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二物理第六周质检试卷 总分 一选择题(将答案填入表格中,否则不给分,每题 3 分,共 39 分) 1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 量程 03m,分度值 1mm B 量程 010m,分度值 1dmC 量程 030cm,分度值 1mm D 量程 015cm,分度值 0.5mm2我国 1 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A 2 微米 B 2 厘米 C 2 毫米 D 2 分米3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A 课桌的高度约为 0.8 B 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 70C 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 18 D 小明身高约为 1.68412 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
2、的高度可能是( )A 8cm B 8mm C 8dm D 8m5李明用同一刻度尺对一物体测量了四次,结果记录如下:l58cm、1.57cm、1.59cm、1.60cm,物体的真实长度更接近下列哪个数据( )A 1.58cm B 1.59cm C 1.585cm D 1.60cm6小明同学测某物体长度时,情景如图,则物体长度( )cmA 1.83cm B 1.833cm C 1.76cm D 1.759cm7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 )A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8如图所
3、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A B C D9坐在逆水驶向上游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 河岸上的树 B 船舱 C 迎面驶来的船 D 河水10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某同学坐在甲车中,以甲车为参照物看到乙车在向南行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A 甲、乙两车在同向行驶 B 甲、乙两车在反向行驶C 甲车静止,乙车在向北行驶 D 乙车静止,甲车在向北行驶座位号11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A 甲乙 B 丙丁 C 乙丙 D 甲丁12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 st 图象
4、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甲车通过的路程等于乙车通过的路程B 甲车第 3 秒的速度等于乙车第 6 秒的速度C 运动 3 秒时,甲、乙两车相距 6 米D 甲、乙两车的运动状态都不发生改变13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 内通过了 4m 的距离,那么它在前 2s 内的运动速度是( )A 0.5m/s B. 3.6km/s C 1.5m/s D 1m/s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二填空题(共 12 小题,满分 42 分)14 (4 分)小明上学路上用了 15min,合_h,我校一节课的时间为 40min,合_S15 (4 分)如图所示,用 AB 两把尺测同一
5、物体的长,则 A 尺测得物体的长为_cm,B 尺测得物体长为 _ cm班级 姓名 座号 试室号 2010-2013 菁优网16 (4 分)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72cm、2.71cm、2.62cm、2.73cm 、2.72cm ,其中错误的数值是_cm ,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cm17 (2 分)如图示:圆的直径为_cm18 (4 分)在 2010 年广州亚运会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甲火炬_ _(填“一定” 或“不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一定向 _ (填“左”或“ 右”
6、)运动19 (2 分)飞机以 150m/s 的速度匀速飞行了 10s,它飞行的路程是 _ m 20 (2 分)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_ 21 (4 分)如图,是甲、乙在相隔相同时间内运动的不同位置,则 _ 物体(选“甲” 或“乙” )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 0.02s,则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为 m/s _22 (6 分)某飞机在 5s 内匀速飞行了 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 _ m/s ,合 _ km/h;按此速度,飞机 30min 飞行的距离为 _ km23 (6 分)一物体做直线运动
7、,全程 48m,前一半路程用 4s,后一半路程用 6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_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m/s24 (2 分)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如图所示的,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 _h25 (6 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和_;经过 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三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 15 分)26 (2 分)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_ s27 (4 分)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为 36km/h,乙车的速度为
8、12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_ 运动;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_ 运动28 (4 分)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判断(1)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是_ s(2)该物体静止状态所用的时间是_s29 (5 分)一列长 200m 的火车,行驶的速度是 36km/h,求它匀速通过长 6700m 的南京长江大桥下层的铁路桥时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2010-2013 菁优网2013 年 10 月 13652959369 的初中物理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13 小题,满分 39 分,每小题 3 分)1 (3 分) (2012 广州)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
9、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量程 03m,分度值 1mmB量程 010m,分度值 1dmC量程030cm,分度值 1mmD量程015cm,分度值 0.5mm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3419797专题: 信息给予题分析: (1)首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和物体对准确程度的要求;(2)刻度尺的选取要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取;(3)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时要尽量进行一次测量,即刻度尺的量程要大于物体的长度解答: 解:人的高度大约在 2m 左右,躺着和站着的长度相差不大,准确到毫米就可以了;所以根据题中的选项,要用量程是 3m,分度值是 1mm 的刻度尺,即选项 A 准确;故选 A点评: 此
