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苏州高新区敬恩实验小学六年级组本单元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第四单元课文为“民风民俗“主题,安排了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和安塞腰鼓三篇课文。习作 4:描绘剪纸作品练习 4口语交际:学会解释2、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会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5)、学会解释,让他人理解自己3、教学重点: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4、教学难点: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
2、感的熏陶。5、教学措施与设想:1)、扎实进行语言训练,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2)、通过了解民风民俗增加爱国情绪。姥姥的剪纸教材处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通过教学,要让学生读懂故事情节,准确把握人物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分成两个部分: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剪纸技艺的高超显而易见暂且视为“明线”,祖
3、孙亲情虽不强烈外显,但是绵延深厚,可以看成文章的“暗线”。双线交织,“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齐头并进,叙事与抒情携手向前,合成课文的“主脉”。教学时,我们依照这条“主脉”前行,一定能够达到理想教学目标实现的彼岸。题目姥姥的剪纸明确告诉我们,剪纸是中心词。适当的进行剪纸知识的介绍,对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我们可以展示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高山流水的音乐,简介一下剪纸艺术的来龙去脉。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剪纸的美,还能极大的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文很长,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么教学起来一定显得杂乱的。让明线更“明”。我们可以先来感受一下姥姥剪纸艺术的高超。第一层次,书中左邻
4、右舍对于姥姥剪纸的评价怎么样?文中一至三自然段主要描写别人眼里姥姥的剪纸是个什么样子。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在书上进行“批注”,尝试着用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字来概括。预计学生的答案如下:“无所不能”“啧啧赞叹”“神了”然后我们一起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更深刻的理解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了解姥姥在邻居们的眼里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心灵手巧”、“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勤劳善良这些关键词通过咀嚼,让姥姥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然后再次通过朗读让这种情感感受“宣泄”出来。真正在语言文字中走上一个来回。第二个层次,我们来寻找“我”眼中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子,这个应该是文章的四到六自然段。在“我
5、”的刁难映衬下,姥姥的剪纸技艺反而得到更大的展示。这里要特别注意“我”的所作所为对于姥姥的映衬作用。“调皮鬼”“刁难”“耍赖”等词语形象地描绘出“我”天真的顽童形象。这个形象越是逼真,越能衬托出姥姥的慈祥,和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对“熟能生巧”含义的把握,这是一个难点。文中有一段话是最好的解释: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难怪“最熟悉不过了”,难怪“熟能生巧”了。这不仅是剪纸的学问,还是干好其他事情的学问。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文字的崇拜是根深蒂固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喜鹊登(梅)枝”取其谐音“喜上眉梢”,尤为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图个吉利,是咱们老百姓最朴
6、素的情感。姥姥其实正是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缩影。她的身上具有的特点大多也是中国劳动妇女都具有的。勤劳,善良第三层次:感受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课文的剩下部分,以剪纸中的“牛”和“兔”代表“姥姥”和“我”的形象,通过剪纸作品中牛和兔子之间的关系,揭示姥姥和我之间的依依亲情。兔子是顽皮的,老牛是温顺的;兔子是活泼的,老牛是敦厚的。“我”也由最初的“不解”,到“知道”,并充满了“好感”。最后,兔子长大了,老牛更老了,但是仍然满是期待。此时,童年的剪纸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姥姥的爱也已经深深的植根于“我”的脑海。剪纸不光是指姥姥拥有的一种高超技艺,还是一座“我”和姥姥情感联系的桥梁,更寄托了“我”对姥姥
7、无尽的思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当然,这里还是可以弥补的,以姥姥,我想对您说为题,进行续写,不仅能积累语言,还可以升华我们的情感。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在课堂中,要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可对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牛郎为什么对那头老牛照看很周到?(从中体会牛郎的善良和勤劳)2、为什么仙女佩服织女呢?(织女爱慕的是牛郎的勤劳善良。同时织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甘愿与穷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3、姐妹们会说些什么祝福的话?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重点就突破了。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基本明白了课文实际上寄托了劳动人
8、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上课时,也许也有学生问:为什么织女真的会嫁给牛郎呢?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事情吗?要赞赏孩子们的思考。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这一问题之所以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因为
