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618627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02单元 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史记,对孔子钦慕之情切切。又似有丝丝缕缕弦外之音,好像司马氏不仅找到了精神家园,还体悟到了更高境界的史家情怀。然而将至圣先师名为史家,古今鲜有人为。虽然孔子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尽管他没做过一天的史官。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依班固言推论,春秋当为鲁国右史所为。而孔子年轻时做过职司、委吏,后任中都宰,三年骤迁大司寇摄相事,唯不见做史官的记录。言史家孔子,也实不虚妄。读万卷书,孔子自不待说,孔子于周史应是详熟,行万里路孔子也是不输,少

2、时“入太庙,每事问”,壮而适周问礼,又周游列国十四载,孔子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周详。其外,孔子于人物察考洞明,当是有资格论人议事了。孔子的历史观与著述态度在今看来也十分可取,对待历史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胜过今人。此大可辅言孔子为史家了。但是,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首先,孔子著春秋一事实有争议。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理当认为由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左传成公十四年载“君子曰: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明证。倒是孟子言之凿凿:“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算是敲定此事。孟子齐人,距孔子百多年,近圣人之居,史料当丰,传闻

3、即真,况孟轲崇信求义,可信度应是很高。再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道:“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氏,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大抵也能杜左右之口。当然也有折中的说法。两边都讨好,各方不得罪:春秋原为鲁国史官所写,后经孔子修订成书。虽万分稳妥,可如此一来孔子有嫌假他人之功。还有一个问题,春秋一万六千字,在今不抵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制,可却微言大义,辞微旨博,一字褒贬,影响深远。于是历代解“经”传“经”之作不乏。单说用古文写就的春秋左氏传,其史料补充丰赡,记事因果清明,写人性格丰满,使春秋史纲泱泱为一部有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堪称伟大。然而左丘明因左传称史家,而孔子有春秋却不称史家,这很

4、值得深思。所以,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孔子只是“好古”。自称“吾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学说而不去创作;“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旨在缔造理想,“大同”“小康”。孔子又不只是好古,世衰道微,礼崩乐坏,孔子批判,毫不隐晦。虽“干七十余君莫能用”以致“累累如丧家之犬”,仍卓然独立,岁寒松柏。代王立法,惩恶劝善。如此说来,称孔子为史家还真的格局太小。夫子“木铎”,不若称“春秋”孔子。(摘编自郭小琲春秋有大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是一部历史专著,依据孔子的生平和班固的意见,可以认为它是鲁国专门负责“记事”的右史所作,与孔子无关。2B左丘明认为春秋出于“圣人”的编纂和撰写,却言辞含

5、混约略,未能言明具体的编撰者,以致为后世留下一桩谜案。C史记非常明确地主张春秋为孔子所编撰,但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孟子,他清楚地介绍了孔子撰述春秋的意图。D有的学者认为春秋并非成于一人之手,鲁国史官有著述之功,至圣先师有修订之劳,这种观点未被本文作者完全接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史家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熟悉前人留下的历史著述,还要能够关心国家乃至天下大事,同时有一定的人生阅历。B如果能清楚地考察人物的事迹和品质,却缺乏科学的历史观和严谨的著述态度,也还是难以成为一位优秀的史家。C孔子一生中任职虽然甚多,却唯独缺少做过史官的记录,所以本文作者认为“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

6、D出于史家独特的体悟,司马迁认为孔子观史、论史,也极具史家情怀,这在史记的相关记述中隐约流露了出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反映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左传相比,春秋是一部微言大义的史纲,在史料、记事与写人方面较为简略。B作者从“好古”与“不只好古”“丧家之犬”与“岁寒松柏”等角度描述孔子,意在表现出其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C孔子一面借“好古”缔造着自己的社会理想,一面“知其不可而为之”,以直言不讳的批判精神面对社会现实。D孔子在春秋乱世遍干诸侯,教化民众,宛如木铎,这是他被称为“春秋孔子”而非“春秋孔子”的原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47题。易水不寒卢世龙

7、(1)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2)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除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3)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3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融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4)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

8、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5)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6)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

9、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沙踩伏大串印痕,它们也在我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砂、沙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湫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7)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

10、底部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明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8)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

11、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9)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10)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4的精华和荣光啊。(11)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12)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秋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

