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1.工程概况 11.1 施工概况 .11.2 编制依据 .12.吊装作业环境情况说明 22.1 现场平面布置图 .22.2 吊装环境分析 .22.3 吊装大型机械选择 43.吊装及转运方案 53.1 蓄冷罐卸货位置安排 .53.2 吊装过程 .53.3 就位 .64.工人员、机具配置 74.1 人员配置 .74.2 工机具配置 .75.跨剪力墙主吊受力点处理 85.1 吊装 .85.2 起重索具计算 .106.安全保护措施 117.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7.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27.2 应急处臵基本原则 .127.3 组织机构及职责 .137.4 预防与预警 .157
2、.5 信息报告程序 .177.6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97.7 救援路线指引 .198.附件 208.1 附件一:吊车说明书 .208.2 附件二:相关人员上岗证书 .2011.工程概况1.1 施工概况中国移动(广东广州)数据中心一期工程蓄冷罐项目共有 12 台容积为 50m3 的立式蓄冷储罐,单台罐体总重量约 11.7T,直径为3.2m,下部封头底部到基础表面的高度为 0.5m,总高度约为7.32m。6 台蓄冷罐并排布置在如下图所示的区间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保证设备吊装、转运及就位过程安全、可靠,特编制以下方案。1.2 编制依据本方案编制参考依据如下:1、设备制造图、施工平面布置图。
3、2、吊装手册及50t汽车吊装性能表。3、设备的相关材料 。4、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SH3515-20035、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HG20201-2000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22.吊装作业环境情况说明2.1 现场平面布置图图 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2.2 吊装环境分析蓄冷罐位于地下负一层,蓄冷罐吊装口的长度为6250mm,宽度为4200mm,蓄冷罐运输通道内,通道的最低高度为8500mm,最窄宽度为6100mm,高度与宽度可以满足蓄冷罐站立进场,可将运罐车停在吊装口的道路上。货车与吊车停放位置可见图2
4、:3图2 主吊车、辅助吊车停放作业半径图为保障吊运空间及吊装安全,在吊装前业主需保证运输通道部位不能砌墙且保证通道部位不允许堆放设备材料及其他物品,以保证作业的顺畅及安全。因蓄冷罐是站立进场,蓄冷罐整体高度约为7.32m,为保证运输安全,蓄冷罐运输通道需最大限度的保持平整,以保证蓄冷罐运输过程中的平稳性。吊车及平板车的停放位置及方式见上图,因蓄冷罐重量约为11.7吨,需要两台吊车相互配合,其中左边吊车为主吊车,右边吊车为辅助吊车,辅助吊车主要是在主吊车起吊的过程中,蓄冷罐上部上升,防止蓄冷罐大部分重量施加到蓄冷罐支撑腿上,因此辅助吊车在蓄冷罐上部提升的过程中,将蓄冷罐底部也一并提起到不予平板车
5、表面接触为止。当蓄冷罐整体竖直之后,辅助吊车即可松开钢缆。卸车示意图详见图3。4图3 卸车示意图2.3 吊装大型机械选择吊车中心距离罐体吊装中心跨距大约78m,而罐体总重约为11.7T,查表得到采用50吨汽车吊作业可满足安全和吊装费用最省的要求。53.吊装及转运方案3.1 蓄冷罐卸货位置安排蓄冷罐运至现场后,在运输通道口旁的空地上停放货车及吊车。3.2 吊装过程3.2.1吊装前的准备50T和30T吊车停放及吊装位置的物料清理,清理吊车站位和地库内地面的杂物。蓄冷罐安装位置杂物清理。现场临时用电配置。做好机具设备进场前的安全确认。3.2.2 卸车方式货车、吊车停放就位后,用 50T 吊车勾住罐体
6、顶部吊耳扣紧,用 30T 吊车扣紧罐底 2 个支撑脚,确保索环扣扣紧后,两台吊车同时缓慢起吊,当罐体整体吊离货车时,暂停起吊,检查吊装安全情况。安全无误后,继续缓慢提升吊钩,将罐体整体吊离货车 510cm时,停止起吊,然后将货车开离。货车开离后,继续缓慢提升吊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由专业起重工指挥,50T 吊车继续缓慢上升,30T 吊车缓慢下落,使罐体缓慢立起来。罐体完全竖直之后,确定安全无误后,解开罐底 2 个支撑脚的索环扣,然后用 50T 吊车缓慢把罐体提升,蓄冷罐通过吊装口竖直进入到负一层。63.3 就位图4 吊装平面图根据罐体转运空间及排放难易程度,罐体就位顺序按上图4中序号16号由里
7、往外次就位。当蓄冷罐接近地坪面时,在蓄冷罐四个支撑脚处放置四个相同型号的地坦克(每个载荷约为 4 吨),并将蓄冷罐放置其上,放置完成后,用 10 吨的电动葫芦或者 2 两个 5 吨的电动葫芦配合吊带绑住蓄冷罐的四个支撑脚,然后拉动蓄冷罐缓慢前行。74.工人员、机具配置4.1 人员配置成立施工项目班组,由项目负责人总负责。现场人员配置:序 号 职位 姓名1 项目经理 赵光就 138-0888-66732 项目副经理 张侨和 137-1919-99853 现场总施工负责人 魏玉海 159-1555-53734 技术工程师 吴广文 135-8059-95215 安全员吴锦 139-2245-0278
