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现代诗歌赏析(二).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626058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诗歌赏析(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诗歌赏析(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诗歌赏析(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代诗歌赏析(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代诗歌赏析(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诗歌赏析(二)教学内容1、 北岛的回答赏析2、 海子的亚洲铜赏析3、 普希金的给克恩赏析教学目的1.了解三首现代诗歌表现出的不同形式、情感和思想;2.通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揣摩诗歌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诗歌的风格;3.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情感美,感受美的熏陶。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感受教学难点诗歌与人格的关系 教学课时:2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北岛的回答穿 越 历 史 的 回 答北岛本名赵振开,1949 年出生,1978 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国,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出了世

2、界的本来面目。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们。自 20 世纪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新诗已有近百年的历程。新文化的成就在严肃的文学史家眼中不可能有太高的地位,现代诗歌更是被人瞧不起。诚然,现代诗歌无法与古典诗歌相提并论,也许没有过多值得称道的,因而有不少人感叹:“当代无诗歌”,甚至有人刻薄地说:“当代只有诗歌作者而没有诗人。”我们这个 “诗歌的国度”果真衰落了吗?新诗里没有传世之作吗?对于前述论调,我不敢苟同。如果要说“当代无诗歌”,除非把“当代”一词限定在九十年代,因为此前的数十年间仅仅在七八十年代就出现了一批优秀甚至堪称杰出的诗人,北岛就是其中之一。 伴随着今天的横空出世,

3、北岛的诗歌曾风靡了神州大地,为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推波助澜。若干年后,北岛的名字又曾在斯德哥尔摩的上空响亮地飘扬过,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份骄傲和自信。虽然北岛后来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由于种种人为的因素导致北岛和他的诗歌在今天已很少被人提起,但是,北岛的诗歌并不会因此而减少丝毫的魅力。北岛的众多杰出诗篇中,回答无疑是最出色*的。回答写于 1976 年,是作者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年代里种种罪恶历史所作的控诉和“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这首诗起笔突兀,开头两句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将荒谬的时代总结为两行警句,真是语不惊

4、人死不休,使读者刻骨铭心。卑鄙者畅通无阻,无所不为,无所不能,往往是社会上最得利也最得意的人。那些恪守道德、坚持理想的人则处处碰壁,走投无路;要是像遇罗克、张志新那样敢于坚持真理不肯退步则必死无疑后两句就是殉道者们追求理想(“镀金的天空”)的悲惨结局!他们在精神上信奉道德的力量,在现实中却是无能为力的弱势群体,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这两句话绝不是愤世嫉俗的偏激之辞,更不是耸人听闻的夸张之语,而是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提炼总结。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诗祖屈原也发出过类似的感叹:“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诗人与诗人的心是相通的,也许北岛概括得更简洁明了。世

5、界就是这样充满罪恶,这样颠倒黑白,以前如此,现在如此从来如此。这就是历史。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第二节是用象征的手法描绘现实。社会是如此冷漠,以致于到处都是冰凌,透肌入骨;人与人之间,甚至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都没有一点感情可言,互相不敢靠近,缺乏信任。这还是正常人的社会吗?世界是如此混乱,光明正途不能走,偏偏在狭路上拥挤,互相斗争,像乌眼鸡一样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两组鲜明的意象,两个强烈的疑问句,无情地揭开了那段历史的真相这是多么的荒唐!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

6、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第三和第四节描绘了挑战者的英姿。纸上面写着挑战宣言;绳索挑战者作好了献身的准备和决心;身影敌人只能捆住我的肉体,无法控制我的灵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专制,哪里就有反叛。带着为真理、信念而献身的智慧和勇气,挑战者向罪恶的审判者发出了挑战的呼声。这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沛乎塞苍冥。“我不相信!”这是从迷雾中走出来的人们对“文革”的第一声艰难的?喊,也是觉醒的青年一代对历史的坚定回答。假定的“第一千零一名”,表达了挑战者无比顽强的决心和执着的追求。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第五节连

7、续四个排比句,连珠炮一般发起了猛攻,犹如排山倒海,有雷霆万钧之势。前两句是对空洞的社会理想和统治者的谎言的否定;后两句是对崇高信念与客观规律的肯定。一前一后,先否定后肯定,表明了怀疑与信仰的分野。在那样或这样的社会里,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信赖?是否还有美、善、真理、正义、良知、爱情值得我们去追求?而当这一切都不可靠时,我们的精神世界又靠什么去支撑?这些问题实在是太大太复杂,根本上也不可能求得标准的答案,但是我们又无法回避。可以说,怀疑与思考就是一个寻求意义的过程,就是人生价值和尊严的所在。“我不相信”与伟大哲人“怀疑一切”的怀疑精神一脉相承。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

