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老 年 人 日 间 照 料 中 心 项 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XXXX二 一 四 年 十 月 0 目 录1 总 论 .11.1 项目概况 .11.2 研究结论 .32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52.1 项目背景 .5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3 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123.1 需求分析 .123.2 建设内容及规模 .194 项目建设条件 .234.1 项目选址 .234.2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34.3 自然条件 .234.4 供水、供电及交通条件 .254.5 防洪 .254.6 建筑材料 255 项目建设方案 .265.1 总平面布置 .265.2 建筑
2、与结构 .275.3 景观环境和绿化 .275.4 供配电及弱电系统 .285.5 给排水及消防 .305.6 暖通及空调 .316 环境保护 .336.1 环境现状 .336.2 项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346.3 综合治理及措施 .347 节 能 .357.1 电气节能措施 .357.2 节水措施 .358 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招标计划 .368.1 项目实施计划 .368.2 工程招标计划 .369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379.1 组织机构 .379.2 人员来源 .379.3 人员培训 .3710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810.1 投资估算 .3810.2 资金来源 .39 1
3、 11 社会评价 .4012 结论和建议 .4112.1 结论 .4110.2 建议 .42 0 1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1.2 建设和运营单位(1)建设单位:*人民政府;(2)运营单位:XXX 敬老院;(3)运营单位负责人:XXX1.1.3 建设地点*居委会。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编制单位:XXXXX。(2)资质等级:XX(3)资质证书编号:工咨*(4)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5 研究工作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 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9 号;(3) 关于加快
4、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6 号;(4) 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 1 200097 号; (5)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6) XXX“十二五” 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 (7)XXX 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 (XX 201119 号) ; (8) XXX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 2015 年)规划纲要 ;(9) XXX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 2015 年);(10) 住宅设计规范 ; (11) 老年人住宅设计规范 ;(12)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13) 城市居住区公共服
5、务设施设置规定 ; (14)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1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17)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18)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 ; (19)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场设置标准; (2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1)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 ;(22) 中 国 国 际 工 程 咨 询 公 司 投 资 项 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指 南 ; 2 (23)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1.6 研究范围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规程、规范,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社会需求、建设规模、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及公用工
6、程、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等进行全面的论证和研究。1.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建筑占地面积 m2 1258.62建筑基底面积 m2 403.8总建筑面积 m2 1200建筑密度 % 32.1容积率 0.95绿化用地面积 m2 378.82.绿地率 % 30.1道路广场面积 m2 4761.2 研究结论1.2.1 结论我国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方向建立完善。社区照料为依托。社区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结成的生活共同体,对于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情感心理需求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在长期的实
7、践中,发达国家趋向以社区照料取代大规模的机构养老。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在养老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照料功能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将一些为老年人服务的场所、设施建在社区,贴近老年人生活,便于他们走出家门,走人社区,接受日间照料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包括文体娱乐、老年互助服务等;二是为不能或不愿出门的老人,主要是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上门提供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设立家庭病床开展治疗、康复等服务,建立定期或不定期问候制度,提供紧急救援和安全保障服务,使社区成为居家养老的支撑基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的实施,可以容纳 100 位老年人的日托,
