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中华大家庭按照刚要关于民族知识启蒙教育的内容标准编写,适用于小学阶段三、四年级学生。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即前言、目录、和课目。课程内容包括两个模块,模块一(第 1 课)主要从整体上介绍 56 个民族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模块二(第 212 课)具体介绍我国 56 个民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是由 56 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初步了解 56 各民族的基本特征,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其中,第 211 课每课介绍 5 个民族,第 12 课介绍 6 个民族,共 56 个民族。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通过多
2、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3、有些内
3、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教学内容:1、伟大的中华民族2、汉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3、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4、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5、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6、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7、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土族8、达斡尔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9、毛南族 仡佬族 锡伯族 阿昌族 普米族
4、 10、塔吉克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11、德昂族 保安族 裕固族 京族 塔塔尔族12、独龙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 门巴族 珞巴族基诺族- 2 -中华大家庭知识内容(供小学四年级用)序号民族名称人口数量 主要分布地区语言和文字风俗习惯 备 注1 汉族 11.4 亿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语汉字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包粽粑是我国的优良民族传统,汉族也称之谓包粽子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广东、贵州等省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以农耕为主 “壮锦”享誉海内外桂林山水2 壮 族 1617.9万广西
5、壮族自治区面积 23 万多平方公里,2001 年总人口 4788 万。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彝、仡佬、水、京等民族壮族同胞在春节或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包粽粑,这是他们节日喜用的传统美味食品。他们在粽叶中包夹绿豆、芝麻、板栗、冬菇等,而且做得大小不等,然后炖煮得十分软熟,吃起来可真是美味可口。3 满族 1068.2万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满族有语言和文字现在通用汉语满族的节日:颁金节满族忌食狗肉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满族的旗袍很受欢迎4 回族 981.7万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回族女性普遍戴盖头,盖头颜色有绿、黑、白三种颜色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通用汉语信仰伊斯兰教忌
6、食猪肉和动物的血从事农业,兼营牧业、手工业、商业回族女性普遍戴盖头5 苗族 894 万贵州、湖南、湖北等省苗族服饰多达 130 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鬓上头饰就是几十种。1956年,创制了 4种方言的拉丁字母拼音能歌善舞 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主要从事农业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此,过去的房屋多为木结构,以吊脚楼最为普遍- 3 -文字方案6 维吾尔族 839.9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湖南省新疆面积 160 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国界线长 5600 多公里,约占我国陆地国界线总长的四分之一,是我国国界
7、线最长的省区。聚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有 47 个民族居住维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维吾尔族禁止食用猪肉从事农业,善于种植粮棉和瓜果维吾尔族的手鼓舞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7 土家族 802.8万 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省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农业 土家族织锦以其色彩斑斓、织工精巧闻名于世8 彝族 776.2万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彝族属山地民族 居住土掌房黎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插花节忌食马肉、驴肉、骡肉主要从事农业 火把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民族舞蹈和音乐独具特色9 蒙古族 581.4万内蒙古、新疆、辽宁等省、自治区“马背民族”,“蒙古”一词含义“永恒之火”居住蒙古包蒙古
8、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蒙古族的马头琴演奏蒙古族的手扒羊肉10 藏 族 541.6万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象征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每年的五月初五藏族举行赛马会忌食马肉、驴肉、骡肉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藏族的卓舞11 布依族 297.1万 贵州省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不吃生的食物主要从事农业 享有“水稻民族”之称石板房是布依族最具特色的住房- 4 -布依族素爱洁净,是一个充满了风情魅力的民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不吃生的食物,喜欢吃酸、辣、麻、香、脆菜肴,以及糯食和粽子、花糯米饭、糍粑,并且
9、喜欢喝酒。布依族的五色花板,独具特色。12 侗 族 296 万贵州、湖南、广西等省、自治区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姑娘节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13 瑶 族 263.7 万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自治区瑶族长鼓舞所用鼓有大小之分,都为筒形、细腰,表演时常用黄泥涂在鼓面上,所以也称黄泥鼓舞。瑶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盘王节是瑶族过的最隆重的节日主要从事山地农业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主要从事农业 以善种水稻而闻名喜穿素白服装,所以被称为“白衣民族”14 朝鲜族 192.4万长鼓舞是我国的一种少数民族舞蹈,以击打长鼓,边击边舞而
10、得名。朝鲜族长鼓舞的长鼓为筒形,鼓身使用木头制成,两端比较粗,中间纤细,演奏时将鼓横在胸前。朝鲜族的泡菜15 白族 185.8万云南、湖南等省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成为白族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白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善于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16 哈尼族 144 万云南省哈尼族住房形状像蘑菇,因而得名“蘑菇房”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善开耕梯田哈尼族的竹筒饭新疆、甘肃、青海等省、自治区每年都要欢度“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哈萨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禁止食用猪肉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17 哈萨克族 1