10、题主要考查选取刻度尺时对量程和分度值的要求,大部分测量仪器都需要按此要求进行2 (3 分) (2002 苏州)我国 1 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A2 微米 B2 毫米 C2 厘米 D2 分米考点: 长度的估测3419797专题: 估算法分析: 根据我们对于硬币和长度单位的了解来作答要求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物体长度具有初步的估测能力解答: 解: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我国1 元硬币的直径约为 2cm 左右故选 C点评: 一是正确估计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体的长度,如硬币的直径、大拇指的宽度等;二是此类选择题四个选择相差很大,比如本题从 A 到 D成十倍增大,只要有经验,应该根据估测2010-2013 菁优网
11、能选出最合理的选项3 (3 分) (2012 南宁)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为 0.8B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 18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 70D小明身高约为1.68考点: 长度的估测3419797专题: 估算题分析: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 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 17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是身高的一半,在 80cm即 0.8m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一只铅笔的长度在 20cm 左右此选项符合题意;C、一张试卷的厚度在 70um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
12、的身高在 170cm 左右,所以小明身高约1.68m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评: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4 (3 分) (2010 湘潭)12 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A8cm B8mm C8dm D8m考点: 长度的估测3419797专题: 应用题;估算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长度的估测及长度数据、数量级的认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并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解答: 解:A、对于12 岁的学生来说,一年内身体增长大约10cm 左右,符合题意;B、8mm 等于0.8cm 不到 1 厘米,是不明显
13、的,不符合题意;C、8dm 等于80cm,一年内身高增长 80cm超出人类增长的速度,不符合题意;D、8 m 等于2010-2013 菁优网0.008mm,还不到 1mm,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评: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5 (3 分)李明用同一刻度尺对一物体测量了四次,结果记录如下:l58cm、1.57cm、1.59cm、1.60cm,物体的真实长度更接近下列哪个数据( )A1.58cm B1.5
14、9cm C1.585cm D1.60cm考点: 长度的测量3419797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分析: 为减小误差,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四次,求出平均值即可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解答: 解:物体的长度为L=1.585cm1.59cm故选 B点评: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平均值要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6 (3 分)小明同学测某物体长度时,情景如图,则物体长度( )cmA1.83cm B1.833cm C1.76cm D1.759cm考点: 长度的测量3419797专题: 应用题分析: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
15、)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 0 开始,把 1.00cm处当作“0” 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 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010-2013 菁优网解答: 解: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为L=2.76cm1.00cm=1.76cm故选 C点评: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同时注意是否从 0 刻度线量起7 (3 分)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 )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3
16、419797专题: 实验题分析: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1)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2)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 解: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A、C、D 是正确的;B 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测量时如果零刻线磨损,可以从较清楚的刻线处对齐测量,记录结果时从对齐的刻线处量起;故选 B点评: 正确使用刻度尺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改进实验方法,减小误差8 (3 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ABCD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34
17、19797专题: 信息给予题;错解分析题分析: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2010-2013 菁优网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 解:A、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读数为 2.0cm,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选项 A 不正确B、图中刻度尺倾斜了,没有放正,所以 B图中的刻度尺使用不正确C、图中刻度尺在使用时,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并放正重合;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读数为 2.00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C 图中的刻度尺使用正确D、图中视线未与刻