8、可以覆盖本社区 5300 多老年人的上门服务。为当地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项目是可行的。 4 2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背景进入 21 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推进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不断变革中求生存,同时,各种新的养老服务形式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9、工作的意见分别指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 要在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专门用语被明确提出来,并把它表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养老服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居家养老,一类是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在打破传统的仅由子女、亲戚照顾老人或老人自理的固有模式,引入了社区福利服务的新形式。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既满足了老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的需求,又实现了由社区提供帮助以及各种服务,是一种较为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新发展。
10、XXX 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 138 万总人口中,60 岁以上人口 23 5 万,占总人口 17%。80 岁以上人口近 4 万。据预测,到 2030 年,XXX老龄化率将达到 30%。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2008 年,XXX 被 XXX 民政局确定为 XXX 农村居家养老试点单位,选择杨柳村和金江社区作为试点。在省、市老龄和民政部门的悉心指导下,试点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行先试、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推广”为工作思路,以满足农村老年人基本需求、保障高龄特困老人基本服务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促进和谐 XXX 建设为目标,积极
11、探索农村居家养老的新形式。起到了示范作用,获得了群众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9 年,增加了 5 个试点单位。2010 年,全市再新增 5 个村居共 12 个村居作为市级试点,每个乡镇选择 1 个村居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并不断对服务站的设施进行了完善,如南山村投资 30 余万元兴建了老年健身活动中心,开设了图书阅览室,为老年人娱乐提供了场所和平台,进一步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金江社区 8 个小区都建立了老年人活动室。XXX 将借助省、市创建农村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平台,重点做好 XX 等 7 个乡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XXX 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各试点村(社区)坚持以
12、服务老年人为目标,根据各地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淳口镇杨柳村:组建了一支由村内妇女组成的专职养老护理员队伍,和一支由邻居组成的邻里互助队伍,提供就餐、清洗、医疗、保健、娱乐、学习等多元化服务。并且充分利用村内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扶持、援助等方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定期为居家老人提供贴心、 6 优质的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一致好评,并极大增强了集体间的凝聚力。同时大胆创新服务形式,居家养老服务站承接了老年人寿宴等酒席服务,拓展了服务站的功能,服务站每年的收入达到了近 4 万元。这样,既为老年人提供了方便服务,又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自我运作的能力
13、。XX 社区:根据农村居住分散的特定条件,8 个小区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点,成立了有 100 余人参加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对 20 多位生活困难的老人进行定期走访慰问,了解老人所需,并送去现金和物品,为不能自理的服务对象提供上门照料服务,为全村60 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建立了老年腰鼓队,经常开展文体活动。XX村:确定了 8 位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安排 8 位志愿者与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帮扶照顾,定期上门服务;组织全村四百多名老年人到医院进行体检;组建了老年人活动室,开办了远程教育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XX 村:安排志愿者为服务对象按需提供上门服务,组织志愿者捐款
14、活动,组织了老年人体检,为90 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溪江乡浆田村:设立了居家养老义务服务队,走访慰问了高龄体弱老人,组织在校学生、志愿者和居家养老服务队,不定期上门照顾年老孤寡病残的老年人。XX 村:除了对生活困难服务对象进行帮扶和服务外,还注意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组建了一支中老年军鼓队和中老年舞狮队,农家书屋向老人开放,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沙市镇东门村:兴建了一个包括老年活动中心在内的农民公园,对困难老人定期走访。 *位于 XXX 东部中心地带,距市中心 28 公里,XX 公路贯穿 7 其中,交通便利。该镇辖 5 个行政村,3 个居委会,31112 人。其中,60 岁以上老年人 53
15、00 多人。总面积 123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1301 公顷,山林 8850 公顷。系 XXX 十大工业园区、省级开发区、农业部乡镇企业科技示范园、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XXX 精品园所在地,是 XXX“十大魅力” 乡镇、XXX 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镇、XX 新区核心镇。该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为 40%,且存有部分原始次森林,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知有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共 118 处,主要矿产有菊花石、煤、钨、锡、锌、铁、磷等。旅游资源丰富,8 大类22 项亚类资源完美。潘溪风景区山青、水秀、石奇,素有“湘东小桂林“之称。人文文化,历史积淀厚重,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XXX
