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究根溯源,日本为什么敢于挑起甲午战争? 它挑起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可乘之机,直接原因,有利环境,根本原因,一、甲午战争的背景,思考:根据教材,战争爆发的背景可从哪几个方面概括?,日本: 欧美: 朝鲜: 中国:,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大陆政策”的出台,列强对日本的侵略是何态度呢?,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爆发东学党起义,面对日本的侵略,清政府持何态度?,太后和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清 政 府,仓促应战,1丰岛海战,2平壤战役,3黄海海战,4辽东战役,5威海战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2、,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弃城逃跑,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日 本,甲 午 中 日 战 争,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军旗,亚 洲 第 一,世 界 第 四,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威海战役,辽东战役,英国人阿伦曾亲眼见过日军在旅顺的大屠杀,他在旅顺落难记一书中写道:“日军进城后,满路都是被杀者的尸体,竟辨不清路来。在一个池塘边,站满了日军,赶着一群老百姓,往池塘里跳。只见水里有断头的、腰斩的、穿胸的、破腹的,搅作一团。有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孩子浮出水面,正往岸边爬来,日本兵就用刺刀对准她当心扎了对穿,第二个就刺那个小孩,只见刺刀往上一挑,小孩
3、就被挑在枪头上。在另一个地方,10个日军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中国人,把辫子联在一起,当枪靶子打。有的斩了一只手,有的割下一只耳朵,有的斩断一只脚,有的砍头”。,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爱国官兵奋勇杀敌,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协助清军作战,“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想一想,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4、,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材料三:战争以如此结果收场,李鸿章不禁老泪纵横。其实李鸿章了解中日海军的实力对比,并不主张开战。在甲午战争初期,李鸿章曾上了覆陈海陆兵数的奏折,其中说:“自光绪十四年后,并未添购一船。操演虽勤,战舰过少。”,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内 因,外 因,三、 失败的原因,四 、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
5、,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内地税。,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内 容,影 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 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屠龙大会,人人有份,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
6、图上的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 肠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瓜分”中国狂潮,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瓜分”势力范围,五、“门户开放”政策,时间,内容,1899年,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原因,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也形成了各国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 的纺车,都蒙上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
7、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 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纺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A,1、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此次战役中,中炮牺牲和弃城逃跑的清军官员分别是 ( ) A、邓世昌、叶世超 B、左宝贵、叶志超 C、邓世昌、左宝贵 D、叶志超、左宝贵 2、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割地 B、开设工厂 C、赔款 D、划使馆界 3、下列帝国主义国家和它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德国山东 B、法国 两广和云南 C、日本福建 D、英国长城以北及新疆,B,B,D,
8、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日本:“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美国,英国,日 本,支持,支持,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法国,德国,俄国,支持,不干涉,“没有别国的帮助,它无论在财政上或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列宁,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国难当头,李鸿章保全自身实力和北洋地盘,幻想通过“以夷制夷”的外交途径遏制日本的侵略。,慈禧忙于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希望对日“和平了事”。,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