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花生集体备课四年级 时间 3.18 课题 7、落花生主 备 教 师 王金华 参加人员 王金华 李秀凤 黄晓静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与学生的交流,我再次认识到本班学生都非常聪明,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但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较好的学风,尤其是学生的朗读能力、书写水平、写作水平,的确不够理想,反映出孩子们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我还发现:本班孩子课堂上爱做小动作,尤其是爱抠弄手指,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2、形成 较浓厚的学风,促 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知识纵向联系:本课是本组课文的第二篇精读课文,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继续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知识横向联系:通过学习,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做一个有用的人的重要,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重点难点分析:落花生借物喻人,以质朴的笔触从父亲对落花生的评价娓娓道来,对作者和读者都是一种心灵的启迪:“
3、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本文因处于第四组,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明白道理,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感触生活的方式;在平凡而质朴的生活中,用心去感受生活中蕴含的大爱、大美,去体会生活这部“无字书 ”所给予的真理。 这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而突破的关键则是:引导学会用心朗读文本,走进文本,受到启发一走出文本,联系生活一再回文本,感动于心。课程标准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二)提到的关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问题。落花生这篇课文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当然我们在评析时要赋予落花生以一种主体性,或者说它是主体精神的某种体现。教材内容的处理:课前,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
4、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由来。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要先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 最可贵” 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深入学习时,重点应放在理解爸爸所说的那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学习落花生内在秀美、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教学过程讨论:主备教师:语文阅读教学只是示例教学。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落花生这篇课文我认为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
5、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教师可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落花生的默默奉献并没有要以此贬低别的什么,甚至由此引起纷争、斗争,它也许只要我们品尝它,而不要我们去拿它跟别的植物比较。所以课文重点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说的几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 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 只会炫耀自己,哗众取宠,而无真才实学,外表好看心灵却不美,对别人、 对社会没有好处,甚至有害,那绝不是美的、有价值的东西。王金华我认为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李秀凤: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特点。在充分接触文本后可让学生讨论,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怎样的人?通过联系实际,能认识到自己身边的再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作出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就像落花生一样。黄晓静:可以让学生讨论课文在材料安排上的特色,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次详略有具体的感受,懂得文章主次详略是从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出发,进行剪裁的。体会恰当安排详略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