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市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3657671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市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市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市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市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积累运用 10 分1. 按要求填空(5 分)(1)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2)念去去,千里烟波,_。(柳永_)(3)左思咏史诗中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2.按要求选择。(5 分)(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 (2 分)A. “风物长宜放眼量”,祖国山水秀美壮丽,可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我们在闲暇之余可以多去各地走一走,亲近当地的自然风光,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B.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

2、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C.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力争一流。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着他的学生,感动着无数人,也因此获得了无数赞誉。(2)划线处最适合填入的一项是( )(3 分)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媾和,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 。诗与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唯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

3、趣。A.非全是天然造化,亦非全是别具匠心 B.非全是天然造化,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C.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别具匠心 D.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二、阅读 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科学史告诉我们科学以理性的力量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迷信和愚昧的阻碍,建立了一个个向未知领域深处挺进的堡垒。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他的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

4、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伯纳姆并不是在故作危言。在书中他引述了详尽的史料和众多当代研究成果,展开了详尽的论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书中对上述结论获得一个更全面深刻的印象。这样一部有点令人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是由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至今走在居住区内和附近的马路上,还经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

5、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一种无害的民俗至少在污染环境这个层面上是有害的,它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譬如体现着数字神秘主义的古代术数系统,原本是一个很复杂、精致的系统,在古代需要通过专门的学习来掌握,而现在则退化为只通过某种方言对数字的发音来附会吉凶宜忌,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于是电话号码这种八位或十一位的自然数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某省甚至把认为是不吉利的车牌号人为地删除,以便避免用得起小车的富人们化钱买不吉利。而把重大活动的开幕时间定在 8 月8 日 8 时之类,其用意是不言而喻的。

6、这种个人和政府的行为,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伯纳姆在书中提到了导致在大众层面上“科学失败、迷信胜利”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剥离了具体知识背景,采用新闻、广告宣传模式支离破碎地介绍科学的产品或成果,往往同时还伴随着追求轰动效应的煽情主义和商业利益的追逐;二是科学家撤出了科普阵地,把科学普及的任务拱手让给了媒体从业人员和初等教育人员。这两个问题在当前中国也同样存在。在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这种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

7、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媒体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点科学的味道实际上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徽、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是毫无理性基础和科学意义的。在美国科学普及史上出现过一些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他们出版科普书籍,为杂

8、志撰写科普文章,把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到了二十世纪这样的科学家从科普阵地上撤退了。反观中国的情形,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以上是从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一书中获得一点启示,并对中国科学普及现状进行的一点反思。伯纳姆的著作犹如一剂清醒剂,帮助我们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也就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科学毕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力量,科学活动也占据越来越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现在有一种说法:“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通过科学普及让公众理解科学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

9、得并且应该去做。毕竟,人们对他们要参与并要发表决策性意见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的东西,应该先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是最起码的。3. 第段加点词“危言”在文中指的是_。(2 分)4. 用第段的结论,对下列这一事例加以分析。(4 分)上海某著名学府的某学院乔迁新大楼之际,教授们要挑选自己的办公室。学院大楼 414 房间无人认领,有人议论说原本可以人性化地考虑把这种房间号码处理成厕所云云。5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 分)A.“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标语的张贴,必然会带来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B.培养一种科学民族精神,首先要破除方言对数字的发音附会。C.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决定了搭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做

10、法是有巫术色彩的。D.当下的中国,亟需出现一群有影响力的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6. 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3 分)A走进科学,扫除迷信的阻碍 B迷信永恒的敌人 C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D科普,路在何方?7. 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5 分)人在风中 刘心武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至,来拜访我。我想起她的祖父,当年待我极好,却已去世八九年了,心中不禁泛起阵阵追思与惆怅。与她交谈中,我注意到她装扮十分时髦,发型是“男孩不哭”式,短而乱;上衫是“阿妹心情”式,紧而露脐;特别令我触目惊心的,是她脚上所穿的“姐妹贝贝”式松糕鞋。她来,是为了

