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行课堂观察 打造高效课堂,一、课堂观察的基础知识,(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由以往的凭经验评价课堂转化为由课堂上第一手数据来研究课堂。 一种日常专业生活,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堂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一种专业学习活动,旨在提供一些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议,从职业走向专业。 一种合作研究活动,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从管理走向学术。,(二)课堂观察的有别于传统听、评课。 不是居高临下,不是行政活动;而是双方地位平等,是学术探讨活动,是非奖惩性的。 不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是为了专业发展,是发展性的。 不是为评价教学,面向过
2、去;而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追求内在价值,面向未来,是建设性的。 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共同探讨,观察的收益是双向的,是互惠性的。,(三)课堂观察的作用 让被观察者 感到放松和自在,自我意识得到加强。 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受到鼓舞。 认为是积极的、有帮助的,能改善教学方法。 欢迎仔细地听课,自信心得到加强。 让观察者 提高听课评课的专业水准。 搜集和积累微观资料,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 获得教和学的第一手资料,提供实际讨论中心。 获得实践知识,汲取改进自己教学的方法技能。,(四)课堂观察的意义 起点和归属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经验型
3、的评价基于证据的推理总体的观感分点的观察个体独立的评价团队合作分享,(五)课堂观察的几个注意问题 要有相应准备,反对“只重听课数量,不重听课质量”任务化做法。 要比较全面了解本节课的前后关系,反对推门听课,随心所欲。 要注重教学细节,排除课堂的复杂性干扰,提高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 要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仔细思考,深入底里,真正把握住学生的脉搏。 要防止先入为主、光环效应、学习中心,拒绝假话,反对即兴点评、话语霸权。 要防止将教师的课堂行为划分成若干等级,给教师分出三六九等,互相攀比。 允许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需求的教师各种观察方式的存在。,二、课堂观察教学案例,【课例】教师指令的有效性研究
4、1.背景2004年2月27日,全市校本教研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语文组的“教师指令的有效性”的第二阶段的研讨活动被安排为公开展示活动。在大家听了饶大思老师“再教”的土地的誓言后,语文组在学校小会议室进行校本教研活动:主题为“教师指令的有效性”;课堂观察:要求在统一视角(见下表)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教师发出哪些指令、指令发出后学生的行为及教师的处理策略三个视点对教师指令是否有效进行课堂观察和分析研究。2.制定“课堂教学三要素”的课堂观察量表3.观察结果汇报与简评(摘选2段),学生观察第一小组汇报:本小组共有三位老师,观察对象有16位学生。指令1“看图片”,学生都非常专注;指令2“听范读”,大都很认真
5、;本组有一位学生有些分神。指令3“朗读指导”,举手要求范读的共有6位学生,听他人朗读认真,经教师朗读指导后进步明显。指令4“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小组都有参与,有12位同学能大声、深情朗读,“感悟评价”时14位学生参与,有两位学生顾自己看书。指令5“班级交流”,举手有7人次,发言4人,看图片专注,有少数同学不大敢表现自己。教师应多正面鼓励,让更多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真棒!指令6“质疑解难”,举手5人次,发言2人。有跟不上节拍的感觉。这堂课16位学生都能在老师指令下进行有效互动,而且非常投入专注。从参与发言的角度来看,举手有17人次,发言有7人次,但其中二人发言重复5次,由此
