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10讲酸碱盐基础巩固无答案20181022322.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11讲化学实验与实验探究无答案20181022321.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12讲物质成分的探究无答案20181022320.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13讲推断题无答案20181022319.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14讲金属性质的探究无答案20181022318.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15讲工艺流程题无答案20181022317.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16讲技巧型化学计算无答案20181022316.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17讲化学计算题常考类型无答案20181022315.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18讲化学计算题总练无答案20181022314.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19讲物质分类与化学反应无答案20181022313.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1讲溶液无答案20181022312.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20讲气体制备无答案20181022311.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21讲易错专练无答案20181022310.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22讲中考化学查漏补缺无答案2018102239.doc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2讲溶液与溶质质量分数无答案2018102238.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3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无答案2018102237.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4讲常见的酸及其通性无答案2018102236.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5讲常见的碱及其性质无答案2018102235.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6讲碱的通性与变质问题无答案2018102234.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7讲常见的酸碱及其通性无答案2018102233.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8讲常见的盐与盐的通性化肥无答案2018102232.doc--点击预览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9讲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应用无答案2018102231.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 10 讲 酸碱盐一、 酸碱盐的化学通性归纳二、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归纳三、中和反应与 PH 值四.写出下列各物质的颜色:⑴无水硫酸铜固体 ⑵硫酸铜溶液 ⑶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溶液 ⑷氢氧化铜 ⑸硫酸铁、氯化铁溶液 ⑹氢氧化铁 5.常见的特殊沉淀:⑴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 ;⑵溶于酸有气体产生的白色沉淀: 、 ;⑶溶于酸无气体产生的沉淀: 、 、 。中考链接:1、在元旦联欢晚会上,被誉为化学魔术师的晓慧同学为同学们表演了一组化学魔术,在三支盛有液体的玻璃杯中,分别倒入用酒瓶装的一种液体,同学们看到下列奇特现象:A 杯中变成了“红葡萄酒” (变为红色) ;B 杯变成了“汽水” (产生大量的气泡) ;C 杯中变成了“牛奶” (有白色沉淀) 。请你来揭开魔术秘密:(1)酒瓶中的液体可能是 。 (2)B 杯中产生的气体是 。(3)写出 C 杯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 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 属于氧化物,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2)得到 F 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称为: 。(3)若 I 是红褐色沉淀,请写出 B →G 的化学方程式: (4)若 I 是蓝色沉淀,请写出 G + F → I 的化学方程式: (5)指出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3、过氧化钠(化学式为 Na20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Na 202能跟 C02反应生成 0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 X 表示);它也能跟 H20 反应生成 02,化学方程式为:2Na 202+2H20=4NaOH+02↑。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1)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①实验 室制取 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表明 C02未被 Na20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③O 2可采用 D 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 O2的哪些性质?④若 A 装置产生的 C02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 C02能否与 Na202反应生成 O2,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2)为探究 X 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①有同学猜想 X 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 X 肯定不是酸和碱,理由是 。②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实验证明了 X 是 Na2C03。以下是他们设计的有关 Na2C03性质的探究实验,请根据卷首资料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实验操作 现 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实验一:取少量固体样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Na2C03+2HCl=2NaCl+H20+C02↑C02+Ca(OH)2=CaC03↓+H 2 0实验二: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4.写出下列各物质的颜色:⑴无水硫酸铜固体 ⑵硫酸铜溶液 ⑶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溶液 ⑷氢氧化铜 ⑸硫酸铁、氯化铁溶液 ⑹氢氧化铁 5.常见的特殊沉淀:⑴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 ;⑵溶于酸有气体产生的白色沉淀: 、 ;①E足量水D 操作Ⅰ适量Na2CO3 溶液G(有色溶液)高温稀盐酸ABF 溶液无色气体 CI(有色沉淀)2⑶溶于酸无气体产生的沉淀: 、 、 。二、[中考链接]例:某校兴趣小组在我市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 A 和 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B 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 是单质,图中部分产物被略去):(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的主要成分 ,B 的主要成分 ,X ,Y 。(2)写出图中下列步骤的化学方程式:② ⑤ ⑥ 。【方法点拨】 二、关系探究例:现有 H2SO4、BaCl 2、NaOH、Na 2CO3、Ca(OH) 2五种溶液和 CO2一种气体,有下列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的化学式填入图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三、组成探究例:现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 BaCl2、KOH、KNO 3、MgCl 2、CuSO 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 A 和无色溶液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有 ,一定不含有 ;(2)向无色滤液①中加入 KOH 溶液,无任何现象,再加入过量的某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 B 和无色滤液②,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 ;(3)向无色滤液②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将所得的溶液蒸干,得固体 C。