16、 的家乡。并有着浓郁的孝文化、花炮文化和美食文化,如闻名遐尔的四大佛教祖庭之一的大光寺等。XX 是该镇工业的主导产品, XX 园从立园开始,园区始终坚持招商引资,兴园强镇的目标,立园以来共引进外资项目 31 个,引资额为 2.8亿元。目前为止,园区共有企业 73 家,其中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39 家、烟花原材料生产企业 18 家、竹木加工企业 5 家、机械制造加工企业 5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3 家、其它企业 12 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 3 家、省外来投资企业 18 家、现有规模以上企业 40 家、产值过亿元企业 1 家,过 3000 万企业 9 家、税收过 1000 万企业 1 家、获中国驰名
17、商标企业 1家、获省级名牌企业 5 家、在国外设立经营公司企业 1 家。XX 集镇规划面积 6 平方公里,目前,集镇建成区达 3.2 平方公里, 8 形成了三纵四横的发展骨架,入驻了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等 15 家单位;聚集了新泰大酒店等 400 多家商家;打造了电力开关站、汽车站等地标性建筑。完善了集贸市场、公厕、供电、广电、电信等公共设施,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 5000 吨,垃圾中转站日处理能力达 40 吨,日处理5000 吨的污水处理厂已破土动工。集镇绿化率达 35%。近年来实现多渠道融资共吸纳 2.06 亿元投资城镇建设,城区常住人口 12000 余人。帝问路服装步行街开街,浙商投资 60
18、00 万元兴建两栋 16 层电梯房即将落成,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整体推进。目前境内有农民合作组织 45 家,其中有种植专业合作社 32 家。长发蔬菜合作社完成资产重组,龙建蔬菜合作社无公害蔬菜远销国内外,成为 XXX 蔬菜原材料供应基地、喜来登饮食集团“放心菜 ”保障基地和香港、韩国蔬菜出口基地,XX 无公害蔬菜出口集散基地已成雏形。农业部扶持项目蔬菜冷藏库建设落户。金桔产业蓬勃发展,全镇金桔种植面积达 6000 多亩,金桔年产量 6100 多吨。先后三年成功承办三届金桔节,构建金桔产业发展联盟,荣获 “中国金桔之乡”称号。楠竹、油茶、花木、药材、黑山羊、牲猪等产业提质发展,一村
19、(片)一品的特色农业格局初步形成。沙龙无公害蔬菜、大光金桔绿色小水果、花园生态养殖、XXX 桥油茶、建设精品花木、大光湖高产楠竹等示范基地各具特色,呈现新农村建设的崭新面貌。加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养老服务“以社区服务为依托” 这一政策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XXX 镇政府针对目前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整 9 体上较为薄弱,设施缺乏,已有设施则存在面积小、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决定筹资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施的完善,XXX 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老
20、龄阶段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逐年增大, “白发浪潮”日益临近;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家庭中子女人数大为减少,大家庭逐渐小型化。根据XXX 老龄事业发展“ 十一五” 规划 的预测,预计 XXX“十一五”期间老龄人口年均增长 1 万人左右,将达到 15 万人,城区老年人将达到 3 万人以上,现有的乡镇敬老院、养老院无论是规模、条件还是服务水平,都不能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要。人口老化已逐渐受到全县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为老年人建设一个集住宿、医疗、保健、康复、学习、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公寓已成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
21、曾经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做出过贡献,其晚年生活应当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完善老年保障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对促进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坚 10 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11 3 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3.1 需求分析
22、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步伐,我国老龄事业走过艰难发展历程,老龄工作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如今,老龄工作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老龄事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老龄政策体系的完善,标志着我国的老龄事业步入了正确的轨道,开始走向新的起点。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历史。党中央、国务院始终牵挂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毕生精力的老年人,始终牵挂着关系亿万老年人切身利益的老龄事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包括老干部、老专家、老退伍军人、老知识分子在内的老龄工作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实践,为老龄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应对人口老
23、龄化的挑战,对老龄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安排。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人口寿命普遍提高,老年人比重日益增长,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全国上下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机构建设,1999 年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目前全国已基本建立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 12 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村(居)民委员会有专人负责老龄工作,初步形成从
24、中央到地方的工作网络。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 计划纲要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计出台 228 部与老龄工作相关的法规文件,内容涵盖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机构建设、老年人优待、老年人权益保障、养老服务等方方面面,形成较为完善的老龄政策体系,为老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遵循。