8、郑宇翔 189-2617-1271芮春 158-5563-11256 设备分部负责人 张侨周 136-8887-84247 电 工 谭明均 158-1814-7613测量工 黄武强 135-2780-230584.2 工机具配置5.跨剪力墙主吊受力点处理主吊受力点的作用是在蓄冷罐吊进设备平台后,通过主吊受力点,将蓄冷罐移上设备基础。在二层 2-A、2-32-4 轴主梁及旁边次梁两边楼板钻出 40mm 孔,共 8 个孔,在梁面垫 20#槽钢,用6*37 21.5mm 钢丝绳从二楼包槽钢穿楼板至一层,抱梁作为主吊受力点,安挂 5 吨电动葫芦。如图 5 所示序号. 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备
9、注1 汽车吊 50T/30T 2 台2 地滚轮 15T 4 套3 电动葫芦 10T 4 台4 千斤顶 15T 4 台5 钳工工具 3 套6 起重工具 5 套7 水准仪 1 台8 经纬仪 1 台9 直尺 800MM 1 根10 水平尺 500MM 3 根11 磁力线锤 0.5KG 2 只12 卷尺 20M 1 把13 卷尺 5M 5 把14 钢板 4mm 厚 4 块15 木方 若干9图 55.1 吊装用 50T 汽车式吊机直接把储蓄罐从汽车上吊落设备层,由于设备层入口地面有剪力墙钢筋,钢筋不能切断,在主吊受力点上安装4 台 5 吨电动葫芦,将蓄冷罐跨剪力墙吊进设备基础。如图 6 所示。图 610
10、蓄冷罐吊进第一设备基础后,用 6*3721.5mm 钢丝绳抱 2-A、2-3轴及 2-A、 2-4 轴柱,作为牵引受力点,并装上电动葫芦。在蓄冷罐脚部安装专用多轮车,基础与基础间凹处用枕木填平,上铺 10mm钢板,在电动葫芦的缓慢牵引下,慢慢移动进安装部位。为防止在移动过程中,蓄冷罐因不平衡而发生翻到,还需在 2-B、2-32-4 轴2-C、2-32-4 轴及 2-D、2-32-4 轴的梁上钻孔挂钢丝绳,用葫芦作为辅助平衡,通过收放钢丝绳配合电动葫芦水平牵引。如图 7 所示图 7蓄冷罐到达安装基础后,根据施工图纸摆正进出水管口方向,再使用液压千斤顶,枕木及其它专用工具去除多轮小车。在蓄冷罐脚掌
11、板下放置 20mm 后橡胶减震垫,并用膨胀螺丝固定。5.2 起重索具计算5.2.1 卡环的选择计算 吊装质量最大支撑时拉力 N=120KN,卡环的允许荷载FK11=40d2,拟选用 17.5 型卡环,查路桥计算手册15-15 表得知d=64mm FK=40*642=163.84KN120KN 满足要求。 因此,采用汽车吊时选用 17.5 型卡环。5.2.2 钢丝绳计算钢丝绳近似破断拉力 S=d2*500d:钢丝绳直径 mm;S=21.5*21.5*500=231.13T极限破断拉力=S/KK安全系数 根据用途不同安全系数大小也不同,作揽风绳用时一般为 3.5,起重用时一般为 4.5,机动起重时
12、一般为 56,绑扎吊索用一般为 6.极限破断拉力=231.13/6=38.52T38.52T12T用 6*3721.5 钢丝绳满足使用要求。6.安全保护措施a) 真贯彻执行有关安全技术文件的规定,针对工程特点,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b) 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方案。c)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d) 施工现场的机电设备必须由专人管理和操作,其他人员不得乱动,电气设备必须有良好的绝缘和可靠的接地,有防静电、触电措施,并装设漏电保护器,设备防风雨措施。12e) 起重用的索具、卡环、钢丝绳等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书,使用前必须
13、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且不得超载作业。f) 设备在吊装运输过程严格遵守起重的有关规程,不得冒险作业。遵守吊车安全操作规程和“十不吊”原则。g) 涉及到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鞋。h) 吊装作业时,起重臂下及吊装物周围严禁站人。i) 吊装现场要清理干净,不许乱堆乱放杂物,要保证主要路线畅通无阻。j) 吊车作业时要有技术过硬的专业起重工进行统一信号,统一指挥,并要分工明确,做好上、下信号传递。k) 下雨天气和风速超过规定要求时禁止冒险作业。严禁酒后作业。所吊装的设备下面要系好麻绳,对设备的角度、方位进行控制。7.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7.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一)事故类型 在大
