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知识回顾,重点难点诠释,经典例题赏析,第2节 海洋资源,食盐,镁,溴,深海锰结核,淡水,潮汐能,波浪能,寒暖流交汇,寒流引起海水上升,北海道,舟山,秘鲁,北海,移动式,固定式,船舶,高投资,高风险,高技术难度,气候的变化,海平面上升,工程建设,渔业生产,对海洋生物过度捕捞,海岸工程建设,12,200,一、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开发利用意义,二、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生产1.渔场的形成和分布,2.世界主要大范围渔场与洋流的关系,三、海洋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1.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1)图中区域A是大陆架,B是大陆坡,C是海底;(2)可能分布有石油、天然气的是A,有锰结核的是C;,(3)锰结核是由以锰为主的
2、30多种元素构成的矿产,其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北太平洋。2.油气开发(1)开发进程和发展过程:开始于20世纪初,现已成为崭新的近海石油工业部门,并促进了沿海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如英国北海沿岸的阿伯丁、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休斯敦等)。(2)生产过程:首先是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用地震波);其次是油气开采实施阶段(用海上钻井平台);再次是海洋油气运输(船舶运输、海底管道运输)。,钻井平台:在海底油气勘探或开采中,用于海上作业的平台,它具有高出水面可避开波浪袭击的平台甲板,上有各种钻井器材和生活设施。有固定式与移动式两种。生产钻井一般为固定式,勘探钻井一般为移动式。值得强调的是因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生产具有
3、“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故需要采取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3.用地震波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地震波有纵波、横波之分。纵波波速较快,可通过固、,波、横波波速变化不大,C处变化很大,说明C处物质性质较A、B有很大差别,C处有矿藏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纵波可通过C处,但横波不能通过,说明C处可能有气态或液态矿藏,再通过钻井方法就可知道矿藏类型,并能估计出其储量。,气、液三态;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纵波、横波波速都随物质性质改变而变化。如右图,地壳中A、B处纵,四、海洋环境问题1.海洋生态破坏原因:工程建设和围海造陆导致红树林破坏;工业生产及倾倒废物产生海洋污染与赤潮;渔业生产的滥捕致
4、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厄尔尼诺现象;全球气候变暖和海面上升等。2.海洋污染(1)主要污染源:陆地海岸带的所有生产过程(工业、农业、运输、城市生活)都是污染源,长期以来人们就把海洋当作巨大的垃圾场。,(2)石油污染和防治在各种污染中,以石油污染的危害最为严重,也是目前治理的重点。石油污染的产生与集中海域:沿海工业水域石化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水域;海上石油泄漏海上石油航线沿线;海上石油开采时的井喷海上油田附近。特点:石油污染具有突发性、严重性、难处理性。危害:造成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危害海洋生物;使海洋环境退化。,石油污染的防治和清除:防治:使用新的原油载运方法;配备除污船。清污方法:分散、沉降、吸收
5、、围栏、放任、燃烧。五、世界主要的海上航线世界七条主要航线穿过的海、海峡、运河等是考查的重点,因此掌握主要航线必须熟记这七条主要航线经过的海峡和运河等。(1)北大西洋航路:由美国佛罗里达起,沿美国东海岸北上至加拿大纽芬兰,横跨大西洋至英国,然后分成两线:南线,入地中海沟通西欧、南欧和北非各国;北线入波罗的海,连接中欧和北欧诸国。世界上有1/3的商船航行在这条航线上,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线;(2)亚欧航路:也称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路,连接西欧和亚太地区,途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和红海。出红海后分成三条航线:第一条进波斯湾,第二条经马六甲海峡至东南亚和东亚各国,第三条由红海或印度洋直达大洋洲各国。这是西
6、方国家出口工业品和进口战略物资的海上生命线;(3)南北美航路:也称巴拿马运河航路,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对美国东西海岸的联络和运送阿拉斯加的石油,至美国东海岸具有特殊的意义。委内瑞拉的石油、巴西的咖啡和铁矿石、智利的铜、美国的工业品多由此航路转运输出;(4)北太平洋航路:北美各国同亚洲国家间的国际贸易航线。随着亚太经济的崛起,这条航线上的贸易量逐年增加;(5)南美航路:也称南大西洋航路。最南至阿根廷和乌拉圭。它是欧洲国家输出工业品,从南美运进粮食、肉类和经济作物的海上通道;(6)南太平洋航路:南美洲西海岸各国与亚太地区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7)非洲航路:也称好望角航路,苏伊士运河开通前