25、老龄政策从无到有,在探索中逐步建立,在创新中不断完善,使老龄事业逐步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生存,是人生第一要义。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 和“减震器”,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前提。我国于 1999 年进入老龄社会,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1.78 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 13.3%。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空巢老年人比例已经达到 56.1%。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 3300 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 19。 13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提出严峻挑战。国家着力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
26、系,从制度上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1992 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316.8 亿元,而到 2010年,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 13420 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国最低生活保障由 3059 万人增加到 7525 万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由 300 万人增加到 556 万人。享受高龄补贴的老人由233.5 万人增加到 576.4 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由 1.79 亿增加到 8.36 亿,中央财政就此补助增加到 399 亿元。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由 6 亿增加到 110 亿元。2010
27、年全国有 5700 多万 65 岁以上老年人接受免费健康检查并建立了健康档案。与此同时,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和老年人优待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构建“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保障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之路。到 2010 年末,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 39904 个,床位 314.9 万张,收养老年人 242.6万人。全国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 4344 万人。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老年人维权工作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到 2010 年末,全国共建立各级
28、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 18295 个,老年维权协调组织达 83216 个。继续实施“ 金晖行动 ”等志愿服务,全国首个 “敬老月”活动期间,各地共组织开展各类为老志愿服务行动 3200 万人次,惠及 8000 多万老年人。 14 1982 年老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各国政府应当为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便利。我国政府对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强调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积极创造条件,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充分融入社会,继续参与社会发展。老年人成为了基层社会事务的重要参与力量,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到社区公共事务上,积极配合村(居)委会,承担了社区环境治理、治安
29、巡逻、移风易俗、文明风尚宣传、邻里纠纷调解、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的大量工作,为和谐社区和新农村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全国老龄办与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 ”志愿服务活动。2010 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 2010 年末,全国共有各级老年人协会 40 多万个,参加人数 4389 万人,其中村(居)老年人协会335480 个,乡(镇、街道)老年人协会 30413 个,市(县)级老年人协会 6672 个。此外,其他各类老年社团组织共有 37193 个,参加人数 456万人。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从 2003 年发起的“ 银龄行动”
30、 ,如今已扩展至全国,累计参加的老年志愿者达 300 万人次,受益群众 2 亿多人次,创造经济价值 50 多亿元。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我国老龄机构积极参与老龄问题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促进了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提升了老年人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先后加入了国际老年学学会、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国际社 15 会保障协会、国际老龄联合会、国际老龄协会、国际助老会等 6 个国际性老龄组织。先后多次派团参加国际老龄组织会议,并主办了联合国亚太经社会“98 北京老龄问题地区研讨会 ”、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中国老龄协会、地方老龄工作部门和老龄科研单位,完成了一系列
31、国际性和地区性老龄问题科研项目。“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 2011 年到 2015 年,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将由 1.78 亿增加到 2.21 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 860 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 13.3%增加到 16%,平均每年递增 0.54 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 20 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 2030 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
