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形变化,地震就是地球表面发生震动,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时常会遇到的自然现象。 一般来说,就其成因大致可以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我们所见到的绝大部分属于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是从地球内部传播出来的地震波所造成的地面震动。这种震动有的微弱,我们根本感觉不到,只有精密的地震仪才能测量到;有的却极为强烈,可以破坏人工建筑和自然地形,形成自然灾害(例如汶川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于人为的因素引发的地震。如较大的工业或建筑爆破、核爆炸、地质勘探人工爆炸、大型水库的建设等,均有可能造成或诱发地震。当然,这类地震的影响一般都比较小。,火山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
2、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由于岩浆中含大量的挥发成分,加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物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物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岩浆冷却和堆积可以形成新的地形、如溶洞、火山锥等,地震可让地面隆起或产生地裂,形成堰塞湖等,火山喷发的危害,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象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冰岛虽有冰,但到处触摸到的却是“火”。火山、热泉、间歇泉
3、在这里比比皆是,“地球的热泪”遍地流淌、热气腾腾。因此,如果把冰岛称为“冰火之岛”更为确切。,火山爆发产生了小岛、使地面抬高,使当地的地形发生了改变,因为火山爆发或地震而形成的地形地貌,富士山、所罗门群岛、唐家山、堰塞湖、火山锥、断层,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蛋黄”-地核; 中间是“蛋清”-地幔; 外层是“蛋壳”-地壳。,地壳是固体地球最外面的一圈,最薄处不足5km,在大洋底部。最厚处可达70km(如青藏高原) 地球表层(包括地壳在内的整个岩石圈)是由六个板块构成的。它们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 板块之间的交结地带是火山、地震的
4、活动区域。,地球最内层是地核。深度在28984640km为外核,物质处于液态;深度46405155km为过渡层,物质从液态向固态过渡;深度5155km以下为内核,物质处于固态。,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地下的两股力如果向中间挤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地震发生在海洋里叫海啸,发生在陆地上叫地震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
5、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喜玛拉雅山形成的原因,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现在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其平均海拔高度超过6000m,且每年仍在以几至十几毫米的速度上升着。目前海拔高度为8848.43m。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板块之间碰撞、挤压的结果。海洋生物化石 远古时代,青藏高原地区曾经被浩瀚的古地中海所覆盖。在距今约000万年前,南方来的印度洋板块向
6、北,与我们所在的亚欧板块相撞,碰到了一起。两者的相互挤压,使这里的地壳开始向上抬升,海水逐渐向西退去。海洋逐渐消失,陆地逐渐形成。岁月如梭,两个板块的相互挤压和碰撞虽然缓慢,但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高原上部的岩层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弯曲、重叠,向上隆起,形成了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1、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2、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3、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但还有另外一种缓慢的,在短期内难以察觉的力,也在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那就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它们是怎样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探究。,引起地形变化的原因是不是只有火山和地震?,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也会慢慢地改变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