9、现在学生的思维十分开阔,敢想,有创意。想自己敢想的,说自己敢说的,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活跃的空间。在课堂上,学生产生了思维的碰撞,激发了思维的火花,同时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因此,不管我们的对话最后有什么结果,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教育能力。附教案:一、导入揭题1、读题。2、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找找几个人物之间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相机板书:牵手分离相会二、感受人物形象1、自读课文 16 小节,思考:牛郎织女的牵手
10、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交流: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密”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第三小节牛郎善良、心眼儿好(板书)(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好,最干净)“也很亲密”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2)身世反衬不抱怨,不怀恨,吃苦耐劳。(3)坦白,诚实,不隐瞒。织女勤劳善良:喜欢牛郎的心眼儿好,能吃苦。渴望自由和真正的幸福:天庭和人间比较:一样辛苦冷漠无情 真情温暖禁锢身心 自由对自由的渴望对真实的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勇敢:“决心”,意味着想了很多,想了些什么?可怕的责罚,天庭的冷漠和不自由,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在权衡。留在天庭,有锦衣玉食
11、,没有真情和自由;人间,艰辛坎坷,但自由,有真情。冒着很大的风险,她应该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顾,因为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自由价更高。”(相机板书: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对两人是不是想说点什么?赞叹、钦佩、祝福2、分离王母自读课文 910,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交流: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仙人掌花
12、。但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中国情人节。是不是觉得比 2 月 14 日更浪漫?三、质疑,深化1、质疑2、相机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
13、贵。)4、为什么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板书:想像基于现实。)5、补充,故事古而有之,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是在不断地变化。大略地学习迢迢牵牛星鹊桥仙天上的街市,感受变化。6、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安塞腰鼓教材分析及处理安塞腰鼓这篇文章读来气势磅礴,让人激情澎湃。在细细咀嚼这篇文章后我认为其主要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点:一、文章情感内涵丰富,以“鼓人黄土高原”为情感主线,鼓中含情、舞鼓带劲、黄土孕情。作者以安塞腰鼓为题,既写了击鼓的壮阔场面、腰鼓激越的声响、舞鼓的变幻舞姿,同时也赞美了一群元气淋漓的击鼓后生,从
14、而深化文章主题由衷歌颂黄土高原厚重的文化韵味、顽强的生命之力。在处理情感方面,作者刘成章并非直接歌颂人物精神和地域文化,而是借助“腰鼓”这个载体,首先通过后生们舞鼓时那种豪迈火烈的动作神态描写来间接赞颂安塞人的强健和豪放的性格;然后便直接正面描写歌颂安塞人“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这样就由赞颂安塞人强有力的舞姿深入到他们强盛的生命力的歌颂;最后在愈捶愈烈的舞姿和鼓点中,作者再次富含韵味地强调黄土高原的人们在通过“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后,他们的梦想和追求也在“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从作者这种层层深化的情感里,传递给我们读者的是
15、黄土高原人面对苦难生活的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奋斗和坚持!二、文章语言方面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优化配合了情感的抒发,读来如鼓击人心。1、多种排比、比喻手法的交替运用,使文章语句有跳跃之感。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显得简洁有力。句子的排比“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句中将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交织运用,分别从鼓点、流苏、脚步、瞳仁、风姿四方面体现了后生们击鼓时动作之疾、姿态之逸、脚步之跃、目光之亮、风姿之健。在这种明快的节奏中,有一气呵成、气势磅礴之势。段落的排比如文中第 9、10、11 三节,用“使人想起”三节排比,分别从听觉、视觉、感觉三各
16、方面来写安塞腰鼓的看后感,化抽象为具象,化感觉为意识,既用了通感又采用了引经据典的写作技巧。2、多种手法的交相运用,使全文语言富有变幻。作者在文中除了广泛运用排比外,也注意了其他手法的运用。例如:反复手法“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出现四次,在统领全文时又颇有变化。前两次反复虽看似一样,然情感却逐层强烈。而后两个反复稍有变化“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在这两句的反复唱叹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也将情感的重心由赞叹腰鼓转移到赞叹黄土高原和祖国河山,将写作的主题由鼓逐步扩大到地域文化和民族精神。再如:短句手法“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
17、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如鼓点般急促清脆的短句读起来铮铮有力。“交织!旋转翻飞!升华!”的又不仅仅是鼓声,还有黄土高原人的理想和希冀,追求和奋发!三、全文整体布局为“静动静”。在“动”这个主体里又用“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贯穿始终。文章开头布置了一个安静的场景“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呆呆”一词,通过拟人的手法,把腰鼓的普通写到极致,为下文它的震天动地埋下伏笔,同时“呆呆”也将高粱地里这群茂腾腾的庄稼汉的淳朴、实在体现了出来。此处的“静”与结尾处“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遥相呼应,一静一动,在动静的辉映下