如果固体 C 中只有两种元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不含有 ,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如果固体 C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方法点拨】 【课堂训练】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 Na2CO3、CuSO 4、Ca(OH) 2、Na 2SO4、NaCl 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部分该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请回答:①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②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实 验 操 作 现 象 结论取样,加水溶解,滴加过量的 溶液有 过滤,在滤液中滴加 溶液 有白色沉淀 有 存在四、拓展探究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 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请完善这个知识网络:(1)写出 A、B、C 的化学式:A ;B ;C 。(2)试写出 HCl→B 的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方法点拨】 2、为确定某不纯的硝酸钠溶液中所含杂质的成分,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1)白色沉淀 A 的化学式为 ,Ⅰ、Ⅱ分别为 操作。(2)向无色溶液中加 Na2CO3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经分析知,原溶液中的杂质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杂质的成分可能是(有几种填几种):① ② ③ ④ 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 NaOH,变质程度怎样?【设计方案】先称取 21.2g 的 NaOH 样品(杂质为 Na2CO3) ,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 CO2的质量计算出 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 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 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1)该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为多少?(2)该样品中 NaOH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反思与交流】①从图中 0~A 点说明:在 NaOH 与 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 ;②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NaOH 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 NaOH 相比,中和反应时消耗强酸的量 。HClZnA CB红 棕 色固 体 A黄 色溶 液 C红 褐 色沉 淀 D 无 色 无 味气 体 E 无 色 无 味气 体 F 黑 色固 体 G 红 色固 体 H浅 绿 色溶 液 I澄 清 石 灰 水 浑 浊盐 酸21过 滤3 654澄 清 石 灰 水NaO溶 液盐 酸 高 温 高 温+X +Y白 色固 体 B不纯的硝酸钠溶液白色沉淀 A无色溶液 B白色沉淀 CaCO3纯净的硝酸钠溶液不溶解加适量AgNO3 溶液Ⅰ操作 加适量Na2CO3 溶液Ⅱ操作加稀硝酸 m(硫 酸 )/g(CO /g).10257A1第 11 讲 实验设计与实验探究[基础回放]1 常见化学实验仪器与实验基本操作,回顾一下量筒与托盘天平的使用纠错。2. 物质的鉴定、检验与除杂、分离与提纯。常见气体的检验: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氨气、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H +,Ba 2+,NH 4+,Cu 2+,Ag +,Fe 3+,Cl -,SO 42-,CO 32-, OH-常见化肥的鉴别:氮肥、钾肥、磷肥的简易鉴别;几种常见氮肥的鉴别方法。物质分离与提纯:物理方法:吸附法,过滤法,结晶法,磁力吸引法;化学方法:化气法,沉淀法,置换法,溶解法,加热法,转化法。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简单,现象明显,操作易行。[中考典例]学科王1、分析比较物质在组成、性质等方面的异同,可为物质的分离和鉴别提供依据。按如下方案分离 BaCl2和 NaCl的固体混合物时,X溶液中溶质是 。A.K 2CO3 B.Na 2CO3 C. Na2SO42、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 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1)小刚关闭 K,通入二氧化碳 ,A、B 中均无明显变化。B 中盛放_____溶液。(2)小刚打开 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__。此步实验目的是_____。小丽认为:通常状况下,1 体积的水约能溶解 1 体积二氧化 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 50 mL 上述溶液放入 A、B 中,关闭 K,通入约 500 mL 二氧化碳,A、B 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 _。3、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 8 所示的实验。图 8(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② 。 的猜想正确。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③ 。 的猜想正确。【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4、小林仔细阅读加碘自然盐包装袋上的说明(部分说明如图所示),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进行实验探究。问题一:食盐加碘可以有效地预防 问题二: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防热”是否因为受热会造成碘的损失?【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 5 等份,于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下:温度 30℃水浴 50℃水浴 80℃水浴 100℃水浴 煮沸碘损失率(%) 0 0.3 0.67 1 5.56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后来小林建议妈妈烧菜时最好是菜出锅前再放碘盐。问题三:烧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二】探究酸碱性对碘损失率的影响(1)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加热的 和 均相同,溶液的 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中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 (填序号)。A.氢氧化钠 B.纯碱粉末 C.食盐晶体 D.食醋5、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 CO2来进行分析测定。(1)仪器①的名称是 。如果该实验选择图㈠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用药品为 (填化学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图㈡装置可收集和干燥氧气:若烧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 ,下同)端通入;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气体,气体应从 端通入。(3)图㈢是用干燥纯净的 O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③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图㈢中装置②已将 CO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入图㈣装置进行证明,则图㈣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 填 字 母 ) 。A. NaOH 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浓硫酸(5)称取 5.0 g 二氧化锰样品进行实验,图㈢中装置②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 1.1 g,则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填计算结果) 。6、已知某合金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 2+3H2↑( 产物NaAlO2溶于水) ;Fe、Cu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猜 想】猜想 1: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猜想 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填名称)猜想 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10%盐酸、30%NaOH 溶液。 