11、25 万刺绣是哈萨克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一种装饰工艺。无论是哈萨克族的衣服、裙子、鞋帽,还是床上、室内的装饰用品,都点缀着- 5 -哈萨克族人民的精湛绣品,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18 黎族 124.8万海南省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黎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主要从事农业 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19 傣族 115.9万云南省孔雀舞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傣族的竹筒饭20 畲族 71 万福建、浙江等省“凤凰装”是畲族妇女最主要装束。畲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农业,除了种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云南省
12、和四川省傈僳族过刀杆节期间就有上刀山、下火海等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阔时节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主要从事农业21 傈僳族 63.5 万 表演。刀杆节这天,傈僳族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 36 把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 20 多米高的木架上,形成一个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脚,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22 仡佬族 57.9 万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地戏”在仡佬族中比较流行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祭山节是贵州水城等地仡佬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主要从事农业23 东乡族 51.4 万 甘肃、新
13、疆等省、自治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是东乡族的三大节日 禁止食用猪肉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24 拉祜族 45.4 万 云南省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扩塔节是拉祜族最重要的节日主要从事农业拉祜族的竹筒饭25 水 族 40.7 万 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水族有自己的语言现通用汉字水族最大的节日是端节 “抢花灯”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26 佤 族 39.7 万云南省甩发舞是广泛流传在佤族妇女中的一种舞蹈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主要从事农业27 纳西族 30.9 万云南、四川等省东巴文是纳西族精神文化的一种反映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 6 -28
14、羌 族 30.6 万四川省羌族人居住在独具特色的羌寨中羌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羌族的著名特产29 土族 24.1 万 青海、甘肃等省土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高台会”深受土族人民的喜爱忌食马肉、驴肉、骡肉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30 仫佬族 20.7 万 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有自己语言没本民族文字“依饭节”,又称“喜乐节”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等31 锡伯族 18.9 万新疆、辽宁、吉林等省、自治区锡伯族喜爱射箭运动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农历四月十八是锡伯族人民纪念西迁的节日,每年都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32柯尔克孜族 16
15、.1 万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诺若孜节是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禁止食用猪肉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33 达斡尔族 13.2 万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省、自治区摔跤、扳棍、颈力赛及打曲棍球等是达斡尔族极为普遍的体育运动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34 景颇族 13.2 万 云南省景颇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一年一度的最盛大的节日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景颇族的竹筒饭35 毛南族 10.7 万广西壮族自治区“同填”或“同顶”是毛南族人民喜欢的体育项目毛南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
16、竹帽36 撒拉族 10.5 万 青海、甘肃等省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是撒拉族主要的三大节日禁止食用猪肉主要从事农业,园艺也很发达- 7 -37 布朗族 9.2 万 云南省布朗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关门节过年节是布朗族最隆重的节日主要从事农业布朗族的竹筒饭38 塔吉克族 4.1 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乞脱乞迪尔爱脱是塔吉克族的春节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禁止食用猪肉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39 普米族 3.4 万云南省打锅庄是普米族的传统舞蹈普米族有自己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40 阿 昌 族 3.4 万 云南省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没
17、有本民族文字火把节和窝罗节是阿昌族规模较大的节日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41 鄂温克族 3.1 万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驯鹿被鄂温克族称为“林海之舟”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畜牧业42 怒族 2.9 万 云南省怒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怒族的朝山节,也称为“鲜花节”主要从事山地农业43 京族 2.3 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京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哈节”,也叫“唱哈节”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44 基诺族 2.1 万 云南省基诺族鼓舞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过年是基诺族最隆重的
18、节日,约在春节前后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基诺族的竹筒饭45 德昂族 1.8 万云南省水鼓舞是德昂族所特有的舞蹈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46 保安族 1.7 万甘肃省“保安刀”十分著名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禁止食用猪肉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制刀具著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踢踏舞是俄罗斯族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比较俄罗斯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忌食马肉、驴肉、骡肉主要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47俄罗斯族 1.6 万开放自由。这种舞蹈用手风琴伴奏,表演者穿着特别的踢踏舞鞋,- 8 -用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磨檫拍击,发出各种踢踏声,加上舞者的
