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妇 科 痛 经 患者 中 医 临 床治 疗 的 体 会 吕兴杰 河 北 省承 德 县大 营 子乡 卫 生院 摘 要: 目的 分析中医疗法在妇科痛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总结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 60 例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 其中观察组的30 例痛经患 者以中医疗 法进行治疗, 对照组的 30 例痛经患者以西医疗法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 总有效率和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上, 观察组痛经患 者均优于对照组痛经患者, 两组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痛经患者在月经前服药, 所应用的药物有布洛芬 (
2、0.4g/次, 3 次/日, 服用 2d-3d) 、 氟芬那酸 (0.2g/次, 3 次/日, 服用 2d-3d) 、 硝苯地平 (0.01g/ 次, 3 次/日, 服用7d) , 与此同时, 配合避孕药治疗等。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 同时, 配合温针灸和熏蒸疗法等辅助治疗, 其中 不同证型痛经患者所应用的中药: (1) 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该组共有11 例气滞 血瘀型痛经者, 对其所应用的中药有香附 15g, 延胡和丹皮各13g, 桃仁、枳壳 各12g, 川芎、 当归各 10g, 外加其他中药。 (2) 虚寒型痛经患者: 该组共有13 例虚寒型痛经者, 对其所应用的
3、中药有茯苓15g, 桂枝13g, 吴茱萸、 川芎各12g, 当归、 益母草各10g, 苍术5g, 外加其他中药。 (3) 湿热型痛经患者:该组有6 例湿热型痛经者, 对其所应用的中药有知母、 山枝子 15g, 生地、 当归各 10g, 川 芎、 黄连、 大黄各13g, 外加其他中药。 所用中药均用水煎煮, 每天服用 1 剂, 早 上和晚上分次服用, 治疗时间为1 个月。 1.3 观察 指标 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临床 治疗效果和复发率。 其中, 根据患者治疗后的情况以 痊愈、 显效、 有效和无 效四个级别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若完成治疗后患 者的腹痛以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 停止用药三个月经
4、周期后没有出现复发, 则 疗效评价为痊愈;若完成治疗后患者的腹痛得到明显的缓解, 在日常活动和工作 时疼痛没有加重, 其他伴随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则疗效评价为显效;若完成治 疗后患者的腹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其他伴随症状有一定的缓解, 不使用止 痛药可以坚持完成日常活动、 工作, 但无法进行剧烈的活动, 则疗效评价为有效; 若完成治疗后患者的腹痛和其 他伴随症状均未得到改善, 甚至有所加重, 则疗 效评价为无效。 1.4 统计 学分析 应用软件SPSS18.0 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以 进行检验, P0.05 为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 治疗效
5、果 观察组中痊愈者15 例, 显效者 8 例, 有效者 4 例, 无效者3 例, 治疗总有效率 为90.0%; 对照组中痊愈者 8 例, 显效者7 例, 有效者6 例, 无效者 9 例, 治疗 总有效率为70.0%。 经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两组的数据存 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六个 月后复 发情 况 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六个月的随访, 随访结果证实观察组中复发者 1 例, 复发率 为3.3%; 对照组中复发者 5 例, 复发率为16.7% 。经对比,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 照组, 且两组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对痛经患者应用西药进行
6、治疗, 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是容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 且复发率高。 而多项研究发现, 中医疗法在痛经的 治疗中可以充分发挥优势, 使此类患者得到更好的疗效2,3。 从中医角度分析, 多种因素会对痛经的发生造成影响, 如外感六淫, 起居不慎, 饮食不节制, 先 天不足等, 使得女性的冲任和胞宫的气血处于运行不顺畅的状态, 形成瘀血, 不通则痛;或者使得女性的冲任和胞宫失于滋养, 不荣则痛4-6。 鉴于痛经在中 医学上存在不同的证型, 中医主张采用辨证疗法对痛经患者进行治疗。 本组研究 的观察组中有11 例气滞血瘀型痛经者、13 例虚寒型痛经者、6 例湿热型痛经者。 气滞血
7、瘀型痛经者的病因:在月经期间或者月经期前后存在烦躁、抑郁等消极情 绪, 或六淫侵入机体, 或起居不慎, 使其血瘀气滞、 瘀阻胞宫、 壅滞 冲任, 进而 导致痛经的发生。 胞宫、 冲任为其病位, 经络处于不顺畅为关键所在。 对此类患 者所遵循的中医治疗原则为疏经通络、 行气活血、 通调冲任、 祛瘀止痛。 对此类 患者所应用的川芎有助于养血、 调经, 所应用的桃仁、 丹皮可以发挥活血祛瘀的 功效, 枳壳、延胡有助于行气、化瘀、止痛7, 再联合其他中药, 共奏行气活 血、 祛瘀止痛的功效。 虚寒型痛经者的 腹痛绵绵, 时而发作, 时而停止, 喜暖喜 按, 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紧, 其发生或因摄入生
8、冷性食物、或因腹部受凉, 导致寒邪 对冲任 造成阻 塞, 使脏 腑处于 虚寒状 态, 冲任 不充; 或因患 者素体阳 虚, 造成温运无力, 使气血运行处于不顺畅状态, 使寒邪对胞宫造成阻滞, 使气滞 血瘀得以形成, 不通则痛。 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所主要遵循的原则为温补脾 肾、 驱寒行气、 活血化瘀止痛。 对此所应用的吴茱萸有助于散寒、 理气、 止痛, 当 归有助于补血养血, 川芎在有助于养血的同时有助于调肝理气, 再加上益母草、 桂枝等中药, 有助于温 经散寒、止痛8。而湿热型痛经者或由于素体处于肥胖 状态, 再加上所摄入的食物多为肥甘厚味类食物, 导致湿热内蕴, 流注冲任, 对气血造成阻
9、滞;或者在经期产后, 湿热之邪和血处于搏结状态, 稽留在冲任和 胞宫, 导致凝滞且处于不顺畅的状态, 在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 胞脉气血处 于越发奎滞状态, 不通则痛。 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 以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 为主, 对其所应用的诸如川芎、 黄连、 知母、 山 枝子等中药有助于清热化瘀散湿, 使其气顺血畅、 经通痛止。 此外, 在对痛经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 辅以 温针灸等疗法, 有助于巩固疗效, 降低复发率。 通过比较本研究中应用西医疗法的对照组患者和应用中医疗法的观察组患者在 临床效果和复发率上的差异, 结合上述论述和临床实践结果, 认为中医疗法治 疗痛经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
10、疗法, 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贺建英.活血止痛汤 联合西药治疗妇科痛经急症 100 例J.深圳中西医结合 杂志, 2015, 25 (14) :50-52. 2 吴小英.四物汤类方 治疗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用药规律及疗效探 讨J. 中国处方药, 2017, 15 (6) :104-105. 3 刘政朋, 李军, 金 季玲.金季玲治疗痛经验案举隅J.湖北中医杂志, 2016, 38 (9) :24-25. 4 张彤.对痛经患者进 行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 (11) :18-19. 5 韩丽, 宋词, 宋会 官.浅谈痛经的中医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 14 (30) :288-288. 6 李莉, 王媛.血竭胶 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J. 陕西中医, 2016, 37 (7) :792-793. 7 朱红, 穆银福, 崔 新颜, 等. 自配中药制剂穴位贴敷治疗痛经 35 例J.中国 中医药科技, 2015, 22 (1) :74-74. 8 王雪梅.中医药治疗 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 2015, 34 (12) :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