18、,通过声响效果渲染了腰鼓敲击时那种震耳欲聋的热闹和震撼之力。习作 4 教学设计【教材解读】一、教材简析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工艺,也是人民大众的艺术,它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广大劳动人民所喜欢。本次习作,展示了四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学生在学习了本单元课文姥姥的剪纸之后,不但对我国剪纸艺术有了一个生动、形象、具体的感知,而且剪纸艺人和剪纸趣事也为小读者激发起许多联想。这就可多方提取构思、想象的相似信息。写作时,对剪纸艺术因为有了“知、情、意”的储备,加上教师精当的引导,容易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二、教学目标1、欣赏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剪纸,初步感知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剪纸作品的艺
19、术美,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从而激发他们欣赏剪纸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并且引发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2、能细致观察,根据剪纸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习作的过程中要表达出真挚的情感。3、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三、教学重难点:1、细致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2、在指导学生欣赏剪纸作品,领悟其艺术内涵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剪纸作品的艺术美,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从而激发他们欣赏剪纸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教学准备】1、学习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带领学生感受劳动人民剪纸技艺的高超,并让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初步的感知和兴趣,并收集
20、关于剪纸的相关资料,为本次习作教学埋下伏笔。2、和学校美术课外兴趣小组联系,让学生动手学一学剪纸或收集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感受剪纸过程的乐趣和剪纸艺人的创作意图。【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1、我们前几天学习了姥姥的剪纸一课,能不能谈谈你的体会?(主要引导学生感受姥姥神奇的剪纸艺术)“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相信同学们读了课文姥姥的剪纸后,一定被姥姥那神奇的剪纸艺术所迷住。2、你对剪纸有哪些了解?(结合收集的资料来谈)3、教师小结: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到现在,我们仍有在过年时或盛大节日贴窗
21、花(也就是剪纸)的习惯。(设计简析: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二、出示剪纸,丰富素材1、欣赏剪纸:其实,每一幅剪纸作品都是一个生动的艺术世界。老师这里有很多剪纸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作品,请同学们边看边想,用心体会,看看其中的哪一幅作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最能吸引你的目光。(展示代表性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幅剪纸,你看到了什么?2、交流剪纸的内容:指导学生在看后说一说剪纸的主要内容,分清主次,并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设计简析:本环节是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了一个生动、形象、具体的感
22、知,在鉴赏中不断的激发起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三、放飞想象,编写故事1、引导学生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你再仔细地看一看,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由这幅剪纸,你想到了一件什么事?2、讨论、交流事情的前后经过:提出要求: 欣赏剪纸作品,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打扮;大胆想象,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 看图练习说话,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经过,按一定的顺序细致具体地说一说剪纸的内容。3、找 34 名同学把事情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师适时点拨引导,引导学生说完整,说具体。对于有新意的发言要大加赞赏,鼓励个性表达。(设计简析:课程标准提出:要养成留心观察
23、周围事物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样写作才能做到个性化。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开阔学生的思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学生的习作素材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为下笔成文打下坚实的基础。)4、展开联想: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作品,你联想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把静止的一副画面,通过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连环画,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下面的编写故事打好基础。)5、编写故事:师:同学们,剪纸作品是静止的,可是我们的想象却是奇妙的。这里的每一幅剪纸作品里都诉说着一个生动而又精彩的故事。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其中最感兴趣的一幅,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编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在编故事之前,