实验方案 实现现象 结论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合金中一定含有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 ,充分反应。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合金中一定含有 。【探究结论】猜想 3 成立。【反思】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有特殊的性质。写出铝BaCl2NaCl加足量水NaCl 溶液固体 BaCl2 固体NaCl 固体加适量盐酸蒸发蒸发溶液加适量X溶液过滤2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小军进行了下列实验:将数根火柴捆在一起,伸入到一集气瓶中,用另一根火柴点燃,等火柴头燃烧完后取出。迅速将集气瓶口与另一装有酸性 KMnO4溶液的集气瓶瓶口对接,振荡,发现红色 KMnO4溶液颜色消失。 【提出问题】问题 1:火柴头的成分是什么?问题 2:什么气体使KMnO4溶液褪色?【查找资料】小李从文献中查到:火柴头的主要成分为KClO3、硫磺粉(S) 、三硫化二锑(Sb 2S3)、玻璃粉等。(1)写出火柴头燃烧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要求写出两个):① ② 。【实验探究 1】CO 2气体是否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2)指明集气瓶中 CO2的来源 。实验室提供了①稀硫酸、②块状碳酸钙、③稀盐酸、④碳酸钠固体等试剂及下列仪器。(3)请你从上述试剂和仪器中选择:最适合制备 CO2气体的试剂(填序号) ;最适合制备 CO2气体的仪器(填序号) 。 (4)请指出仪器 A 的名称 。将制得的 CO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实验探究 2】SO 2气体是否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验证了 SO2气体可以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讨论交流】该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讨论,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助解决。(5)SO 2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SO 2溶于雨水,通过进一步反应会形成酸雨。在我国,导致生成酸雨的SO2主要来自于 。(6)上述验证 CO2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的实验过于复杂,请你设计一个更为简单的实验完成该实验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或了 CaCO3?[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 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 CaCO3。猜想三:熟石灰没有变质。[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验内容。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③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② 。③ 。猜想成立[反思与应用]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 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 (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象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 保存。③称取 1.0g 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 7.3g。求样品中 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9、 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内容是: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教师提醒】它由 Cu 、Fe 2O3 、Fe(OH) 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 Cu ②只有 Fe2O3 ③只有 Fe(OH)3 ④是 Fe2O3 、Fe(OH) 3的混合物 ⑤是 Cu 、Fe 2O3的混合物 ⑥是 Cu 、Fe(OH) 3的混合物【资料获悉】 (1)2Fe(OH) 3 Fe2O3 +3H2O (2)白色无水 CuSO4遇水变蓝 (3)Cu 在 FeCl3溶 液 中 发 生 反 应 :2FeCl3+ Cu 2FeCl2+CuC l2【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 Fe(OH)3 、Cu 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 2忽略不计)【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 28-1 进行实验。结果无水 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⑤,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3)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 5.0g 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 28-2 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 始时缓缓通入 CO 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交流讨论】 (1)在装置 A 中先通 CO 气体的作用是 。(2)应该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 组(填序号) 。 (3)写出 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观察到 A 装置中的现象为 。(4)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 A 和 B 的连接处? (填“需要”或“不需要”) ,理由是 。【反思评价】 戊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图 28-2 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拓展延伸】有同学提出丁同学上述实验中的 CO 还可以用 H2代替,并将图 28-2 中 B 装置换成盛有碱石灰(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干燥管,来确定该红色粉末的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 。10、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民间流传: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菠菜豆腐是否不能同食”等问题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②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草酸钙(CaC 2O4)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提出猜想】 “菠菜豆腐不能同食”的原因可能是 。【探究一】菠菜中部分成分分析(1)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的 CaCl2溶液的目的 。(2)已知气体 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醋酸的化学式用 HAC 表示,写出步骤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沉淀 A、B 的质量关系为:m(A) m(B) (填“>” 、 “<”或“=” ) 。(3)白色沉淀 B 的化学式为 ,由此可见菠菜豆腐不能同食。以下饮食观点正确的是 (填字母)A.禁吃菠菜 .高钙牛奶可与菠菜同食 C.菠菜烹饪时可用开水烫,可降低草酸盐含量【探究二】某草酸钙晶体(CaC 2O4·xH2O)热分解研究按下图装置将草酸钙晶体样品高温加反应前 反应后Ⅰ组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 37.3 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 36.1 gⅡ组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 180.0 g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 183.1 g双孔塞DCBA红色粉末无水 CuSO4图 28-1△图 28-2红色粉末少量澄清石灰水CO A B②弃去残渣③足量CaCl2 溶液④足量醋酸白色沉淀 A①菠菜样品在少量开水中煮沸 2-3min溶液 M白色沉淀 B无色无味气体 C3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进行探究(假设装置中各试剂均足量) (4)①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②装置 B 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 ,C、F 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E 中 CuO 变红,说明产物还有 和 ,经检验 A 中残留固体为氧化物。 ③对上述装置从环保角度提一个改进建议 。(5)某研究所利用 SDT Q600 热分析仪对草酸钙晶体(CaC 2O4·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右图。①800℃以上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 。②计算 CaC2O4·xH2O 中的 x(写出计算过程,Ca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8) 。③残留固体为 CaC2O4时的温度范围 ,写出固体质量由 12.8g 变为 10.0g 时的化学方程式 。11、某实验小组将洁净的铁钉投入到氯化铜溶液中,发现铁钉表面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呢?【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的元素角度分析,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HCl、Cl 2、O 2、H 2。【查阅资料】25℃时: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500,极易溶于水;Cl 2在水中的溶解度约是 2,易溶于水,它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讨论分析】依据猜想和资料,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讨论:(1)甲同学根据资料推理得出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 。(2)乙同学认为是 O2,则检验 O2的方法是 。(3)丙同学认为是 Cl2,则只需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 NaOH 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进行检验。Cl 2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X,则 X 的化学式是 。【设计方案】实验小组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的试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①如果产生的气体是 O2和 H2,你认为装置 C 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②丁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 ,若没有听到 ,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经丁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 A 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干燥的气体从 a 处通入,过一会儿点燃 C 处的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 CuO 的铜网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实验结论】铁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实验反思】 (1)装置 B 中浓 H2SO4起 作用。12、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结论或总结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结论 总结实验一 取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三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 “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 ,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13、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铜锌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实验:①称取ag样品放入烧杯,滴入足量稀盐酸。②取一张质量为bg的滤纸,制作并安装好过滤器。③待①中反应充分后,过滤。④取沉淀连同滤纸放在干燥器中干燥后,称量,质量为cg。回答下列问题:(1)称量样品时,应把样品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里。(2)如何判断①中反应已进行充分? 。(3)过滤中发现滤液出现浑浊,应如何处理? 。(4)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 、玻璃棒、干燥器等。(5)通过上述实验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是(用a、b、c表示) 。(6)老师指出,③、④之间缺少一个步骤,使得实验结果偏大。该步骤是 。14.(2013.兰州市) (6 分)将含有可溶性杂质的某氯化钠样品 3 g 溶于足量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小心滴入 200g 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 AgNO3溶液(杂质不与 AgNO3溶 液反应) 。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 AgNO3溶液的质量 关系如右下图所示。试计算:(提示:NaCl + AgNO 3 = AgCl↓+ NaNO 3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 g;(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结果精确到 0.01g)(3)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 果精确到 0.1%)固体质量/g0 200 400 600 800 1000分解温度/℃固体质量—分解温度关系图10.012.814.65.601第 12 讲 物质成分的探究一、学习目标进一步熟悉物质的性质和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学会探究物质的成分。二、知识准备和方法指导(一)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方法:酸溶液(H +):取样①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②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③加入氧化铜,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④加入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蓝色。⑤加入碳酸钠,有气泡产生。碱溶液(OH -):取样①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②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③加入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④加入铵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碳酸盐(CO 32-):取样,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硫酸盐(SO 42-):取样,加入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二)方法指导1、物质成分的探究包括:在空气中变质情况,如:氧化钙变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变质等;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成分等。2、解答此类题的思路:1)关于气体成分的探究:A 固体和液体反应生成的气体:①氧气——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②氢气——活波金属与稀酸。③二氧化碳——碳酸盐与稀盐酸。B 其他生成的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或根据化学反应规律来确定气体的可能性。2)食品包装袋内防腐剂(气体或固体)成分的探究:氧化钙、铁粉等这两种物质放在空气中会变质,如:C aO→C a(OH)2→CaCO 3,Fe→Fe 2O3,( 可能没变,可能部分变,也可能全部变)3)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在空气中变质问题的探究:2N aOH+CO2=Na2CO3+H2O Ca(OH)2 + CO2 = CaCO3↓+ H 2O(可能没变,可能部分变,也可能全部变)4)化学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此类探究实质是探究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若恰好完全反应,只有生成物;若没有恰好完全反应,则除生成物外还有过量的反应物(部分) 。此类题,在验证物质成分时,一定生成的物质不需要验证,只验证是否有未反应完的反应物存在。三、实践应用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猜想一:可能是 CaCl2和 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 CaCl2;猜想三:___。