14、型设备起重吊装工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有:起重机倾覆、吊装构件滑落、操作人员高处坠落、触电等伤害事故。(二)危害程度分析 在起重吊装安装工程施工中,发生起重机倾覆事故时,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相邻构筑物损坏;发生吊装构件滑落造成物体打击事故时致使受重伤或死亡;操作人员高处坠落至少造成人员重伤甚至死亡;发生触电事故时,多数情况造成人员死亡。 137.2 应急处臵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2.坚持“保护人员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原则; 3.坚持“统一领导,紧急处臵,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协调一致、消除危险”的原则; 4.坚持“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
15、改进”的原则。7.3 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2)指挥机构及职责 项目总工程师(1 人)项目副经理(1 人)质量安全部物资供应部施工技术部 综合办公室(消防人员)项 目 经 理综合施工队机械施工队141.应急指挥机构组成 总指挥: 赵光就 138-0888-6673 副总指挥: 张侨和 137-1919-9985、魏玉海 159-1555-5373为使现场有序,行动有效,下设了五个小组。 通讯联络组:张侨周 136-8887-8424 、黄武强 135-2780-2305技术处理组:吴广文 135-8059-9521 抢险抢救组:吴锦 139-2245-0278 医疗救护组:郑宇翔
16、 189-2617-1271后勤保障组:芮春 158-5563-1125 2. 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及小组职责 总指挥职责:发布或解除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指挥应急救援。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协调各应急小组及成员的具体行动,并实施决策。 通讯联络组职责 确保与总指挥或副总指挥、集团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负责组织对事发现场的拍照、摄像工作;负责对新闻媒体的信息发布和报道;事故扩大应急后,负责向周边居民、社区的对外信息公告。 技术支持组职责 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指导抢险抢修组实
17、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15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抢险抢救组职责 实施抢险抢救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救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抢险抢救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医疗救治组职责 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
18、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后勤保障组职责 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提供合格的抢险抢救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 7.4 预防与预警 (一)危险源监控 工程施工前,建立危险源台帐,公司进行定期检查。项目制定吊装16方案,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现场专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 危险源预防控制措施序号危险作业 可能导致的事故预防控制措施1 起重设备倾覆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1. 对起重机械进行安全检验,安全保护装置齐全。 2. 专人统一指挥,按操作规程操作。 3. 严禁斜拉、斜吊、起吊固定牢死的重物、超负荷吊运。
19、4. 地面和行走道路要坚实平整,支撑稳定。 构件捆绑不牢固 构件滑落 1起吊前必须捆绑牢固;人员持证上岗。 2不得随意改变吊装方案; 3信号工、起重工密切配合,严格遵守“十不吊”原则。安全防护不到位 高空坠落 1高空作业人员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2设置牢固的操作平台,周边设防护栏杆; 173必须按规范系好安全带。 4 高压电网触电 1按规范要求划定作业区域,设置防护栏杆; 2作业人员不得随意翻越防护栏杆 (2)预警行动1.预警信息的发布 施工现场任何人只要发现事故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险情后,都要立即以最快捷的方式,如运用固定电话、手机或口头等形式发出警报,通知项目负责人、安质员和现场所有施
