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银行多角化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台湾地区银行业为例.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364952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多角化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台湾地区银行业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银行多角化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台湾地区银行业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银行多角化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台湾地区银行业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銀行多角化對財務績效的影響以台灣地區銀行業為例吳淑真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學系碩士陳達新教授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學系教授一、研究動機銀行業受限於法令規定,經營業務以傳統的存、放款為主,獲利來源過於集中,市場一旦開放,新競爭者的加入,獲利將被瓜分。依據中央銀行統計資料可知 1998 年至 2007 年平均利差僅 2.56%,2007 年的利差甚至來到最近 10 年新低 1.72%,顯示銀行傳統業務發展已經面臨困境。為突破金融環境經營的困境,本國銀行紛紛效法外商銀行的作法,開始發展手續費等相關非利差業務。由於非傳統業務不涉及授信風險,且能帶來收續費的收入,遂使得銀行業積極投入此業務的經營,致使其

2、業務收入結構產生相當大的變化。根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資料可知銀行傳統業務的利息收入比重逐年減少,2007 年更是首次降低至 50%以下,手續費收入的比重則逐年增加,顯示銀行已非如過去固守著傳統存放款業務,而是朝更多元化的發展。如開發財富管理、現金管理、應收帳款承購、信用卡、現金卡、信託、衍生性金融商品、金融資產證券化及不動產證券化等非傳統業務,使得其收入來源更多樣化,藉由多角化(Diversification)的經營策略分散獲利來源。多角化是企業成長或擴充的重要策略,台灣銀行市場競爭激烈,利差持續縮小壓縮銀行獲利空間,必須發展新產品、開發新市場或跨業以求多角化的成長,多角化已成為現今銀行業主要的

3、成長策略。然而,多角化是否真得能提高經營績效?傳統銀行理論基於授權與監督觀點,認為銀行應朝多角化的組織架構發展。而公司財務理論則建議企業應專注於核心競爭能力發展,以獲取利益並可減少代理問題。針對二種截然不同的看法,遂引發本研究的動機,以台灣本國銀行為研究對象,探討多角化對其財務績效的影響。銀行主要係承擔風險以獲取利潤,隨著新巴塞爾協定於 2007 年初正式實施,風險成為大家所關注的議題。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認為資產組合多樣化可以將相當程度的風險消除,即藉由多角化可分散風險,其論點是否適用於銀行業?Acharya, Hasan, and Saunders(2006 )

4、認為多角化能否提升銀行績效視其銀行所承擔風險程度而定,因此探討風險在銀行多角化的過程扮演什麼關鍵性的角色,本文將進一步納入風險考量,探討銀行多角化、風險與財務績效間之關係。金融控股公司法自 2001 年 11 月 1 日正式實施,提供金融業跨業經營之法源,鼓勵金融業透過控股方式進行整合,發揮綜合經營效益,擴大金融業的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朝向組織大型化、經營多角化的方向發展。沈中華(2002)認為成立金控公司有經營多角化、組織大型化以及股權集中化三大優點,金控公司的成立,似乎有助於旗下子銀行發展多角化策略,故隸屬金控公司之銀行是否會在金控公司的架構下,更容易發展多角化策略而提升財務績效,是個值得

5、探討的主題。成長策略是銀行重要的策略目標,多角化是最常見的成長策略選擇,然銀行進行多角化活動是否真能提高經營績效或降低風險,回顧過去文獻發現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不同於國內過去文獻多使用橫斷面資料分析,使用綜合橫斷面與時間序列的追蹤資料(Panel data)分析方式,以台灣本國銀行為實證對象,藉此探討銀行多角化、財務績效與風險之關係。期提供銀行經營者在發展銀行成長策略之思考方向,以及主管機關監理銀行經營風險之參考。研究目的如下:(一)探討銀行多角化對財務績效的影響。(二)探討風險是否影響銀行多角化與財務績效的關係。(三)探討銀行本身承擔風險的程度,是否影響多角化與財務績效關係,即比較不同風險程度

6、的銀行,其多角化與財務績效之關係是否有所差異。(四)探討加入金控公司的銀行,其多角化是否更能提升財務績效。二、研究方法(一)研究架構及假說本文參照近期文獻使用荷芬達指數(Hirshman-Herfindahl Index)衡量銀行多角化程度,以營業收入集中程度指標與非利息收入集中程度指標為自變數,逾放比為風險代理變數,以股東權益對資產比、資產規模、放款占資產比、用人費用比及分行資產規模為控制變數,資產報酬率與風險調整後資產報酬率則為因變數,探討銀行多角化程度對財務績效的影響,並進一步納入風險考量三者間之關係。並比較不同風險程度銀行及銀行加入金控公司與否,其多角化與財務績效之關係是否存在差異。本

