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7拉萨的天空课件+教案(打包4套) 苏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拉萨的天空课件教案打包4套苏教版.zip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拉萨的天空课件教案打包4套苏教版.zip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拉萨的天空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20181030177.doc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拉萨的天空第1课时课件苏教版20181030176.ppt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拉萨的天空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20181030175.doc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拉萨的天空第2课时课件苏教版20181030174.ppt
  • 全部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拉萨的天空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20181030177.doc--点击预览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拉萨的天空第1课时课件苏教版20181030176.ppt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拉萨的天空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20181030175.doc--点击预览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拉萨的天空第2课时课件苏教版20181030174.ppt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7 拉萨的天空《拉萨的天空》是一篇写景美文。本文语言优美,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展现了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圣洁;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清新凝练,插图精美,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纵观这第二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美文,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的思想感情,写法也相似。而《拉萨的天空》位于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末篇,它已从学习知识转化为学习方法,因此教学此文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 读感受。3.通过讨论、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自己对美好的事物热爱向往之情,善于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第1自然段 是总起段落,第2~4自然段分别从三个角度赞美了拉萨天空的蓝,理清文章写作的顺序。22.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通过语言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进而体会拉萨天空的美丽。【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品读语言,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加强指导训练,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背诵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 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拉萨的资料。2.本课的课件。【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拉萨的资料。2.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 生僻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课时第 课时3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难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方法一揭题质疑:(板书:拉萨。)师: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拉萨有了哪些了解呢?生交流课前预习搜集到的拉萨的资料。师:让我们先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出示一段拉萨的视频,主要以拉萨的天空为主)师:观看视频,说说 你的感受。生: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天空。(课题补充完整)[设计意图] 从题目入手,并通过学生对资料的介绍训练学生搜集相关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视频的播放,创造情境,引发学生对拉萨天空的向往之情。方法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拉萨所在的位置。师:同学们,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你能从地图上找出来吗?4(生上台指出,师板书:拉萨)师: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 起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众不同的天空。(补充板书:的天空)2.资料展示。师:课前预习布置大家搜集关于拉萨的资料,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了解拉萨的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训练学生搜集相关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3.师小结: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们先来看一段拉萨天空的录像。(出示课件)师:看到这样的天空,你想到了哪些词?生:蔚蓝、一碧如洗、湛蓝……(意在鼓励学生交流积累的语言,唤起学生对晴空万里的印象)师:作者王宗仁笔下的拉萨天空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去领略一番。(齐读课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带着神往的神情来读)[设计意图] 课一开始,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美的教学情境。以课件导入,让学生沉浸在对那独特、美丽的天空的向往之中。