19、各种优美舞姿,形成踢踏舞特有的幽默、诙谐和表现力。该舞蹈男女老少皆宜。48 裕固族 1.4 万 甘肃省裕固族崇尚骑马和射箭裕固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畜牧业49 乌孜别克族 1.2 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努肉孜节是乌孜别克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禁止食用猪肉主要从事畜牧业50 门巴族 8923 人西藏自治区门巴族聚居的门隅地区,藏语称“白隅吉莫郡”,意为“隐藏的乐园”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51 鄂伦春族 8196 人 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春节是鄂伦春族传统的重大节日主要从事狩
20、猎和农业52 独龙族 7426 人云南省独龙族地区民风纯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古风至今犹存独龙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占主要地位,采集和渔猎也占较大比重53 塔塔尔族 4890 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塔尔族属于白色人种塔塔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禁止食用猪肉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54 赫哲族 4640 人 黑龙江省赫哲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赫哲族人喜欢吃生鱼是中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55 高山族 4461 人台湾、福建等省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被誉为“歌舞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高山族有龙舟赛- 9 -繁荣”的社会 没有本民族
21、文字56 珞巴族 2965 人西藏自治区珞巴族男子喜欢佩带长刀和弓箭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少数民族分布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省区依次为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均超过千万;辽宁省和湖南省两省少数民族人口超过五百万,依次列第 5 至 6 位;内蒙古自治区和四川省的少数民族人口均超过四百万;河北省、湖北省、吉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六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均超过二百万;重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黑龙江省、海南省、广东省和河南省六省市区少数民族人口均超过一百万,其他 11 个省市少数民族均在一百万以下。几千年以来,我国多民族互相帮助
22、,团结友爱,和谐相处,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共同建设了美好的家园。参考资料:我国各民族都保留有各自的民族特色。例如,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历史上,回民从出生时开始,就要请阿訇起一个回回名字,结婚时要请阿訇去证婚,死亡后还要请阿訇去主持殡葬。在饮食习惯上,回民忌食猪肉,不吃动物的血,等等。阿訇hong 是波斯语的音译,是我国对伊斯兰教教职的称呼,意思是“教师”或者“学者”。现主要指我国伊斯兰教主持清真寺教务和讲授经典的人。古尔邦节是我国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与开斋节、圣纪节
23、并成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特点和差异也表现在风俗习惯方面。饮食禁忌: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 10 个少数民族禁止食用猪肉及自死的动物和动物的血;藏、土、俄罗斯族和有些地方的黎族忌食马肉、驴肉、骡肉;满族忌食狗肉。行为禁忌: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家中有病人或妇女生育时,禁止外人进入;彝族、水族等忌在家中吹口哨;回族、东乡族、维吾尔族等忌讳在人面前袒胸露臂;藏族严禁外人围观天葬台,严禁拍照,禁杀鹫鹰。语言禁忌:回族对人的去世忌讳说“死”,而是说“无常”、“归真”等。忌用禁忌之物作比喻,如“这
24、个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的比喻说法是被禁止的;忌讳说“杀”,只能说宰鸡或宰牛等。朝鲜族忌讳别人称自己为“鲜族”。文化之旅:2006 年 7 月 1 日,举世瞩目的我国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大批旅游者通过铁路前往西藏旅游,并享受着青藏高原的高原风光及旅游体验,感受到独具特色的藏文化和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的雄伟,感受到各民族的地域文化。长期以来,我国各少数民族一直都沿袭着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木鼓舞是流传在西南苗族、彝族和佤族人民中以敲击木鼓起舞祭祀的民间舞蹈。其鼓型通常是截取自然生长的树木躯干,把内部凿空而成。一般木鼓舞为族群全体参与的大型祭祀活动中的一部分,木鼓被作为族群的象征。以敲木鼓、跳木鼓为核心的
25、祭祀活动,充满着强烈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寓意,具有鲜明的原始文化的特征。我国大多数民族都有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扳棍和颈力赛是达斡尔族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也是简便易行、男女老幼皆宜的体育项目。扳棍比赛时,需用一根长 2 尺、直径 3 公分的光滑木棍,参赛者两人脚蹬脚,伸直腿坐在地上,两人双手相互交叉握紧木棍,待裁判一声令下,两人用力扳拉,谁能把对方拉起至臀部离开地面,谁就胜利。如果比赛过程中屡次分腿、斜倒或突然松棍者,就直接被认为是输了。颈力比赛时,需用宽布腰带一条,比赛对方脚对脚伸直腿坐在地上,将结好扣的布带套在两人的脖颈上,双手按各自的大腿。比赛开始,各自用力后仰,努力把
26、对方拉起,谁能把对方拉起至臀部离开地面,谁就胜利。颈力赛同扳棍一样,不允许分腿、斜倒。- 11 -葫芦丝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乐器,又称葫芦萧,主要流行于傣族、阿昌族、佤族、德昂族和布朗族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葫芦、3根竹管和 3 枚金属簧片组成,通体长约 30 厘米。在葫芦的柄端,插一根竹管为吹口,整个葫芦作为气箱,葫芦底部插进 3 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 7 个音孔,正面 6 个,背面 1 个,可以吹出八度的旋律音,称为主管。两旁的副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只能发出与主管共鸣的和音
27、。如何演奏葫芦丝呢?在按葫芦丝音孔时,右手部分用右手大拇指托住主音管三、四音孔之间的背面,用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音孔,小指指肚自然附于第一音孔下部主音管侧,以便于其他三指在一、二、三音孔上的开闭定位及起到支撑和平衡作用。左手部分用左手大拇指指肚托住(预备开或闭)主音管背面上端的第七音孔,用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第一节指肚分别开或闭第四、五、六音孔,小指指肚自然附于副音管侧,以配合其他三指在音孔上的开闭运动。象脚鼓舞是一种由男子表演的自娱性舞蹈,流行于云南省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因舞蹈者身挎象脚鼓而得名。象脚鼓用芒果树或木
28、棉树树干挖空,蒙上牛皮,形如象脚。使用时为了调节其音色,鼓面粘上揉搓过的糯米饭团。- 12 -第一课:伟大的中华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祖国的全称,知道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2、了解祖国面积和人口及在世界的位置。3、了解少数民族的集聚地。4、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教学重难点:少数民族人民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中的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爱我中华学生聆听。歌中唱到了什么?你知道些什么?(爱我中华)那么你了解我们的国家吗?好,这几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伟大的中华民族。二、指导阅读,了解祖国。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在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岸,她的陆地面积 960 万