11、征集纪念祖父的文章,以便收进就要出版的她祖父的一种文集里,作为附录。她的谈吐,倒颇得体。但跟她谈话时,总不能不望着她,就算不去推敲她的服装,她那涂着淡蓝眼影、灰晶唇膏的面容,也使我越来越感到别扭。事情谈得差不多了,她随便问到我的健康,我忍不住借题发挥说:“生理上没大问题,心理上问题多多。也许是我老了吧,比如说,像你这样的打扮,是为了俏,还是为了酷?总欣赏不来。我也知道,这是一种时尚。可你为什么就非得让时尚裹着走呢”?少女听了我的批评,依然微笑着,客气地说:“时尚是风。无论迎风还是逆风,人总免不了在风中生活。”少女告辞而去,剩下我独自倚在沙发上出神。本想“三娘教子”,没想到却成了“子教三娘”。前

12、些天,也是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至来拜访我,她的装束打扮,倒颇清纯。但她说起最近的一些想法,比如想尝试那些与中国传统格格不入的西方陋习,甚至毒品,以便“丰富人生经验”,跻身“新新人类”等等,我便竭诚地给她提出了几条忠告,都是我认定的在世为人的基本道德与行为底线。妙龄少女很多,即使同是城中白领型的,看来差异也很大。那看去清纯的,却正处在可能失纯的边缘。那望去扮酷的,倒心里透亮,不但不需要我的忠告,反过来还给我以哲理启示。几天后整理衣橱,忽然在最底下,发现了几条旧裤子。我回想起那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讨到手的。那时“国防绿”的军帽、军服、军裤乃至军用水壶,都强劲风行,我怎么能置身于那审美

13、潮流之外?还有两条喇叭裤,是 20 年前,在一种昂奋的心情里置备的;那时我已经 38 岁,却沉浸在“青年作家”的溢美之词里,记得还曾穿着喇叭开度极为夸张的那一条,大摇大摆地去拜访过那位提携我的前辈,也就是,如今穿松糕鞋来我家,征集我对他的感念的那位妙龄女郎的祖父;仔细回忆时,那前辈望着我的喇叭裤腿的眼神,凸现着诧异与不快,重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只是,他大概忍住了涌到嘴边的批评,没有就此吱声。人在风中,风来不可抗拒,有时也毋庸抗拒。风有成因。风既起,风便有风的道理。风就是风,它来了,也就预示着它将去。凝固的东西就不是风。风总是多变的。风既看得见,也看不见。预报要来的风,可能总也没来,没预料到的风

14、,却会突然降临。遥远的地球那边一只蝴蝶翅膀的微颤,可能在我们这里刮起一阵劲风。费很大力气扇起的风,却可能只相当于蝴蝶翅膀一颤的效应。风是单纯的、轻飘的,却又是诡谲的、沉重的。人有时应该顺风而行,有时应该逆风而抗。像穿着打扮,饮食习惯,兴趣爱好,在这些俗世生活的一般范畴里,顺风追风,不但无可责备,甚或还有助于提升生活情趣,对年轻的生命来说,更可能是多余精力的良性宣泄。有的风,属于刚升起的太阳;有的风,专与夕阳作伴。好风,给人生带来活力;恶风,给人生带来灾难。像我这样经风多多的人,对妙龄人提出些警惕恶风的忠告,是一种关爱,也算是一种责任吧。但不能有那样的盲目自信,即认定自己的眼光判断总是对的。有的

15、风,其实无所谓好或恶,只不过是一阵风,让它吹过去就是了。于是又想起了我衣柜底层的喇叭裤,我为什么再不穿它?接着又想起了那老前辈的眼光,以及他的终于并没有为喇叭裤吱声。无论前辈,还是妙龄青年,他们对风的态度,都有值得我一再深思体味的地方。8.第二段划线部分是如何塑造少女形象的?请加以分析。(3 分)9.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4 分)A.第段突出少女装扮的时髦和“酷”,与下文少女的“心里透亮”形成鲜明的对比。B.第段中的“哲理启示”的含义是,看人如果只重表象,往往会形成错误的判断。C.第段中,“大摇大摆”一词是作者对当年沉浸于溢美中轻狂傲慢的自我批评。D. 第段中,“涌”字让读者感受