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的识、写。(1)识读生字词语,读准 生字的读音。5PPT出示:美妙 纯净 视线 不忍离开 蓝晶晶 依山而建 圣地 窗帘(2)结合学生的预习单,指导写规范。重点指导写好“窗帘”,写好上下结构的字。2.初读课文,学习词语,初步读懂课文。师:这篇课文中有很多词语可能是你第一次读到,看看下面的词语,你能读正确吗?自己试读。(按照课文内容和词义大致分类别出示,以利于积累)PPT出示:日光城 湛蓝 透亮 蓝宝石映衬 越发纯净 对照 越发明洁让人神往 紧紧吸引 不忍离开隆冬盛夏 蓝晶晶 依山而建 雄伟壮丽拉萨 圣地 湛蓝的天 圣地的窗帘指名逐段读课文,边听边画出 词语,读词语,结合上下文尝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内容。师:指名读第1自然段,听听能不能读正确、流利。出示词语,读正确。PPT出示:日光城 湛蓝 透亮 蓝宝石结合课文和查字典理解词语。师:你知道“日光城”的意思吗?(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了解情况简单介绍: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尘埃和水汽含量少,日照强烈,日照时间长)师:你能结合“蓝宝石”理解“湛蓝”“透亮”的意思吗?(要查字典理解“湛”是深的意思,懂得“湛蓝”是“深蓝”的意思。)师:再齐读第1自然段,让我们一起看看蓝宝石一样湛蓝、透亮的天空。师:指名读第2自然段,听听能不能读正确、流利。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6设疑:为什么说“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引导学生先明白拉萨地势高,在那里看天空,觉得天空特 别低,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师:“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掬”的意思是“用两手捧”)出示词语,读正确。PPT出示:映衬 越发纯净 对照 越发明洁师:再齐读课文,展开联 想,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3自然段,听听能不能读正确、流利。师:什么是“让人神往”?从这一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个意思?PPT出示:让人神往 紧紧吸引 不忍离开出示词语,读正确。再齐读课文,体会蓝天多么让人神往。师:指名读第4自然段,听听能不能读正确、流利。出示词语, 读正确。PPT出示:隆冬盛夏 蓝晶晶 依山而建 雄伟壮丽理解“隆冬盛夏”“依山而建”,看图理解布达 拉宫是依山而建的。再齐读课文,看看蓝晶晶的天,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师:指名读第5自然段,听听能不能读正确、流利。理解“藏语”“圣地”;给“圣”组词,在这里是神圣的意思,拉萨是西藏的首府,在西藏人民的心中是神圣的地方。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师:读了课文,你看到什么样的拉萨的天空?还看到了什么?其中你最喜欢的景色或句子是什么?[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说出自己的读书收获;初步感受拉萨天空的美和文章语言的美。7二、精读感悟,入境入情过渡:《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作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的优美画卷,让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课文,深入感受作者对拉萨的喜爱、赞美之情。师:齐读第1自然段,哪些词语描写了拉萨天空的特点?生:湛蓝、透亮。师:让我们尽情欣赏拉萨的天空吧!(配乐欣赏一组天空的图片)师:读一读,让同学们听听。指名读,齐读。师:作者光用“湛蓝”“透亮”形容拉萨的天空还觉得不够,还打了个比方——生:像蓝宝石。师:“蓝宝石”是什么样子的?生:非常蓝,闪闪发光。师:这是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咱们一起再来读读。生齐读。师:谁再说说,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还像什么?PPT出示: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 。 生1: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倒挂在天空的一汪湖水。生2: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无边的海洋。生3: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清水洗过的蓝绸带一样。师:是呀,那是一片像湖一样清亮的蓝天!再把第1自然段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设计意图] 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整体感知。并用多媒体展示拉萨天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美。在体会感情的基础上,初步体会在散文中运用比喻写法的好处。通过想象对话,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语言表达能力。8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片湛蓝、透亮的天空的呢?想不想知道?生:想。师: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你就会找到答案了。一、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青藏高原 拉萨{𝑐á𝑛𝑔( )𝑧ā𝑛𝑔( ) {𝑠ā( )𝑠à( )二、给下列句中带点的词语找一个反义词。1.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 ( )2.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 )【参考答案】一、zàng sà二、1.污浊 2.渺小17 拉萨的天空第 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 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3.通过讨论、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自己对美好的事物有热爱、向往之情,善于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难点】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方法一回忆“蓝”天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生齐读课题)2师:昨天我们乘着文字的翅膀,来到了遥远的西藏,来到有名的“日光城”拉萨,看见了拉萨的天空。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湛蓝、透亮。师:谁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背诵第1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背诵。然后评价。