20、工作业人员组织避险。 2.预警行动 项目负责人、安质员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组织现场作业人员避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办法切断“事故危险源” ,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状态和趋势,同时由项目负责人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故险情,编制事故灾害防治方案,明确防范的对象、范围,提出防治措施,确定防治责任人。 事故险情有可能涉及伤害到周边群众和社区时,经公司或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核实后,由项目部派专人分头立即向周边群众和社区通告,并向当地政府以电话方式报警,以便做好人员疏散避险。对可能引起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险情,经
2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核实后,应当在发现险情后 2 小时内报告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 187.5 信息报告程序 1.报警系统及程序 事故发生后或有可能发生事故时,目击者有责任和义务立即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 施工现场负责人调查掌握情况后,及时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报告;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接到事故或预警信息后,由安全质量管理部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并通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长、副总指挥长、各成员部门及应急工作组负责人; 报警网络 2.现场报警方式 作业人员发现问题 应急总指挥项目部应急组织副总指挥 指挥部办公室作业队长、调度 组员现场救援、解决问题外援组织19施工现场发生
22、任何安全生产事故,首先拨打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电话。 事故现场如有人员伤亡时,同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 :120。 施工现场以电话方式报告后,随后用书面材料以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3.事故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简要经过、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单位名称,事故现场项目负责人姓名; 工程项目和事故险情发展事态、控制情况,紧急抢险救援情况; 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分析; 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4.报告时限 事故发生后,1 小时之内由事故现场报告给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4 小时之内由公司报告给集团公司。 7.6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应急处臵所需
23、的物资与装备数量 医疗器材:担架 2 副、氧气袋 2 个、小药箱 2 个; 抢救工具:气割用具 2 套、千斤顶 2 个、绳索 2 个、铁锹 5 把、镐 3 把、大绝缘剪 1 把、钳子 2 把、撬棍 4 个、指挥旗 3 把; 照明器材:手电筒 10 个、36V 应急灯 4 套、灯具 10 套; 通讯器材:电话 2 部、手机 6 部、对讲机 8 部;运输工具:面包车 1 辆;抢救设备:吊车一台。 2.应急物资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20安全应急预案所需的物资装备由施工现场项目部统一保管,专人负责维护保养,做好物资设备台帐。每次安全应急抢救完后,做好统计工作,对损失的物资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新。 7.7 救援路线指引就近医院: 太平医院: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太平东路 133 号电话:(020)87810360救援路线指引图:1. 从项目部出发到凤凰四路,行驶 240米 2. 右转,进入凤凰四路,行驶 390 米 3. 右转,进入九龙大道,行驶 3.2 公里 4. 请直行,进入九佛西路,行驶 1.3 公里 5. 右转,进入广从南路,行驶 1.9 公里 6. 右转,进入太平东路,行驶 580 米到达太平医院8.附件8.1 附件一:吊车说明书8.2 附件二:相关人员上岗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