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与妻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理清文章思路。3.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在疏通文义的过程中,了解多义词和用法,掌握“其” “以”在句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前辈牺牲自己, “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教学重难点】1.梳通文义,理解内容,理清作者行文思路。2.把握作者爱国与爱妻之情结合为一体的情感。【教学工具】教学 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点拨讨论法。3.欣赏法。4.诵读法。【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林觉民在广州起义中因伤被俘。当时传言,抓获一个剪短发
2、、穿西装的英俊男子,指的就是林觉民。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回答问题,慷慨陈词,满庭震动。两广总督张鸣岐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当时有人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总督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林觉民殉国时,年仅 24 岁。林觉民就义之后,家人把祖宅卖了避难,买主叫谢銮恩,他有个孙女很出名,叫谢婉莹(即冰心) ,冰心曾经写文章追忆过自己的这个故居。林觉民有个堂哥林长民,后来生了一个也很有名的女儿,叫林徽因。与妻书就是林觉民抱着必死的信念,在起义前写给爱妻的遗言,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
3、挚爱,读来令人唏嘘不已。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林觉民(18871911)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二十四岁。2.背景链接2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爱意。林觉民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推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
4、,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另一封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 ,题目是后人所加。3.语基积累(1)生难字卿卿(qng) 眷属(jun) 嗟夫(ji) 如晤(w)腥云(xng) 肖(xio) 筛(shi) 婉(wn) 彀(gu)(2)通假字几家能彀(通“够” ,达到)依依旁汝也(通“傍” ,依傍,依靠)念六夜四鼓(通“廿” ,二十)(3)一词多义书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名词,书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写)身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名词,自身)且以汝之有身也(名词,身孕)其 汝其勿悲(副词,表示期望)则亦教其父志为志(代词,他)语 集诸将而语之曰(动词,告诉)何事不语(动词,诉
5、说)卒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副词,终于)旦日飨无士卒(名词,兵)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五万兵难卒台(副词,仓猝)(4)古今异义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古义:但,但是。表示转折;今义:前缀。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面,表示次序,如第一、第十)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是两个词,模,揣摩,体会。拟,揣度,推测;今义:模仿)(5)词类活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前一个“老”和“幼”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是“敬爱”和“爱护”的意思;后两个“老”和“幼”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解释为“老人”和“小孩”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瓜分之日可以死(名词作状语,像切瓜一样)汝幸而偶我
6、(名词用作动词,嫁给)当尽吾意为幸(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6)特殊句式判断句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也” ,表判断)倒装句称心快意,几家能彀(正常语序应为“几家能彀称心快意” )省略句必以告妾(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 )三、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3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如语音、句读等。 3.学生交流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有争议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第二课时一、检查课文字词掌握情况二、初步感知1.文题探讨“与”意思是“给” , “与妻书”即写给妻子的信。2.分层解
7、读第一部分(第 1 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第 24 段):作为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深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第三部分(第 57 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三、深层领悟1.作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希望与妻子“相守以死” ,甚至希望妻子先自己而死,但为什么最终却决意离妻别子、慷慨赴死?作者在第 4 段写出了不能与妻子“相守以死”的原因。作者从内心发出“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但分析当时中国的现实:“天灾” “盗贼”“瓜分” “奸官污吏” ,使“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
8、时不可以死” ,即使不死,也要经受“较死为苦”的离散。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这就是“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原因。自己并非愿先于爱妻而死,是清朝的血腥统治,迫使有志之士走上起义的道路。至此,明知妻子“不欲吾死” ,而毅然就死的心志已表达得十分清楚了。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死无余憾” ,相信会有后来同志继承革命事业。又叮嘱妻子善抚后代,使之继承父志。这一段于说理中抒情,抒情中喻理,情、理交织,感人至深。2.作者所表达的“吾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矛盾吗?为什么?文章表现了林觉民复杂的思想感情。“吾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看似矛盾,但在
9、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眼中,又是统一的。林觉民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抛爱妻,舍幼子,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在遗书中,作者为了安慰妻子,为了使妻子对他的舍生取义能够理解,反反复复地倾诉他对妻子真切的爱,说明正是因为非常爱妻子,并由此推及爱天下的人,所以忍心舍生赴义,表现了革命者的崇高献身精神。3.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结束语】古往今来,每一次思想变革都伴随着鲜血,那些变革的先驱者用他们的鲜血铺就了思想升华的道路,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他与妻子陈意映心心相印,那一封绝笔信的字里行间闪耀着他炽热的爱。但他也明白在这乱世之中,只有通过革命才能使像他们一样的人不再面对分离。他没有“穷则独善其身” ,而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4神投入到革命中去。这一刻,他的小爱已升华为大爱。虽已时隔百年,但这份大爱依然令人动容。【板书设计】与妻书 林觉民生死诀别 “恐汝不察” 含泪忍悲 就死原因 “爱汝一念” 为天下计再诉衷肠 为国献身 愿妻理解挚爱妻子 忠诚革命 勇于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