师:过渡:是呀,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片湛蓝、透亮的天空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 文2、3、4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设计意图] 通过对上节课学习的回顾,加深对拉萨天空特点的认识,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把喜爱之情表达出来。方法二板书课题导入师:这节课,我们接着第一节课的教学进程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看老师写课题,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板书?(师板书课题,“天空”二字用蓝色粉笔写。)生:“天空”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我猜这篇课文主要写天空。师:你猜得有道理。生:“拉萨”两个字写得比较大,我猜是为了突出“拉萨”的天空,而不是写别的地方的天空。生:“的”字写得比较小,提醒我们要读轻声。师:你读一读题目。生读题。师:注意字体的颜色。(适当点拨给了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向)生:拉萨的天很蓝,所以老师用蓝色粉笔写“天空”二字。3师:你真聪明。老师的板书都是有意图的,大家以后要注意看。[设计意图] 还是从题目入手,用不同颜色的字,让学生在感官上对拉萨的天空有直观的认识。一、赏读“蓝”天师述: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你感受到了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仔仔细细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个人学习,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互相补充。[设计意图] 巧妙的话题帮助学生完成读书内化,读出了意境,读出了感悟。真诚的赏识给了学生阅读的动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激情、表达的欲望,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在阅读中统一。PPT出示: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师:在拉萨,为什么说话的声音可以碰到蓝 天,伸手可以摸到蓝天,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呢?生1:说话的声音碰到蓝天,伸手能摸到蓝天,说明拉萨的天空很低。生2:“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拉萨的天空很蓝,作者把它比作海水了。师:拉萨的天空为什么很低?生:拉萨的天空很蓝,很干净,看上去很低。师:对,拉萨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那里离天空就比我们这儿近,也没有很多高大的建筑阻挡,声音能很快传到天上。说话、伸手就能碰到如蓝宝石般湛蓝、透亮的天空,那天空蓝得纯净、明洁,让人冲动得要掬一捧来洗脸。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指名读。师:读这两句,顾老师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叫《夜宿山寺》,会背吗?4生齐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师:拉萨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近,触手可及,这里的一切都被湛蓝所包容、所浸润。人们总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从海拔高度上说,这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没有污染,没有噪音,生活在拉萨,生活在西藏,就是生活在天堂。谁能再把这种奇妙 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齐读。师:记得去年中秋节的晚上,我和家人赏月,我看见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八月十六,我们一家人又在家中的阳台上赏月,那天天上还漂浮着片片白云,看上去更美。明月在白云的映衬下更美!读下面一句,是什么把拉萨的蓝天衬得更美?生自由读:“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师:红花虽美,还是需要绿叶相衬呀。读一读,体会体会。有了白云、草地的映衬,拉萨的天空更美了。蓝天美,作者的语言也美。PPT出示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师:读起来多像诗歌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诗歌般的语言,把蓝天的美、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都读出来。指名读,让学生打分。PPT出示: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师:第3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谁来读一读?师:什么叫“神往”?生:拉萨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生:精神和灵魂前往。师:今天大家书读得好,明天跟老师一起去拉萨游览、欣赏湛蓝、透亮的天空,好不好?生(大声):好!师(笑):开个玩笑。拉萨的天空很美,大家心里都想去,这就叫“神往”。5师:是呀,看着、想着,想着、看着,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这因为——男生读:“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 视线紧紧吸引,让你 久久不忍移开。”师:别人叫你,回答一声“来了”,双脚却不曾移动半分,这也因为——女生读:“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师:来了,来了,脚步终于挪动了,双眼却仍然注视着蓝天,这还是因为——齐读:“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师:拉萨的天空让人神往,在拉萨,还有一个闻名中外的建筑物,也让人神往。这就是——生:布达拉宫。师:蓝天下的布达拉宫,又是怎样的景象?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布达拉宫看看那里的天空。(出示图片)师:瞧,你看到了怎样的天空啊?(蓝晶晶的)PPT出示: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师:在最寒冷的冬天,布达拉宫的上空是 (蓝晶晶的);在最炎热的夏天,还是 (蓝晶晶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图片)你看,布达拉宫坐落在这山上,它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是“依山而建”。师:布达拉宫头顶着蓝天,如果你就站在下面,会有什么感觉啊?PPT出示: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师:如果没有蓝天的衬托,布达拉宫有这么雄伟吗?(对比)就失去了一半的美。师:在蓝晶晶的天空的衬托下,布达拉宫多有气魄啊!老师请男生来读,读出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感觉。师:这湛蓝的天空不仅让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也给其他各种景物增色不少。