29、平方公里,海洋面积 300 万平方公里。其中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俄罗斯、加拿大)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 56 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最多, (11.6 亿) ,其他 55 个民族人口较少(1 亿多) ,由于这些民族相对于汉族来说,人口较少,所以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 (汉族占全国总数的 91.59%,少数民族占全国总数的2、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其他省份也有数量不等的少数民族居住。3、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中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语言、多为主的国
30、家、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回族、满族通用汉语和汉文。三、教师展示图片引导观察人民币:图案 领会祖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民族间的平等。四、学生自学五、教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为了更好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十分必要的。下一节我们就分民族的了解一下。1、填空*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 。 *我国世居民族数量最多的是 ( )省(自治区、市) ,有( )个民族。 2、回家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父母亲属听。- 13 -第二课 汉族、蒙古族
31、、回族、藏族、维吾尔族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去了解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2、使学生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与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有关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歌中唱得多么好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我们中华大家庭中有五十六族兄弟姐妹,大家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大家庭中的五个成员,汉族、蒙古族、回族、
32、藏族、维吾尔族。板书课题:中华大家庭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二、 讲授新课 1. 汉族、蒙古族师:这两个民族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民族,同学们对这两个民族了解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蒙古族,对于蒙古族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学生活动:学生从服饰、饮食、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来介绍蒙古族。教师活动:(1)学生介绍服饰时可用实物展示的方式。(2)学生介绍饮食时,可挑 12 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介绍其做法。(3)介绍歌舞及民族体育活动时,可采用现场表演的形式。 (4)介绍建筑时,要强调毡房的特点。 2、回族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河南、新疆、云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山东等省及北京、
33、天津等城市。中国最早的回民是公元七世纪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华经商者的后裔。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形成了回族。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忌讳在背后诽谤和议论他人短处;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洗澡或洗衣服。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俗各方面受伊斯兰教影响较大,主要节日有“开斋节” 、 “古尔邦节” 、 “圣纪
34、节”等三大节日。3、藏族、.维吾尔族师:(小结)藏族和维吾尔族人民都朴实、勤劳,能歌善舞,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信仰伊斯兰教,有许多禁忌,以后咱们与民族小朋友交往时,一定要记得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14 -三、总结 师:通过同学们设计的广告语,老师感受到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民族,他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各民族同胞的共同努力!第三课 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去了解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2、使学生
35、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教学重难点:学生从服饰 建筑 风俗习惯就知道是哪个民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图片:漂亮的苗族银饰品。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呢?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等省,人口数量约为 894 万,主要从事农业。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服饰特点: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不下 200 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
36、、染的传统工艺技法,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彝族喜欢喝酒,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 “的传统。 彝族有一套社交礼仪食俗。彝家好客,凡家中来客皆先要以酒相待。 “姑娘房”彝族男女的婚恋:“姑娘房“ 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 16 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
37、年满 20 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 壮族:壮族(旧称僮族) ,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餐桌上的主食主要是大米饭。朝鲜族:朝鲜族,又称高丽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余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中国朝鲜族总人口为 1,923,842 人。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有 40 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
38、构成方块形文字。 - 15 -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 朝鲜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 1987 年 4 月 27 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纸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土家族和朝鲜族。总结。本节课同学们认识了 5 个民族,和他们各自的风俗、习惯等等。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感受各个民族的特点和风情。第四课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
39、族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去了解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2、使学生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教学重难点:能从服饰 建筑等方面去充分了解苗族 壮族等民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这五个民族。二、 新授1、满族:满族,全称满洲族,辛亥革命后被称为满人、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服饰: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期
40、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保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传统节日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满族分“红、镶红、黄、镶黄、蓝、镶蓝、白、镶白”八旗人。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