6、可见发言的参与面不大广。还有1名学生多次举手,老师没有注意到。,教师观察小组汇报(观察教师,发现教师指令及指令发出后的处理,研讨指令及其处理策略的有效性):师1:教师发问总次数24次,其中形成指令32个。对这些指令的处理中,引导生评19次,其中学生自评12次,互评7次。师评21次,其中肯定或否定1次,复述6次,生发3次,追问5次。生评不到50%,师评超过50%。教师总结9次。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1次,班级随机交流11次,引发质疑10次。师2:我觉得专题的任务在这堂课教学中很好落实。特别是朗读的指导比上次来说,形式也多样化了,老师指导也到位了。至于小经互动的实效性更是大有改观。这得益教师的指令明
7、确化。二是课堂活跃的氛围了推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组织人或主持人:简要总结(略),三、如何进行课堂观察,1、明确观察目的,构建观察框架,选定观察视角 2、利用观察工具进行课中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3、分析和研究观察结果,形成意见或建议,写出课堂观察课例。,课堂观察流程:,第一步:10-15分钟的课前会议。执教者说课,与观察者商讨,落实本次教研活动观察点,并对观察者进行分工。 第二步:40-45分钟的课中观察。执教者实施课堂教学。观察者按观察点将分配到的任务进行观察记录记录。 第三步:不少于30分钟的课后会议。执教者课后反思:目标达成情况、行为有效性、有无偏离教案(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观察者反馈:观察
8、者报告观察结果,根据课堂教学情况,从每一个观察角度出发,进行说明,作出分析结论,并提出整改建议;总结反思,形成书面材料(课堂观察课例)。,华东师大崔允漷课堂观察框架四维度,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怎样?是否有效? 教师教学:关注教师怎么教?教得怎样?是否有效? 课程性质:教和学内容是什么?学科特点和本质 ? 课堂文化:关注课堂整体感受,互动、对话与交流。“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崔允廓“ 一节好课的标准: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 (有效率的课),平实(常态下的课),真实(有缺 陷的课)。” 叶 澜,崔允漷教授的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视点,维度一:学生学习,维度二:
9、教师教学,维度三:课程性质,维度四:课堂文化,四、课堂观察的工具与观察技巧,1、观察所需的工具: (1)执教者的详细教学方案及学案 (2)教室结构图和学生座次表。 (3)各个视角所需的观察记录表(附表),2、课堂观察技巧,(1)观察点的确定什么是课堂观察点?如何确定观察点?对一堂课,选择哪几个点进行观察,事先要商量好。观察点并不是指听课者在教室中所处的位置,而是听课者从哪一个方面关注课堂中师生双方的教学行为。视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教研活动的目标,课堂教学研究的初衷,在课前会议上讨论决定并分配到人。视角的选择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体性的。上述表中每个维度下都有5个视角,可根据观察目的不同
10、加以选择。,观察点的确定,但在起步阶段,我们可根据各校、各学科的实际情况、课例研究的需要和教学者的特质等,先选择几个视角或观察点来观察,待熟悉和习惯后,再从不同视角进行观察。在实际操作中,还可根据研究的需要,每次选择选择几个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观察。,观察点的确定,根据执教者决定观察点(是普通型还是专题性?) 根据教研主题决定观察点(侧重形式还是内容?) 以教研组为单位,观察点不宜多,(2)观察量表的设计,粗线条易于操作,分类不宜过细 注意逻辑分类,不要重叠 数量纪录和行为描述结合,(3)课前会议的培训,讲清观察点的概念分组并落实分工:人人有事做主持人和施教者的说明,(4)观察过程,判断先于观
11、察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的位置和方位观察和访谈,教研中如何突破经验层面的局限?应用课堂观察技术和研究方法,如何记录和分析课堂信息?,如何记录和分析课堂信息,1.教学结构记录 2.教学活动转换记录 3.课堂提问记录 4.课堂反馈记录 5.结构性语言记录 6.学生语言流动记录 7.学生学习状态记录 8.移动路线记录 9.叙事性文字记录 10.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教学结构,也称教学环节,即把课堂教学过程按照主要的教学内容板块划分成几个大的板块。 在每个大的板块里,又可以拆分称若干个小板块。 通过这样的板块划分和时间份额的标注,可以使人获得本节课教学流程的整体概貌,并初步获知实际教学中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