18、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选项 D 不正确故选 C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做题时应认真逐项排查9 (3 分) (2009 梅州)坐在逆水驶向上游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3419797分析: 由题意可知,被研究的对象“乘客 ”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根据被研究的物体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对各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即可作出判断解答: 解:以船舱为参照物,乘客与船舱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他是静止的;若以河岸上的树、迎面驶来的船、河水等为参照物,乘客与它们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19、是运动的故选 B点评: 解答此题时,应特别注意认真审题,正确理解“ 逆水 ”、 “迎面”等关键词语,2010-2013 菁优网否则,就可能对被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错误的判断10 (3 分) (2005 广安)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某同学坐在甲车中,以甲车为参照物看到乙车在向南行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A甲、乙两车在同向行驶B甲、乙两车在反向行驶C甲车静止,乙车在向北行驶D乙车静止,甲车在向北行驶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3419797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分析: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
20、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为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为静止的解答: 解:某同学坐在甲车中,以甲车为参照物看到乙车在向南行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有以下几种可能:(1)甲车静止,乙车向南行驶;(2)甲车向北行驶,乙车向南行驶;(3)甲、乙两车都向南行驶,但乙车比甲车快;(4)乙车静止,甲车向北运动因此不可能的情况是甲车静止,乙车向北行驶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然后再得出答案11 (3 分) (2009 恩施州)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
21、同的是(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3419797专题: 压轴题分析: 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2010-2013 菁优网步骤是:(1)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2)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3)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4)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解答: 解:(1)由甲图可知:纵轴表示路程,横轴表示时间从图象来看,物体经过的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由 可知,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可知物体做匀速运动(2)由乙图可知,: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由丙图可知
22、,: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 t 轴的直线,表示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3m/s(4)由丁图可知,: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 t 轴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v=5m/s故选 B点评: 图象法可以直观的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象是一条直线,反映了路程与时间成正比;vt 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 t 轴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12 (3 分) (2011 闵行区二模)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甲车通过的路2010-2013 菁优网 程等于乙车通过的路程B甲车
23、第 3 秒的速度等于乙车第 6 秒的速度C运动 3 秒时,甲、乙两车相距 6 米D甲、乙两车的运动状态都不发生改变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3419797专题: 图析法分析: 根据两个图象上任意找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分别求出甲和乙的速度从图上直接读出路程或时间进行比较解答: 解:A、比较路程的大小应指明运动时间,不确定运动时间,比较路程没有意义,故A 错误B、由两图象知,甲、乙两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第一个图象知:v 甲= = =4m/s,由第二个图知 v 乙= = =2m/s,v 甲 v 乙 ,故B 错误C、由两个图象知:t=3s 时,s甲 =12m,s 乙=6m,由于不知
24、道甲乙两车运动的初始位置关系,无法确定 3s 时,两者的关系,故C 错误D、由图象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都不发生改变,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 掌握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从图上能得出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运动的距离,经过一段路程物体用时多少等13 (3 分)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 内通过了 4m 的距离,那么它在前 2s 内的运动速度是( )A0.5m/s B1m/s C1.5m/s D3.6km/s考点: 匀速直线运动3419797专题: 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 已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2010-2013 菁优网
25、v= 求物体的速度;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前 4s内速度不变,据此可得它在前 2s 内的速度解答: 解:v= = =1m/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前 4s 内速度不变,它在前 2s 内的速度为1m/s故选 B点评: 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的计算,知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是关键二填空题(共 12 小题,满分 42 分)14 (4 分)小明上学路上用了 15min,合 0.25 h,我校一节课的时间为 40min,合 2400 S考点: 时间的估测3419797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分析: 本题根据时间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
26、最终结果解答: 解:1min= h, 15min=15h=0.25h;1min=60s, 40min=4060s=2400s故答案为:0.25;2400点评: 物理量单位换算时,注意“先换后算”先换单位,再算结果15 (4 分)如图所示,用 AB 两把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则 A 尺测得物体的长为 2.70 cm,B尺测得物体长为 2.7 cm考点: 长度的测量3419797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分析: 要弄清楚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A 刻度尺:起始端从 0 开始,分度值为1mm,在最小分度值后面加一位估计数字;B 刻度尺:起始端没从 0 开始,把 3.0cm处当作“0” 刻度,2010-
