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能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些价值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教师:前一节课我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怎样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 2。引导观察例 2 的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教师作如下的引导。教师:解决怎样派车要考虑些什么问题?学生可能要提出一大堆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怎样列算式、有几种派车方式、怎样计算等,教师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教师:
2、你认为这些问题,最先要考虑哪个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要考虑有几种派车的方式。教师:为什么要先考虑这个问题?学生:因为只有解决了派车的方式,才能考虑派车方式的列式和计算等问题。教师: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先后顺序,要比较顺利地解决一个问题,就要考虑先想什么,再想什么?把要解决的问题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下面我们先思考派车的方式,你觉得有几种派车的方式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有 3 种方式:(1)全部用大车运;(2)全部用小车运;(3)用两种车配合运。教师:这 3 种派车的方式哪些最简单?学生:前两种派车方式。教师:能够按前两种
3、派车方式列式计算出各需要多少辆大车或小车吗?学生:能。教师:请同学们计算出结果,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计算、交流时,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学生:我计算出全部用小车运,需要 48 辆。教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用 1443=48(辆),因为 144 吨里面包含着 48 个 3 吨。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443=48(辆)。教师:全部派大车,又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我算出 144528(辆)4(吨)。教师:这个答案从计算的角度看对不对?再结合现实生活想有问题没有?引导学生思考,从计算的角度看,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是结合现实生活想,还要考虑这 4 吨也要一辆车,所以要 29 辆车。教师
4、: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具体问题来思考。教师:全部派大车或全部派小车这两个问题都容易解答,因为派的车比较单一。难一点的是思考用两种车配合运,怎样派车比较合理?引导学生思考“合理”的含义是:(1)派出的车的辆数尽可能少;(2)每辆车都要满载,这样可以提高车辆的利用率。教师: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引导学生思考:(1)派出的车的辆数要尽可能少,就要尽可能地派载重 5 吨的车;(2)每辆车都要满载,就要用载重 3 吨的车来配合载重 5 吨的车运,并且引导学生讨论出配合的方式有:解法一:用 28 辆小车装:283=84(吨),这样剩下:144-84=60
5、(吨),再需要大车:605=12(辆),共需要:28+12=40(辆)。解法二:用 18 辆小车装:183=54(吨),这样剩下:144-54=90(吨),再需要大车:905=18(辆),共需要:18+18=36(辆)。解法三:用 8 辆小车装:83=24(吨),这样剩下:14424120(吨),再需要大车:120524(辆),共需要:24832(辆)。这样用两种车配合运最合理的方式是用 8 辆小车和 24 辆大车。教师:我们再去看一看小兰在买杯子时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看课堂活动第 2 题的情境图。教师:要知道小兰买了几只杯子,要知道哪些条件?引导学生说出要知道付了多少钱?每只杯子多少钱?教
6、师:这些条件中你知道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条件是不确定的?学生:两个条件都知道,付的钱是 50 元,这个条件是一定的;另一个条件杯子的价格却是不确定的,因为有多种杯子的价格。教师:小兰用同样的钱买不同的杯子,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可能买到的杯子的数量不同。教师:这个猜测对吗?请同学们用题中的条件算一算。指导学生算出: 50133(个),5077(个),505=10(个)。教师:小兰可能买几个杯子呢?学生:可能是 3 个,也可能是 7 个,还有可能是 10 个杯子。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学生:发现付的钱数一定时,杯子价格越高,买的数量就越少;杯子价格越低,买的数量就越多。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是用什么方法来保留商的近似值的?学生:去掉不足买一个杯子的钱数。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因为剩下的钱不?三、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第 77 页第 6 题。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 47 题,还可以指导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完成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