41、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2、侗族: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 296 万人侗族使用侗语,属壮侗语系,分南、北部两个方言。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 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3、瑶族: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 2637421 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瑶族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区。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支系比较复杂,各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互
42、相不能通话。通用汉语或壮语。历史上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4、白族: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 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 、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白族在历史上曾经仿造汉字创制过方块白文,并用方块白文编- 16 -撰过大量的书籍。5、土家族: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 ,意思是“本地人” 。有自
43、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有人认为其也可归入缅彝语群,是藏缅语族内一种十分古老独特的语言。绝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人口 802.8 万人。三、 总结。本节课同学们认识了 5 个民族,和他们各自的风俗、习惯等等。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感受各个民族的特点和风情。第五课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去了解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2、使学生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过程:一、 导入。本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哈尼族 哈萨克
44、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这五个民族。1、哈尼族: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哈尼族是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 1253195 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玉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主要从事农业,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民间舞蹈。男女老少都喜欢随身携带巴乌、笛子等乐器。以农历十月为岁首,传统节日主要是“扎勒特” (十月年,即新年)和“矻扎扎” (五月节) 。 哈尼族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民族,主要舞蹈有大鼓舞、棕扇舞、木雀舞、罗作舞等。乐器有俄比、扎比、三
45、弦、四弦、把乌、响篾、稻杆、叶号、竹脚铃、牛皮鼓、铓锣等。2、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 1600 万。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口 125 万(2000 年) 。使用哈萨克语,本民族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语。哈萨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3、傣族: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46、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根据 2006 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傣族人口有 126 万。4、黎族: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根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 1,247,814。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 织, “黎锦” 、 “黎单”闻名于世。民族语言为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5、傈僳族:傈僳族 (英文名称 Lisu Li-Su Lisaw)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 63.5 万人。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
47、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国原来的西康省(即现今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间的州县)和古代云南腾越州的坎底地区、江心坡地区(即现今缅北克钦邦的葡萄县,为中国传统线和英国麦克马洪线东段之间的未定界领土于 1960 年归属缅甸邦联而设立的)。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 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傈僳- 17 -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
48、957 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傈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傈僳族能歌善舞,每到收获,结婚。出猎和盖房等时节,他们都要尽情地歌舞。傈僳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光。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傈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水稻、荞麦等。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二、总结。第六课、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重点学习运用网络搜集资料的方法。2、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
49、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一些常见的民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他们的民族服饰和生活习惯等。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验各民族之间平等、和谐的幸福感,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难点:学生能感受到民族之间的平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题,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它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歌吗?(视频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3、对,今天我们学习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出示课题)二、学习民族花园,了解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1、佤族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人口数量约为 39。7 万,主要从事农业2、畲族主要分布在福建 、浙江等省,人口约为 71 万,主要从事农业等。3、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等省,中国大陆地区的高山族人约为 4461 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4、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人口数量约为 45.4 万,主要从事农业5、水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人口数量约为 40.7 万,主要从事农业等。总结资料的形式:各名族 的 文字(书籍、报纸、杂志)和非文字(图片、实物、歌舞)6、学生尝试在图书馆里运用