27、2013 菁优网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 3.0cm即为物体长度;解答: 解:(1)图中A 刻度尺 1cm又分为 10 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在分度值后面加一位估计数字,物体长度为2.70cm;(2)图中 B 刻度尺最小刻度值为 0.5cm,末端刻度值为5.7cm,物体长度为5.7cm3.0cm=2.7cm;故答案为:2.70;2.7点评: 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16 (4 分)使用同一刻度尺测
28、量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72cm、2.71cm、2.62cm 、2.73cm、2.72cm,其中错误的数值是 2.62 cm ,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2.72 cm考点: 长度的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3419797专题: 应用题分析: (1)查找记录数据中的错误时,哪个数据与其它数据相差甚远则错误;(2)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记录结果还要与与原数据保留相同的小数位数解答: 解:(1)记录数据2.72cm、2.71cm、2.62cm、2.73cm、2.72cm中,2.62cm 与其它几个数据有明显的差别,是由于笔下误所致,是错误的数据,应记录为 2.72cm;(2)最后记
29、录结果应取几组数据的平均值,即 L=2.72cm;故答案为:(1)2.62;(2)2010-2013 菁优网2.72点评: 记录时的粗心大意是长度测量常犯的错误;明确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17 (2 分)如图示:圆的直径为 1.30 cm考点: 长度的测量3419797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分析: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 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 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 解: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
30、=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的左侧与 8.00cm 对齐,右侧与9.3cm 对齐,估读为 9.30cm,所以圆的直径为d=9.30cm8.00cm=1.30cm故答案为:1.30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18 (4 分)在 2010 年广州亚运会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甲火炬 不一定 (填“一定” 或“不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一定向 左 (填“左”或“ 右”)运动考点: 机械运动3419797专题: 长度、
31、时间、速度分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2010-2013 菁优网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图中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国旗向左飘,说明此时有向左吹的风解答: 解:甲火炬火焰向左,有三种可能:一是火炬不动,风把火焰刮向左;二是火炬向右运动,风相对于火炬向左,把火焰刮向左;三是火炬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火焰刮向左对于乙火炬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左刮,要使乙火炬的火焰向右飘,只有使乙火炬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大于风速;如果乙火炬向左运动的速度等于风速,则火焰竖直向上(因
32、为此时风与乙火炬相对静止) ;如果乙火炬向左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则火焰向左飘故答案为:不一定;左点评: 运动和静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摩19 (2 分) (2012 怀柔区二模)飞机以 150m/s 的速度匀速飞行了 10s,它飞行的路程是 1500 m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3419797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分析: 知道速度和时间,根据公式v= 求出路程解答: 解: v= ,飞机飞行的路程是:s=vt=150m/s10s=1500m故答案为:1500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
33、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20 (2 分) (2011 衡阳)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9:2 考点: 速度的计算34197972010-2013 菁优网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分析: 已知路程之比和时间之比,根据公式 V=可求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解答: 解: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 = = =故答案为:9:2点评: 本题考查速度大小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本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21 (4 分)如图,是甲、乙在相隔相同时间内运动的不同位置,则 甲 物体(选“甲
34、” 或“乙” )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 0.02s,则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为 0.75 m/s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3419797专题: 应用题分析: (1)如果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图示物体间的距离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2)由图示求出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速度解答: 解:(1)由图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甲物体的路程相等,因此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路程越来越大,则乙物体做加速运动;(2)由图示可知,甲物体第一张照片到最后一张照片
35、间的距离s=6cm=0.06m,甲物体的运动时间t=0.02s4=0.08s,甲物体的速度2010-2013 菁优网v= = =0.75m/s;故答案为:甲;0.75点评: 根据图示判断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关系、求出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熟练应用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2 (4 分) (2008 阳山县模拟)某飞机在 5s 内匀速飞行了 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 200 m/s ,合 720 km/h;按此速度,飞机 30min 飞行的距离为 360 km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3419797专题: 计算题分析: 已知s=1000m,t=5s,根据速度公式 v= 即可