[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___ ___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 __ __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反思与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_____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 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 ___(填序号)a.pH 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2、某食品的包装袋中放有一小包“防腐剂”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防腐剂”的成分产了好奇,他们将一包“防腐剂”倒在滤纸上,看到“防腐剂”中有一些灰黑色粉末和一些红色粉末,为此,展开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 “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和红色的粉末分别是什么?【查阅资料】食品腐败主要是因为食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氧化、潮解而变质,使用“防腐剂”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提出猜想】 小文:“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氧化铜,红色的粉末是铜。小婧:“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氧化铜和碳粉,红色的粉末是铜。小鹏:“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铁粉和碳粉,红色的粉末是氧化铁。【讨论分析】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小鹏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拓展探究】为了进一步探究“防腐剂”的性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另取一包“防腐剂” ,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他们发现反应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小了,请你分析固体物质质量减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1)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可能是:① ;② ;③ 。(2)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观察与讨论]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 、 (均写化学式) ,才会出现上述现象。为了科学处理试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 NaCl、CaCl 2两种物质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 NaCl、Na 2CO3两种物质你的猜想: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溶液。现象:出现白色沉淀。2得出结论:甲猜想成立。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现象: 。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4、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观察与讨论 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 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 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 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观察与讨论 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猜想与假设】猜想 1: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两种溶质。猜想 2: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三种溶质。猜想 3:废液中含有 NaHCO3、 CaCl2、 NaCl 三种溶质。【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结论与反思】 (1)猜想 (填“1”或“2” 或“3” )正确。(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5、学习了 CO2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 Mg 能在 CO2中燃烧:2Mg+CO 2═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来 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 Na 能否与 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了钠着火能否用 CO2来灭火的探究.【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 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 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①Na 2O 是白色固体,能与 CO2反应生成 Na2CO3,也能与 H2O 反应生成 NaOH.②Ba(OH) 2溶于而 BaCO3不溶于水.③Na 2CO3的存在会干扰 NaOH 的检测.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 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Ⅰ.Na 2O、C;Ⅱ 、C;Ⅲ.NaOH、C;Ⅳ.Na 2O、Na 2CO3、C通过理论分析,猜想 _________ (填序号)肯定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__ 【验证猜想】步骤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产物判断)(1) 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 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燃烧产物中肯定有 C(2) 取少量(1)所得上层溶液,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_________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3) 取少量(2)所得上层清液,加入 _________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 _________ 在步骤(2)中 BaCl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其原因是: _________ .【结论】猜想 _________ (填序号)是正确的.6.(下列图( I )是部分常用化学仪器或装置,图(Ⅱ)是部分 “微型”化学仪器或装置(用“微型”仪器做实验,其试剂用 量和废物排放量是通常用量的 l/10 或更少,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对比图(I)图(Ⅱ)回答以下问题:(1) 图( I )中 A、B 的名称分别是 、 ;若用 D 装置除去O2 中的水蒸气,则 D 中应装入的液体是 ,气体应从 口通入(填字母)。(2)用图(Ⅱ)中的“微型”仪器做实验,固体只需极少量、液体用量也很少(或只需 1~2小滴),相对用图(I)仪器做实验的优点是 (填序号):①节约药品用量 ②能完全消除实验污染③方便个人或家庭实验 ④若需加热也能节约燃料(3)图( I )中的 C 装置的作用相当于图(II)中的装置 (填字母),它们在实验操作上的共同优点是通过控制 来控制反应速度。(4)图( I )中的 C 装置和图(II )中的“多用途 U 型管”(是在 U 型管中套人一个底部有小孔的具支试管)都可用做“固一液”反应制取气体。若在反应进行中分别将两装置的橡胶管中部夹上铁夹,可能出现的现象是:C 装置 ;“多用途 U 型管” 。7.(13 分)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份,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对固体猜想】猜想 I: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 铜;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下图:3【问题与讨论】(1)步骤②包括溶解、 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 (2)C 的化学式为 ,D 的化学式为 ,由此推出固体 B中含有 (写化学式),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结合(2) 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 A 显蓝色,则溶液 A 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说明样品中含有 ,则证明猜想 成立;如果溶液 A 无色,则证明猜想 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