12、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夏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13)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有删节)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从慷慨悲壮的英雄荆轲写起,引出易水的生存现状,主要意在表达作者对易水严重污染的痛心,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B作者对易水断流“心寒”,是因为易水是子孙万代感受英雄精神的载体,现代人如果没有英雄的人文精神滋养,就会迷失自我。C第

13、(7)段作者写自己认不清楚水中自己的脑袋,表现了易水河水的浑浊不堪,也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D文章取材十分广泛,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E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浑然融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启迪。5文章第(3)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在文章第(11)段里作者为什么说“易水不寒,心寒”?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7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这句话的含意,再结合本文内容或荆轲的故事谈谈你从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5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4、,完成 811题。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侍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

15、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

16、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王弗许。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垒,欲出为四队。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数让之 让:谦让B奢不能难 难:困难C妾请无随坐 坐:坐下D张二奇兵以劫之 张:布置9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廉颇易与,且降矣 且焉置土石B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 先帝不以臣卑鄙C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 死或重

17、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D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君知其难也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妾侍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2)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11赵括熟谙兵法,为什么招致惨败?请从赵括自身方面作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6题。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

18、邛、笮、昆明,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

19、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7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

20、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有删改)12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而子迁适使反 适:恰好B达太王王季之思虑 达:达到C小子何敢让焉 让:推辞D幽于缧绁 缧绁:牢狱1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卒。(2)汝复为太史,续吾祖矣。(3)扬名于后世,显父母,此孝之大者。A且 则 以 B而 乃 因 C且 则 因 D而 乃 以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

21、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B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C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D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早年读书和游历的经历为他日后创作史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B司马迁的父亲临终把论载史实的重任交给了司马迁,并强调完成重任是“孝亲”的表现。C司马迁以反问的方式强调自己是继周公、孔子之后以论载史实的方式“绍明世”的第三人。D司马迁认为因为自己的过错而使李陵获罪并

22、让对方被囚于牢狱。16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2)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817概括司马迁其父要求其写史的原因。三、语言文字运用18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然我们两个意见不一致,就没有必要再往一块走了,以后我们只能是秋毫无犯。B我们可以这样说,每个学生的进步,其实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说老师劳苦功高不为过。C一个国家只有依靠自己的实力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要不然只能落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地步。D你说他就说他,跟我有什么关系啊,你知道你这叫什么吗?这是典型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

23、句是A春秋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分野,各民族交往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走上了封建制。B左传虽然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但是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是历代散文的典范。C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书籍,学识渊博、德才兼备,任鲁国史官时尽职尽责,被当时人所崇拜。D烛之武的事迹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一个人通过努力,使整个国家得到了安定,他才是真英雄。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个王朝,一个英雄,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瞬间即逝的漩涡, 。 , 。 , 。 ,依然唱着秦宫小曲,在西凤酒香中吼几声秦腔,依然把对生活的追求融在民间艺术中。曾经叱咤风云的秦穆公,

24、如今一抔黄土掩住了风流与豪气而万里山河又毁于二世之手唯有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得到永恒今天我们依然在这华夏故土挥汗如雨,依然同命运抗争成为被人遗忘于城郊的土丘他没有想到秦王嬴政会统一六国A B C D21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评论。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评价针对性强;至少选择两种修辞手法,9表述富有文采;100 字左右。刘邦、项羽、荆轲、徐志摩、烛之武参考答案1B2C【解析】 “所以,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出现在选文的最后一段第一句,推出因应在倒数第二段,但是选项中的因“孔子一生中任职虽然甚多,却唯独缺少做过史官的记录”出现在第二段,所以错误,属于暗换原因。 3B【解析】

25、“意在表现出其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错误,根据最后一段中的“代王立法,惩恶劝善。如此说来,称孔子为史家还真的格局太小”可知,从“好古”与“不只好古” “丧家之犬”与“岁寒松柏”等角度描述孔子,是为了赞颂孔子。4AC【解析】A 项,主要意在表达作者对易水承载的人文精神消逝了的痛心。C 项, “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错,无此含意。5表现古代易水河水清澈透明、富有生机的特点。表现古代易水滋养“水草游鱼” ,养育“大地生灵”的作用。与后文易水“断流” “沧桑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6易水如今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满目苍凉,不似英雄时代的易水。易水河床干枯,只存纤毫,失去了所承载的人文精神。7人生的意