不信,瞧——(多媒体出示一组图:蓝天映衬下的雪山、草原、湖泊等图)PPT出示:有了这蓝天, 显得 。 生1:有了这蓝天,雪山显得更加晶莹透亮。6生2:有了这蓝天,清澈的湖泊显得更加宁静美丽。[设计意图] 注重展开联想想象画面,观看图画欣赏画面,感情朗读留下画面,在诵读中,学生把画面、文字、情感融为一体,在感受拉萨天空美妙的同时,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妙,同时以读代讲,建构话题,引领读书内化。二、呵护蓝天师:蓝天让拉萨的每一寸土地都变得美轮美奂。作者对它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课件出示)生齐读。师:这句话中,作者把湛蓝的天比作什么?生:作者把湛蓝的天比作窗帘。师: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窗帘?生:房间里。师:窗帘把房间装饰得更加美丽。就像我们的教室,两面墙上的窗帘,给我们教室增添了亮丽和柔美。(出示课文中的最后一幅图)瞧,近处是献祭的羊头和表达祝福的经幡,远处是藏民们心中神圣、庄严的布达拉宫,谁把它装饰得更雄伟壮观?生:天空!师:对呀,巨大的蓝色“窗帘”,装饰着圣地。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妙的比喻呀!让我们把这“窗帘”永远敞开在心中,永远 留驻在脑海里。生:有感情地齐读第5自然段。师:课文学完了,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课文,不过这一次读,不用嘴巴,用自己的耳朵,用自己的心去读。(配乐范读)师:听出来了没有,在作者心目中,这拉萨的天空就是一首诗,还是同学们这节课共同写的一首诗呢,(指板书),齐读。7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是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纯净、明洁掬一捧就能洗脸蓝晶晶,蓝晶晶这是圣地的窗帘师:走进西藏,也许会发现理想;走进西藏,也许能看见天堂。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雪山,走进高原,走向阳光。师:拉萨的天空那么湛蓝、透亮、纯净,我们不仅要赞美它,更要呵护它,让美永恒。作业1教材第38页第1、4题。作业2一、读拼音,写汉字。lán xiàn{湛 ( )花 ( ) {实 ( )视 ( )jiàn shèng{( )设( )壮 {( )夏( )地 二、把城市和它的雅称用线连起来。昆明 日光城广州 春城哈尔滨 石头城南京 羊城拉萨 冰城三、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不管……总是……1.(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令人神往。82.( )天空乌云密布,( )没有下雨。3.一年四季中,( )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 )蓝晶晶的。四、课外阅读。布达拉宫在中国西藏拉萨的红山之巅,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宫堡式古建筑群,这就是建于公元七世纪,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 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主楼13层,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布达拉宫依山而筑,宫宇叠砌,巍峨耸峙,气势磅礴,其 建筑艺术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碉楼形式和 汉族传统的梁架、金顶、藻井的特点。在空间组合上,院落重叠,主次分明,既突出了主体建筑,又协调了附属的各组建筑;上下错落,富有节奏美感, 又在视觉上加强了高耸向上的感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1.摘抄文中直接描写布达拉宫特点的词语。2.用“ ”画出文中表明布达拉宫历史悠久的句子。 3.下列各项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的建筑是 ( )A.埃及的金字塔 B.北京的故宫C.水上乐园 D.游乐场4.文中介绍布达拉宫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我也能用这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如: 。 【参考答案】一、蓝 篮 现 线 建 健 盛 圣二、昆明——春城 广州——羊城 哈尔滨——冰城 南京——石头城 拉萨——日光城三、1.因为……所以…… 2.虽然……但是…… 3.不管……总是……四、1.宫宇叠砌,巍峨耸峙,气势磅礴。 2.在中国西藏拉萨的红 山之巅,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宫堡式古建筑群,这就是建于公元七世纪,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布达拉宫。 3.A B 4.列数字 9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拉萨的天空 {湛 蓝 透亮 用清水洗 过 的 蓝 宝石纯净 明 洁 掬一捧就能洗 脸蓝 晶晶 这 是圣地的窗帘 我围绕着“拉萨天空的特点”,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课文情境的引领。我和学生一起看图片,品读句子,赏读着课文里优美的语句。让简单枯燥的文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色彩。我充分利用图片的直观优势,精心选择美图并展示,从学生的一次次惊叹中,明显地感觉到这一举措收到十分明显的效果。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中。其次,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融合,使学生不再依文学文,而是感受课文的学习有许多拓展的空间。在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时,不只是引导学生认识“夸张”的写法,抓住课内外知识的相同点,让学生延伸到李白的《夜宿山寺》诗句的学习,有机地将课内外知识进行扩展、深化。学生对语言的想象力有限。本文语言书面语化较强,有些语言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较难,加上学生对于拉萨比较陌生,体会起来就更难了,这给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学时,一部分基础薄弱学生对语言美的体验不足。对文本语言较难理解和拉萨美景学生较为陌生这两个难题,教 学时要注意把握语文教学的尺度。重视语言学习,扎扎实实读书、背书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教学活动。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0〔名师来指导〕 背诵课文可尝试使用这样的方法:读课文,理解每段主要写了什么,哪几段内容相关,理清文章的层次;然后,抓住每段的中心词语串联起来,列出背诵提纲。例如本课,简易背诵提纲为:日光城天空湛蓝、透亮——能碰、能摸、可洗;纯净、明洁——让人神往——蓝晶晶——圣地、窗帘。根据这组词语试一试,就能很快地背诵了。4.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再抄一抄。〔答案大家找〕 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1.描写景色优美的古诗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