24、谁来说一说,根据你以往的经验,怎样才能将故事编得精彩?(生自由说,师归纳总结。)6、学生动笔成文,教师巡视指导。四、修改习作,交流心得引导自改。启发学生对照习作要求,由浅入深进行修改。先改字词句,再看谋篇布局。点评习作。跟小作者商量后,选择一篇中等习作,根据师生提出修改意见在展示台上及时修改,同时每位同学要注意在和范例的比较中取长补短,并学习修改方法。交流展示。学生根据刚才习得的修改方法和写作技巧,再对重点段落进行修改,修改后在组内交流分享。【习作批改】作文批改环节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大环节,学生的作文成批交上来以后,教师应及时地进行批阅,要多使用肯定、赏识性的评语,避免空洞、含糊无针对
25、性批判式的评语,而且也可使用商量似的口吻对学生的作文或思想行为提出建议,这样学生能主动自觉地根据老师的指导去修改作文,去调整自己的言行,同时,能增加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此外,因为小学生作文不但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所以,不一定要求他们写得生动、形象、具体,而是从是否能说真话、写真事、表真情的角度出发,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学习心理、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方面进行引导。对于本次习作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要在眉批或反馈课堂上给予鼓励和表扬,出现的问题也应诚恳指出,最后,还应对学生提出今后习作的目标和努力方向。练习 4教学设
26、计:教学要求: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4、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5、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语文和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来回答。(教师:有具体的含义)(3)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多不多?(使用广泛)(4)小结。像这样的句子叫俗语,它是为群众所喜爱并广泛使用的语句,有着具体的含义)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有的
27、讲自然风光,有的讲乡土特产,有的是讲民风民俗的)(2)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都是比较有名的,学生大部分应该听说过)(3)听说过的同学试着说说他们的意思。(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4)教师小结。3、教学第三部分。(1)教师预先准备一部分的教学导入俗语的地域性。(本地也有这样的俗语)(2)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知道的当地俗语。(学生交流、讨论)(3)指明说一说。(师生评议,看是不是当地的,是不是俗语)(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诵读词语。(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
28、读。(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连说这些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6)学生练习背诵。2、积累反馈。(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 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亮度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5)教师重点
29、指导学生掌握整体布局和“清清爽爽、剪枝、梦境”等词的间架结构。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学会解释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训练,学生能在被别人误会的时候保持冷静,态度诚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2、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片断或亲身体验,掌握解释的技巧。3、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和评议,强化训练效果。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被人误会的事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30、,导入新课激趣引入主题:同学们,你们被人误会过吗?你当时是怎样向他人解释的呢?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也可以利用直观手段,请同学们看一段情境录像片断(练习第一题:单小英迟到直接闯入课堂,当老师问起迟到的事,她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想迟到呀!那没办法,路上堵车了,能怪我吗?”说着还生气地把书包往桌上一扔。)同学们说单小英的这种解释怎么样?(学生交流讨论)那么应该怎样进行解释才好呢?二、明确目标,落实要求进入新课,学生读题,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同学们都知道了单小英的这种解释不好,那么我们一起来帮助她,看看怎样解释才能让老师接受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让学生懂得在遇到被别人误会向他解释
31、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出示:陈文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是说:“你就是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闲书来倒挺有劲。”如果你是陈文彬,你该向爸爸解释呢?李东方放学回家,路上看到一个小妹妹跌倒了,便跑过去把她扶起来。一位阿姨走出来,不高兴地说:“你怎么把我的孩子碰倒了?”学生自选一题,自拟提纲,分四人小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完善。同桌之间根据拟定的提纲,相互练说(教师参与讨论,适时指导),然后指名个别说。三、模拟情境,角色体验学生分小组(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根据自己所选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实践。实践中要注意体态端庄大方,注意口头语言与面部表情的结合,必要时还要辅以动作。教师相机纠正双方的语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交际任务。四、总结评价,激励进步模拟活动结束后,由老师或学生对活动的内容,学生语言运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交际规则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纠正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不足,更好地完成整个交际过程。评选最佳交际小组,让学生在欢笑和掌声中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