26、义在于让自己精彩的人生有所作为,让生命有价值。荆轲明知刺杀秦王有去无回,但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舍个人生命,毅然前往。人生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有所作为。8D【解析】A 项,让:责备。B 项,难:反驳,驳诘。C 项,坐:定罪。9B【解析】A 项,副词,将要/连词,况且。B 项,介词,因为。C 项,介词,在/介词,表比较,比。D 项,10介词,他的/代词,其中的。10 (1)当年我服侍赵括的父亲,他做大将的时候,亲自捧着饭碗前去招待的将士有数十位,他的朋友有数百人;大王和贵族宗室给他的赏赐,他全部都分发给手下将士。(2)秦王听说赵军的粮草通道已经被切断,便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到长平

27、。【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句关键词:将(做大将) 、身(亲自) 、与(给) 。第(2)句关键词:如(动词,往、到) 、发(征发、征调) 。 “民年十五以上” ,定语后置句式要翻译出来。11赵括缺乏实践,对战争的残酷估计不足。赵括不能礼贤下士,急于追求利禄。赵括用人轻率,贸然出击。【参考译文】秦军屡屡打败赵军,廉颇便下令赵兵坚守营垒不出战。赵王以为廉颇损失惨重而更加胆怯,不敢迎战,愤怒之余,就多次责备他。这时应侯范雎又派人带上千金去赵国施行反间计, (散布谣言)说:“秦国所畏惧的,只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极易对付,而且他也就快投降了!”赵王于是任用赵括代替廉颇为

28、大将。蔺相如劝阻道:“大王因为赵括有名望就重用他,这就像是粘住调弦的琴柱而弹琴呀!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而不知道随机应变。 ”赵王不听。当初,赵括从小习读兵法时,就自以为天下无人能够与之相比;他曾经与父亲赵奢探讨兵法,赵奢也难不住他,但始终不肯说他有才干。赵括的母亲询问缘故,赵奢说:“领兵作战,是人死亡的险境,而赵括谈起来却轻松自如。赵国不用他做大将也就罢了,假如一定要用他,那么使赵军失败的必定是赵括。 ”待到赵括即将出发,他的母亲上书赵王,说赵括不可用。赵王问:“为什么?”赵母回答道:“当年我服侍赵括的父亲,他做大将的时候,亲自捧着饭碗前去招待的将士有数十位,他的朋友有数百人;大王

29、和贵族宗室给他的赏赐,他全部都分发给手下将士;他自接受任命之日起,就不再过问家事。而赵括刚刚成为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军吏拜见,大小军官没有人敢抬头仰望他;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绢帛,他全部都搬回家藏起来,每天看到可买的良田美宅就买下来。大王您以为他像他的父亲一样,其实他们父子是心思迥异的两个人,还望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赵王却说:“赵母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亲因此说:“万一赵括出了什么差错,我请求大王不要连累我治罪。 ”赵王同意了她的请求。11秦王听说赵括已经担任大将,便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改王龁为副将,并在军中下令:“有谁胆敢泄露白起为上将军的消息,一律处死!”赵括来到军

30、中,废除原来的所有规定,更换军官,下令出兵攻打秦军。白起佯装战败逃走,布置下两支奇兵截击赵军。赵括乘胜追击,直捣秦军营垒,秦军坚守不出,赵军无法攻克。这时,秦军的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奇兵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外一支五千人的骑兵也堵截住赵军返回营垒的通道。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被断绝。武安君白起派轻兵前去袭击,赵军迎战失利,便坚筑营垒等待援兵。秦王听说赵军的粮草通道已经被切断,便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到长平,阻断赵国的救兵及粮食。齐国、楚国增援赵国,赵军缺乏粮草,向齐国请求借粮,齐王不同意。到了九月份,赵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赵军内部暗中互相残杀,吞食人肉。赵括心急如焚,便下令赵军进攻秦

31、军营垒,想派出四队人马,轮番进攻。赵括亲自率领精兵与秦军搏战,被秦兵射杀。赵军于是大败,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秦国。白起说:“当初秦军已攻克上党,上党百姓却不愿归顺秦国而去归附赵国。赵国士兵多反复无常,如果现在不全部杀掉,恐怕会有后患。 ”于是用欺诈的手段把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放出二百四十个年岁较小的回到赵国。前后共杀死赵国虏兵四十五万人,赵人大为震惊。12B【解析】达:通晓。13A【解析】第一句的意思是太史公不能参与封禅典礼,所以心中愤懑,患病将死, “且”是“将要”的意思,而“而”是连词,不合语境。第二句前后为假设关系, “则”是“那么”的意思,是连词;“乃”表假设时是“如果”的意思,不合语境