16、到那位前辈当时对作者的衣着形象有着一种强烈的不满。E.文章第段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铺排,思想深邃。F.本文在结尾用含蓄的语言揭示主旨,如画的留白,发人深省,余味悠长。10. 全文从“人与风的关系” 角度进行构思,新颖独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 分)11. 评析第段“人有时应该顺风而行,有时应该逆风而抗”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4 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8 分)关山月 南朝梁 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从对仗的情况

17、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B. 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C. “高楼”更见思念,“云阵”足见一片祥和。D.“从军复几年?”句,表现了对战争的谴责。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语言特点的一项是( )(2 分)A.苍凉悲壮 B.简洁圆润 C. 刚劲有力 D.缠绵悱恻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全诗。(4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8 分)曲全子,予之母弟也。少颖悟,天资孝友。以予有十年之长儿时尝受经于予故事予犹师也。性坦率,与人略无崖岸。当酒酣耳热,视世闲富贵儿皆卧之百尺楼下。然不喜场屋之学,人或勉之,曰:“吾兄已世其家,吾亲已享其禄,吾事济矣。谁能踽踽从原夫辈 觅官耶?”

18、识者以为达。平居季孟间,把酒赋诗,对床听雨,眷眷然不忍舍去。当是时,吾二亲康健,岁时上寿,斑衣罗拜。里人荣之,指以为庆门,故榜其堂曰“双橘”。一时名卿大夫士争相歌咏其事。自尔洊罹 忧患,生寡食众,贫不能生,兄弟狼狈,糊口于四方。渠亦澠俛 ,赴调,得监亳州酤,意愈不乐,自是日饮,无何似与世相忘者。未几,疾作,竟不起。平生所为诗,无虑数百篇。既没之后,而二子方啼笑梨栗,岂知乃父之遗文当珍赏深藏,以保于不朽哉?已而旅榇 北归,予屡索于残编断稿中,了不可得。以是予与季弟每兴言及此,辄声与涕俱出,盖痛其不复见矣。况九原之恨其能已乎!阅再岁,饭素于大清安禅寺。偶于稠人中得故人李仲佐,握臂道旧。且复谓予曰:

19、“元捕不幸今十年矣!念一死一生之际,未能忘情。时令人诵曲全子集制,如对晤语。”予惊闻其说,愿请一见。既而得之,长篇短章凡四十有七,惜乎所得之不多也。虽然,尝一脔鼎味知矣。奚以多为?吾弟名宷,字元辅,曲全子盖道号云。明昌改元之明年春正月中浣日。(节选自王轩拙轩集)【注】原夫辈:乡愿一类人。洊罹:遭遇。澠俛:努力。榇:棺木。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1)既没之后( ) (2)阅再岁(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1)斑衣罗拜( )。A招纳 B排列 C分布 D轻软的丝织品(2)与人略无崖岸( )。A山崖堤岸 B严肃、端庄 C矜持、孤高 D操守,节操

20、 17. 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以予有十年之长儿/时尝受经/于予故/事予犹师也B. 以予有十年之长/儿时尝受经于予故/事予犹师也C. 以予有十年之长儿/时尝受经于予/故事予犹师也D. 以予有十年之长/儿时尝受经于予/故事予犹师也18.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然不喜场屋之学,人或勉之,曰:“吾兄已世其家,吾亲已享其禄,吾事济矣。谁能踽踽从原夫辈觅官耶?”19. 纵观全文,从体裁看这是一篇( )(选择),主要内容是_(用自己的话概括)。(3 分)A序言 B悼词 C文学评论 D游记20. 简要概括第段中曲全子的形象。(3 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

21、5 题。(13 分)宝绘堂记 苏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

22、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笫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注:锻炼:打铁。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A.耳 B.乎 C.也 D. 哉22.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宝绘堂坐落于驸马都尉私人

23、住宅的东边。B. 宝绘堂的所藏书画都是王晋卿个人所有。C. 本段交代了本文写作的缘由和目的。D. 对于书画,“留意”而非“寓意”才是正确的态度。23.对文中与“寓意”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寓意于物”即寄情于物,即使微贱之物也能成为人的快乐。B.古代的圣人并未抛弃可供享受的外物,但只是借以寄托情意。C. 王晋卿建造宝绘堂,就是践行“寓意于物”的最好例证。D. 钟繇等人“害其国”“凶其身”的事例是“寓意于物”的反面例证。2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3 分)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A.第段开头 B.第段开头