32、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我国十二五期间老龄服务的主要任务:1.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县(市、区) 、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乡镇和 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老龄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培育发展居家养 16 老服务中介组织,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服务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发
33、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并将养老服务特别是居家老年护理服务作为重点发展任务。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援等方面延伸。2.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把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本着就近、就便和实用的原则,开展全托、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我省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任务: 1、发展养老服务业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医疗康复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到 2015 年,全省新增养老服务床位 14
34、万张,其中:新建和改扩建国办县级福利院(福利中心)100 所,新增床位 1 万张,新建国办示范性养老机构 20 所,新增床位10000 张,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 1000 所,新增床位 11 万张,通过政策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 1 万张。2、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是指建在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的设施。到 2015 年,全省城市街道、社区都应建有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全省乡镇、农村中心社区建有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或老年人活动服务场所。完善现有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等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不断
35、拓展服务项目。各部门、各单位设在街道、 17 乡镇和社区的各类生活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要向老年人开放,满足老年人需求。3、推进养老服务业管理规范化。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规定和行业标准要求,省民政厅要会同老龄工作等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我省养老服务业管理办法、服务标准、收费政策。各省民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服务行为监督和服务质量评估,逐步规范养老服务行业管理。加强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工作,强化行业自律和自我管理。加强对养老机构入住对象资格审查和对国办养老机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对民办养老机构财政补助条件等方面的评估、评审和检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4、培育养老服务队伍。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组织开
36、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提高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水平。通过开展养老护理等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到 2015 年,全省养老机构院长持证上岗率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均达到 100%。积极指导、发展志愿者队伍,探索建立义工服务时间储备制等互助服务制度。鼓励在省属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不断提高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5、壮大养老服务产业。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等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投资老年生活服务、医疗康复、教育娱乐、老年用品、休闲旅游等
37、养老服务产业,鼓励和支持金融保险行业为养老服务业提供相关服务。 18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的老龄事业前途辉煌。3.2 建设内容及规模3.2.1 建设内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及建筑设备、场地和基本装备。(1)房屋建筑根据老年人日间照料的需要设置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及辅助用房。其中: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包括休息室、沐浴间(含理发室)和餐厅(含配餐间),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包括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老年人娱乐用房包括阅览室(含书画室)、网络室和多功能活动室;辅助用房包括办公室、厨房、洗衣房、公共卫生间和其他用房(含库房等);(2)建
38、筑设备包括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通讯、消防和网络等设备; (3)场地包括道路、停车、绿化和室外活动等场地。(4)基本装备包括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安防等相关设备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共 125 台套。设备清单详见表 31。 19 表 31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装备配置表设备种类 具体设备 单位 数 量床位 张 50洗澡专用椅凳 张 10轮椅 张 5生活服务呼叫器 个 15按摩床/椅 张 10平衡杠、肋木、扶梯手指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器、训练垫套 1保健康复血压计、听诊器 个 5电视机、投影仪、播放设备 套 3娱乐计算机及网络设备 台 20监控设备 套 1定位设备 套 1安防摄录像机 台 1
39、3.2.2 建设规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按照日托老年人日托数 100 人的服务能力确定建设规模。项目总占地面积 1258.62m2,建筑面积 1200m2,其中, 20 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 513 m2,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 139 m2,老年人娱乐用房 216 m2;辅助用房 332m2。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详见表 32。表 32 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表用房名称 建筑面积 (m 2) 使用面积 (m 2) 占比休息室 369 240沐浴间(含理发室) 55 36餐厅(含配餐间) 89 58生活服务用房 小计 513 334 42.8%医疗保健室 55 36康复训练室 59 39心理疏导室 25 19保