8、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这一节表达了对于民族和全人类历史苦难的独自担承精神这就是英雄。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浪漫主义的胸襟和气度,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这是何等的悲壮,简直是上帝才具备的品质!这与佛教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基督教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是同构的。惟有这种精神,才堪称伟大。那些津津乐道于一地鸡毛蒜皮吃喝拉撒睡、矫揉造作地无病呻吟风花雪月的“小男人诗歌”、“小女人散文”,只配装饰老鼠的地洞。什么是诗?什么是第一流的大作?我从这首诗里找到了答案。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最后一节通过新奇

9、的联想与复合的意象,将诗请升华到具有历史哲理内蕴的高度。这既是悠久的历史上人民对理想追求的形象写照,又是对未来人们永恒的向往所作的形象暗示。 这首诗通过多重意象的组合,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融为一体,简直就是一声穿越历史的回答。这声回答,震落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尘埃,唤醒了亿万昏沉的人民,重新激发了华夏文明的活力。在回答面前,谁还敢瞧不起新诗?仅此一首,就可以压倒古代的许多名家甚至大家!“北岛时代”虽然过去了,但北岛的诗歌永远不会过时。他那种强烈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与挑战精神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可谓前无古人,也很难后有来者。虽然现在就把现代诗歌的头把交椅让给北岛还为时尚早,但我相信这一天迟早会到

10、来。“历史是公正的,但历史需要时间。” 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有无数璀璨的珍珠,这是我们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更让我们自豪的是,这座宝库在变得更加丰富。北岛那些格言式的诗句,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决不跪在地上/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宣言)、“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走吧,路呵路,飘满红罂粟”(走吧)这些诗句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淘洗后,必定会陈列于文学的殿堂之上,永远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芒。二、亚洲铜【赏析】亚洲铜写于 1984 年 10 月

11、,它不是海子的处女作,却是海子前期的重要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子的诗与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海子诗全编都把亚洲铜放在开篇位置,也可看出编者对这首诗的重视。海子诗歌的想象比较随意,跳跃性大,具有独创性,词语与词语之间的组合常常突破常规,达到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另外,海子写诗喜欢略去缘起与本事,所以,解读他的诗会遇到很多障碍。所谓诗无达估,用在海子身上是很恰当的。 关于亚洲铜的阐释,我看到过两篇比较有分量的文章。一是奚密的海子探析(崔卫平编不死的海子,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年 3 月第 1 版),一是崔勇的海子:作为文化反思的文本(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 年第 4 期)。奚密认为,亚洲铜的颜

12、色和质地隐射中国北方坚硬强悍的黄土地,海子眼中的中国(东方)是一块深藏在亚洲大陆下的坚实的矿苗。崔勇进一步认为,亚洲铜一诗是海子在 80 年代中期对“文化寻根”热的呼应,是海子独特的文化反思的一个文本。崔勇说,诗的第一节表明我们的主流文化的特质是一种“埋人”的文化,最后一节表示要创造“月亮”这种全新的文化。 我在阅读余徐刚所著海子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 年 3 月第 1 版)的过程中,注意到该书所附的一幅图片资料,即海子对亚洲铜(发表于四川民刊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1985 年第 1 期)所作的注解。海子在亚洲铜的标题上注明“土地”“亚洲的黄土地象铜一样”等字样。上面的两位论者及一般的读者也

13、是这样理解的。但这首诗的主旨是不是对中国或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反思呢?应该说多少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然而,海子在诗的第二节的右上方注道“然而鸟及海水要飞向远方”,在诗的第三节的右下方注道“象河流及中国人象鸽子象屈原飞遍南北,走遍所有能去的地方”(原文如此 引者注)。根据这两条注释,结合全诗,我感到,海子的本意是要表达一种飞翔或远行的愿望。而以此来阐释亚洲铜,则顿感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诗的第一节是说,亚洲的黄土地像铜一样坚硬、沉重,它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它以强大的吸附力、收摄力埋葬了一代又一代人,它是静止的。海子预知自己也终将“死在这里”,化为一抔黄土。他不愿意无所作为、两手空空地度过一生

14、,他渴望飞翔,渴望远走他方,他有他的理想。于是,诗的第二节就出现了飞翔的“鸟”与泛滥的“海水”的意象,它们是海子行动意念的具象化,是动态的。以上是诗的第一次对抗与转折。接下来又回到黄土地,并且出现“青草”的意象。“却”表示转折,“青草”可理解为世代困守黄土地的人们,“住”与“守”表明他们的墨守成规,停滞不前,是静止的。而海子是不愿意像青草一样死守一个地方,自生自灭的。诗的第三节又转到动的意象,“鸟”(白鸽子)与“水”(河流)的意象再一次出现。诗人还联想到我国浪漫主义大诗人屈原,他是诗人们的精神之父,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进取精神也是诗人效法的对象。在这里,海子再一次表示

