亩施 400 公斤以上,饼肥亩施 200 公斤以上。4.2.2.3 种植绿肥种植绿肥具有促使土壤粘粒团聚和容重降低,疏松土壤,增强保水保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
47、机质和有效氮素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养分的富集转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速土壤熟化,使土壤肥力得到提高等作用。4.2.2.3.1 细整地:绿肥整地时要求精耕细耙,做到平整,土垡细碎而无杂草残茬,表土疏松。4.2.2.3.2 选用良种:选用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绿肥良种“光叶紫花苕”。播种前把种子置于太阳光下爆晒 12 天,提高发芽率。4.2.2.3.3 时适播种:抓节令时适播种是提高鲜草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 7 月下旬8 月上旬全部播种结束。204.2.2.3.4 加大播种量: 亩播 9 公斤,以保证有高产的群体。4.2.2.3.5 合理施肥: 亩施普通过磷酸钙 2030 公斤作底肥,在绿肥生长
48、苗期趁雨雪亩施 510 公斤碳酸氢氨作追肥提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4.2.2.3.6 及时灌水和防治病虫害: 绿肥生长季节在冬春时期,正值干旱时节,干旱对绿肥鲜草产量影响严重。因此,如具备条件,应及时灌水。绿肥的主要病虫害有蚜虫、地老虎、豆荚螟、白粉病。4.2.2.3.7 时适收获:光叶紫花苕地上部分的生长速度以开花期最快,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也以此期为最高。因此在现蕾初花期收割或翻压最好,可妥善地解决产量与品质之间的矛盾。4.2.2.4 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耕地养分状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2.2.4.1 土
49、样采集测试根据项目区不同耕地土壤类型及不同肥力等级,按每个土样代表大田面积 100 亩采集土样 1 个,分析测试土壤 PH 值、有机质、碱解N、速效、速效 K 等,为制定配方提供依据。4.2.2.4.2 制定配方根据会泽县中央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研究出来的主要作物吸肥规律和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壤肥力的供肥能力,建立项目区主要作物的肥料效应模型及施肥指标体系,分作物制定施肥配方。4.2.2.4.3 配方施肥向项目区群众填发施肥建议卡,动员项目区群众按施肥配方购买单质肥料按配方施用。4.2.3 者海镇蚂色卡村大弯地安置点为了使搬迁户真正达到搬迁后能脱贫致富,改善生存条件,只有21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确保搬迁户人均有一亩高稳产农田地。深翻土地、培肥地力 300 亩。共需投资 3 万元, 其中补助资金 3 万元(详见下表)。4-6 工程投资概算表名称 工程量 单位 单价(元) 合价(元)种植绿肥 300 亩 100 30000合计 300 100 300004.2.2 田坝乡卡竹村晌午台安置点土壤改良、配方施肥、培肥地力 250 亩,按每亩 100 元计算,共需资金 2.5 万元,其中补助资金 2.5 万元(详见下表)。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