40、健康复用房 小计 139 94 12%阅览室(含书画室) 73 48网络室 35 22多功能活动室 108 70老年人用房娱乐用房小计 216 140 18%办公室 45 28厨房 181 120洗衣房 28 18公共卫生间 45 28辅助用房其他用房 33 18 21 小计 332 212 27.2%合 计 1200 780 100% 22 4 项目建设条件4.1 项目选址根据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性质和任务,其建设项目在选址时要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市政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经过多方比选,XXX 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选址在 XXX 镇集镇中心地带 XXX 居委会境内。建 设 场 地 为
41、集 镇 建 设 用 地 。 选 址 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能满足服务对象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讯等市政条件较好;临近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安静,与高噪声、污染源的防护距离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规定等条件。方便群众,便于开展服务。同时与其他为老服务福利设施邻近,有利于资源整合和共享。4.2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XXX 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选址在 XXX 镇集镇中心地带 XXX 居委会境内。建 设 场 地 为 集 镇 建 设 用 地 , 地 势 平 坦 , 现 已 完 成 三 通 一平 。4.3 自然条件4.3.1 气 候 条 件XXX 城 区 地 处 亚 热 带 季 风 湿 润
42、气 候 区 , 气 候 特 点 : 湿 热 多 雨 , 夏 热冬 寒 。 据 XXX 气 象 站 1960-1990 年 实 测 资 料 统 计 。( 1) 气 温多 年 平 均 气 温 17.3最 冷 日 平 均 气 温 4.7 23 最 热 日 平 均 气 温 28.9极 端 最 低 温 度 -8.4极 端 最 高 温 度 40.7( 2) 降 水 量多 年 平 均 总 降 水 量 1568.5mm日 最 大 降 水 量 276.1mm( 3) 湿 度最 冷 月 平 均 相 对 湿 度 81%最 热 月 平 均 相 对 湿 度 75%( 4) 风风 速 年 平 均 值 1.4m/s主 导
43、风 向 和 风 速 夏 季 SSE 2.6m/s冬 季 NNW 2.8m/s30 年 一 遇 最 大 风 速 20m/s( 5) 多 年 平 均 日 照 时 数 1613.0 h多 年 平 均 蒸 发 量 1147.3 mm多 年 平 均 无 霜 期 260.6 d4.3.2 地 质 条 件用 地 范 围 内 地 质 多 为 页 岩 风 化 而 成 的 红 壤 土 和 黄 壤 土 , 建 设 场 地 工程 地 质 状 况 待 勘 探 后 确 定 。4.3.3 地 震按 照 中 国 地 震 动 参 数 区 划 图 ( GB18306-2001) 查 得 XXX 地 震 动 24 峰 值 的 速
44、度 分 区 ( g) 为 0.05, 与 地 震 基 本 烈 度 对 照 相 当 于 度 。4.4 供水、供电及交通条件XXX 集 镇 建 有 自 来 水 厂 。 全 镇 有 高 压 电 网 覆 盖 , 由 永 和 110KV 变电 站 供 电 , 水 源 、 电 力 充 裕 。 其 市 政 供 水 、 排 水 管 网 及 供 电 线 路 均 可 就近 接 入 。 项 目 所 在 地 交 通 十 分 便 利 。4.5 防洪项 目 建 设 地 平 整 后 , 地 面 标 高 在 109.98110.79 m 之 间 。 XXX100年 一 遇 的 洪 水 位 , 按 32 年 水 文 资 料 推
45、 算 为 77.36m, 实 际 调 查 为78.85m, 本 项 目 基 底 标 高 均 高 于 XXX 防 洪 标 准 。4.6 建筑材料项 目 区 10 公 里 半 径 内 有 砂 石 场 、 建 筑 砌 块 厂 和 水 泥 厂 , 效 建 筑 资 源充 足 , 运 送 方 便 , 价 格 适 宜 。 25 5 项目建设方案5.1 总平面布置5.1.1 总体布局的原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应根据日托老年人的特点和各项设施的功能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分区设置。5.1.2 规划布局原则建筑标准应根据日托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服务流程,结合经济水平和地域条件合理确定,主要建筑的结构型式应考虑使用
46、的灵活性并留有扩建、改造的余地。建筑设计应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等规范、标准的要求和规定。房屋建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抗震设防标准应为重点设防类。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其建筑防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老年人休息室以每间容纳 46 人为宜,室内通道和床(椅)距应满足轮椅进出及日常照料的需要。老年人休息室内设卫生间,其地面应满足易清洗和防滑的要求。老年人用房门净宽不应小于 90cm,走道净宽不应小于 180cm。老年人用房应保证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充分利用天然采光,窗地比不应低于 1:6。建筑外观应做到色调温馨、简洁大方、自然
47、和谐、统一标识;室内装修应符合无障碍、卫生、环保和温馨的要求,并按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供电设施应符合设备和照明用电负荷的要求,并宜配置应急电源设备。有给排水设施,并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其生活服务用房应具有热水供应系统,并配 26 置洗涤、沐浴等设施。设置空调设备,并有通风换气装置。根据网络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敷设线路,预留接口。5.1.3 道路交通道路布置应结合现状自然地形,合理组织交通。周边设露天停车场共 8 个泊位,以供临时停车。5.2 建筑与结构5.2.1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以完整的形态和建筑群的组合来起到强烈的视觉效果,建筑风格为现代建筑,建筑形象大方、活泼,具有浓烈的现代气息,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5.2.2 结构设计房屋建筑的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5.3 景观环境和绿化5.3.1 景观环境该项目的景观环境应与周围的山体绿地以及水面等结合起来,形成各种集会空间、驻留空间、活动空间、观景空间和通行空间。5.3.2 绿化绿化以保留的大片自然山体和水面为依托,以广场绿地为重点,以绿圈和道路绿化为绿带,形成“点上成景、景景各异、线上成荫、荫景相依、面上成林、林荫一片”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周边丘陵山体,拟适时进行配套绿化,多种植五针松、樟树、桂花、楠竹等常绿植物和彩叶林木,并适当分区,形成有特色的绿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