15、飞翔的愿望,即“飞遍南北,走遍所有能去的地方”。于此,诗人又完成了一次对抗与转折。 亚洲铜的核心意象是亚洲铜(黄土地),但关键却在最后一节。诗人为什么把“月亮”比做“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为什么说“月亮”主要由“亚洲铜”构成?先看后一个问题。科学已经探明,月球上有土有矿,1984 年,海子家乡附近的月山镇已经探明铜矿并准备开采,或许因为这些,海子便联想到月亮具有铜的特质吧。在 1985 年写的哑脊背一诗中,海子就说:“月亮也是古诗中/一座旧矿山”。再看前一个问题。海子在 1984 年写的寻找对实体的接触一文中说,他在长诗河流中“写了北方,土地的冷酷和繁殖力”,由此可知,黄土地是冷酷的,同时又是

16、具有生命力与繁殖力的。他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击鼓)激活黄土地沉睡的生命力,让它最富生机的心脏(月亮)旋转、舞蹈,引领我们向上,像永恒的女性带领我们飞升一样。至此,诗人与黄土地的关系已不再是单纯对抗性质的了,他感受到从土地深处,黑暗深处涌出的力量,仿佛寻到一种支持,他更加坚定有力。这首诗由正题 反题 正题 反题,达到了最后的合题。 海子写亚洲铜之际,工作才一年,事业刚刚开始,诗歌创作也才正式起步,恋爱也正在酝酿之中。他还没有“倾心死亡”,他的胸中充满了激情与骚动,这首诗表达了海子摆脱束缚与有限性,渴望行走或飞翔的愿望。诗人在民间主题一文中引了克利的一句话:“在最远的地方,我最虔诚。”他渴望出发,创

17、造。其实,在前一个月他写下的单翅鸟一诗就明确表示了飞翔的强烈意向。几年后,海子两次远赴西藏,最终又像一头豹子一样一头扑进他的大诗理想 太阳七部书之中,就是他飞翔愿望的最终实现。三、致克恩这是普希金最优秀的爱情诗之一,是一首为千百万人传诵不止的爱的绝唱。这首诗的原文标题为K *,意为致某君, 致克恩的题目是后来译者加上去的。据研究者考证,这首诗是献给一个名叫安娜。克恩(18001879)的女孩的。1819 年的一天,在彼得堡图书馆馆长奥列宁的家中,普希金第一次遇见了克恩,为她的美貌所吸引。当时,19 岁的克恩已嫁给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将军。1825 年,普希金被当局下令囚禁在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

18、斯科耶。在这里,他意外地又见到了克恩,克恩是来该村的亲戚家里做客的。普希金与克恩一起散步、交谈,度过了几天美好的时光。1825 年 7 月 19 日,克恩将离开乡村返回她在里加的家,赶来送行的普希金把这首诗送给了她。爱,往往是一见钟情式的,在一个瞬间突然产生的。爱,又可能是朦胧的,生成之后仍往往不能被清晰地意识到,等到某一契机出现,情感的闸门才可能被突然打开。致克恩写的就是这种瞬间的爱的感受以及由之带来的长久的爱的回味。诗的第一节写几年前在彼得堡相见的“那神奇的瞬间”,第二节写那一瞬间给诗人留下的长久的记忆,第三节写爱的淡忘,第四节写没有爱的生活;接着,第五节写又一个瞬间的到来,“觉醒又降临在

19、心上”,最后一节写爱的拥有。全诗可以划为两段,前四节写过去的一瞬,后两节写如今的一瞬。这结构上的不对称,能给我们一个不祥的预感:第二次相间的瞬间之后,又将是再一次的淡忘和愁苦?联系到这首诗的送别的使命,我们能感觉到,诗中充满的并不全是爱的“狂喜”。但无论如何,这是神奇的瞬间,它给囚禁中的普希金带来了一丝爱的阳光。从这一瞬间,我们也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同时,为诗人所爱也是幸运的,克恩给了普希金两个美妙的瞬间,而她自己却因普希金的诗而获得了永恒。在手稿上,普希金在这首诗边还画了一幅克恩的速写头像,克恩的形象、温柔的声音和天仙似的倩影,都永久地定格在了普希金的诗歌中。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复沓。第一节的后三句和第五节的后三句,第二节的后两句和第三节的后两句,第四节的后两句和第六节的后两句,都几乎逐字逐句的“重复”。也就是说,全诗每一节的后两句都是由反复构成的。这种结构所造成的效果是多方面的:诗句的重复仿佛是两个美妙瞬间的叠加,或暗示更多的记忆场景在诗人心目中的重叠;连续的复沓,造成一种一咏三叹的语音效果,既体现了对瞬间的深情回忆,也表达了对新的别离的难舍;这些前后的重复,同时也是一种对比,对两个瞬间的描写是同样的,而关于声音和倩影、关于灵感,眼泪,生命,爱情的诗句则是相对立的,这表明:有爱与无爱的生活是多么不同,有过爱的瞬间和没有过爱的瞬间的生命又是多么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诗歌散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