36、求出飞机飞行的速度,再根据m/s 和 km/h 之间的进率以及s=vt 即可求出答案解答: 解:v= =200m/s,1m/s=3.6km/h200m/s=2003.6km/h=720km/ht=30min=0.5h,s=vt=720km/h0.5h=360km故答案为:200;720;360点评: 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速度公式的计算和 m/s 和 km/h之间的进率23 (4 分)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 48m,前一半路程用 4s,后一半路程用 6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6 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4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4.8 m/s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37、3419797专题: 运动和力分析: 已知全程,可以得到半程距离,已知距离和时间,利用公式 v= 得到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已知两个半程所用时间,可以得到全程时间,已知全程距离和所用时间,利用公式 v=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 解:s=48m,s 前=s 后= s= 48m=24m;物体通过前一2010-2013 菁优网半路程的速度是 v 前 = =6m/s,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v 后 = =4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 =4.8m/s故答案为:6;4;4.8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计算,注意: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等于速度的平均24 (2 分) (2010
38、金华)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如图所示的,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 1.2 h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3419797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分析: 题中路旁标志牌的含义分别为:此地距离南京还有120km图中汽车速度计显示汽车的速度为100km/h解答: 解:汽车行驶的时间为故答案:1.2点评: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交通标志牌和汽车速度计的认知,此题目的在于强调:学习物理要与生活现象结合25 (6 分) (2010 东莞)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甲 和 丙 ;经过 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
39、是 乙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3419797专题: 实验题;压轴题;图析法分析: 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 V= 求2010-2013 菁优网出甲的运动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和丙的运动速度;比较三者的大小关系,得出第一个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都运动 5s,谁的速度大,谁运动的路程就长,谁就在最前面解答: 解: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 20m 时,运动的时间是5 秒,运动的速度 V 甲 = =4m/s;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不随时
40、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V 乙 =6m/s,丙的速度 V 丙=4m/s;由分析可知: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为乙的速度是最大的,经过5s,乙运动的路程就是最长的,所以乙在最前面;故答案为:甲;丙;乙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三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 15 分)26 (2 分)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考点: 时间的测量3419797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分析: 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2010-2013 菁优网读
41、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 解: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 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5min=3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指针在 7.5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秒表的读数为330s+7.5s=337.5s故答案为:337.5点评: 秒表要先读出内小表盘的读数,再读外表盘的示数,并注意各表盘的分度值27 (4 分)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为 36km/h,乙车的速度为 12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东 运动
42、;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 西 运动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419797专题: 应用题分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 解:甲车的速度 V 甲=36km/h=10m/s,乙车速度 V乙 =12m/s,V 甲 V 乙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故答案为:东;西点评: 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28 (4 分)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
43、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判断(1)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是 7 s(2)该物体静止状态所用的时间是 4 s2010-2013 菁优网考点: 匀速直线运动3419797专题: 图析法分析: 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 解:由图可知,前 4s 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 至 8s 内物体静止;而 8 至11s 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4s+3s=7s,物体静止的时间为 4s故答案为:(1)7;(2)4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应能通过图象得出物体所做的运动状态及所经历的时间29 (5 分)一列长 200m 的火车,行驶的速度是 36km/h,求它匀速通过长 6700m 的南京长江大桥下层的铁路桥时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3419797专题: 计算题分析: 火车车头通过大桥时,车身还在桥上,所以火车还要向前行驶自身长度的距离才算通过大桥解答: 解:火车过桥时通过的距离为S=6700m+200m=6900m火车过桥的速度为v=36km/h=10m/s火车过桥的时间为 t= =690s答:火车过桥的时间为690s点评: 此题属于易错题,出错的原因是没有考虑火车的长度,直接用桥长除以车速,导致计算结果偏小2010-2013 菁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