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加减法口算教学的技巧计算在小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小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新课标要求:应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繁杂计算和程 式化地叙述“算理”。而我们过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仅在一年级时期,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利用教具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以后的大多数教学,除教学乘 法九九口诀外,基本都利用的是笔算教学,即竖式计算教学,很少进行口算教学的思维训练。新课标要求: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口算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提高学习数学兴趣。所以必须重视小学阶段的
2、口算训 练。下面,笔者就口算的一些方法、技巧总结如下,请教育同仁批评指正一、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1、加法20以内进位加法思维训练的方法很多:有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决法,推导法、减补法等。要根据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的不同,由学 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实现。这里重点介绍:减补法。我们规定:两个可以凑成10的数是互为补数,1和9,2和8,3和7等。都是互为补 数。方法是:用第一个加数减去第二个加数的补数,再加上10 。比如:9+4=13 思考方法:第二个加数的补数是6;第一个加数9减去4的补数6得3;3加上10,得13。 即 9+4 = 9 - 6+10 = 3
3、+10 = 13这样的思考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很有好处,但只能符合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引导。2、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是以20以内加法为基础的,方法有:想加法计算减法、破十法、分解减法后连减法、记小数数到大数、推导法、加补法等。这里重点介绍加补法:方法是:用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上减数的补数,同时去掉十位上的“1”,比如:13 - 4 = 9思维方法:被减数个位上的3不够减;减数4的补数是6;6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3,得9,同时去掉十位上的“1”。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进一步学习数的四则计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根据教材的编排,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发挥准备题的作用,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作好准备本单元从十几减9,十几减8到十几减6,5,4,3,2,各节都安排了型如9+( )=11,8+( )=12,7+( )=13的准备题。全面考察这些准备题,它们既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基础,同时又是揭示“想加法算减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准备题,突出它们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它们与20以内退位减法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习新课内容打好基础。怎样去突出准备题的作用呢?一是通过完成准备题,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积极回忆。学习
5、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是去想20以内相应的加法,从根本上讲就是运用加减法之间存在的逆运算关系去算减法。如要求11-9=( ),就要去想9+( )=11,因为9+(2)=11,所以11-9=2整个思维过程不但要用到9+2=11,还要用到9与哪个数合起来是11等知识。学生完成准备题的目的,就是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激活原有认知结构,用已掌握的知识作为学习的基础,以此为学生主动获取新知作好准备。二是通过准备题的练习,为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的思考方法作好孕伏和渗透。学生在填9+( )=11、8+( )=12、7+( )=13中的未知加数和展示思维的过程中,实际上他们的头脑里已经在运用逆思考的方法开始
6、渗透“减法“的计算过程。如填9+( )=11的未知加数,学生会边填边想:9还差几是11,因为9比11少2,所以9还差2就得11,即9+(2)=11这实际上已从思考的方法上孕伏了“想加法算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为后面正式学习十几减9、8的计算作好了认知准备。二、突出十几减9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1.以旧引新,初步理解“想加法算减法“的计算规律。对“十几减9“的教学,教材利用准备题和苹果图作为基础,通过想20以内进位加法揭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中可设计以下环节:先观察左边的苹果图,明确图中的含义是,左边部分的9和右边部分的2合起来的数是11,再观察右
7、边的苹果图,进一步明确图中的含义是已知两个部分数的和是11,去掉左边的9,右边是几?引导学生将左图与右图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所表示的含义相同,如果用加法计算是9+(2)=11,如果用减法计算就是11-9=2。即是说,两个算式的实质都是已知两部分的和是11,其中的一部分是9,求另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用9+(2)=11推想出11-9=2。教学时告诉学生可以这样想:因为9加(2)得11,所以ll减9得2。这样,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初步得出了“想加法算减法“的计算规律。2.通过直观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想加法算减法“算理的理解。遵循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的获取很多时候是从动手操作
8、开始的。为此,当学生初步得出“想加法算减法“的计算规律后,要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的直观教学,进一步巩固所获得的知识。比如,12-9=口,引导学生先摆出12朵红花,然后用虚线圈上9朵,圈外还有3朵,同时想9和3合起来是12,所以12减9得3。通过以上动作和感知的共同作用,促进学生加深算理的理解。3.离开直观,引导学生直接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计算。依据儿童的思维要经历一个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发展过程。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想加法算减法“的计算规律后,要让学生摆脱对动作感知的依赖,逐步改用看图或算式,直接推想出减法的计算方法。比如计算15-9=口,教师可提问:不摆学具,你能直接算出15-9=口吗
9、?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由直观到抽象说出退位减法的算理。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而且还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方法。三、运用类比的方法,促进计算方法的迁移1.把10以内加减法中的“想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中来。对于“想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在第一册的教学内容中已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例如,看图写算式:5+2=7 7-2=2+5=7 7-5=当学生根据5+2=7,推算出7-2=5,7-5=2时,教师启发: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出11-9=,12-8=口吗?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他们很快就可以类推出:因为9+(2)=11
10、,所以11-9=2。从而使学生认识到,10以内想加法算减法的计算规律,同样适用于20以内退位减法。这样把10以内加减法中的计算规律自然地迁移到本单元学习上来,使新内容不新,学生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学到了学习方法。2.把十几减9、8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7、6、5、4、3、2的计算中去。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十几减9、8的内容是全单元的教学重点,先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动手感知和看、算式说算理等手段,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8的计算规律。然后运用迁移规律,把已经掌握的计算规律类推到十几减7、6、5、4、3、2的计算中去。以教学11-7=口为例,先让学生做11-9=,11-8=口,并说出
11、思考过程。当学生答出“因为2+9=11,所以l1-9=2“时,教师立即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思考: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计算12-7=口?谁能讲出计算过程。学生用先前的方法作基础?类推出因为5+7=12,所以12-7=5。接着,学生可用类似的方法计算出十几减6、5、4、3、2等算式,从而实现全面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教学目的。-我觉得首先应训练孩子会找补数。比如:看见8,马上想到2;看见4,想到6;看见9,想到1等等。遇到12-7这种题,看见7,想到3,然后就拿3加上被减数的个位数2,得5。14-6,就拿6的补数4,加上被减数的个位4,马上得8。够减的就直接减,不够减的就找补数。有些家长教小孩板
12、着手指倒着数,比如上题12-7,他们就让小孩11、10、9、8、7、6、5板了7个手指,这样比较麻烦,光算一题就花了很多时间来数,不宜提倡。搜 索我家儿子快5岁了,最近迷了扑克牌钓鱼(无意中从当当网上看到的一本书介绍的),就是用扑克牌学习加减法,我觉得效果挺不错的。现在20以内的加减法能独立计算了。做法其实很简单,我们先学凑10,我和儿子各发10张牌(牌面朝下),中间放10张牌(牌面朝上),底牌10张(牌面朝下),然后石头剪刀布,谁赢了就先翻牌,比如我儿子先翻了2,他在中间的牌面上找8,这样他就先赢了2张牌,若中间牌面上没有8,可以从底牌中抽牌,游戏规则可以随机改变(家长一开始尽量让孩子多赢一些,提高他的积极性)最后统计谁赢的牌多,通常都是由我儿子数,然后他自己会心算谁比谁多了几张牌,我感觉效果不错,现在我们玩到凑23了,他说要玩到100才行。通常一个晚上要他要玩四局,无形之中,他每天多做了几十道加减法的计算题,边玩边学,没啥负担挺好的,关键是他的积极性很高啊,每天都吵着要玩。大家可以试试,因为普通的扑克牌上有各种花色的图案,小朋友一开始可以通过数图案来做计算,这个方法对我儿子很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