7、研究架構如圖 1 所示。圖1 研究架構H1:銀行多角化對其財務績效的影響存在正向關係 H2:銀行多角化對其財務績效的關係受到銀行承擔風險大小的影響 H3:對風險承擔較高的銀行而言,多角化更能提高財務績效 H4:對金控子銀行而言,多角化更能提高財務績效 (二)資料來源本研究對象為台灣本國銀行業,樣本取自時報資訊情報贏家資料庫所收錄金管會銀行局統計室編製並出版之金融業務統計輯要 ,使用每年底個別銀行之財務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期間為 2000 年至 2007 年,共計 8 年。截至 2007 年 12 月底為止,台灣本國銀行共 39 家,其中屬專業銀行之台灣工業銀行與中華開發工業銀行以及資料不全之

8、稻江商業銀行予以排除。其餘 36 家銀行均納入本研究對象,每家銀行均有研究期間之完整資料,共計288 個觀察值。(三)研究方法本研究的樣本為 2000 年至 2007 年台灣銀行業的財務報表與資產品質資訊,資料結構本身包括橫斷面與時間序列的特性,屬追蹤資料(Panel data) 。它可同時表達橫斷面資料不同樣本間的特性與時間序列的動態性質。相較於橫斷面資料來自於個體資料,普遍用來解釋不同個體間的行為變化模式,追蹤資料不僅可以觀察到變數間原無法觀察到的動態變化,更能透過固定效果模型來分析個體的固定效果,藉此瞭解個體的特性,以降低參數估計的偏誤。經過 Hausman 檢定法檢測,本文追蹤資料應採

9、取固定效果模型,即在不具個別隨機誤差項的假設之下進行參數的估計。實證過程係利用 SAS 統計軟體 Enterprise Guide3.0 版所提供的時間序列分析之追蹤資料多元迴歸分析功能(Regression analysis of panel data )進行。三、研究發現金融競爭環境的改變,使得台灣本國銀行的經營更具挑戰性,為求業務成長,多角化經營模式已成為銀行的主要成長策略。銀行業務朝多角化經營,將降低傳統存放款利差業務的依賴程度,在推動業務發展上將更具彈性,如可藉由降低利差,以換取其他業務獲取手續費等非利息收入,達成銀行整體最大利益。實證結果發現:台灣銀行業發展非傳統業務所產生的非利息

10、收入比重逐年增加,收入來源日益多樣化,多角化經營已成為銀行追求成長之趨勢。一般而言,銀行多角化程度愈高,其財務績效表現愈佳,而且銀行多角化與財務績效之關係受到風險承擔大小的影響,多角化程度愈高並不保證就能提升財務績效,須要同時兼顧風險控管,多角化經營才能為銀行帶來獲利。我們發現若銀行處於較高風險的情況下,多角化經營才能提升其財務績效,亦驗證了 Hayden, Porath, and Westernhagen(2007)認為只有在銀行處於較高風險的情況下,多角化才能增加獲利性之論點成立。對金控子銀行而言,多角化程度愈高雖然能提升財務績效,惟並不顯著;反而是未加入金控公司之銀行,多角化程度愈高,明

11、顯愈能提升財務績效,故金控子銀行多角化經營並未比非金控銀行更能提高財務績效。推論可能如同 Stiroh and Rumble(2006)認為經營多角化活動所增加的成本會抵銷多角化所帶來的利益,而使得金控子銀行多角化對財務績效的影響並不顯著。銀行業在業務範圍擴大以及多角化經營的趨勢下,將使得銀行朝金融百貨化發展,提供顧客全方位金融服務。多角化經營已成為現今銀行主要的成長策略,透過併購引進新技術與業務或開發新金融商品,將有助於銀行業推展多角化經營。而且銀行業多角化不再侷限於同業的合併,將會朝向非相關產業的合併或跨業的策略聯盟,以分散經營風險,提升整體獲利。因此,各項金融商品整合之風潮隨之興起,台灣

12、金融業間的跨業經營,發揮整合競爭的能力趨勢將更加重要。金融業間的業務區隔也逐漸模糊,將使得銀行在多角化策略的運用上更具彈性,面臨的金融市場環境亦更具挑戰性。參考文獻1. 沈中華(2002) ,金控公司的銀行與獨立銀行 CAMEL 比較:19971998,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 3 卷,第 2 期,73-94。2. 楊蓁海(2007) ,我國銀行存放款利差減少原因剖析與因應對策,中央銀行季刊,第 29卷,第 2 期,45-82。3. Acharya, V., I. Hasan, and A. Saunders(2006), “Should Banks be Diversified? Evidenc

13、e from Individual Bank Loan Portfolios,” Journal of Business, Vol. 79, No. 3, 1355-1412.4. Hayden E., D. Porath, and N. v. Westernhagen(2007), “Does Diversificatio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German Banks? Evidence from Individual Bank Loan Portfolios,”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Vol. 32, No. 3, 123-140.5. Stiroh, K. and A. Rumble(2006), “The Dark Side of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U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Vol. 30, No. 8, 2131-2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