32、。第三句“扬名于后世”的目的是“显父母” , “以”是表目的的连词,指“来” , “因”通常用作副词。14B15D【解析】原文是司马迁因李陵而获罪并被囚于牢狱。16 (1)我作为太史却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12(2)儿子虽然不聪明,请允许我把您老人家所编撰的历史掌故完整地加以编辑,不敢稍有缺漏。【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的“为” “而”是多义词,有多种意义和用法;“焉”是兼词,兼有“于此”的意思;“其”是副词, “可要” “当”的意思。第二句中的“敏” “阙”是重点词, “所次”是名词性结构,翻译时都要注意。17写史是司

33、马谈的愿望;写史可以体现司马迁的孝道;诸侯相互兼并史书丢弃殆尽,作为一个史官,在大一统时代不能放弃自己写史的职责。【参考译文】太史公职掌天文,不管民事。太史公有一个儿子叫司马迁。司马迁生于龙门,在黄河之北、龙门山之南过着耕种畜牧的生活。年仅十岁便已能背诵古文。二十岁开始向南游历江、淮地区,登会稽山,探察禹穴,观览九疑山,泛舟于沅水、湘水之上;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两地的都会研讨学问,考察孔子的遗风,在邹县、峄山行乡射之礼;困厄于鄱、薛、彭城,经过梁、楚之地回到长安。于是司马迁出仕担任郎中,奉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往南巡视邛、笮、昆明,归来向朝廷复命。 这一年,天子首次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

34、公被滞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所以心中愤懑,患病将死。其子司马迁适逢出使归来,在黄河、洛水之间拜见了父亲。太史公握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夏之世便显功扬名,职掌天文之事。后世衰落,今天会断绝在我手里吗?你继做太史,就会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现在天子继承夏商周千年一统的大业,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而我不能随行,这是命啊,是命啊!我死之后,你一定要做太史;做了太史,不要忘记我想要撰写的著述啊。再说孝道始于奉养双亲,进而侍奉君主,最终在于立身扬名。扬名后世来光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天下称道歌颂周公,说他能够论述歌颂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扬周、邵的风尚,通晓太王、王季的思

35、虑,乃至于公刘的功业,这样来尊崇始祖后稷。周幽王、周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微,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整理诗经 尚书 ,述作春秋 ,学者至今视为准则。自获麟以来四百余年,诸侯相互兼并,史书丢弃殆尽。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眼泪说:“儿子虽然不聪明,请允许我把您老人家所编撰的历史掌故完整地加以编辑,不敢稍有缺漏。 ”司马谈去世三年后司马迁任太史令,开始缀集历史书籍及国家收藏的档案文献。太史公司马迁说:“我父亲说过:自周公死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

36、子死后到现在又有五百年了,有能继承清明之世,辨正13易传 ,续写春秋 ,遵奉诗 书 礼 乐精义的人吗?其用意就在于此,就在于此吧!我又怎敢推辞呢。 ”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过了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长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 ”退而深思道:“诗 书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前周文王被拘禁在羑里,推演了周易 ;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 ;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 ;左丘明双目失明,编撰了国语 ,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到蜀地,世上才流传吕览 ;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 孤愤 ;诗三百篇

37、,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 ”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从黄帝开始写起。18A【解析】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此处望文生义。19D【解析】A 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道路” 。B 项,逻辑有误,转折关系关联词使用不当,此处应是并列关系,将“虽然”改为“不仅” ,将“但是”删去。C 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所” 。20B21参考示例:他是一位怀揣壮志、果敢勇武的西楚霸王,他也是一位率真自尊、儿女情长的伟丈夫。在普通百姓的眼中,他是力扛鼎气盖世的英雄;在词人的眼中,他是令人仰慕的“人杰” “鬼雄” ;在史家眼中,他又是迷信武力、缺乏宽容、简单幼稚、令人扼腕的悲情英雄。【解析】写人物评论,需了解人物的背景和生平事迹,抓住其最典型的特点来评价;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使用修辞,字数必须符合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