24、 C.第段开头 D.第段开头25.第、段的论述在第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4 分)三、作文 70 分一天,董事长问:“谁能说说公司目前存在什么问题?”100 多个人上来抢话筒;又问:“谁能说说背后的原因?”一半的人立马消失;再问:“谁能告诉我解决方案?”不到 20 人举手;“那么有谁想动手试一下?”结果只剩下了五个人。骂者众,思者少,献者寡,担者无几,这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一、积累应用 10 分1(5 分)(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3)世

25、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评分说明:答对 1 空给 1 分2(1)A(2 分)(2)(3 分)D二、阅读 70 分(一)(16 分)3. 最终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 (2 分) 4. (4 分)答案示例:在这一事例中,414 房间是用发音来附会“死”的迷信认知;无人认领是一种具体行为;两者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这种行为会推动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评分说明:认知;行为;认知和行为的关系;具体的影响(结论)。4 个点,1 点 1 分。5. D (3 分)6、C(3 分)7、(4 分)答案示例:本文先在伯纳姆著作所得到的结论基础上提出

26、本文的论题;然后从原因和现象的角度阐释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接着用例证证明伯纳姆 “科学失败、迷信胜利”的两个重要因素;最后总结全文,提出科学向大众普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评分说明: 4 个点,1 点 1 分(二)(15 分)8. 通过少女面对我的批评时“微笑”的神态、“客气”的态度的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了她对时尚的认识,塑造了一个清醒、从容、自信的少女形象。(3 分)9. B. E(4 分)10. (4 分)答案示例:作者以“风”比喻社会的时尚、潮流,具有形象感;“人在风中”表明人们无法完全脱离社会的时尚、潮流的影响;先写自己对妙龄女子的装扮不满;后回忆自己年轻时前辈对自己追风的态度,

27、引出自己态度的转变;最后写出了自己的体味和感悟。这种构思,新颖独特。评分说明:分号内容为 5 个点,答对 1 点给 1 分,给满 4 分为止。11.(4 分)答案示例:我们应该追随进步的、积极的时代风尚,对落后的、消极的流行风气应该保持清醒头脑,进行抵抗。这种态度是正确的。它警示人们,面对时尚,一方面我们应冷静辨别,不能因此迷失人生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反思自己,要用更豁达开明的心态来面对那些无伤大雅的新生流行事物。评分说明:评价对象的概括 1 分,评析的过程 3 分,(三)(8 分)12(2 分)C13. (2 分)B14.(4 分)虚实结合。诗歌前两联,作者通过“忆”表达了思念家乡之情,是实写

28、;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或者想象;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衬托自己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对战争的谴责。4 个点,1 点 1 分。(四)(18 分)15. (1)死 (2)经过(2 分) 16. (1)B (2)C (2 分)17. D (2 分) 18. 但是(曲全子)不喜爱考场文章,有人勉励他(考科举),(他)说:“我的哥哥已经继承我们的家业,我的双亲已经安享子孙的福气,我的事情已经完成了。谁还会孤零零地追随那些乡愿之人求得一官半职呢?”(6 分)此题注意,然:但是;或:有人;世:继承;其:我们的;亲:双亲;济:完成;踽踽:孤零零。 19. A (1 分) 吾弟(曲全子)的生平个性及得到其文稿的经过(2 分) 20. 生性旷达、超凡脱俗、孝顺双亲、孤高守节(3 分)1 点 2 分,全对 3 分。根据文中的句子“性坦率”“不喜场屋之学”“岁时上寿,斑衣罗拜”“无何似与世相忘者”概括其生性旷达、超凡脱俗、孝顺双亲、孤高守节的形象特征。(五)(13 分)21(1 分)A22(2 分)D23(3 分)C24(3 分)B25(4 分)答案示例:第段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面论证;第、段,先以历史人物反证,继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作文:参照高考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