7、它是从欧洲到东南亚、东亚的惟一海上通道。目前,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大型油轮和散装船舶仍要利用这一航路。另外,从“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北美、西欧”的海上石油运输航线被西方国家称之为“海上生命线”。从“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的海上石油运输航线被称之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六、我国临近海域1.海域特点: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2.资源与资源开发(1)生物资源条件:a.大陆架宽、浅,水温适宜。b.河流入海,带来有机质和营养盐类。c.寒暖流交汇。分布:东海为天然渔仓,舟山为第一大渔场。,海洋水产业:a.影响因素: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量)、技
8、术条件。b.现状:近海捕捞为主,沿海养殖为辅。c.问题:过度捕捞和近海石油污染。d.对策:禁止过度捕捞,做到捕养结合,防止海洋污染。(2)盐业资源盐场形成因素:a.气候(降水、蒸发)。,b.地质、地貌(泥质海岸,地形平坦)。主要盐场:a.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位于温带季风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且为地形平坦广阔的泥质海岸b.布袋、莺歌海盐场:都有平坦的沙滩,位于背风坡,降水少,蒸发强。盐业生产状况:产盐量居世界首位。,(3)海洋石油资源影响海洋石油开发因素:a.石油的重要性。b.能源的紧缺。c.技术进步。现状:东海、渤海、南海开发规模日益扩大。问题:石油污染。,例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0
9、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下图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1)该钻井平台所在地的海底地形类型是_,其形态特点是_。,(2)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_ _和_。(3)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是当时该海域风向为_,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4)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_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_。(5)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_、 _
10、(洋流)漂向欧洲沿海。,第(1)题,从图中看出该钻井平台位于海深200米到2000米之间,属于大陆坡,坡度较陡。第(2)题,根据所给的文字材料“天气恶劣”和所学的海洋环境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根据时间可知,此时该海域盛行偏南风,石油污染可能向海岸蔓延。第(4)题,石油污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并使海洋生物遭受污染。第(5)题,泄漏的石油进入大西洋会随着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漂向欧洲沿海。,(1)大陆坡 坡度较陡(2)深海环境复杂 海上气象多变(3)偏南风(4)生态 海洋生物受到污染(5)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例2 不同性质海水之间狭窄过渡带,称为海洋锋。下图甲、乙分别示意中国
11、近海冬季海洋锋和主要渔场的分布(局部)。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中国近海渔场与海洋锋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分析原因。(2)简述为防止近海天然捕捞量下降,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1)对比两图可以看出,中国近海冬季海洋锋的分布和近海主要渔场的分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分析其原因可以从海洋锋对海水运动的影响及其对海洋营养物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等方面分析。(2)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以从防止水污染、适度捕捞、海洋管理等方面入手。,(1)关系:空间分布一致。原因:在出现海洋锋的海域,海水扰动强烈,营养物质和饵料丰富,鱼群集中,形成渔场。(2)实行休渔制度;防止过度
12、捕捞;发展海洋牧场;防止水污染。,例3 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 )A. B .C. D.(2)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 )A.地震破坏 B.滑坡C.海潮侵袭 D.暴雨,C,D,本组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不同地貌类型的特征及其运用等知识的掌握。第(1)题,发展海水养殖业一般都在浅海大陆架地区,这里阳光充足,温度适宜,饵料丰富,利于养殖业发展;图中为现代河床与沙洲,为冲积、海积平原,为侵蚀丘陵,这三者均无良好的海水水域条件,不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业;为浅海暗礁、沙滩,海水水域条件较好,属于浅海大陆架,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业。故选D。,第(2)题,据图可知:甲为冲积、海积平原,海拔很低,在此新建居民点,滑坡可能性不大(滑坡一般发生在地势高差起伏大的地区);紧靠海洋,深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降水较多且比较均匀,发生暴雨的几率也不大;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甲地难以判断出是否地处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由于甲地海拔很低,受海潮侵袭的可能性很大。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