12、在哪里。,1、教学结构记录,把课堂中发生的教学活动分为四类:教师讲解(A)、师生交流(B)、学生合作(C)、学生独立思考(D)。按照教学展开过程,对各种教学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每种活动的持续时间加以记录。 在得到一系列A-C-B-A-D-B.后,有两种观察办法:结合教学内容观察各种活动发生和转换的频率; 对每种活动的内容在时间上进行累加,观察本课主要采用了何种教学活动形式。,2、教学活动转换记录,提问的数量 提问的认知层次 提问的方式 问题的指向 学生回答的方式 教师理答的方式 问题之间的结构关系 问题之间的思维跨度 ,3、课堂提问记录与分析,把教师问过的所有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多种角度的再
13、分析,能为教学改进提供建议。问题分析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结合起来考虑。其中问题的大小、问题的思维跨度和思维空间、问题的结构关系能够为教学设计提供最直接的建议。,4、课堂反馈记录,反馈的类型复述:用教师自己的语言复述;修正:概念化来修正学生的意见;推演:把学生的观点加以应用、推演或引发下一个讨论问题;评论:把学生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作分析、比较、归纳或评价。,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是及时的反馈,教师反馈的数量可以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实质互动”的程度。 但反馈的层次本身有高低之分,对学生而言,不同程度的反馈获得的信息也很不一样。 此外,简单的划分反馈还有“正面与负面”之分,“有效与无效”之分。,语言
14、流动主要指师生间的语言互动方向和数量,这是一种基于座位表的记录方法。 通过座位表记录每位学生与教师的语言沟通,可以反映出一节课当中语言流动的分布情况和分布类型。如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陈述,用向上的表示学生主动发问等。 使用语言流动图可以简明的了解一个班里好中差学生的大致分布情况。,6、学生的语言流动记录,学生学习获得的知识是否能够形成网状和层级,往往取决于对知识之间关联的理解程度。课堂里教师的结构性陈述语言,往往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间的关联。 结构性陈述语言也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加以研究。 结构性陈述语言分为不同内容板块间的过渡、同一内容板块内部知识点之间的过渡与关联。,5、结构
15、性语言记录,这也是基于座位表的一种记录方法,目的是了解个别学生或某个小组的学习状况。 这个记录方法可以了解某个学习任务在学生身上实际发生了什么、是怎样被学生实施的(包括常见错误、操作困难等)。 该方法的实质是不停地在某个学习任务发生过程中,用眼睛“给学生拍照”,继续学生在该任务中的实际表现。,7、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8、移动路线记录,这是从信息流动的角度来观察课堂,可以记录教师和学生的移动路线。 学生在自由讨论时,通过绘制讨论关系图,从信息学角度可以表明信息的沟通程度和沟通方式。 教师在巡视时,其移动路线表明了教师的信息反馈所分布到的区域。,9、叙事性的文字记录,课堂里随机记录的关键性叙事片段
16、,往往为了说明某个问题而特别描述一个事件。 叙事性文字记录可以记录全体学生的事件,也可以是个别学生的事件,但须注意使用描述性语言而不是评论性语言:每个叙事语言要分行记录,前面最好标注时刻。,这个方法用以对师生对话交流的某个关键片段的语言做出分析,目标是通过语言互动分析,检视该对话表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教师的主导地位。 核心是对师生对话的语言先分类统计其时间,然后再按表明“教师主导”还是“学生主体”的语言归到大类,从而做出检视。 是一种使用课堂录像会比较方便的记录方法。,10、师生语言互动分析,(5)证据的整理,不少于30分钟的分组发言:呈现组内观察所得对于证据的专门的记录、补充对于建议的讨论,(6)基于证据的推理(课例评析),基本模式:关于观察点的解释证据的陈述推理和建议,基于观察事实发表观点 基于学习效果诊断课堂,营造积极的观评氛围,目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不是作出评判,而是寻求改进,结束语,开展课堂观察、课例研究,不只是掌握一种方法和技术,而是要倡导让我们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和思考的专业习惯,营造一种合作、开放、民主、平等、富有创造精神的研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